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火“得罪”几大器官,3条经络管住坏脾气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一生气就控制不住情绪,遇到小事一点就着,开车时“路怒”……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控制不住脾气,伤人伤己。

 

发脾气除了受性格影响,还与疾病、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有关。一项研究就证实:睡不好可能是情绪管理差的因素。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睡不好是怎么影响情绪的,并教你一套方法管住坏脾气。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董睿敏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吕沛宛

 

研究显示:睡不好,更易发脾气

 

发表在睡眠领域知名期刊《睡眠(sleep)》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让人脾气变差。该研究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爱荷华州立大学共同完成。

 

 

研究人员追踪了202名大学生一个月的睡眠,并分析了他们的每日日记,日记中记录了睡眠、每日应激(压力)源和愤怒情绪。结果显示,与平时相比,睡眠不足的人在几天内表现出更多的愤怒情绪。

 

除此之外,该团队还将147名社区居民加入了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表;另一组是在两个晚上被迫在家只能睡5个小时。在此期间,研究人员评估暴露于刺激性噪音中的参与者的愤怒程度。

 

实验发现,睡眠良好的参与者可以适应噪音,并在两天后报告的愤怒程度也较低。相比之下,睡眠受限的人对令人厌恶的噪音表现出更高和更强烈的愤怒感。这表明睡眠不足会破坏情绪对糟糕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睡眠限制对愤怒影响的实验中,主观困倦是主要原因。

 

该研究第一作者、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Zlatan Krizan说:“这一结果证明随着时间推移,睡眠限制会增加愤怒感和挫败感。”

 

脾气差,伤害3大器官

 

偶尔发脾气能让不良情绪得到快速释放,有助于人们更理性地思考问题,但经常发怒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发怒尤其容易伤害以下几个器官:

 

心脏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精神病学家研究发现:在愤怒发作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心脏病几率会增加一倍。因此,为保护心脏,在情绪失控前要学会如何控制。

 

大脑

研究显示,在愤怒爆发后的两个小时内,大脑因血液凝块或出血而中风的风险会高出3倍。

 

对于患有大脑动脉瘤的病人来说,发怒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会增加6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专家建议人们在想发怒时,先做深呼吸或是离开,以改变所处的环境。

 

 

即使不吸烟,常爱发怒的人肺功能一般也较差。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670名男性进行了为期八年的追踪调查发现:爱发怒的人肺容量显著下降,增加了他们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愤怒会引起应激激素的分泌量增加,造成气道的炎症。

 

4类疾病让脾气越来越差

 

暴脾气、爱生气的人,不一定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疾病在作怪。

 

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初期

心脏病初期,部分患者脾气会变坏。这是由于心功能受影响的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也可能出现失调,引起心悸、憋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体倦怠、头晕等症状,使人表现出焦躁易怒。

 

高血压

临床发现,高血压患者多为“A型性格”,即急躁型,表现为争强好胜、遇事易急躁紧张。还有些患者在血压尚未得到控制时,会出现头部不适、易疲劳等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躁情绪。

 

高血压导致的情绪易怒,又可反过来引起血压升高,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典型症状包括怕热、心悸、出汗、消瘦、易饥多食、大便次数增多,常伴有突眼、甲状腺肿大。

 

甲亢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甚至常与家人、朋友吵架。

 

糖尿病低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3.9毫摩尔/升就达到低血糖标准。

 

轻度低血糖会导致如心慌、手抖、饥饿感、头晕、出汗等症状,可伴有烦躁不安、恐惧感,这都是机体的早期报警症状,提醒患者及时补充葡萄糖。如果低血糖进一步加重,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肝脏疾病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调畅神志,肝喜舒畅而恶抑郁”,如果肝病时间长,肝脏功能反复不稳定,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易生气、发怒、急躁等情况。

 

不论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还是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导致心理状态失衡,特别是肝硬化患者。

 

心理疾病

 

双相障碍的躁狂或混合发作、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也可能出现暴躁易怒、疑神疑鬼、担忧恐惧等表现。

 

3条经络管住坏脾气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而情绪和体内气的作用息息相关。平日保养,可多疏通以下3个经络,帮助稳定情绪。

 

按摩心包经

可改善长期压力大、睡眠不足导致的情绪问题。具体步骤为:打开手掌,用掌心的劳宫穴从胸口处画圈向上,沿着手心包经搓揉、按摩。

 

若有痛点,表示该处血液流通不畅,可用拍打方式促进单点血液循环。然后换另一侧。

 

拍胆经

特别是久坐族,胆经畅通有助维持情绪稳定。具体步骤是:举起左手,右手从左侧腋下轻轻拍打身体侧边(胆经范围),到鼠蹊部(腹部和腿部交界处)时,改用手掌搓揉。

 

