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什么是湿热,祛除湿热的难点在哪儿,经典解决思路有哪些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什么是湿热?

 

湿热,就是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者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舌苔偏黄腻,脉象偏于滑、濡为表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湿热的形成,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因有坐卧湿地,压力过大,过食香浓,嗜食肥甘,烟酒无度,环境污染,湿热病邪侵犯人体等因素;内因则是脾胃运化功能呆滞,容易导致内湿留困。

 

当外部因素与人体内部环境相互感应,一拍而合,就容易出现湿热。

 

身患“湿热”的人,就如同处于雾蒙蒙的“气温高、湿度高、雨量大、日温差小、无风或少风”的既湿又热环境中一样,人非常不畅快,会表现为头身重痛,胸闷脘痞,腹胀,恶心欲呕,舌苔厚腻(白腻或者黄腻)等一系列症状。

 

 

潮湿氤氲的环境是湿热证的诱因之一

 

为何湿热难解?

 

湿热这一类疾病,有着病情缠绵难愈,病情长的特点。为什么这类疾病缠绵难愈呢?

 

这是因为,湿与郁热本身是一对矛盾体,若你只用“清热”,那么或许热会轻一些,“湿”反而会更重;若你只知祛湿,郁热没有了“湿的制约”,就可能亢盛起来了。

 

湿热就像一对跷跷板,“湿”与“热”各坐一边,你按住左边,右边就弹起来,你压了右边,左边就翘上去,治疗上容易顾此失彼。所以,这时无论你只是“清热”还是仅仅“祛湿”都不太好使。而且,热为阳邪,易伤阴液,导致湿热化燥伤阴,入血动血,进而导致气随血脱;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阳受损。所以,罹患湿热的患者,常伴有脾胃虚损,血气不足,这又使得病情更加缠绵。

 

“湿热分解,湿去热孤”是化解湿热的经典思路

 

撰写《温病条辨》吴鞠通很早就发现面对“湿热”,“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面对这个问题,明清医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最终,他们探索出了一套办法,这就是“湿热分解,湿去热孤”。

何为“湿去热孤”?

 

就是分解湿热,先把湿去了,那么热也会慢慢消退,所以,先祛湿,再清热,便成了治疗这类疾患的主要办法之一。

 

湿本身不是人正常的身体津液,它的本质是“浑浊之水,坏水”,它的存在阻碍了人体正常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气津循行受阻,导致“郁而发热”,所以,面对湿热,若患者没有高热,则当先祛湿。用一个类似的比喻就是,点燃油灯后,油越多,灯火越旺,等你把油一抽走后,油去灯灭。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是这样解释的 “热得湿而愈炽,湿热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因此,治疗湿热之病,当以分解湿热为宜,常选用渗利之品通阳化湿,使湿去热孤则热势自愈。

 

如何将“湿去热孤”思路落地?

 

有一个方子,最能体现这种思想,此方没有一味清热药物,却是治疗温邪夹湿、湿重于热,邪滞三焦、尚在气分、未传营分之证的经典,通过它可以窥到“湿去热孤”法的妙处。

 

它就是藿朴夏苓汤。它对应的症候群,最典型的特征是:舌苔白腻,脉濡缓,口不渴,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身热不扬,午后发热,需和阴虚内热鉴别,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而且有五心烦热之感,和温湿邪滞留三焦导致的“午后热甚”是不同的。

 

既然是温湿之邪滞留于三焦,那么,除了上面所说的主症外,还可能出现下面一些症状:上焦的症状:头痛头昏、头重如裹;中焦的症状:胸闷呕恶;下焦的症状:大便黏腻、溏泻不爽。

 

既然是温湿之邪留滞于三焦,那么就要用“分利上中下三焦湿邪,芳香化湿”之法。所以,藿朴夏苓汤中有三个君药,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体”。这三个君药分别是杏仁、白豆蔻、薏苡仁。

 

杏仁宣通肺气,再得藿香、豆豉芳香化湿之物,以疏表湿,宣开上焦。白蔻仁芳香苦辛,和畅中焦、宣通脾胃,又添半夏、厚朴,可燥湿运脾,使脾健以运化水湿而不为湿困。薏苡仁渗利下焦,辅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如此,水道畅通,湿有去路。

