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男宝宝没有“蛋蛋”?

泌尿外科陆巍·吉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陆巍
吉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1. 宝宝是很多父母一生的寄托,如果怀孕一家人自然是欢天喜地,宝宝平安的降生,父母更是非常的高兴。但是如果检查完毕,发现刚出生的男宝宝没有睾丸,这时父母肯定是心急如焚。其实这时候先不要过度的紧张,因为其实宝宝不是没有睾丸,而可能是有一种特殊的疾病,叫做隐睾症。在刚出生的宝宝里偶尔会有这种情况发生,那是因为胎儿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接近生产,正常情况下睾丸会从腹腔经过腹股跌落滑进阴囊。但是也有特殊情况,这个程序并没有完整的完成,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

出生即检查是否「落袋」

因此,每个男婴儿出生,医生都要检查睾丸有否顺利「落袋」,当中实在需要技巧,因为初生婴儿的睾丸很小,较难摸得出来,天气冷时睾丸亦会向上缩,很易误以为未下降,医生要先暖暖双手才可检查。如果睾丸于一岁后未跌进阴囊,便要跟进透过睾丸固定手术,将腹股沟的睾丸放回阴囊。

在正常情况下,温度高时,由于身体有热量,睾丸会自然下垂,为着距离身体远一点,避免过热;相反,天冷则会向上移,以保持温暖,这其实是身体的天然调节机制。

隐睾症对男生可带来长远影响,须知道温度微细的改变,略高的温度已可影响睾丸功能;睾丸可制造男性荷尔蒙及精虫,隐睾症有可能影响生育、睾丸发育不良及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制造。另一方面,还可能增加日后睾丸癌风险。

成年才发现 萎缩废武功

家长为婴幼儿洗澡时,可顺道检查其阴囊部位是否有两颗睾丸,如觉异样应寻求医生意见。另外,虽然手术可令睾丸回复正常位置,改善精子及男性荷尔蒙,但睾丸癌风险无改变,因此儿时有隐睾症的男士,最好能勤加自我检查。其实大部分隐睾症都可于婴儿阶段发现及纠正,但偶然也有成人个案;曾有男士从小以为自己只有一颗睾丸,亦以为十分平常,长大后才知另一颗睾丸是隐睾症,藏于腹股沟之中,已经萎缩无用,须以手术切除。大家也可以从小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让宝宝们知道睾丸是一对的,如果连自己身体的常识都不清楚,那也就没办法正确的预防了。所以说大家对生殖器官的健康意识一定要重视和加强。

#新生儿#婴儿#检查#儿科#小儿症状#育儿#克氏综合征
阅读数 29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常见的因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典型表现为身材高、睾丸小、生殖器发育障碍等难以治愈,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简介先天性睾丸发育全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本病主要病因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即患儿较正常多一条或一条以上的X染色体。典型表现为身材高,下肢细长,皮肤细白,阴毛及胡须稀少,腋毛常常有,睾丸显著缩小,生殖器发育障碍(如阴茎短小),育等。本病目前暂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预后一般;若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症状表现:本病典型表现为身材高,下肢细长,皮肤细白,阴毛及胡须稀少,腋毛常常有,睾丸显著缩小,生殖器发育障碍(如阴茎短小),育等[2]。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身材高、睾丸小、第二性征发育良、育等)、体格检查(视诊身材高大、胡须及阴毛稀少、阴茎小等)、实验室检查(血清睾酮、血清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血清雌二醇升高)、精液检查(精子或少精子)、睾丸活检(发现精曲小管玻璃样变、纤维化,间质细胞聚积成堆)、性染色质检查(有2条或2条以上X染色体者染色质)、染色体核型分型(非46,XY)等即可做出诊断。先天性睾丸发育全综合征有哪些类型?根据其染色体核型,可分为:常见型(占比80%~90%):47,XXY。嵌合型(占比10%~15%):46,XY/47,XXY;46,XY/48,XXXY等。变异型:49,XXXXY;48,XXYY等[2]。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男性新生儿中占1‰~2‰,在身高180厘米以上的男性中占1/260,在育的男性中占1/10,在少精或精男性中占5%~10%[2-3]。是否可以治愈?目前难以治愈。本病目前暂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是否遗传?是,本病与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1]。是否医保范围?是
泌尿外科陆巍·吉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翁迈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