时而低落时而躁狂咋回事# 如果说抑郁症像一条黑狗,有一类精神心理疾病带给人的感觉不光有黑狗,还有狂躁的火龙,这便是「双相情感障碍」。历史上很多名人,比如梵高、达·芬奇、柴可夫斯基、海明威、贝多芬、丘吉尔、林肯、诗人海子等,都曾受“双相”困扰。
双相患者“一个相”是向上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时,人会感觉自己很嗨、情绪高涨、兴奋话多、精力旺盛、自信满满等。另外“一个相”是向下的,抑郁发作时,人会情绪持续低落,高兴不起来、不爱说话、不愿见人、吃不香睡不好、精力体力都不济。
在大众眼里,渐渐有了“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差”的印象。比如,音乐家罗伯特·舒曼一生中有两个创作高峰,都发生在轻躁狂发作期。国外有心理学家曾统计了1400位艺术家,其中74%的人具有双相的特点。
中医揭秘抑郁症的根源与调理方案
中西医治愈之旅:从面瘫到抑郁症的康复历程
抑郁症复发率高达 50%~85%,其中有 50% 患者的复发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 发生。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1)急性期治疗(8~12 周):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抑郁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2 周)、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2)巩固期治疗(4~9 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复燃风险较大,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强调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保持不变。
( 3)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目前认为并非所有抑郁症患者均需要维持治疗。对有复发倾向的患者,应该至少维持治疗 2~3 年,这些患者包括第 3 次及以上的复发患者、有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者发病年龄早或者有家族史的患者。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应迅速恢复原治疗。
【健康科普】孩子抑郁有哪些症状表现?这是一个值得家长们深入了解和关注的问题。抑郁症的症状通常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快感缺失、心理症状、生理症状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当孩子陷入抑郁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具体来说,孩子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往那样活泼好动,对曾经喜欢的游戏或活动也失去了兴趣。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倦无力,即使是简单的日常活动也变得困难重重。
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自责自罪、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他们可能会过度地责备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在思维方面,他们可能会感到脑子转不动,思考问题变得困难。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变得不集中,难以专注于学习或完成任务。
情绪低落:抑郁症患者常感到情绪低落,丧失愉快感,心情沉重,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绪状态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2、兴趣丧失:抑郁症患者对过去热衷的活动或爱好失去兴趣,不再享受原本愉快的事情。患者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变得乏味和没有意义。
3、快感缺失:抑郁症患者很难体验到愉悦的感觉,即使是以前喜欢的活动或事物也无法带来快乐。患者可能觉得内心空虚,对生活中的乐趣和快乐感到麻木。
4、心理症状: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下降、思考困难等症状。患者可能感到焦虑、不安、易怒或者情绪波动大。
孩子还可能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他们可能会失眠或嗜睡,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在饮食方面,他们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导致体重的增减。
还可能出现疲乏无力、胸闷、幻觉、妄想等症状,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以上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健康科普】孩子抑郁有哪些症状表现? 抑郁症的表现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孩子走出抑郁的阴影。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治疗。
两种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表示,有些性格特征对抑郁症而言,具有易感性,比如消极人格特征或神经质。前者是指遇到事情习惯性地往坏处想,更多地关注甚至夸大事物的不利方面;后者是指过于敏感,容易焦虑,患得患失。这些人格特征会影响患者适应社会环境,削弱其面对压力的适应能力,也会消耗一个人的心理储备。
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并不是遗传病,但其发生与遗传关系密切,约40%~70%的抑郁症患者有遗传倾向。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比如子女,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2~4倍。
在现代生活中,情绪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情绪与肠道健康之间的联系逐渐被揭示,情绪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保健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情绪益生菌的活菌数量一般是多少?每日推荐服用多少剂量呢?
什么是情绪益生菌?
