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按摩乳房恶性肿瘤可以使癌细胞扩散,转移。有学者曾提出,癌细胞的黏附性比较低,通过手的按摩挤压,造成癌细胞的脱落,反复刺激,肿瘤的部位,长时间的揉搓,可以造成癌细胞脱落进入破裂的血管,加速了肿瘤的转移和扩散。

    乳腺炎的肿块,本来就存在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如果长时间或暴力按摩会使乳腺感染加剧,增加炎症的创伤面积,导致损伤的乳房面积增大,增加了脓肿形成的机会。非医务人员按摩史是乳腺炎发展成为乳腺脓肿的主要因素之一。

    乳腺增生是一种非炎症,非肿瘤的乳腺改变,在内分泌的刺激下发生周期性性变化。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出现经前期乳房肿胀,疼痛不适,可以摸到多个小结节;月经后乳房变软,疼痛消失,小结节随之消失。这是在女性激素刺激下的乳腺组织的增生,修复过程,而非疾病。因此,乳腺增生可以通过正确的按摩,不仅可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对疲劳的状态和紧张的情绪也有放松舒缓的作用。

    哺乳期乳房按摩不建议对哺乳期的乳房进行暴力按摩,催奶,排奶!乳房内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腺泡和各种输送乳汁导管。暴力按摩,大力按压,不但会伤害分泌乳汁的腺泡,还会按压断乳腺导管,造成人为的水肿,影响乳汁的排空。 乳房按摩能够对乳汁分泌起到调节作用,疏通乳腺导管,减少乳汁堆积及乳房疼痛。对初产妇增加产后乳房按摩,可改善乳房局部状况,促进产后泌乳,保证产后充足的乳汁,降低乳房胀痛与乳腺炎的发生率,多个研究结果基本相同。按摩手法需要轻柔,幅度像电动牙刷的震动一样。先从乳头的近端到乳头的远端,只有近端疏通后,才可以一点点远离乳头的按摩。开口不同,后面按压会适得其反。按摩有丰险,下手需谨慎。如按摩期间发现包块及溢液请乳腺外科就诊。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健康的时候,对疾病、身体往往有着相对客观、正确的认识;当我们变成病人之后,尤其患有风湿病、自身免疫病的时候,心理状态就不同了,看待疾病的态度容易差生偏差,从而产生错误的“疾病观”,不能客观、正确对待疾病,并在治疗过程中走了弯路。

    1、 疾病初起,病人容易“掉以轻心”。一些风湿免疫病,例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其早期症状较为轻微,主观没有明显的痛苦体验(如关节痛、发热、呼吸困难、身体浮肿乏力等),但此时肾脏损害(如尿蛋白)、肺脏损害(如肺间质改变)、血小板减低等“暗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内脏。故应到正规单位好好诊治。

    2、 得知患病后,“过度担心”。风湿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内,不是“绝症”,并且大部分治疗效果很好,经过治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工作、结婚、生育,家庭事业美满。有一些网上的信息比较陈旧,沿用 10 年、20 年前的数据和观点,让我们觉得“某些病很严重”,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3、 接受治疗的时候,“急于求成”。生病之后一开始不够重视,没有好好治疗,到了病情加重或疗效不好的时候,病人便非常急切的希望“得到根治,或者快速好转”,多处奔走,花钱不少、身心疲劳,还是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病人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事物有客观规律——风湿病的治疗是一个有规律可循、有步骤可依、有经验可依、与时俱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4、 盲目相信某些医药、医疗广告。某些单位(私营居多)、医托等,披着“部队、祖传、最新发明”等外衣,迎合病人的心理需求,使用“快速、根治、纯中药、无毒副作用、免疫调节、平衡疗法”等等不负责任、夸大、吹嘘的字眼和信息,很容易取得病人(尤其是从偏远地区来广州看病的病人)的信任。看病之前多听听身边亲人朋友、医务人员的意见,可以少走弯路。我们治疗的目的是——经过持之以恒的治疗复诊调理,让病人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恢复健康机能,维持疾病稳定,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和长寿,回归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帮助病人实现人生价值。

  • 过敏反应性疾病如此急骤地增加,其原因是什么呢?目前认为,过敏反应发生在具有过敏反应体质的人身上。近 40 年中,不是有过敏反应体质的人急骤增加,实际上是因环境的变化而使本来不会发病的人也发生了过敏反应性疾病。

