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孩子生病后,药物成为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往往无法像成人一样自觉克服药物带来的不适。这导致许多孩子无法按照医嘱用药,甚至出现药物摄入不足的情况,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到医院接受治疗,尤其是打针和强制服药的经历,往往会让孩子们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会让孩子一提到医院就产生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孩子依从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药物剂型和口味不符合孩子的特点,家长过于焦虑导致用药过于频繁,或者药物选择不当等。 为了提高孩子的依从性,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与孩子沟通,解释药物的重要性以及不按时用药的后果;其次,选择适合孩子口味的药物剂型,如颗粒剂或糖浆;最后,避免频繁带孩子去医院,以免造成孩子对医院的恐惧。 除了药物,日常保养也是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保持孩子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并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带孩子就医。 总之,提高孩子的依从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用药方法和良好的沟通,相信孩子们能够战胜疾病,健康成长。
点击查看
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用药领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童用药,卫生部医政司主办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将于6月1日正式面世。据悉,我国儿童用药形势严峻。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12.9%,新生儿更是高达24.4%。这主要是因为我国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需要将药片平均分成2份、4份或更多份使用,导致用药量不准确、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以及药品浪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3月,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办公室,组织全国150余名儿科著名医药学专家开始编写该处方集的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儿童版。该处方集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8岁,涉及234种儿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案,收录药品822种。此外,该处方集还针对新生儿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权威的用药指导。儿童用药安全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的正式面世,相信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点击查看
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以下是一些儿童用药的禁忌,家长和医生应予以重视:(1)慎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虽然对缓解儿童发热、疼痛有一定效果,但12岁以下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需谨慎使用。(2)忌服维生素A过量摄入维生素A可能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影响孩子身高。因此,不建议随意补充维生素A。(3)忌服速效感冒胶囊速效感冒胶囊对婴幼儿的肝脏和神经系统有潜在风险,可能导致惊厥、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4)忌滥服补药滥用补药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等问题,家长应避免盲目给孩子进补。(5)新生儿忌用退烧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退烧药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6)小儿服用维生素C时忌吃猪肝猪肝中的铜元素会降低维生素C的吸收效果。(7)小儿补钙期间忌食菠菜及其菜汤菠菜中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8)服铁剂禁忌空腹服用铁剂刺激胃肠道,与某些食物同服会影响铁的吸收。(9)忌用氨茶碱氨茶碱过量可能导致急性中毒,需严格按医嘱使用。(10)忌滥用抗菌素滥用抗菌素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听神经损伤等问题,应谨慎使用。(11)新生儿忌用药氯丙嗪、磺胺类、亚硝酸类、奎宁、伯氨喹啉等药物对新生儿有潜在风险。(12)婴儿忌用药呋喃旦啶、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制剂和麻黄素、维生素D、硬脂酸和红霉素、肼苯哒嗪等药物对婴儿有潜在风险。
点击查看
儿童作为特殊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在儿童用药方面,家长常常面临剂量难以确定的难题。一些家长为了追求治疗效果,往往凭个人感觉随意增减剂量,这种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存在极大的风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廷玉指出,儿童对药物的剂量需求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儿童的年龄、体重、发育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复杂,且危险性更高。例如,婴儿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可能需要将成人用药分成数份,甚至12份,这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用药知识。导致家长自行定剂量的原因有很多。李廷玉表示,临床上确定儿科用药剂量通常依据年龄、体重等与成人的比例关系,但有时仍需凭经验判断,这可能导致用药剂量不准确。此外,市场上缺乏针对儿童的专用剂型,部分药物说明书中的用药指导也较为模糊,使得家长难以准确掌握用药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李廷玉呼吁药品生产厂家关注儿童用药需求,研发更多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儿科用药研究,确保用药安全。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确保孩子的生命健康。以下是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1. 增强儿童免疫力: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2. 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吃东西等,降低疾病传播风险。3.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4.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减少儿童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点击查看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在给宝宝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以下五项原则,是确保宝宝用药安全的关键。 1. 不自行服用药物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是自己以前用过的药物,或者是亲戚朋友剩下的药物,就可以给宝宝使用。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不同的宝宝体质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问题,自行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2. 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婴幼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区别,具体的使用方法需要经过医师的确认。例如,某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而有些则需要饭后服用。此外,医师还会根据宝宝的体重、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3. 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将抗生素与抗过敏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避免混合用药。 4. 用法用量要精准 婴幼儿用药的剂量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差异,过量用药可能导致中毒,剂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好用药剂量和频率。 5. 吃药前5项检查 在给宝宝用药前,家长需要进行以下五项检查: 检查药物种类是否正确 检查药物是否标示有特殊注意事项 检查药物是否仍在保质期 检查药量是否正确无误 检查大人双手是否清洗干净 通过以上五项检查,可以确保宝宝用药安全。 总之,宝宝用药需要谨慎,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遵循以上原则,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点击查看
