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与管理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和临床表现。
对于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监测筛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和肝脏超声检查。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肝炎病毒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同时,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发热、肝外转移灶症状等,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鉴别诊断。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诊断和临床诊断标准。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血清AFP水平。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腹部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等,各有特点和优势互补。肝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病理类型、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
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肝移植、局部消融、肝动脉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和系统治疗等多种方法。外科手术和肝移植是首选治疗方法,但仅适用于少数患者。局部消融、肝动脉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系统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系统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等,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或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肝癌治疗的关键,需要根据基础疾病、肿瘤病理学类型、侵袭的部位和范围、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以及远处转移情况,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随访是肝癌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随访可以监测疾病发展、复发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