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早治疗,身体好。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累及世界10%-25%的人口,累及我国 4%~38%的人口,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嗅觉减退等,并可能导致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一系列后果,可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精神、身体双重痛苦,需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过敏性鼻炎分类及常见临床表现过敏性鼻炎主要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尤以后者更多见。引起过敏的物质主要包括吸入性和食物两类。
吸入性过敏物质以屋尘、螨虫、花粉最常见;食物过敏物质则常见奶制品、蛋类、海鲜、坚果等。 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常常合并多种。当上述过敏原进入特异性个体后,可促进机体产生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产生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引起局部或全身发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发作期表现除常见的鼻部症状,也有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合并哮喘则会有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
二、过敏性鼻炎的检查方法
临床鼻腔检查或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严重者眼睑肿胀。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呈阳性反应,往往有(++)或(++)以上。血清总IgE检测或分泌物特异性IgE检测往往超过正常值。
三、过敏性鼻炎的危害
除临床不适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之外,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也有密切关系。
据2018 年亚太地区哮喘和鼻炎调查发现,有45%的哮喘患者存在过敏性鼻炎,37%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哮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共存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
鼻眼通过鼻泪管相通,因此过敏性鼻炎往往也并存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流泪、结膜水肿充血、眼痒、异物感、畏光、频繁瞬目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角膜病变。
四、过敏性鼻炎预防与常见治疗手段
预防主要包括“避”“忌”“替”“移”“练”共5点:
“避”积极检测多种可疑过敏原,避开一切可疑或已明确过敏原,包括一切致敏性吸入物、食物或接触物;
“忌”:熟悉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忌服忌用一切可知的致敏食物或药物;
“替”:用相同或相似而又不致敏的食物和药物来替代那些可能或明确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移”:将致敏原从患者的生活环境中移走,或将患者移出不利的生活环境;
“练”:积极加强体育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戒律,避免吸烟、饮酒等不利生活习惯。
常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共患病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主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组胺药——局部鼻喷用药可低剂量、高浓度、直接作用靶组织、减低全身副作用,例:左卡巴斯汀(立复汀)或氮卓斯汀(爱赛平)等;膜保护剂——例:色甘酸钠(咽泰);白三烯受体结合剂——扎鲁司特(安可来)或孟鲁司特(顺尔宁);皮质激素;减充血剂(血管收缩剂)——可有效缓解鼻塞症状,但用药时间不能超过10天,且儿童、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妇忌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即变应原脱敏治疗,通过采用变应原之城提取液(疫苗),给患者进行脱敏注射,是唯一一种对因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切除过度肿大下鼻甲或中鼻甲均可起到缓解鼻塞作用;筛前神经切断术:通过切断神经,使血管扩张减轻,从而减少过敏后腺体大量分泌反应。若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数病同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过敏性鼻炎对工作生活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拖得越久,症状越严重,同时会引起其他合并症。早期检测过敏原,明确过敏物质,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同时进行对症处理可有效减轻症状。当然,加强体育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保持身心愉悦均有利于过敏性鼻炎的控制。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小儿鼾症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鼻窦炎的合理治疗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关注鼻窦炎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惊惕!鼻腔乳头状瘤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过敏性鼻炎组合性用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过敏性鼻炎明星产品——枸地氯雷他定片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过敏性鼻炎组合性用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交替性鼻塞,空调缓解,疑为鼻炎,求治疗建议。患者男性36岁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24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有两三年的鼻炎,晚上打呼噜,鼻子呼吸不顺畅,会流鼻涕,额头有时会晕。用手按右鼻孔有轻微疼痛感,按左鼻孔无疼痛感。检查报告显示鼻甲弯曲,肺部有小结节。请问这是什么情况?患者男性40岁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13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6岁男性患者,身高169cm,体重110斤,打呼噜大声,鼻子塞,嗅觉减退,白天没精神,困倦,请求医生帮助诊断和治疗。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22

陈合新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