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逅金秋,肾友到底能不能吃?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健康管理师崔晟晗
崔晟晗,健康管理师,京东互联网医院健康管理师团队,健康管理科

“紫蟹霜肥秋纵好,绿醅蚁滑晚慵斟”,又到一年一度的品蟹季,光是想想那鲜甜饱满的肉质、晶莹绵润的膏黄,口水就已经要流下来了。可每当这时,又有另外一个声音总是令慢性肾病患者如当头棒喝:


“螃蟹性大凉,还是发物,你不能吃……”
 
“螃蟹蛋白含量太高了,肾病患者禁食……”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真的不能吃螃蟹吗?今天正好是阳澄湖大闸蟹开捕的日子,我们就来聊一聊令人垂涎欲滴的螃蟹。
 
首先,根据最新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 标准版》(第6版),我们可以了解下螃蟹的营养成分
 
如果单纯只吃蟹肉,那每100g蟹肉含蛋白质11.6g,脂肪1.2g,胆固醇65mg,钙231mg, 磷159mg,钾214mg,钠270.0mg
 
而我们一直以来钟情的大闸蟹(母),可食用部分约有100g,其含有蛋白质21g,脂肪7.7g,胆固醇62mg、钙15mg、钾224mg、磷231mg、钠187.8mg
 
螃蟹是公认的营养价值高:高蛋白、低脂肪,并且钙、磷、钾、钠含量也很高。而众所周知,慢性肾病患者要坚持低优质蛋白、低盐低钠饮食,为预防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并发症,也要控制钾、磷等元素的摄入,由此看来,螃蟹真的不太适合慢性肾病患者食用。
 
就是想吃会怎样?
 
1. 螃蟹所含的蛋白质以胶原蛋白为主,胶原蛋白的营养价值比较低,人体利用率较差,产生的尿素氮、肌酐,增强的肾小球滤过率压力,会加重肾脏负担。
 
2. 螃蟹是高胆固醇食物,过量食用会增加CKD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
 
3. 螃蟹是高嘌呤食物,氧化的尿酸经肾脏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尿酸排不出导致蓄积,很容易造成痛风、肾结石等疾病。
 
4. 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对螃蟹中富含的微量元素排泄能力降低,很容易并发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问题。
 
5. 螃蟹等水产,很容易携带大量细菌或寄生虫,肾病患者抵抗力较常人低,容易发生感染。
 
早期患者适当食用也要有度
原则上,我们不建议CKD患者食用螃蟹,但也不是绝对的!全球肾脏病实践指南KDIGO和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Uptodate指出,对于CKD1-2期患者,不建议采取任何膳食限制,也就是说,和普通健康人群的饮食一样就可以了。
 
不少吃货肾友看到这里,还是心里痒痒。如果实在馋了,中等大小的螃蟹吃1只,个头大的螃蟹吃半只,尝尝味道就差不多了。肾病分型多,临床表现交叉复杂,建议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控制全天总蛋白不超标的基础上适当食用,总量控制,切勿贪吃。
 
吃螃蟹的正确姿势
 
1、吃肉不吃膏和黄
 
螃蟹最受欢迎的位置,公蟹叫膏,母蟹叫黄,都是由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脂肪、嘌呤和蛋白质,这些都是增加肾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升高尿酸的来源,会严重增加肾脏负担。
 
2、吃鲜蟹不吃死蟹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蟹体内外含有大量的细菌,一旦死亡细菌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此时食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3、制作方法很重要
 
螃蟹肯定不能生吃,腌制蟹也不推荐。螃蟹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进入人体会造成脏器损伤。比较推荐的是蒸煮,高温作用下能将蟹体内的细菌、寄生虫清除,水煮还能去除蟹类中包含的部分钾、磷、嘌呤等物质,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4、饮品要慎选
 
酒精和高嘌呤食物都极易导致尿酸升高;甜饮中的果糖刺激尿酸分泌,与螃蟹一起吃,同样能够引起尿酸大量蓄积在血液中。这些都是导致痛风的因素。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不时不食”,大家也总是希望自家的餐桌上能与时节相应,与“流行”相应。金秋时节,蟹食飨宴虽好,肾病患者可不要贪吃哦!
 
数据参考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 标准版》(第6版)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