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耳鸣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
夜深人静,劳作了一天的你,正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可刚闭上眼睛,耳边就传来了阵阵嗡鸣,以为是哪里来的不长眼的蚊子。
正准备起身灭蚊,却想起,这明明是冬季!好家伙,原来是耳鸣犯了,怎么办呢?不得已,只能硬挺着睡去。
耳鸣的病因有哪些?一定能查出来吗?
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环境下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是嗡嗡声、蝉鸣声、鸟叫声、吹风声、蟋蟀声、隆隆声、心跳声等等,这些声音并非来自于外界干扰,而是来自于你的体内。
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病因也是多种多样。
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客观性耳鸣、生理性耳鸣、传导性耳鸣、神经性耳鸣。
● 客观耳鸣,又称“真的耳鸣”,不仅自己听得见,医生通过听诊器也可以听到,音源来自耳朵附近的体内,就好比耳朵内部有个”音响“一直在发声。
● 生理性耳鸣,包括脉搏跳动、肌肉收缩、呼吸运动、关节活动等,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发出的声音,你有我也有,一般不用太过担心。
● 传导性耳鸣,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导途径受损引起的耳鸣,主要由于鼓膜穿孔、中耳炎、外耳道阻塞等引起。正常人体内的生理活动的声音会被外界的声音所掩盖,当外音传入减弱,内音就明显了起来,此时若用手捂住耳朵,会听见宛如机器运作的轰轰声。
● 神经性耳鸣是指因中毒、肿瘤(如听神经瘤)、缺血、炎症、噪声外伤、梅尼埃病等损伤神经或损伤内耳听觉感受器时引起的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除了上述原因,引起耳鸣的还有其他疾病。在心血管方面,有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等;在内分泌方面,有糖尿病、甲亢功能低下等;以及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疾病。
对于耳鸣的治疗,在找到病因后,可以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引起的,服用降压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糖尿病引起的,服用降糖药,平常注意饮食;精神方面引起的,可以适量服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听力有损伤的患者还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方式来治疗;但如果是梅尼埃病、老年化引起的耳鸣,治疗则不是那么容易。
有些病因不明的耳鸣,有可能久治不愈。
耳鸣与心理问题同时伴行
患上耳鸣有多痛苦,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耳鸣不仅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还常常伴有心理问题。
耳鸣会间断或持续发作,各种杂乱的异常声音萦绕于耳际,像苍蝇一样躲也躲不开,患者往往不堪其扰、心神不宁。
长此以往,情绪起伏很大,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不能有效疏通情绪的患者,就会伴有焦虑、抑郁、心烦意乱、痛苦、急躁等情况。
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睡眠质量、工作效率、社会交往,从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因素既是耳鸣引起的结果,也是耳鸣的原因。
因此,治疗耳鸣时,心理原因不可忽视,要切断心理与耳鸣之间的恶性循环。
关注爱耳日 关爱耳朵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从小就习惯了耳朵的存在,但很少有人有意识的要去保护它。
在这即将到来的3月3日--国际爱耳日,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到关注耳鸣疾病,关爱耳鸣患者,关心自己的耳朵。
在日常生活中,少戴耳机,少掏耳朵,注意保护颈椎,避免耳部供血不足,引起耳鸣。
空闲时,可以按摩自己的耳朵、头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在情绪方面,要学会适当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遇到有耳鸣症状的患者,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与理解,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让心理问题不再是他们耳鸣的诱因。
时刻关注自己的耳朵,时刻关心身边的耳鸣患者,做一个耳聪心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