情绪益生菌,通常指的是能够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特定益生菌株。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存在一种被称为“肠脑轴”的联系,肠道健康直接影响心理健康。通过补充特定的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从而改善情绪、缓解压力。
活菌数量的重要性
益生菌的效果与其活菌数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情绪益生菌的活菌数量以“CFU”(菌落形成单位)来表示。不同品牌和产品的活菌数量差异较大,通常在每剂量中包含一亿到数十亿CFU不等。
常见的活菌数量
1. 低剂量:一些基础型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在1亿到10亿CFU之间,适合日常维护肠道健康。
2. 中等剂量:许多针对情绪调节的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在10亿到50亿CFU,适合轻度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群。
3. 高剂量:一些临床研究中使用的益生菌产品,其活菌数量可达到100亿CFU或更高,适合需要强效干预的人群。
每日推荐服用剂量
对于情绪益生菌的每日推荐服用剂量,通常建议如下:
1. 基础维护:对于健康人群,建议每日补充1亿到10亿CFU的益生菌,以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2. 情绪调节:如果您正经历情绪波动或压力,建议每日补充10亿到30亿CFU的情绪益生菌。此剂量可以帮助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 临床干预: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参与者每日服用50亿到100亿CFU的益生菌,显示出显著的情绪改善效果。如果您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
如何选择情绪益生菌?
选择合适的情绪益生菌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菌株选择:不同的益生菌株具有不同的功效,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菌株,如Lactobacillus rhamnosus、Bifidobacterium longum等,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情绪。
2. 活菌数量: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活菌数量,确保每日摄入的CFU足够。
3. 产品质量:选择知名品牌,确保产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
筑牢“心”防线,守护“心”健康。10月10日上午,在省妇联、省卫健委、长沙市妇联指导下,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福区妇联、开福区卫生健康局共同举办以“Ai护健康 启福心时代”为主题的专场活动,携手促进妇女儿童心理健康。
省妇联副主席杨成英出席活动并致辞。杨成英指出,关注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心理健康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女性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和谐的氛围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借助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精神卫生服务,同时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精神卫生问题,共同营造关爱、理解、接纳的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福心Ai”服务平台正式发布。“福心Ai”是由开福区妇联主办,长沙市开福区微光心理公益中心、京东健康联合执行的心理健康公益服务项目,通过打造心理服务公益平台,提供免费心理测评、AI心理聊愈、心理咨询及知名精神心理专家线上线下诊疗绿色通道等服务,能根据AI分析的数据进行精准干预。AI与专业服务的无缝对接,既保证了服务的广度,又提升了干预的深度和有效性。
活动邀请了省脑科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刘光亚,为与会者带来“爱自己·绘就璀璨自我”女性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不仅强化了女性心理防护意识,也解答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疑问。会场还设有“福心Ai”沉浸式体验区,让与会者亲身感知“福心Ai”平台的使用,体验细致周到的心理健康服务场景。
来自省、市、区妇联系统和卫健系统的相关领导,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开福区各街道相关负责同志等2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携手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事业发展聚力前行。
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心情糟透了?
可能是早上急匆匆出门,却错过了上一班车,没打上卡;
也可能是加班到半夜回家,发了个朋友圈,结果收到了父母60秒语音矩阵催婚;
又或者是准备了好久的表白,结果发现暗恋的人早已心有所属。
这些情况听起来来都很合理。
但如果我说:
你坐在那的姿势,也会影响你的心情。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但这是真的。
我们常说“生气伤身”“压力一大就忍不住想吃吃吃”“心情好了气色都好了”。
确实,我们的心理状况会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在身体上。
