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老年痴呆症」,会经历什么?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老年痴呆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癌症」、「脑卒中」之后的第4大致死疾病[1]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统计资料提示,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数字将会攀升至6600万,2025年老年痴呆症患者将会达1.5亿[2]

 

根据刚刚结束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

 

换言之,每10人中就有一名老年痴呆症的患者,且没有治愈的办法。

 

老年痴呆症的家庭,究竟会经历什么?

 

住在陕南的刘鑫(化名)今年40岁,「赋闲在家」在别人眼里是福气,在自己的身上确是折磨。

 

70岁的父亲是2年前发病的。开始就是忘事儿,渐渐地刘鑫就不敢让父亲单独行动了,父亲病情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是刘鑫辞去工作的原因。

 

01

 

刘鑫的父亲是个农民,不识得几个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一辈子的日常。年轻时候,坐在乡下的田垄里,闲下来的父亲就喜欢卷点旱烟来抽。

 

「啥也不想,踏踏实实的种庄稼,日子呀就望到头哩~」每年站在秋收的玉米中,父亲总喜欢发出这样的感慨。

 

供刘鑫上大学那年,母亲突然栽倒在了锅台旁边,等隔壁二婶把人抬到卫生所的时候,人已经凉透了。村里有文化的人说:「要么是猝死,要么是脑出血」。家里突然少了一个劳动力,父亲只能夏天种田,余下的时节会到附近城里打点散工。

 

02

 

N倍的工作量早就压弯了父亲的腰,刘鑫也终于大学毕业了。够不上985、211的本科生,刚毕业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刘鑫,做起了保险销售。

 

刘鑫本就不是个怎么聪明机灵的人,家庭多年的变故,让他的行事作风比较稳健,靠着一股子「坚持」也在陕南买了房子,娶了媳妇。

 

但38岁那年,人到中年的刘鑫发现,年轻人像雨后春笋般冒出,自己跑业务只能靠吃老本;孩子也要升初中,妻子又遭遇裁员….

 

房贷、车贷、孩子学费,都压在了事业走下坡路的刘鑫身上!

 

每每想起这些,一脑袋官司的他,只能安慰自己:「都说上有老下有小,还好家里的父亲身体不错。」

 

刘鑫觉得生活还能坚持的下去

 

03

 

那年冬天,父亲的一通电话,让刘鑫本来艰辛的日子遭受了致命一击。

 

父亲说:「我就是最近爱忘事儿,没想到去医院看完,说我是“老年痴呆症”。」

 

邻居二婶也说:「你爹最近爱在村里吵嘴,逢人不让人,那天和邻村的张老大还动了手。看来是老糊涂了。」

 

刘鑫再领着父亲复查,医生交代说:「你父亲这种情况,服用药物是其次,对大脑的训练是离不开的了。考虑到他文化水平不高,反复出现迷路、吵架、大小便不能自控的情况,建议家里面得有个人长时间陪着了。」

 

04

 

父亲的病让刘鑫的压力剧增

 

没有人能想象,家里有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是什么样混乱的状态!

 

刘鑫父亲性格就比较内向,一辈子种地,中年又丧妻,做儿子的只能辞掉工作回家照顾。然而这位老人在没有规范化的治疗下,病情飞速的进展。

 

一向温顺的老人,站在大街上喜欢对着陌生人咒骂,刘鑫既要看着父亲不要乱跑,还要给路过的人道歉;一天尿3-4遍裤子,最后只能长时间的穿着尿不湿;更不可思议的,有一天刘鑫父亲居然把大便排在了沙发上。

 

「我爸这病,没什么道理可讲,说多了他还会抑郁,弄不好,还闹个自杀。再这样下去,我怕我先倒下,到时候可咋整?」

 

在中国,像刘鑫这样的中年人越来越多,平均每3秒就有1名老年痴呆患者发病,这与检测手段逐步完善、人口老龄化趋势上升等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

 

刘鑫曾经是家里的收入来源,现在被迫放弃工作照顾父亲,入不敷出的生活压在他的肩膀上,也压在了我国的「社会医疗」上。

 

老年痴呆从来不只是1个人的压力

 

爱动脑子的他,竟然延缓了痴呆的进程

 

赵建超(化名)曾经是北京某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人生非常传奇。

 

