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吃什么好?痛风的饮食
对痛风患者的饮食来说,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尿酸的摄入,同时尽可能增加尿酸的排出。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 低热量饮食:由于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因此肥胖者应限制能量摄入,对超重患者可在原每日摄入总能量的基础上减少 10%~15%;每月减少体重 0.5~1 公斤,使体重逐渐降至理想体重范围;切忌减体重过快,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 低嘌呤饮食:膳食中若嘌呤摄入量过多,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正常人每天嘌呤摄入量为 600~1000 毫克,痛风患者应长期限制膳食中嘌呤的摄入量,急性痛风患者应选用低嘌呤膳食,嘌呤量应严格控制在每日 150 毫克以下,缓解期可适当放松,但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仍应禁忌。
- 低蛋白饮食:痛风患者除需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外,还应适当减少膳食中蛋白质摄入量,以每日每公斤体重 0.8~1.0 克为宜;蛋白质供应应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因为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又含嘌呤较少;痛风患者不宜选用肉类、禽类和鱼类的内脏;此外,由于嘌呤易溶于汤中,各种肉汤嘌呤含量很高,需将瘦肉、禽类经煮沸后弃汤食用。
- 低盐低脂饮食:由于脂肪氧化产生能量约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 2 倍,为降低体重,痛风患者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更应加以限制;一般脂肪摄入量建议控制在每日 40~50 克,应选用含脂肪少的鱼肉、兔肉、鸡脯肉、鸭胸肉等,选用植物油而不用动物油,并采用少油的烹调方法;由于痛风患者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用盐量 2~5 克/天为宜。
-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是成碱性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偏碱性物质,可降低血液和尿液的酸度,并使尿液碱性化,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的溶解;痛风患者应多食用蔬菜、水果,西瓜和冬瓜不但属于碱性食物,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为有利。
- 多饮水:多饮水有利于尿酸排出,预防尿酸肾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因此,一般患者提倡每日饮水 2000 毫升以上(约 8~10 杯),为了防止夜间尿浓缩,还可在睡前适量饮水;但肾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异常者需根据病情限制水的摄入量;饮水宜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果汁,浓茶水、咖啡、可可等饮料有兴奋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应避免饮用。
- 忌饮酒:酒精代谢使血乳酸升高,乳酸可竞争性抑制尿酸的排出;特别是啤酒本身即含有大量嘌呤,可使血尿酸浓度增高,故临床上常可见到一次性饮酒过量伴进食高嘌呤、高脂肪饮食后诱使痛风发作的典型病例。
- 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物中嘌呤含量,如将肉类食物煮后弃汤再行烹调;采用蒸、煮、炖、烩、熬等方法可显著减少烹调用油量;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尽量避免食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得了痛风就要吃素?肉可以吃,关键是怎么吃
#饮食 #食谱 #患病护理
主治医师张新华
引发痛风的原因有哪些?痛风患者的饮食如何控制?
#疾病概述 #疾病预防 #内分泌科
王老师讲中医
怎样从饮食上防止痛风发作,看看营养医师怎么说
#饮食 #运动 #预防
营养医师一枚
预防痛风应该吃些什么?
#饮食营养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肥胖 #疾病禁忌
营养师说营养
痛风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喝啤酒吃海鲜就不会痛风了?
#疾病概述 #疾病预防 #内分泌科
吴佳营养健康
痛风怎么治疗?如何预防痛风?
#疾病概述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疾病禁忌
营养师王钦先
治疗痛风病最好的药有哪些?
付颖瑜
生活中如何预防痛风?
#睡眠 #疾病预防 #合理用药
冯文全
痛风人群可以吃猪肚鸡吗?
#饮食 #患病护理
主治医师张新华
食物禁忌你知道吗?痛风的你饮食正确吗?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一般治疗
王爱东
痛风可以吃奶油吗
#降尿酸 #痛风饮食 #奶油痛风 #饮食管理 #非甾体抗炎药 #痛风 #抗炎治疗 #秋水仙碱 #痛风治疗 #降尿酸药物 #痛风抗炎治疗
痛风为什么不能吃豆制品
#豆制品 #饮食 #治疗 #痛风饮食 #豆制品与痛风 #痛风嘌呤 #痛风生活保养 #嘌呤 #痛风 #痛风治疗方法
怎么知道脚疼是得了痛风
#痛风 #脚趾疼痛 #足部疼痛 #高尿酸血症 #实验室检查 #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 #痛风症状 #痛风诊断 #痛风治疗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怎么治疗
#高尿酸血症 #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 #药物治疗 #痛风饮食 #痛风 #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 #生活方式调整 #痛风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痛风症状
痛风医院推荐专家
痛风地区推荐专家
痛风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