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不及时治疗会有哪些危害?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抽动症虽然是一个常见病,有些人不以为然。比如开始的时候就是眨眼,很多家长认为是坏毛病、坏习惯没有予以重视,不及时就诊。可能开始影响不大,因为这个病是由从轻到重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开始的时候很轻,损害很小,可能有很长时间的间歇,它不发作,对孩子确实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一个慢性抽动症,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多发性抽动、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
 
首先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比如说孩子学习的时候经常眨眼、咳嗽,他会紧张,怕老师注意他,怕同学笑话他。在课堂上也紧张,越紧张越控制不住,然后影响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这些孩子往往会逃避上学,而且影响他学习以后,作业完不成,入睡也很晚,第二天又起不来。学习成绩下降了,他就不想上学,逃学或者是恐学都会发生。
 

这对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心理造成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孩子往往特别自卑,行为变得退缩,自信心就下降了。他觉得不如别人,比别人差很多,是一个不好的孩子。总是做这些不好的动作,被人取笑、耻笑、嘲笑,他内心很紧张,就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有焦虑、自卑的情绪。

另外还会出现社交困难,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跟人交朋友,严重地出现社交障碍。

 

另外对家庭、对父母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这些父母特别紧张、焦虑,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这个病,几天几夜睡不着觉,成天的观察孩子的症状有什么变化,又出现什么新的症状。晚上睡觉一刻不停看着孩子,是不是又发生抽动了,这对家庭生活、夫妻关系有影响。

 

长期的治疗,可能对他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也可能会由于抽动症的病因不清楚,父母会相互的指责、埋怨。认为妈妈可能对孩子太严厉了,爸爸经常打骂他,学习上对他要求过高,他们就互相指责、埋怨。

抽动症的孩子一般智力是正常,有些是超常,智力正常的孩子,可以正常上学。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正·主治医师
王正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科
好评99%|接诊量189|响应时长48分钟
擅长:中西医结合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失眠症、神经性厌食症、分离性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具有丰富的心理及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从事精神病临床及心理治疗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30
问医生
#儿童#病因#常见症状#眨眼症#肌纤维自发性收缩[肌束震颤]#变性性(全身性)(局部性)抽搐
阅读数 2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自主、反复、快速、目的地抽动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一般预后良好简介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的、反复的、突发的、快速的、目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走路转圈、蹦跳、踢腿、触摸他人等)。抽动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但部分患儿治疗及时,或经治疗后效果佳,导致疾病发展至成年时期,甚至携带终身。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辅以中医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家族史以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一般预后良好[1]。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自主的、反复的、突发的、快速的、目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诊断依据:抽动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诊断,结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估病情,头颅CT、MRI、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排除脑部其他器质性病变。抽动障碍有哪些类型?根据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多见,一般病程在一年内,病情较轻);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一般病程在1年以上);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病情较重)。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中国儿童抽动障碍总患病率为6.1%,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仍然是抽动障碍儿童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患病率为1.7%[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辅以中医治疗,可逐步缓解或减少抽动症状。是否遗传?是。抽动障碍存在基因遗传的可能性,具体明。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正·主治医师薛爽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