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怎么办?
一、小儿腹泻病的常见病因: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多为婴幼儿发病,6 月~2 岁小儿发病率高。
⑴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所致肠炎,并将痢疾、霍乱等法定传染病单列出来。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 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为轮状病毒。大便镜检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细菌感染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
⑵非感染性因素:如生理性腹泻、食诱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非感染性腹泻等。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⑶易感因素(内因):①生理特点: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道负担重;②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分泌少、血清免疫球蛋白/SIgA 低、肠道菌群未建立;③人工喂养:缺乏母乳中的多种活性免疫成分、易受污染。
二、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
(一)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 轻型腹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不超过 10 次,且每次量不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粪质不多,伴少量粘液。患儿精神尚好,无全身中毒症状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 重型腹泻:胃肠道症状重,大便>10 次,食欲下降,伴有呕吐;全身中毒症状重,如发热、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休克、昏迷;尚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等。
(二)根据发病机理分为:
- 分泌性腹泻:由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或病毒所致,小肠分泌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 渗出性腹泻:由侵袭性细菌引起,侵入肠粘膜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
- 渗透性腹泻:双糖酶缺乏或分泌不足,或由于肠道中短链有机酸产生过多,使肠道中肠液的渗透压增高。
- 肠道吸收障碍性腹泻。
- 肠道运动功能亢进性腹泻。
(三)根据病程分为:
- 急性腹泻:病程<2 周。
- 迁延性腹泻:病程 2 周~2 个月。
- 慢性腹泻:病程>2 个月。
三、轮状病毒肠炎(最常见的腹泻)的临床特点:
- 多见于 6 个月~2 岁婴幼儿。
- 秋冬季多见。
- 起病急,常伴发热、上感、呕吐等症状。
- 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无色水样,无腥臭味,有少量粘液,镜检白细胞极少或无。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多、色黄。
- 无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 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约 5~7天。
四、小儿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大便无或少白细胞时:多考虑病毒、非侵袭细菌、寄生虫、外感染、喂养不当等所致。
- 大便多白细胞时:多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
- 鉴别诊断:应与生理性腹泻、小肠吸收障碍、细菌性痢疾、坏死性肠炎等进行鉴别。
五、小儿腹泻的治疗:
治疗原则:预防及纠正脱水,调整和继续进食,合理用药,加强护理。
(一)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注意消毒隔离,勤换尿布,观察脱水情况及静脉输液速度等。
(二)饮食疗法:继续进食以预防营养不良。母乳继续喂养,暂停辅食。对人工喂养者,给予米汤、稀释牛奶、凝乳喂养。疑为乳糖酶缺乏者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豆制代乳品或发酵酸奶,或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等。
(三)病原治疗:对病毒性肠炎不宜用抗生素,以饮食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对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则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四)液体疗法:用口服补液盐(ORS 补液盐)加水后补液,一般生理需要量为每日 60~80ml/kg。
(五)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查清病因作相应治疗。调整饮食,加强营养。应用微生态制剂与支持疗法。
(六)对症治疗:
- 腹泻: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宫入菌、需氧芽孢杆菌制剂(妈咪爱、米雅 A、乐托尔)等;胃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收敛剂如鞣酸蛋白。胆酸性腹泻可用消胆胺。
- 腹胀:胖腹伴需去医院就诊。
- 糖原性腹泻:由于可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故应停止食用富含乳糖的食物,采用去乳糖饮食,如豆浆、酸奶、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等。
六、护理措施
1、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 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眼,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3、 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时去医院就诊。
4、 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
5、调整饮食 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 4~6 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6、臀部护理 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 5%揉酸软膏或 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7、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