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过去的理论假说
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学习中医,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学方子,最难受的事情就是看中医理论。方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是什么门派,古方派,时方派,折衷派,用去用来就是那些药与方,区别只是在于指导你用方的“理论”不同。
而中医理论门派太多了,各承其说,经常会把人弄糊涂,可中医理论却又是绕不过去的,因为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引,只学习方药,就只能“套方”,套方若套得好,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患者变幻莫测的病情,要找到完全合适的方子来“方证对应”很难,如果硬套,多半取效甚微。不得已,我们还是要面对中医理论。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我今天聊的“理论”也只是一种假说,不过,我个人认为可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大家要批评地看待我的观点。
中医的肾是指什么?
我们经常说补肾,补肾。那么就得把一个事情搞清楚,中医的肾究竟是指什么?由于中医不是基于解剖观察,显微镜观察这种还原论的思维发展起来的,而是秉承整体观,以外揣内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医的“肾”,一定是“功能的集合”。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传统中医学认为肾主要有下面几个功能:
1、肾藏精。
2、肾主水。
3、肾主纳气——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解释,在人体中,具有“藏精、“主水”、“纳气”功能的就是“肾”。
什么是肾藏精?
所谓藏,即闭藏,贮存,封藏精气之意。所谓精,就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中所藏之精,一部分身不由已,承自父母,先祖,也即“先天之精”。一部分来源于脾胃,乃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也被称为“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融合的。所以,一些先天禀赋不足的人,通过后天调理,科学锻炼,体质也能逐渐好起来。在经方学派中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就是通过补脾胃,再加一些有肃降之力的药物,来补肾,这种方法,我实践下来,感觉有时效果比直接补肾还要好,后面我们会详谈这种技巧。
肾精流动的时候,则为肾气,肾气、肾精其实是同一种物质,聚则为精,散则为气。肾精有促进和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力量,肾精不足的人,会发育得慢,衰老得快——年轻时,面黄肌瘦,发育不良;壮年时,遗精早泄,带下清稀;年长后华发早生,发堕齿槁。肾精还有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活动的能力。它是通过精气中所含的两种物质,肾阴,肾阳来实现的。肾阴则有使机体滋润,宁静,成形,制约阳热的力量;肾阳具有促进机体温煦,活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虚,会潮热,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肾阳虚,则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沉无力而迟缓,津液运行减慢而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肾阴,肾阳,虽然看似作用相反,互相制约,但是两者是彼此相依,互根互用的,有时会此长彼消,有时会此消彼长,有时此长彼亦长,有时此消彼亦消。所以临床上,我们需要细细辩证,或扶此抑彼,或阴阳双补。
何为肾主水?
江部洋一郎先生有个理论,给我很大启发。他认为中医的人体气与津液肃降的两个阶段,是由肺与肾接力完成的。第一个阶段,是推动气与津液从肺→胸→膈→心下流动=第一肃降(主要由肺承担)。第二阶段,是推动气与津液从心下→小肠→大肠/膀胱流动=第二肃降(主要由肾完成)。当肾的“主水”功能失调或衰退时,患者机体的第二肃降功能就会发生紊乱,或者就会出现小便,大便失常等一系列症状。
而鉴别“肾著病”和“肾病”重要的手段就是判断小便的“利”与“不利”,“问小便”是我们辩证时不可缺失的环节。由于中医学认为,津液代谢的第一阶段是肺在主持,第二阶段是肾在控制,所以,当人体出现水液代谢障碍时,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等症状时,光治疗肾效果是不好的,还需要运用麻黄,黄芪等药物调节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这是中医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一个思路。
肾纳气的真意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呼吸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肺气的肃降(吸气),这个阶段伴随着膈的收缩下降。最后一个阶段是肺气的宣散 (呼气),这个阶段伴随着膈的松弛上升。但肺气并不是从肃降,一下子就跳到了宣散,在吸与呼之间,还有一个间歇期,这个间歇期质量决定了吸气的效果,呼吸的质量,而这个阶段与肾的固摄作用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分析治疗外寒内饮所致“咳、喘”的经方小青龙汤,我们发现其中,不仅仅有发汗解表的麻黄,桂枝,有使肺气肃降的芍药,有化饮的半夏,干姜,有守胃气的炙甘草,还有鼓舞肾气的细辛,固摄肾气的五味子。这个方子的“治法”就完美的呈现了中医的“理”。
所以,在中医中,所谓的肾虚,就是指肾的“藏精、“主水”、“纳气”等功能出现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文章 汗少且关节疼痛该用什么方?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脉虚浮,手足冷该用什么方子?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女性体质寒凉,易产生经期疼痛,什么食物能调理?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缓解孕期焦虑有方法,快速告别胡思乱想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颈肩腰腿痛通过病灶位置调整药势的方向?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漫谈治疗“胃脘胀痛,痛窜两胁”的两个经典方药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中秋节香喷喷的螃蟹,也可以是治疗骨折的好药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用中药治疗胃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疏肝、止痛、理气——陈皮,佛手,枳壳,青皮谁更合适?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为什么要建立基于证据的中医学?从一例腹泻病例谈起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