但同时,身体感受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哪怕,只是个简单的动作。
01|
坐直了
心情就好了
2015年,有76位志愿者来到奥克兰大学,参加一项被隐瞒了真实研究目的的实验。
他们先是完成了一些问卷,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基础信息以及情绪和自我认知状态,并佩戴了一枚迷你指套,以此来监控自己在实验中血压、心率等生理状况的变化。
接着,他们被邀请面对着相机,在凳子上坐了两分钟,就像在拍摄个人纪录片一样,表面上是为了校准相机,其实是偷偷记录下每个人正常状态下的生理数据。
之后,实验正式开始。
所有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了两组:
一组为“垂头丧气”组,他们会像猫咪一样蜷缩自己的身体,低头弯腰着坐在座位上,参与之后的实验。
另一组则为“昂首挺胸”组,他们被要求像战士一样背部挺直、肩膀挺立,为了避免不自觉中弯腰驼背,他们的后背甚至被贴上了物理治疗胶带。
姿势干预后,挑战接踵而至。
所有志愿者被要求大声朗读洗衣说明,持续3分钟,以此来测量他们说话时的生理机能,同时也能通过规定时间内阅读的单词数量,来检验他们是否存在精神运动的迟缓。
而后,志愿者被要求快速进入一场面试,模拟他们梦寐以求的职位考核,他们有5分钟时间来向“面试官们”介绍和推销自己,以获得这个“岗位”。
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压力测试,能够快速地提升志愿者们的心理压力。
做完这一切后,他们又一次地填写了情绪问卷。
整个实验过程不长,两组志愿者都接受了外界压力考验,同时,他们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也悉数被记录了下来。
结果表明,“昂首挺胸”的成员们在朗读和面试环节使用了更多的积极词汇,显得更为自信和热情;
而“垂头丧气”组则显偏向于以消极的词汇描述自己,显得极为焦虑。
也就是说,在面对压力时,保持“昂首挺胸”的人自我评价更高,情绪也更为积极。
除此之外,通过指尖的测量仪器,研究人员发现:
“昂首挺胸”的成员们在面试期间和之后,显示出了更大的脉压反应,这意味着他们在生理上更好地被“唤醒”了,或者说“做好了准备”;
而“垂头丧气”组的成员们在面对社会威胁时,则表现出了更多的恐惧。
由此可见,“昂首挺胸”的坐姿更有助于积极面对压力。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实验的样本数太少,实验项目也不够,结论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确实,所以科学家们做了更多类似的“坐姿实验”。
1982年和1984年,心理学家Riskind和他的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坐姿,不仅可以反映我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比如:
弯腰坐着的人,在成功后会感觉动力不足以及很强的失控感。
其他研究相关内容的人,如Michalak发现:
不同的坐姿,会直接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回忆趋向好事还是坏事。
而临床心理学专家Veenstra的研究则显示:
弯腰坐着的人,在消极情绪出现后恢复得会更慢。
可见,种种实验迹象都表明:
蜷曲、驼背的坐姿,会对我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我们的常识里,当一个人不够自信时,会表现得垂头丧气。
而现在看来,垂头丧气本身,就会导致不自信或者其他的消极情绪。
心灵和身体之间,似乎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
02|
你的身体
有自己的“想法”
2000年,已经饱受20年心脏病困扰的57岁老汉杨孟勇,有幸遇到了一颗能够与他匹配的鲜活心脏。
在顺利移植完这颗“年仅26岁”的心脏之后,杨孟勇的身体机能恢复的很快。
然而,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却也在悄悄发生着。
首先是脾气上的变化,原本温和的他变得十分暴躁,老伴为他打的洗脚水稍稍烫了些,就惹得他大发雷霆;
此外,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化身“社牛”,一有时间就外出和人插科打诨;
甚至在饮食偏好上也发生了改变,话梅、薯片这些以往看都不看一眼的零食,现在没事就要来上几口。
如此变化,难免让人心生疑惑:
莫非那颗年轻的心脏,有着自己的想法?
听上去有些神乎其神,但其实在对身体与精神的研究过程中,诞生了很多诸如此类让人不可思议的结论和实证。
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对,就是那位“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家), 确立了“心身”二元论。
他认为,人可以被分为精神及身体两个部分。
拿计算机来比喻:
身体=硬件,可以运作但不能独立“思考”;
精神=软件,负责接收、处理信息,同时指导硬件工作。
两者相互脱离、共同工作。
相应的,情绪也不过是精神的某种产物。
这种观点一度横扫全球,被奉为真理。
然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1884年,心理学家James提出:
人们是因为笑才开心、因为哭泣才悲伤,情绪不属于“精神”而属于“身体”。
认知科学家 Damasio,也依托巨量的临床经验,在1994年出版的《笛卡尔的错误》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情绪和感受并不完全属于大脑,而是脑与躯体互动的产物。
随着这些心理学、神经学等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一种名为“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应运而生。
它指的是,我们在认知一件事情时,不仅仅通过大脑判断来理解情景、产生相应情绪,身体也在自己进行着“判断”。
这听上去就像,周末老板在工作群发来了新的项目文件,你虽然没打开任何软件,但电脑里的显卡、风扇已经开始加速运转、自主工作了。
而这就是,人的认知、学习模式与计算机迥异的地方:
身体是我们理解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可以传输信息,而且可以直接处理信息。
电影《画皮》中,周迅饰演的妖怪小唯逼问另一个妖怪雀儿:
“你有过人的体温吗?有过心跳吗?闻过花香吗?看得出天空的颜色吗?你流过眼泪吗?”
