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大姨妈”每月竟从口而出,这是怎么回事?
前阵子病房来了一位特别的患者,杨女士今年30岁,因为不明原因的间断咯血4个月来住院,门诊胸部CT示局灶性的磨玻璃影和结节。接诊的是呼吸科的王医生,王医生按照接诊惯例询问了病史,随后安排进一步检查治疗。在接下来几天里王医生把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吸虫病等肺部疾病,以及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相关疾病都排除了。
正在王医生不知从哪儿找突破口时,杨女士走进医办室说:“王大夫,我半年前做的人流,这几个月月经特别少,咋调理一下?还有我这两天不咯血了,能请个假回家吗?”听到这里王医生突然意识到好像忽略了什么?杨女士所说的间断性咯血,是否跟月经有关呢?“你是哪天来的月经?”王医生回过神来问。杨女士楞了一下:“应该是住院前一天。”感觉马上要接近真相了,王医生赶忙问:“你想想是不是一来月经你就咯血,月经没了就不咯血了?”杨女士听后琢磨了一会儿:“哎呀!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是为什么啊?”
王医生慢慢解释道:“你这很有可能是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就是说你的子宫内膜因为某种原因脱落,然后定植到了肺部,局部病灶受体内性激素影响也会周期性的出血,这就解释了你间断性的咯血。”杨女士不敢相信地问:“你确定我就是这个病?”王医生斟酌了一下:“这样,你先去复查一个胸部CT看看,你肺上的病灶如果经期在而月经后就消失,那基本可以诊断了。但确诊这个病需要取病理送检,咱们后续再说。”杨女士点点头:“我这就去。”下午杨女士拿着报告单回来,正如王医生所料,入院时的局部病灶消失了。随即王医生建议杨女士前往妇科进一步治疗。
大家都知道,一般女性经血的排出只有一个通路——阴道,怎么会反其道而行从口而出呢?多么尴尬并恶心的事情!其实,早在《叶氏女科证治》就有记载:“经不往下行,而从口出,名曰逆经”。逆经,俗称“倒经”,具体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口或鼻出血的病证,属西医子宫内膜异位症范畴。
育龄期女性(特别是有流产、痛经病史)伴有周期性咯血,结合影像学变化特点,应该考虑到该病。很多像杨女士这样的患者因咯血就诊于呼吸内科,而诊治过程中往往忽视女性这一“特别之处”,导致治疗方向偏差,延误病情。
那么这个尴尬的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中医治疗该病,主要本着“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凉血降逆为主。实热者以苦寒清热为法;虚热者重在滋阴化燥;瘀血性出血应当化瘀止血,宿血不去新血难安,故宜化瘀止血。西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故以激素治疗为首选。药物治疗可选用孕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者使用达那唑等治疗,其他还可选用孕三烯酮。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结节型病灶可行手术治疗,包括肺叶病灶切除,选择开胸或胸腔镜手术,手术切除比较彻底,文献报道鲜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