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的临床表现:患儿头向患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在生后即可存在,但一般在生后 2~3 周出现。触诊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内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在 2~4 周内逐渐增大如成人拇指末节那么大,然后开始退缩,在 2~6 个月内逐渐消失。大部分患儿不遗留斜颈;少数患儿肌肉远段为纤维索条所代替,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向患侧偏斜。头与面部因不正常的位置可产生继发性畸形,患侧面部长度变短,面部增宽,患侧眼外眦至口角间的距离比对侧变短。随着骨骼的发育,面部的不对称加重。颈深筋膜、颈阔肌、斜角肌均可挛缩,颈动脉鞘与血管也可挛缩。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及上胸椎出现侧弯畸形。
对先天性肌性斜颈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行主动生活矫正。这要比过去提倡的反向牵拉颈部更为安全有效,约 90%的病例在生后两年内能得到矫正。
- 每次喂奶、饮水时都从斜颈的患侧方向给予;尽可能多地用声音和彩色玩具引导患儿主动向患侧转头。
- 在卧床时,坚持健侧靠墙,这样可利用室内环境中家人走动、讲话等声响起到引诱患儿的头转向患侧的动作,从而达到主动牵动治疗的目的。
- 待生后 5 个月时,白天让患儿试行伏卧,如观察到患儿确能较长时间抬头玩耍,不致堵嘴而影响呼吸,此时说明颈后伸肌群有力,可让患儿在夜间伏卧位睡觉。如此,患儿必定会将头颈转向两侧入睡,轮替休息。在下颌转向健侧时纵然不起矫正牵动作用,但每次转向患侧时就可以收到矫正效果。
少数对保守疗法无效或被延误的 2 岁以上患儿,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外观畸形,改善颈部的伸展和旋转功能。对 12 岁以上的患儿即便手术治疗,面部的不对称也很难恢复。常选择的手术方式为切断或部分切除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对 6 岁以上的患儿或者挛缩严重的患儿还需要切断乳突头肌腱。术后要佩带矫形器械——反向石膏矫枉过正位至少 6 周,在伤口愈合后继续采用伸展治疗,以防止复发。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拔罐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三伏贴的那点事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冬病夏治是什么道理?i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性生活时间多长才正常?你合格了吗?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艾灸虽好但讲究也不少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预防颈椎病应做好这些事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谈谈放血疗法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脚跟不红也不肿,一走路就疼痛难忍,怎么回事?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颈椎牵引的一些问题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文章 说说刮痧的事情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患者在东莞市区做针灸,出血偏黑色,担心是否因体内寒气重、肾阳虚和气血不足,询问治疗效果和与脾的关系。患者男性31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9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患者咨询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并询问刚吃完的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催吐的可行性。患者男性2岁9个月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B超显示问题不大,但头还是歪,需要进行生活矫正,担心视力会受到影响。患者女性5个月18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4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刘元奇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