年轻时,投身祖国空军事业7年,退役后的他并没有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不到30岁的赵建超决定自学,终于考上了南京大学的本科,继而有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在70年代末,这样的人就是实打实的「精英」,凭借着高学历和能力,赵建超进入了设计院。

 

01

 

设计院的工作也是很累很辛苦的,但赵建超利用下班的时间,学习外语与外国友人交流,几年下来,他居然能精通日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

 

年轻的后辈,都把赵建超称为「设计院“超神”」,在他的带领之下,这些年院里突破了多个重大的项目。

 

02

 

赵建超光辉的一生,也赋予儿女同样的韧劲儿。快到退休年龄的他,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在商场上大展拳脚,是非常欣慰的!

 

「爸,退休后,您什么打算?」

「你知道爸最喜欢干什么?」

「干什么呀?」

「我最喜欢把我的精神和故事告诉年轻人,指导他们走向更好的人生!」

 

退休后,65岁的赵建超被一家知名的日本企业聘用,这使得他能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03

 

然而,疾病就突然发生了!

 

2018年的一次跨国会议上,赵建超把几个关键数据陈述错误了。面对美国和日本的2位合作商的问题,本该双语自由切换语言的他,居然也没办法应对。

 

到了医院,赵建超得到了一张「老年痴呆症」的诊断书。

 

「我会得老年痴呆?怎么可能?」最开始赵建超真的无法接受,渐渐地除了「健忘」以外,他还出现了东南西北分不太清的状况。

 

04

 

半年多后,赵建超终于开始正式治疗

 

赵建超找到徐俊主任的时候,已经是发病半年多以后了。这时的他,隐隐约约还记不清日期和时间,「找到顶级的脑病专家」就是他和家人最强烈的诉求。

 

徐俊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也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症(又名老年痴呆症)协会研究与治疗组国际委员。在北京天坛医院工作多年的他,擅长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的临床规范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

 

徐俊主任说:「赵建超的诊断还是比较明确的。首先,他出现了记忆力的减退和定向功能的障碍,脑脊液检测中Aβ和tau蛋白都出现了生物学变化;再一个,我们对他进行了头颅CT的扫描,脑沟也轻度的加深、加宽。」

 

05

 

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的赵建超

 

经过一番沟通后,徐俊主任为赵建超制定了治疗方案,即「早期药物治疗」+「认知功能的训练」。

 

早期的药物治疗大约是几大类:1)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最成功的胆碱能增强剂,可以确切的改善学习、记忆、回忆的能力;2)脑细胞激活剂:可以增强大脑的兴奋性、反应性;3)钙离子拮抗剂:可以减轻血管的张力、保持组织的活力;4)非甾体抗炎药;5)抗氧化剂等等。

 

认知功能的训练也分为很多种,比如记忆里的训练、语言的训练、思维的训练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这些日常训练的手段已经可以通过移动端,比如手机、平板来完成,医生也可以实时监测训练的效果。

 

06

 

赵建超本就一生好学,经过徐俊主任悉心诊治和劝说,他开始一步一步的进行认知训练。而且他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摄取知识的好习惯。

 

经历了3年的时间,徐俊主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评估,惊喜地发现赵建超病情发展十分缓慢,感觉他的病就像是按下了「暂停键」。

 

赵建超本来以为,在他去世前能记得妻子、儿女就已万幸,但现在他觉得他还可以进步,还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徐俊主任评说:2个病例,结局不同

 

徐俊主任说:「刘鑫的父亲和赵建超是2个很有特征的病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知识、经济、家庭水平的老年痴呆病人。

 

擅长科学用脑的人士,即使遭遇了老年痴呆症,进程仍比普通人慢得多。老百姓觉得用脑太多伤脑,但这么多年的临床工作,我发现,正确刺激脑活动真的能有效的延缓病程。

 

另外,作为一名医生,我也见到了太多家庭的困境。老年痴呆症病人自己承受着不理解、白眼,家人也承担着精神和经济的负担。有的家属家庭、工作两边兼顾,有的家属被迫失去工作….

 

所以,除了病人通过正确途径进行治疗和康复外,我们也要关注家属的身心健康问题,呼吁社区健康机构也可以提供相关的服务与支持,让老年痴呆的病人老有所依,让病人的家庭能够走向正轨!」

 

▼受访专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