妖,之所以无法和人共情。
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人的体温,没有人的心跳。
没有办法依赖身体来理解事物。
而在心理学家Havas 等人2010年的研究里,他们向抑郁者患者的眉毛注射了肉毒素(Botox),麻痹了负责皱眉的肌肉。
结果,这一行为损害了患者对于某些消极内容的理解,甚至“麻痹”了他们体验相关情绪的能力。
也就是说,给抑郁症患者打了一针,导致他们没有办法皱眉。
居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消极状态。
因为他们更难“理解悲伤”了。
类似的实证比比皆是:
有研究人员通过一根筷子来控制志愿者做出微笑或不微笑的表情,像下图一样,然后给他们观看一些幽默的卡通图片和漫画。
结果,那些“被迫微笑”的人会觉得图片更有意思。
而心理学家 Niedenthal 则在给受试者佩戴好肌电扫描仪后,给他们观看一些诸如“婴儿”“鼻涕”之类的词汇,结果发现:
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先有身体反应, 然后才有心灵上的判断。
即你的身体比你的大脑更快地在理解问题。
越来越多的实验、案例都在不断地证明一件事:
人的身体和心灵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所以,当我们下次感到心情很差时,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正在无意识地“虐待”身体,比如:
连续熬了好几个夜?一直在暴饮暴食?或是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从不活动?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负面情绪挥之不去时,与其在脑海里与那些“恶魔的低语”苦苦对抗,不如先从调整身体状态开始。
这样的操作可能反而更简单一些。
03|
从调整身体开始
还你一个“快乐的自己”
a、心情不好时,可以这样做
当你早晨起床,想到接下来一天冗杂的工作,不禁感到烦躁和抱怨时。
不妨对着镜子来个深呼吸,然后试着放松一下面部的肌肉:
舒展紧皱的眉头,慢慢让自己的嘴角上扬,送给自己一个淡淡的微笑。
你会发现,光是笑着,就会让生活更有意思。
此外,你也可以尝试在耳朵上花点功夫。
研究发现,一款适合的音乐能够让人放松、消退紧张,有效调节人的情绪和身体(王小露., 2007)。
以下,是一些音乐疗法中推荐的曲目,希望能够让你在不同心境下得到帮助。
b、预防“坏情绪”的产生
如果有一场重要的面试近在眼前,为了缓解紧张,防止在HR面前露怯。
你可以试着在椅子上挺直后背,左右转动一下肩膀,想象自己是一名横扫千军的战士,然后逐渐把肩膀向后打开。
相信我,这种身体上的“假装”,真的会让你能量十足、一举拿下心仪的offer!
此外,倘若你即将与老板或其他权威人士“1V1”,有点心神不宁。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着手握一杯热水,或许也能让你感到放松,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你也可以在平日的生活中,尝试一下瑜伽、冥想或者正念。
事实上,在瑜伽、冥想中,使用不同的手部姿势(Mudras)会影响心灵能量的流动,
而在正念中,第一步就是身体觉察或者叫身体扫描。
他们都强调并使用了一些调节身体的方式来改变心理状态。
例如:在冥想的过程中,当你盘腿坐下,手掌朝下放在腿上时,腹部和横膈膜会更容易舒展开来,更适合进行腹部呼吸,也会让你更为平静。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这一秒里,你的身体已经制造了100万个红细胞。
而这100万个红细胞中的每一个,都会在你体内进行15万次循环,直到他们力竭而死。
以此让我们正常呼吸、正常地活着。
“今天把剧追完吧(哥几个别睡了)。”
“好不容易放假,多吃一点没什么吧。”
当我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其实是潜意识认为精神世界最为高贵,依次霸凌着“低人一等”的身体。
可到头来,仍然很难获得快乐。
所以,请永远记得:
身体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要再欺负那个“不会说话”的自己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身体影响内心的奇妙体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经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