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强迫性重复:性格决定命运是有道理的

强迫性重复:性格决定命运是有道理的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会伴随着什么样的人。

 

01

 

案例:我的来访者瑶瑶,一位大三的学生,哭着对我说:“我不知道我哪里做得不好,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喜欢处处跟我做作对。”

 

瑶瑶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女孩,高中的时候,坐她后面的一位女同学,总喜欢把桌子往前面挪,瑶瑶忍了她一段时间,后面忍不住了,她告诉后桌,自己的位置已经够窄了,再往前挪都坐不下人了。可是对方却说她自己长那么胖,怪谁?

 

在寝室里,瑶瑶每天是学习得最晚的,她也怕打扰到其她同学的休息,所以把灯光调得很暗,可是室友却说瑶瑶的台灯影响到她们休息了。瑶瑶见室友这样说自己,只好乖乖上床睡觉。

 

进入大学,瑶瑶本以为可以摆脱过去的影响,重新开始新生活,不料,遇到的室友一样处处针对她,很莫名其妙,明明不是她的错,总是将所有的错误怪罪于她。

 

 

瑶瑶说:“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管我到哪里,总是有人看我不顺眼,处处与我作对,我真的觉得很心烦!”

 

当我了解瑶瑶的家庭时,她说自己的父亲是个很大方的人,可是不管他怎么对别人好,别人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他,父亲基本上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总是吃亏的那个人。

 

而她的母亲,自私、冷漠,对家庭不管不顾,家里很多事情都是父亲一个人管。她很讨厌自己的母亲,她说母亲从来都是只管自己,下班后就是与同事出去玩,没有做过一顿饭,她说母亲不负责任,母亲却说:“我生你养你,一天还要上班,我这么累,你不应该给我做饭吗?”

 

瑶瑶觉得母亲也挺不容易的,自己只好像父亲一样,学会隐忍母亲的缺点,可是又为父亲打抱不平,希望自己不要像父亲一样,只会隐忍。

 

从瑶瑶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她习惯忍受母亲对自己的指责,包容母亲,像她父亲一样,不与他人起争执,遇到问题自己一个人承受。

 

她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也沿袭到了她以后的人际关系中,习惯忍受对方对自己的指责,并且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哪怕自己吃亏,也隐忍着自己的不满。

 

瑶瑶的问题其实就是原生家庭模式给她的影响,她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重复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哪怕她自己不愿意,却很少能避免。

 

02

 

一百多年前,精神分析流派的鼻祖佛洛伊德,从孩子的行为观察和研究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佛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比如,大多数小孩子都会喜欢把玩具仅仅抱在怀中,这是用来抵抗母亲不在时候的焦虑,让自己安心。

 

但是,我们也常看见,孩子会把玩具反复丢出去,然后大哭。闹着要把玩具要回来,然后再丢出去,接着再要回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这样的行为在佛洛伊德看来,是在重复体验母亲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的痛苦焦虑的分离体验。

 

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强迫性重复。

 

 

当一个人长大,他的一生当中,如果小时候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是冲突不断,那么长大过程中,他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呈现出冲突不断,不断复制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相反,如果他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很亲密、和谐、友好,那么在他以后的人际关系以及亲密关系中,也会与人相处得很愉快。

 

在情感关系中,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长大后会形成这样的路径依赖,哪怕他自己不愿意与别人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关系,可始终不能跳出这个循环,这便是强迫性重复。

 

所以有的人会说:“为什么我总是遇到同类型的人,不管我去哪里,离开一个环境,到另一个新环境,虽然遇到的人变了,本质上他们和我的关系始终在重复以前遇见的人的影子。”

 

如果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过一次,可能是运气不好遇到了意外;如果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三次,那么真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03

 

很多时候,你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别人总是处处与你做对,便把自己总是遇到人渣的经历怪罪于自己的命运。

 

殊不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会伴随着什么样的人。其实命运是在你不知不觉间的不断重复造成的,因此,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也不是无道理的。

 

强迫性重复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的无意识里,很难被人真正发现。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无法意识到,所以把它归结为命运,认为这就是一个人的命吧。

 

 

案例中的瑶瑶,很讨厌自己的母亲,却不愿意自己成为父亲那样只会吃亏的角色,而当她重新进入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希望隐藏自己的情绪,与人友好相处,获得较好的友谊时,重复的关系又一次出现。

 

她又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角色,忍受他人的缺点,却要包容对方,自己吃亏。这样的角色身份对她来说,是不愿意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摆脱这样消极的强迫性重复呢?

 

首先,你要看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创伤来自哪里,体会和面对自己的创伤,只有先清楚自己的问题,才能知道如何改变。

 

其次,与他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如果童年你的依恋关系是不安全、恐惧的,那么你与他人相处就会变得紧张、不信任。

 

你要找个一个你信赖的人,让自己变得坚强、自信,才会得到真正的爱。

 

最后,对世界建立新的认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就像学习心理学,你知道了强迫性重复是怎么一回事,它对我们未来造成的影响。

 

那么,你懂得了这个知识,并知道了如何解决,你可以学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去改变这样的重复关系,让自己获得新生。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长期焦虑,自慰后担心被拍,强迫思维严重,如何治疗?

