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慢性胃炎久治不愈?
去医院做胃镜检查,80%以上的人胃镜报告都是“慢性胃炎”,但是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应该考虑慢性胃炎的诊断是否正确,那么应该是什么病?怎样调理呢?
先说说慢性胃炎的诊断问题
慢性胃炎的定义: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定义,慢性胃炎是以活动性炎症和腺上皮病变为特征,病理活检才是诊断慢性胃炎的可靠标准。近些年由于无痛胃镜广泛的开展,大部分就诊的患者都会进行胃镜检查。但是胃镜检查时,常因胃黏膜存在充血、水肿,绝大多数不取病理活检而诊断为“慢性胃炎”,即使病理活检也多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胃镜诊断是一种影像学诊断,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患者常常没有症状,或者仅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平行。其实许多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 20%~40%。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其特点是: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基于症状的诊断,前提是必须排除胃黏膜的器质性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特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胃肠动力障碍主要表现在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是指胃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即胃的感觉迟钝,对疼痛或者饱胀的阈值升高。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主要与脑-肠轴的调节障碍有关。比如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敏感,平时在生活中容易动怒,胃肠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有一些人的内脏比较敏感,吃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身体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现象的时候,害怕自己得了大的疾病,也会在精神上出现焦虑,生活工作懒散,头痛甚至抑郁的现象,生活习惯不再规律等等,随着患者心情和饮食的改变,这种症状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应该怎样调理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淡定自如、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对待疾病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恐惧、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自己时刻处于一种平和、坦荡、乐观、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平时多出门聊聊天,多与朋友团聚。培养一些个人爱好,如养花养鱼、学习棋琴书画、外出旅游,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心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紧张和郁闷的情绪会逐渐消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饮食调理: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说小米粥南瓜粥等,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消化、帮助肠胃蠕动的作用。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钙质食物,比如说乳制品,乳类食物以及瘦肉等等,平时应该避免吃油腻食物,辛辣性的食物少吃一些烧烤制品。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和高纤维食物。
3、生活调理:避免过量饮酒、吸烟,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各项抵抗力,睡觉前尽量不要吃过多的食物给肠胃增加负担,保持充足的睡眠情况,维护正常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