 

 

薏苡仁是一味常被用到祛湿中药

 

此方芳化宣上、苦温畅中、淡渗渗下,不用一味清热之品,将湿邪恭请出局后,热势自挫。此方将“湿去热孤”的思想落到了实处,可堪反复玩味。

 

祛除湿热,还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面对湿热,温病派和伤寒派都各有自己的用药特点。温病派,喜欢加用芳香温化之品,用透法,常用藿香,佩兰,白蔻仁,草果,苍术等等,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非芳不达之说。而伤寒派喜欢用通调“三焦水道”之品,例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就是用生姜促进胃气内生;麻黄,石膏,白术促进肌部回流,推动湿邪经心下→小肠→膀胱这样的通路被祛除。

 

此外,清代温病学家,《温热论》的作者,叶天士也有自己化解湿热的思路,即“通阳”之法。

 

叶天士指出 “湿胜则阳微”,意思是指湿邪泛滥,阳气就会虚弱 , 但是,这儿有一个由困阳到耗阳的过程 ,也就是说,初期,“阳气不减”,只是被“困”住了,后期,阳气不仅被困,还会因为“消耗”,而变得虚弱。但是,根本原因是“困”,而不是“阳虚”,这时一味补阳,是没有用处的。

 

关键还是要通,让气机通畅起来,阳不受困,如此“耗阳”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打开窗子,让阳光和风进来,是祛除湿气最好的办法

 

而通阳的关键是,一个是调畅气机,要调畅气机,可以用香薷、 藿香 、 薄荷、 大豆黄卷、佩兰等透发肌表,亦可加桔梗,紫苏叶,白芷等宣肺行气。另外一个关键则是“导湿邪外出”了。

 

所谓“导湿邪外出”,最快的办法就是利小便,所以说 “通阳不在温 , 而在利小便” 。利小便常用的中药有,茯苓、 猪苓、 通草 、 薏苡仁、 大腹皮、泽泻等等,但是,不可为利小便而利小便,利小便的目的是,小便通畅 、 气机得通,所以应点到为止。

 

有时,患者又有伤津又有湿邪,两者其实不矛盾,因为有坏水(湿浊)的存在,好水(津液)就难以畅行。所以,祛湿的同时,可以加一些芦根 、 白茅根等等,生津利尿,而不助湿。

 

