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灸法之间接灸法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住院医师张胜
张胜,住院医师,潍坊高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间接灸法 本法是将姜片等物衬隔于艾炷和皮肤之间,使艾火不致直接在皮肤上烧灼,故称“间接灸”,也称为“间隔灸”或“隔物灸”。本法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由于衬隔之物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

1.隔姜灸: 将新鲜生姜切成厚 0.3~0.5cm 的薄片,用针在上穿刺数孔,以利于火气渗透;然后平放于穴位之上,再于其上放置艾炷,点火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用镊子将姜片上提少许,使其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如此反复,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安全,一般不会烫伤起疱,故临床上应用较广。生姜辛、温,能解表和胃,温中止呕,故本法多用于感冒、咳嗽、呕吐、泄泻、腹痛、风湿痹痛等症。

2.隔蒜灸: 将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 0.3~0.5cm 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置于穴位或肿块之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然后点燃艾炷灸之,每穴灸 4~5 壮后,换去蒜片。隔蒜灸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等疾患。大蒜对皮肤有刺激,灸后容易起疱,应注意防护。

3.隔盐灸: 本法仅用于脐部,故又名神阙灸。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屈膝,暴露腹部,用干燥食盐将脐孔填平(食盐可炒热,以增强透热之力)。如患者肚脐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填盐于其中,与口齐平;然后,隔以姜片,置艾炷于其上灸之。食盐遇火会起爆,烫伤腹部故用姜片间而隔之,而生姜辛辣之性还能增强透热作用。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中风脱证、亡阳危候,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急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为止。本法亦可用于脾肾阳虚、久泻脱肛、阴寒腹痛、产后血晕等症。

4.隔附子灸: 这是一种将附子片或附子饼间隔于艾火与皮肤之间而灸之的方法。其法是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成厚约 0.5cm,直径 2cm 的圆饼,使其平摊于皮肤(穴位)表面,置艾炷于其上灸之。灸时可于附子饼下垫以纱布,以防止烫伤。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扶阳,补益命门的作用,故多用以治疗各种阳虚病证,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命门火衰,肢冷畏寒,阳痿,早泄,遗尿,尿频以及阴疽久不化脓,也不收口的外科疾患。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部位施灸,饼干更换,直至皮肤潮红为止。

5.隔胡椒饼灸: 用适量白胡椒末与面粉调和,制成附子饼样大,厚 0.3~0.5cm,中央凹陷的胡椒饼,置药末(丁香、肉桂、麝香等)于其内填平之,置艾炷于上灸之。本法用于治疗胃寒腹痛,风寒湿痹等证。

此外,中医间接灸法中还有隔豆豉饼灸、黄土灸、黄蜡灸、巴豆灸、硫黄灸等 30 余法,内容相当丰富,均是选用不同药物或综合多种药物,以针对不同病证的灸法。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