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麻黄能够治疗脑中风吗?李可与胡希恕的世纪之争

麻黄能够治疗脑中风吗?李可与胡希恕的世纪之争

麻黄能够治疗脑中风吗?中医学长达几个世纪之争


在20世纪后半页,在中国中医学界出现了两个璀璨的人物,一个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医师胡希恕,一个则是深根于民间的山西医师李可。

 

胡希恕的伤寒杂病论系列讲座,李可的临床医案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可以说惠泽几代中医人。但是两人在“脑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胡希恕在他的《金匮要略讲座》中直截了认为:古人把“脑中风”的病因病机看成是“风”,这是古人一种错误的看法。脑血管意外,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形成,都应该采用王清任提倡的“通经祛瘀”的法子。

 

他进一步指出,含有桂枝,麻黄的“大、小续命汤”,对于伴有血虚的外感表证,咳逆上气有用,对于脑中风引起的“口不能言”,“身体不能自收持”则“千万不能用!”
 

 

而李可则在他的访谈中公开反对以上说法。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扎根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县城,常用中医疗法来抢救危急重症,他“大、小续命汤”救过不少中风患者,甚至也救过自己。

 

他认为中风不应该分什么内外,无论是外感风邪,还是脑中风,只要患者有风邪致病的表现,那么都可以用麻黄,桂枝等祛风解表药。实际上两人的争论的这个问题,中医界已经争执了几个世纪。

 

在唐宋使用“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病是主流,孙思邈自己得了脑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疲乏麻木,就用的是“大、小续命汤”系列中的“续命煮散”,每天服用四次,联系服用十天,最后痊愈。

 

金元时代,开始流行“内风”说,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认为治疗“脑中风”,“真中风”用麻黄,桂枝,杏仁这些祛风解表药是不行的,他们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开始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等药物为治中风的常规,与仲景,孙真人古法冰炭迥别。

 

到了清末,有一批深受西医影响的医师,用西医还原论的视角来看待中医,认为桂枝,麻黄会升高血压,比如张山雷就把“小续命汤”批斗得一钱不值,认为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不可思议”,属“侥幸图功”,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

 

那以后,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法”,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成为治疗中风病的主流,对此,李可的评价道:“他们用镇肝息风的办法,没有治愈一例中风病人,一个都没有。当然李可的说法还是偏激了,张锡纯,王清任的治法是有一定效果的。

 

历史的天枰在向李可倾斜

 

那么这场世纪之争,胡希恕和李可,古方派和中西汇通派,谁是对的呢?在大海的另一边,有一群顽固的人,对唐宋经方执念很深,他们就是日本古方派医家。他们不受金元医家,中国中西汇通派的影响,坚持用“大、小续命方”治疗中风。

 

浅田宗伯翁,藤平健氏,大塚敬节等日本汉方家,用续命汤治疗脑卒中后引起的知觉,运动,语言障碍均有效果。大塚敬节用续命汤加“大黄”小剂量使用,治疗年近80岁患有高血压,哮喘病的老人,患者服用了十年,血压反而下降了。

 

 

当然,真正让“大、小续命方”这沧海遗珠重现天日的,还是李可。李可的书籍流传甚广,几近脱销,他粉丝中医师很多,我就有好几个西医出身的朋友是他的粉。他们去学习李可的方子,然后实践,结果发现有效,暗喜不已!

 

于是他们开始整理数据,写论文,和传统中医师不同,西医出身的他们懂数理统计学,懂得怎么弄小白鼠,懂怎么设计临床试验。“大、小续命方”就这样被拭去灰尘,重焕光彩。

 

 

我查了查最近三年的文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对小续命汤进行了锲而不舍地研究,发现“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恢复早期能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我大学时的恩师杨硕领衔的94例临床观察也发现,小续命汤治疗组能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数据,站在了李可的一边。

 

可是我们还是要问一句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续命汤的组成和用法: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川芎三两(外台秘要用一两,千金要方用三两)、 杏仁四十枚,九味药置于2000毫升水中,煎取8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为患者盖好衣服,以稍稍发汗为宜。汗出则愈,不汗出再服用。这个方子用量是比较大的,使用于脑卒中急性期。

 

不过,日本汉方家认为,在慢性病恢复期,甚至经过了五六年的病例依然有效。

 

日本慢性期的常用量为:杏仁4克 麻黄 桂枝 人参 当归3克 川芎 干姜 甘草各2克 石膏6克
在这个方子中,人参,甘草,干姜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就是守中,守中是经方的一个显著特点。

 

前几日我和一个医师朋友讨论了他经手的一个病例。患者是盆腔癌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016年五一时医院已让准备后事。后来就开始吃中药,用抵当汤配合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牛膝加减。经过一年的治疗,腿肿难消,按如死肉,皮肤有破溃出黄水,曾有局部发黑坏死,后来坏死部分渐渐好转,开始长红疙瘩。

 

口不甚渴,舌绛无苔,二便略难,脉稍数,右尺短。面对这个医案,有医者建议加用四妙勇安汤,如金银花、玄参、当归等药;有医者建议去大枣;有医者建议去大黄;有医者建议加雪灵芝,雪莲花。

 

但这位朋友坚持守中与活血并用之法。在用活血药物的基础上,配红参益气摄血,大枣守护胃气,守护胃津,缓和剧烈药物的药性(如大黄),再重用生姜30克鼓舞胃气。且以桂枝通阳,使胃气外达于肌部。患者服用五天后,腿渐渐消肿,食欲增加,二便通畅,整体有好转迹象。

 

回到大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均重用生姜,或干姜,其意也在此。当归,川芎合用,益气养血,温通血脉,后世治疗真中风也多用,不难理解。难以理解的是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古中医讲究有是证,即用是方。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风邪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眩晕,抽搐,角弓反张,偏枯,都可归属于风邪主动的范畴。只要患者有风邪致病的表现,不论内风,外风,兼可用桂,麻。更何况脑为清阳之府,头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唯风可达,风药辛散清扬可直入脑,发挥药效。

 

再从药物的自身个性而言,石膏杏仁合用解肌散风;麻黄破癥坚积聚,利水消肿;桂枝主温中,通血脉,宣导百药。整方药物配伍寒温并用、攻扶相宜,散风利水,人体气血遂得以再次通畅运转。

 

这个方子是大青龙汤的变方,所以脉象和大青龙汤相似,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伴有脉浮紧或脉浮大,口渴烦躁,筋骨疼痛,里热血燥者可用之,脉微弱者不可用也。

 

脉微弱者当去石膏,加附子,用小续命汤。

 

才疏学浅,而古方深奥,必有不当之处,望严厉批评。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