不过,殊途同归,无论上述几种思路,无论“湿去热孤”,“疏通三焦”法,“透法”,其本质的本质都是让“湿邪有出路”,而不是一味“祛湿或者清热”。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得透气,得通风,打开窗子让风吹,使气机流通起来,达到气通湿化的目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推荐医生列表
邓有周头像
邓有周 4 可开方
万源市中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93 | 接诊量132139
擅长: 寒湿(脾虚湿盛),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身热不扬、温热、神倦、潮热、祛湿消肿、温阳祛湿、利湿、化湿降浊、清热导滞)、阳痿,早泄,遗精,肾虚(肾阴虚、肾阳虚),鼻炎,多汗症(自汗,盗汗),腰痹病(寒湿腰痛、肾虚腰疼、补肾强腰、温化寒湿),项痹病(颈椎病、散寒通痹),泄泻病(腹泻、慢性腹泻、拉肚子、久泄不止、水泻、五更泄、脾虚泄泻、大便溏薄、内湿、湿热下注、大肠湿热、止泻、补脾止泻、涩肠止泻、散寒止泻、升阳益胃、温补脾阳),胃脘痛病(胃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咳嗽病(百日咳、肺热咳嗽、慢性咳嗽、肾咳、热咳、虚寒咳嗽、寒饮咳嗽、气喘、咳痰、止咳、肺热、发热、肺气虚(补气祛痰)、风温、痰饮(温肺化饮)、恶寒、痰热(痰火、清热化痰)、痰臭、肝火犯肺(解郁化痰)、止咳祛痰、化痰、宣肺化痰、生津润燥、温化寒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肺胀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哮喘病(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胸痹心痛(心肌梗塞、胸痛、胸痹、心痛、心悸、胸闷、心血不足、心火旺、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补血养神、补血养心、益气生脉、宽胸利膈、补益心气)等,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风先兆、头皮麻木、休克、记忆障碍、意识障碍、芳香开窍、化痰开窍),头痛(枕大神经痛、头风病、前额痛、头顶痛、风寒头痛、祛风止痛、祛风通络、温经通络)、头晕(中风、老年眩晕、晕动病、植物神经紊乱),失眠(不寐、入睡难、无睡意、不易入睡、健忘、多梦、心肾不交、益肾宁神、补血养神、安神定志、健脑安神、滋阴安神、重镇安神、养血安神、益气安神),胁痛病胁痛(养血舒肝、养血止痛、养血清肝、补气活血、补血养肝、养血平肝),便秘(慢性便秘、排便无力、滋阴通便、口臭、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湿阻、大便腥臭、补益脾肾),淋症(小儿尿路感染、老年人尿路感染、膀胱炎、急性膀胱炎、五淋、癃闭、膀胱湿热、肾气不固、心火旺、尿臊、余沥不尽、尿清、尿血、血尿、涩精止遗、补肾纳气、温阳利水、清热利湿)等疾病。
¥20.0
问医生
葛成才头像
葛成才 6 可开方
祁门县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86 | 接诊量91798
擅长: 1擅长:男科:对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勃起障碍,前列腺增生,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不射精证,缩阳证,男性不孕不育证,精囊炎,尿急,尿频,有独特治疗见解,临床疗效佳;2,脾胃病:泄泻(腹泻、慢性腹泻、拉肚子、久泄不止、水泻、五更泄、脾虚泄泻、大便溏薄、内湿、湿热下注、大肠湿热、止泻、补脾止泻、涩肠止泻、散寒止泻、升阳益胃、温补脾阳),痢疾,便秘(慢性便秘、排便无力、滋阴通便、口臭、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湿阻、大便腥臭、补益。3,汗症(自汗盗汗、止汗),失眠(不寐、入睡难、无睡意、不易入睡、健忘、多梦、心肾不交、益肾宁神、补血养神、安神定志、健脑安神、滋阴安神、重镇安神、养血安神、益气安神)。 4,肥胖、口腔溃疡,耳鸣(肾虚、阳虚、阳虚体质、四肢厥冷、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 5,咽部异物感(咽部异物、梅核气、化痰散结),咳嗽(百日咳、肺热咳嗽、慢性咳嗽、肾咳、热咳、虚寒咳嗽、寒饮咳嗽、气喘、咳痰、止咳、肺热、发热、肺气虚(补气祛痰)、风温、痰饮(温肺化饮)、恶寒、痰热(痰火、清热化痰)、痰臭、肝火犯肺(解郁化痰)、止咳祛痰、化痰、宣肺化痰、生津润燥、温化寒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哮喘(过敏性哮喘)、剥脱性舌炎,6-口腔溃疡,肾阳虚,肾阴虚,尿频,湿热,肺热,关节痛,阴虚火旺,宫寒,肝火,气虚,内分泌失调,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湿热下注,口干,精囊炎,肝血不足,肩袖损伤,脱皮,下焦湿热,心肾不交,关节疼痛,肝胆湿热,胆碱能性尊麻疹,脾肾两虚,尿急,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心脾两虚,睡眠不足,脾气虚,温病,尿黄,脾胃不和
¥20.0
问医生
王瑞华头像
王瑞华 6 可开方
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96 | 接诊量116836
擅长: 1.口臭、舌苔白厚、舌苔黄厚、有齿痕、中医减肥、大便不成型、大便黏马桶、脾虚(健脾补气、温肾健脾)、肾虚(阳虚、阳虚体质、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 2.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病、胃脘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炎症性肠病(肠胃炎、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乙肝(乙型肝炎)、丙肝(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腹水)、脂肪肝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医调理治疗。
¥15.0
问医生
张思燮头像
张思燮 6 可开方
黄石有色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84 | 接诊量58658
擅长: 男科常见的疾病阳痿早泄频繁遗遗精,急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妇科常见病如痛经,月经稀发,月经量过多,崩漏,带下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治疗,并对常见病如失眠(不寐、入睡难、无睡意、不易入睡、健忘、多梦、心肾不交),健忘痴呆,郁证(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情绪低落、失眠、健忘、乏力、疏肝解郁、中医治疗肥胖(腹型肥胖),运用中医的方法健康减肥。 特别擅长口腔溃疡,肾阳虚,肾阴虚,尿频,湿热,肺热,关节痛,阴虚火旺,宫寒,肝火,气虚,内分泌失调,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湿热下注,口干,精囊炎,肝血不足,肩袖损伤,脱皮,下焦湿热,心肾不交,关节疼痛,肝胆湿热,胆碱能性尊麻疹,脾肾两虚,尿急,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心脾两虚,睡眠不足,脾气虚,温病,尿黄,脾胃不和,这类疾病及症状的治疗。
¥28.0
问医生
李颖飞头像
李颖飞 3 可开方
河北燕达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78 | 接诊量84006
擅长: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湿热、大便黏腻不爽、各种口臭、胃肠镜报告解读、前列腺炎、烦躁多梦、心悸、便秘、腹泻、腹胀、乏力困倦、寒湿导致的关节酸痛、咳嗽、头痛、耳鸣、盗汗、阴虚火旺、自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气血亏虚、肥胖、食欲不振、肠易激综合征、虚劳、性功能障碍等。
¥2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常见的胃肠湿热怎么回事呢?

