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何时用药?
近期,多位乙型肝炎患者咨询了关于抗病毒治疗的疑问。他们拿着乙肝病毒DNA和肝功能的检查单,纠结于是否需要用药抗病毒治疗。主要的担忧包括:长期用药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用药后可能无法停药、即使病毒数值高但肝功能正常是否需要用药、用药后表面抗原无法转阴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肝炎治疗的基本信息。
首先,乙肝五项检查中HBsAg消失可以停药已成为共识。确证HBsAg消失,至少检测2次,间隔≥6个月,说明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确证HBsAg消失,那么可以停药。然而,对于抗病毒药物长期治疗后获得HBeAg数据降低、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ALT持续正常,但HBsAg依然阳性的无肝硬化乙肝患者,能否停药尚有争议。各国指南建议不完全一致。根据最新2021年亚太肝病学会发表慢性乙肝核苷(酸)类似物停药指导,如果HBsAg<100 IU/mL,在密切监测情况下,可考虑停药,停药后建议每三月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
其次,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扩大治疗,减少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癌的发生率。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降低启动乙肝治疗的ALT阈值、降低启动乙肝治疗的HBV DNA阈值、治疗低病毒血症乙肝患者。扩大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范围可以控制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减少远期肝病相关死亡、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有利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乙型肝炎目标。
最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通常有以下3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病毒学抑制、部分治愈和功能性治愈。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和/或干扰素治疗还不能达到广泛的彻底治愈,因此,目前乙肝最理想的治疗终点是功能性治愈(HBV DNA检测不到,ALT正常),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及时按要求使用药物,杀灭控制乙肝病毒,对于控制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稳定肝功能、预防肝癌的发生都是有很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