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房颤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是:会的,但不是所有房颤患者的子女都会“中招”。
房颤可分为两大类:非家族性房颤和家族性房颤,其中约5% 的房颤以家族聚集的形式存在,而多数患者则是因为心脏结构的异常引起,目前已有许多因素被证明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性别、肥胖等。
房颤为什么会遗传?基因“惹的祸”!
一些医学研究发现,约 30% 的房颤患者没有任何心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但他(她)的基因检测提示有基因突变。目前的医学研究已经揭示,有 9 种常见的染色体区域变异是与房颤息息相关的,但仍然无法解释大部分的遗传性房颤。
例如,科学家在 1997 年与 2003 年分别发现了两个染色体区域的基因突变与遗传性房颤有关,尽管具体的致病基因仍未发现,但是此后陆续的研究还是发现了多个可能的致病基因,它们可能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指遗传病的缺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且呈显性表达,患者的子女有 50% 的可能性会发病)的房颤,比如 KCNQ1,它“编码”心脏钾离子通道的亚基团,它的突变可能造成离子通道的失活或过度激活,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SCN5A,“编码”主要的心房动作电位的钠离子通道 NaV1.5 心脏电压门控式信道。
上述内容很复杂,简言之,就是说在这些遗传性房颤患者中,有一些明确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心脏自身的电生理活动受到影响,这些患者年轻时即可发病。打个比方:家中电路装修的时候,有一些电线质量比较好,而有些电线可能是次品,质量相对较差。在一定时间内,家中灯泡可以维持正常照明,但是使用时间久了,这些“次品”电线就很容易出问题,发生“短路”,灯泡就不亮了。遗传性房颤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是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导致的,因此发病年龄相对比较早。
父母有房颤,子女一定会发病吗?子女患房颤时并发症会更多吗?
我国台湾地区有一项研究很有意义,研究者随访了我国台湾地区的约两千三百万人,筛查他们是否有房颤,从而确定父母患房颤是不是子女发作房颤的危险因素。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父母有房颤,其子女患房颤的风险比普通人几乎高一倍。并且发现,男性的发病风险略高于女性,也就是说父母得了房颤,似乎更容易遗传给儿子。另外,父母有房颤病史的,其子女发作房颤的年龄会比一般人群提早大概 10 年。
有趣的是,研究同时发现,虽然家庭有房颤病史的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也会更早发病,但是却不会因此而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就是说卒中、心梗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研究也发现,这一类有家族房颤病史的人群,其大部分发病年龄都在 40~50 岁,而心脏结构异常导致房颤的人群主要在 64~80 岁发病。
如果父母有房颤病史,子女有办法减少房颤发作风险吗?
虽然有研究结果提示,如果父母有房颤病史,子女患房颤的可能性比平常人要高,即所谓的遗传性因素,但必须指出,遗传性因素对房颤发病的贡献度在两成左右,而近八成的作用仍然来自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所以,即使对于家族性房颤而言,子女发病也不都是遗传“惹的祸”。这些生来就背负了“不良遗传背景”的人,更应该积极控制房颤的危险因素,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心脏健康等,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应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从而扭转自己的“命运”,减少房颤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