常见的胃肠湿热怎么回事呢?

#中医养生 #常见症状
中医养生郑芝环
中医养生郑芝环
从经典的方剂开始,理解中医怎么治疗水肿(阳水)的

从经典的方剂开始,理解中医怎么治疗水肿(阳水)的

#疾病预防 #骨科 #保健 #中医养生
黄继斌
黄继斌
夏季汗出身热口渴,中医经方的解决之道

夏季汗出身热口渴,中医经方的解决之道

#夏季 #中医养生
黄继斌
黄继斌
热邪在表,喘而汗出,蕴热在里,热泻不止,该如何?

热邪在表,喘而汗出,蕴热在里,热泻不止,该如何?

#营养 #中医养生 #养生知识
黄继斌
黄继斌
缓解湿热体质有方法:凉热食材巧搭配

缓解湿热体质有方法:凉热食材巧搭配

#营养 #保健 #养生知识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养生有道,巧妙祛湿,浅谈几味能健脾祛湿的中药

养生有道,巧妙祛湿,浅谈几味能健脾祛湿的中药

#中医养生 #养生知识 #中医治疗
黄继斌
黄继斌
名医问诊 | 湿气太重?有哪些有效方法祛湿?

名医问诊 | 湿气太重?有哪些有效方法祛湿?

#运动 #中医养生 #营养治疗 #中医治疗
白彦萍
白彦萍
这味中药被广泛用来祛除湿热,让我们深入了解它

这味中药被广泛用来祛除湿热,让我们深入了解它

#疾病预防 #骨科 #中医养生 #中医治疗
黄继斌
黄继斌
湿热便秘怎么办?你知道吗?

湿热便秘怎么办?你知道吗?

#疾病预防 #消化内科
马良
马良
夜里口发干?分清虚热、实热、湿热!

夜里口发干?分清虚热、实热、湿热!

#疾病检查 #疾病病因 #常见症状
不药博士
不药博士
东北小城里的互联网医疗之旅

东北小城里的互联网医疗之旅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湿热带毒 #中医调理 #中医调理 #湿热带毒 #黑龙江鸡西市
湖南永州中医内科医生:线上问诊,温暖相伴

湖南永州中医内科医生:线上问诊,温暖相伴

#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 #中医内科 #中药治疗 #京东互联网医院 #中医内科 #湖南永州 #京东互联网医院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中药
河南郑州,互联网医院男科问诊记

河南郑州,互联网医院男科问诊记

#男科 #互联网医院男科 #湿热下注治疗 #性功能改善 #互联网医院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河南郑州 #男科疾病 #性功能 #湿热下注
四川达州患者的中医内科线上问诊经历

四川达州患者的中医内科线上问诊经历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 #互联网医院 #中药调理 #互联网医疗 #线上问诊 #四川达州 #线上问诊 #湿热调理 #湿热
陕西西安中医男科线上问诊治疗湿热症状