接着,拍打大腿外侧直到脚踝,有痛点处可再次拍打。容易焦虑紧张恐惧的人,可另加拍打大腿内侧到脚踝的肾经。换另一侧,再做1遍。

 

敲三焦经

 

可活络气血、维持情绪稳定。具体步骤是:坐姿,左手前平举,拇指向上,右手握实心,沿着左手手臂外侧,轻轻地、有节律地拍打,直到手腕。换另一侧。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酸枣仁治失眠,得掌握一个诀窍,否则加重失眠

酸枣仁治失眠,得掌握一个诀窍,否则加重失眠

#失眠 #中医 #养生知识
赵彦鹏医生
赵彦鹏医生
农村随处可见的“车前草”,对身体有这3大好处

农村随处可见的“车前草”,对身体有这3大好处

#蔬菜 #中医科 #养生知识
金兰中医
金兰中医
妇科中药益母草这样吃功效好,但这4类女性请别乱用

妇科中药益母草这样吃功效好,但这4类女性请别乱用

#女性健康 #中医 #养生知识
不药博士
不药博士
金樱子有什么用处呢?

金樱子有什么用处呢?

#中医科 #中医
主治医师张新华
主治医师张新华
中药专家提醒:这3种中草药请不要自行服用,以防意外

中药专家提醒:这3种中草药请不要自行服用,以防意外

#中医科 #中医
药师方健
药师方健
鱼腥草,善清肺热,能抗感染,食用好处多,但禁忌也多

鱼腥草,善清肺热,能抗感染,食用好处多,但禁忌也多

#概述 #养生知识
不药博士
不药博士
女人来大姨妈期间,哪些水果会影响月经正常?

女人来大姨妈期间,哪些水果会影响月经正常?

#水果 #经期 #养生知识
金兰中医
金兰中医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有哪些?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有哪些?

#保健 #中医养生 #单品介绍 #售后指导 #综合导购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保健 #中医养生 #单品介绍 #售后指导 #综合导购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哪些人不适宜做艾灸?

哪些人不适宜做艾灸?

#保健 #中医养生 #单品介绍 #综合导购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10种食物细心呵护您的身体

10种食物细心呵护您的身体

#饮食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健康饮食 #营养保健 #养生 #保健 #食疗 #营养 #健康
女性都需要一碗自己的美容汤

女性都需要一碗自己的美容汤

#疾病预防 #黄豆猪蹄汤 #疾病预防 #女性健康 #美容汤 #女性健康 #美容养颜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饮食健康 #乌鸡汤 #香菇大棒骨汤 #饮食健康
十款减肥粥排毒又瘦身

十款减肥粥排毒又瘦身

#中医 #饮食 #疾病预防 #中医 #饮食 #食疗 #中医养生 #食疗 #养生 #养生 #便秘 #减肥 #排毒 #瘦身 #健康 #减肥 #排毒 #瘦身 #健康 #痔疮
谁在编造疾病

谁在编造疾病

#疾病恐惧 #疾病恐惧 #自身健康 #疾病认知 #疾病认知 #权威信息 #媒体传播 #健康科普 #媒体传播 #健康科普 #科学态度 #医疗误区 #医疗误区
12种最简易的保健养生秘笈

12种最简易的保健养生秘笈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健康养生 #养生知识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养生秘笈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养生秘笈 #养生方法 #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 #保健养生 #养生技巧
利用性爱为自己身体做保健

利用性爱为自己身体做保健

#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 #男性 #性生活 #性生活 #皮肤 #皮肤健康 #免疫系统 #男性健康 #健康 #免疫系统
有效抗老减皱纹6种娱乐方式

有效抗老减皱纹6种娱乐方式

#旅游观光 #音乐 #音乐疗法 #养花种草 #垂钓 #垂钓 #舞蹈 #旅游 #抗衰老 #娱乐方式 #书画艺术 #舞蹈健身 #抗衰老 #娱乐 #书画 #养花
女人生气身体有变化

女人生气身体有变化

#女性健康 #情绪管理 #心理健康 #疾病预防 #生气危害 #心理健康 #女性情绪 #生理变化 #健康问题 #生理变化
保养不荒废 宅女出狠招

保养不荒废 宅女出狠招

#美肤 #肌肤健康 #护肤 #防晒 #健康生活 #护肤 #防晒 #健康生活 #懒人保养 #保养 #美肌 #保养 #美肌 #日常保养
减肥期间喝点咖啡,行不行呢?

减肥期间喝点咖啡,行不行呢?

#运动 #运动减肥 #饮食 #心血管疾病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健康减肥 #咖啡减肥 #饮食减肥 #减肥 #咖啡 #健康 #营养 #减肥 #咖啡 #咖啡因
健康咨询医院推荐专家
健康咨询地区推荐专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