我是一个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最近我开始感到焦虑和恐惧。每当我在家自慰时,总是担心被邻居拍到,尽管我知道窗帘已经拉好,房间的灯也关了。这种恐惧感让我无法放松,甚至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我试图通过看新闻和学习性知识来转移注意力,但这只是一时的解决方案,我的焦虑感很快又回来了。 十年前,我曾经因为类似的问题去看过医生。医生诊断我有强迫思维,并开了药物治疗。但我因为副作用而没有坚持服用。现在,我的情况似乎变得更糟了,医生说我可能有被害妄想症和强迫症的症状。 我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意志力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医生建议我到精神心理门诊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我也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来克服我的焦虑和恐惧。

生物医疗创新站

1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惊恐、强迫意向怎么办?

我曾经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生活平淡无奇。然而,自从我开始经历焦虑、惊恐和强迫意向后,我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被一股强烈的恐惧感笼罩,害怕自己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这种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脏,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这种感觉,例如深呼吸、冥想和运动,但都没有什么效果。最终,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于是来到了武汉市的一家互联网医院。 在与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后,我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和强迫症。医生开具了百适可、律康和舍曲林三种药物,并建议我定期复诊。虽然我对这些药物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我还是决定遵循医生的建议。 在服药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的症状有所改善。那种无形的恐惧感开始减弱,我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当然,治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仍然需要继续服药并定期复诊。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焦虑症和强迫症对生活的影响。它们不仅会让人感到极度的不适,还会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问题,我建议你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不要让这些疾病控制你的生活。

未来医疗领航员

1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强迫思维怎么办?医生给你专业建议!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总是追求完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追求变成了强迫思维。每天我都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困扰,例如水杯的摆放、门窗的关闭等等。这些想法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让我无法自拔。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摆脱这种状态,但都无济于事。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强迫思维怎么办”,并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我与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了交流。 医生很耐心地听我描述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叫做强迫症。他建议我去精神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缓解症状。我感到很安慰,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我的人。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起初,我对药物治疗持怀疑态度,担心会有副作用。但医生向我解释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告诉我在他的监督下进行治疗是安全的。同时,他也教我了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例如暴露治疗和延迟反应,帮助我逐渐改变强迫想法和动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发现自己的症状有所改善。虽然我仍然会有强迫思维的时刻,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它们。现在,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健康驿站

1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强迫症和焦虑症患者的药物调整和治疗建议

我是一名更年期女性,近来总是感到焦虑和紧张,甚至出现了强迫症的症状。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里充满了各种杂念,无法入睡。白天也好不到哪里去,总是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大,甚至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种状态让我非常痛苦和困扰,于是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和耐心的医生。我们详细讨论了我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医生建议我调整药物方案,改用国产的百忧解,并且将服用时间改为晚上。同时,医生还建议我在早上八点半餐后服用兰释4颗,晚上临睡前服用思瑞康四分之一和阿美宁1颗25mg。医生强调了减药需要逐步进行,不能一下子停药。 经过一周的调整,我发现自己的情绪和睡眠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偶尔还会忘记服用百忧解,但总体来说,我的状态已经好转了很多。现在我可以安心地面对每一天,感谢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绿色医疗倡导者

1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有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能完全康复吗?

我曾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热爱生活,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我。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暂时的状态。然而,随着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我记得那天我在网上搜索“重度肾虚能治好吗”,结果却让我更加焦虑。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通过与医生的在线交流,我填写了相关的量表,并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一开始我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的情况有所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感觉逐渐减轻,强迫症的症状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然而,治疗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会感到失望和沮丧,甚至想放弃。但是,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他们教会我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疾病,如何应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现在,我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症状,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我知道这些疾病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治愈,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与它们共存。通过这次经历,我也更加珍惜生命,感恩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癌症防治先锋

1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总是感到焦虑和抑郁,情绪不稳定,总认为有脏东西,怕与人接触。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

就诊科室:中医男科

总交流次数:10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你可能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建议你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并结合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药物治疗(如心理治疗、放松技巧、支持小组等)。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也非常重要。记住,管理这些症状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合适的治疗和自我管理,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质量。

查看详情

12岁儿童,有强迫症症状,表现为晚上反复洗手。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5

医生建议:强迫症需要专科医生评估,建议您到线下医院就诊。在用药方面,必须医生指导后使用,用药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压力,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查看详情

患者咨询瑞必乐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的使用方法,并询问是否需要上传线下处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抑郁症患者在使用瑞必乐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时,需遵医嘱,注意合理饮食和多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查看详情

52岁患者,有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之前服用盐酸曲唑酮片胃部不适,想换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7

医生建议:盐酸氟西汀胶囊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饭后服用,若不适可调整用药方式。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精神类药物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查看详情

患有抑郁症和强迫症,想了解治疗剂量及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抑郁症强迫症的治疗通常从50mg/日开始,可根据疗效逐渐调整剂量。请告知医生您的特殊状况,并注意生活调整。治疗期间,请遵医嘱,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贺俊岩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3386例) 精神分裂症(237例)
专业擅长:抑郁症测试及诊断,焦虑症,恐惧症,狂躁症,失眠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心理治疗cbt,强迫症,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厌食症,贪食症,老年精神病,酒精依赖!
好评率:99% 接诊量:148297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天津市人民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915例) 精神障碍(156例)
专业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23714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焦虑症(97例) 抑郁状态(85例)
专业擅长: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新冠后遗症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早泄、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量:17193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