陕西西安中医男科线上问诊治疗湿热症状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中医男科 #湿热症状 #中医男科 #湿热症状
老中医治疗湿热的中药方有哪些呢

老中医治疗湿热的中药方有哪些呢

#中药方剂 #中药 #中医治疗 #湿热治疗 #湿热 #药方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老中医经验
清热祛湿的糖水有哪些

清热祛湿的糖水有哪些

#中医 #夏季饮品 #山药羹 #养生 #夏季 #养生 #糖水 #糖水 #银耳花生羹 #清热祛湿 #清热祛湿 #祛湿汤
河北廊坊市中医内科疑似湿热症状线上问诊

河北廊坊市中医内科疑似湿热症状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中医内科 #中药治疗 #中医内科 #中药治疗 #湿热症状 #湿热症状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河南郑州,中医男科,线上问诊,湿热症状的治愈之路

河南郑州,中医男科,线上问诊,湿热症状的治愈之路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生活调整 #健康生活 #河南郑州 #生活调整 #健康生活 #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 #中医男科 #湿热症状 #药物使用 #中医男科 #湿热症状
体内湿热重的表现 注意这4个症状

体内湿热重的表现 注意这4个症状

#中医 #治疗 #饮食 #湿热中医 #湿热日常保健 #症状 #湿热治疗 #湿热饮食 #湿热 #湿热症状
湿热 患友问诊
祛湿热推荐药物

祛湿热推荐药物

身体湿气重,食欲不振,乏力,想咨询祛湿热药物。患者男性48岁
男 57 2024-11-17 14:37:17
祛湿气的中药治疗

祛湿气的中药治疗

我最近感觉体内有湿气,想知道该怎么处理?
女 34 2024-11-17 14:37:17
治疗咳嗽和喉咙痛的方法

治疗咳嗽和喉咙痛的方法

我有喉咙痛和咳嗽,前天新冠试纸测出弱阳性,吃了蒲地蓝消炎片但效果不明显,想知道如何治疗。患者女性28岁
男 30 2024-11-17 14:37:17
参苓白术丸与保和丸的搭配使用

参苓白术丸与保和丸的搭配使用

23岁女性,痰多,体内有郁热,湿气重,舌苔白,想知道是否可以同时服用参苓白术丸和保和丸?
男 62 2024-11-17 14:37:17
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和加味逍遥丸的合理用法及注意事项

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和加味逍遥丸的合理用法及注意事项

我想咨询关于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和加味逍遥丸的用法问题,最近我有手脚冰凉、口苦的症状,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男 30 2024-11-17 14:37:17
二妙丸使用注意事项及生活建议

二妙丸使用注意事项及生活建议

我最近总是感觉口干舌燥,尿黄,想知道是否可以用二妙丸来缓解,并且平时有抽烟的习惯,会不会影响药效?
女 32 2024-11-17 14:37:17
红豆薏米茶:排毒减肥、消肿祛湿、美容养颜的天然选择

红豆薏米茶:排毒减肥、消肿祛湿、美容养颜的天然选择

肚子大、晚上睡不好、怕冷又感觉很热,可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男 66 2024-11-17 14:37:17
手脚出汗、手心热、交心出汗、腰痛的中医治疗

手脚出汗、手心热、交心出汗、腰痛的中医治疗

我有手脚出汗、手心热、交心出汗、腰痛的症状,已经8年了,手淫时间很短。请问如何改善?患者男性27岁
女 1 2024-11-17 14:37:17
1岁宝宝尿黄、眼屎多、不长肉的原因及治疗

1岁宝宝尿黄、眼屎多、不长肉的原因及治疗

1岁宝宝尿黄、眼屎多、舌苔发白,不长肉不长个,可能存在小儿湿热和消化不良,需要如何治疗和改善?患者男性1岁
男 50 2024-11-17 14:37:17
中医内科:泡茶去湿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内科:泡茶去湿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疲劳,想通过泡茶去除湿气,能否用陈皮和茯苓?患者女性45岁
男 11 2024-11-17 14:37:17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