    目前认为引发过敏反应体质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 婴儿饮食的变化消化。现在婴儿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增加不适合婴儿吃的高蛋白食物,体内摄入了婴儿不易消化的蛋白质,耳这些蛋白质就成为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变应原之一。
    • 化学制品
    • 药物自不用说,洗涤剂。布匹、化妆品、农药。塑料。橡胶等等在现代社会所有范畴内都存在着化学制品,这些因素使被称为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反应性湿疹增加。
    •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
    • 现代社会的精神紧张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低下,给了致敏基础。
    • 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是引起哮喘等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

  • 心肌炎一般都是在发生疾病之前的一两个月之内,它会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症状,或者是拉肚子这些病症的一个先兆,然后这种病原体逐渐的,在体内播散到心脏引起了一个心肌炎。

  • 3.前列腺炎会影响性功能吗?前列腺炎病人会伴有性欲下降以及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但首先要排除是否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前列腺炎跟性功能障碍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应将二者过度挂钩,医生也不应过度暗示,让病人感觉得了前列腺炎,性功能一定不行,毕竟作为男人,信心很重要。

    4.前列腺炎会影响生育吗?前列腺炎可能会导致精液中白细胞升高,但只要精液质量正常,一般不影响生育。因此,不宜过度治疗而浪费患者钱财。

    5.前列腺炎会发展成前列腺癌吗?不会,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6.前列腺炎的治疗手段有哪些?需要手术吗?前列腺炎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症状及前列腺液常规结果,可选择抗菌药物,坦索罗新,中成药或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及改善性功能药物等一种或几种药物的组合。可辅以理疗,配合改善生活习惯,以缓解症状。前列腺炎是不需要手术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李烨

    十二指肠溃疡的预防方法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其中比较常见的预防方法有三点。

    首先十二指肠溃疡人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会妨碍溃疡的愈合。十二指肠溃疡发作还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十二指肠溃疡人必须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物。

    其次要避免食用一些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消炎痛等,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十二指肠溃疡的病情。

    最后就是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

  • 脑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在增高,其治疗如下:

    1、针对病因治疗:

    • 多数感染性疾病,颅内感染疾病也会引起静脉血栓,这些患者早期要足量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脱水要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 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要及时加用激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
    • 抗凝治疗是针对静脉窦血栓、静脉系统血栓较重要的一种治疗,常见的有低分子肝素,出院患者可以用华法林治疗,该治疗时间较长。

    2、对症治疗:

    • 颅内压高要及时降颅压,这种患者往往会出现癫痫,即老百姓常说的抽风,这些患者要加用抗癫痫药物。

    所以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 经常抽烟或者重度抽烟的人群在排除其它原因的情况下,他得肺癌的概率那肯定是高过完全不抽烟的人群的,就打个比方每天抽烟的患者,他就相当于每周都去买一次彩票,而完全不抽烟的患者,相当于每年去买一次彩票,每周都去买彩票的人,并不代表买了一辈子一定能中彩,同样的每年只买一次彩票的人群,也不代表他一辈子不中彩,但是从概率上来讲每周都买一次彩票的中彩概率,那肯定是高一每年买一次的中彩概率的。

  • 病因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的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 10%。原因: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时孕妇清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 GDM。

    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 GDM,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索样物质增加,胰岛素用量需要不断增加。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进食量少,若不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容易发生低血糖。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应立即减少。由于妊娠期糖代谢的复杂变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若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过低或过高,严重者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母儿近、远期并发症仍较高。

  • 分娩期处理

    (1 ) 一般处理 注意休息、镇静,给予适当饮食,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胎儿监护。

    (2 ) 阴道分娩 临产时情绪紧张及疼痛可使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对母儿均十分重要。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中一般应停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静脉输注 0.9%氯化钠注射液加正规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得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同时复查血糖,发现血糖异常继续调整。应在 12 小时内结束分娩,产程过长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危险。

    (3 ) 剖宫产 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精蛋白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一般在早上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尽量使术中血糖控制在 6.67~10.0mmol/L。术后每 2~4 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4 ) 产后处理 产褥期胎盘排出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迅速减少,大部分 GDM 患者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仅少数患者仍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应减少至分娩前的 1/3~1/2,并根据产后空腹血糖值调整用量。多数在产后 1~2 周胰岛素用量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于产后 6~12 周行 OGTT 检查,若仍异常,可能为产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

    (5 ) 新生儿出生时处理 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无论婴儿出生时状况如何,均应视为高危新生儿,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注意保暖和吸氧,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开奶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