新生儿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用药特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一、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皮肤娇嫩,局部用药吸收较快,容易引起中毒。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如氯霉素吸收较慢,而磺胺药则可全部吸收。注射给药由于血液循环不足,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可靠。磺胺药可加重新生儿黄疸,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因此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二、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婴幼儿吞咽能力差,口服药物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腹泻时不宜过早使用止泻剂,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较大。三、儿童期用药特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耐受性较大,酸碱类药物容易发生酸碱血症,利尿药容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广谱抗生素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会影响牙齿发育。四、新生儿禁用药物氯丙嗪可致麻痹性肠梗阻,磺胺类、亚硝酸类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奎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伯氨喹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点击查看
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成人相比存在许多差异,这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在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每个阶段的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所不同,因此,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药物吸收与分布1. 吸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有影响。口服给药受胃肠道生理功能的影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胃酸、消化酶分泌和胃排空时间与成人不同,影响药物吸收。肌内注射受肌肉丰满程度、血流量等因素影响,新生儿肌肉较少,药物吸收不可靠。皮下注射因皮下脂肪组织较少,血流缓慢,不适宜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直肠给药可避免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较高。2. 分布:药物的分布受药物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体液量、血脑屏障等因素影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蛋白结合率低,未结合药物比例高,易产生中毒。体液量较大,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可能降低血药浓度。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进入脑的量可能增加,应尽量避免使用中枢抑制药物。3. 代谢: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肝脏酶活性较低,代谢药物能力较差,易出现不良反应。细胞色素P-450酶在新生儿、婴幼儿体内氧化能力较低,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低,应加以考虑。4. 排泄:肾脏是排泄药物的主要器官。新生儿的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应减少用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二、提高小儿用药依从性1. 选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剂型和用药途径。2. 减少用药次数和缩短用药疗程。3. 家长密切配合。三、遵守用药原则1. 诊断正确。2. 选药适当。3. 剂量准确,用法合适。4. 密切观察。四、切忌滥用药物1. 抗生素:选药不当、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不当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聋哑、肾脏损害等。2. 激素类: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当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萎缩等严重后果。3.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滥用可引起胃肠道严重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肾脏损害等。4. 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类:过量摄取可造成机体损伤,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四肢疼痛、皮肤瘙痒等。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感冒、咳嗽、发烧等常见疾病在婴儿中尤为常见。许多年轻父母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立即给宝宝喂药。然而,婴儿过早用药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婴儿的解毒功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盲目用药甚至可能引发肾衰竭。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过量使用则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解热止痛药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大汗虚脱;利尿药过量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某些副作用强的药物剂量过大,更容易引发事故。其次,婴儿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儿科医生通常会首先采取物理治疗,并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确保剂量既不过多也不过少。过多可能导致中毒,过少则可能没有疗效。此外,婴儿用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合婴儿的药物剂型,如滴剂、口服液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注意观察宝宝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避免将成人药物给婴儿使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到二手烟、宠物等过敏原的刺激。总之,婴儿过早用药的危害不容忽视。家长们应该多学习育儿知识,避免不当操作,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点击查看
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母亲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等。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ADAC)近期的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药物戒断症状、喂养困难、张力过低、嗜睡、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在妊娠末三个月服用SSRI类药物的母亲,其新生儿发生药物戒断症状的比例较高。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服用帕罗西汀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有22%因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低血糖症、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黄疸和喂养问题等。 此外,通过乳汁摄入药物也是导致新生儿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发现,通过乳汁摄入药物的婴儿可能会出现警觉状态、嗜睡和易激惹等症状。 为了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建议孕妇在服用SSRI类药物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考虑改用配方奶粉喂养,以避免通过乳汁摄入药物。 总之,孕妇在服用SSRI类药物时应谨慎,并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点击查看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我想给孩子断奶,并需要购买一种药物,于是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帮我开一张处方单。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我提供了合适的药物建议。虽然遇到了一些药物无法开具的问题,但医生仍然很用心地帮我解决。最终,我成功获得了处方并可以预约药品。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