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耳鸣」久了会变聋吗?医生:听见这种声音赶快就医

「耳鸣」久了会变聋吗?医生:听见这种声音赶快就医

对于「耳鸣」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自带“背景音乐”:明明身处安静的环境,耳朵里却隐约听见汽车的鸣笛声,或是虫子的叫声,或是喇叭的响声……

 

有的声音会在几分钟内消失,但有的会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年。白天还可以忍受,但到了晚上则可能会因为这声响翻来覆去睡不着。

 

 

什么样的症状是耳鸣?耳鸣会导致耳聋吗?《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三科主任 王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李新

 

耳鸣是种什么感受?

 

耳鸣是人耳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声音感觉。耳鸣不是种疾病,而是一个听觉系统症状。

 

我国约有1.5亿耳鸣患者。临床发现,40岁以上成年人耳鸣发病率约15%,65岁以上老人发生中度耳鸣接近33%,并且,其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

 

很多人认为,偶尔耳鸣不要紧,只是正常老化,因此只有两成患者就医。

 

 

临床上,耳鸣分为生理性和神经性:

 

生理性耳鸣

生理性耳鸣类似于关节响声、血液流动或脉搏跳动的声音。如果在寂静的夜里,耳朵出现这类声音,不必太过惊慌,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往往是吹风声、刺耳的尖声、高调的笛声和鸟叫,或是高频性蝉鸣的声音。这是由于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导致的,需及时就医。

 

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听觉系统疾病包括外耳道耳屎栓塞、肿物或异物,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梅尼埃病、噪声性聋、听神经瘤突发性耳聋等中枢神经疾病。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还有神经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也会引起神经性耳鸣。

 

平时休息不好,失眠后也会有耳鸣出现,但此类耳鸣只需多休息就可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让你耳鸣的6个原因

 

耳鸣是身体的报警器,人体很多系统出了问题,都会以耳鸣的形式发出警报。

 

如果耳鸣是短暂性、一过性的,可暂时不就医。

 

如果长期持续耳鸣,不论轻重,越早就医越好。当耳鸣伴有单侧听力突然减退、急性眩晕或头晕发作、头颈部剧烈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也要及时就诊。

 

还有人担心“久鸣必聋”,其实,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是引起耳鸣的常见原因,这并不意味着耳鸣就会导致耳聋。

 

有些患者可能有长达数十年的耳鸣病史,听力却和正常人一样;有人因为患有一些耳部疾病,可能会同时出现耳鸣和耳聋,但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

 

其实,耳鸣和耳聋之间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关联,但需要就医时不要拖着,以免耽误病情。

 

耳鸣的“病根”不一定在耳朵,它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戴耳机太久、疲劳、睡眠不足、月经周期、情绪因素等等。除了疾病之外,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生活噪音大

长时间接触喧闹的噪音会造成耳鸣。偶尔接触听力会相对快地恢复正常,若长期接触,会对耳朵造成永久损伤。耳垢阻塞耳道,引起耳膜肿胀和刺激,也可能导致耳鸣。

 

长时间使用耳机

长时间使用耳机时,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会使听毛细胞受损,导致耳鸣、耳朵疼痛、重听甚至听力下降。

 

 

高盐高糖饮食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的医学家发现,多达92%的耳鸣患者食用了过多的糖。饮食中含盐量过高,可能会影响血压,造成耳鸣。

 

头颈部外伤

一些头颈部受伤,包括发生意外或被击中头部,都可能导致耳鸣。从事高接触性运动(如橄榄球、篮球和足球)者要尤为注意。

 

焦虑情绪

承受巨大压力,患有焦虑症抑郁症也会造成耳鸣。

 

药物因素

可能引起耳鸣的药物有:抗抑郁药、抗生素、阿司匹林、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某些治疗癌症的药物。

 

学一套耳部按摩操

 

病理性耳鸣要及时就医,平日里大家可以通过一些保护措施,以及简单的保健操,保护听力健康,远离耳鸣。

 

1  学一套耳部保健操

 

每日进行2~3次耳部保健操,可增加耳膜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具体方法如下:

按摩听宫。听宫穴(如图)位于耳屏(外耳门前面的突起处)前方,下颌骨末端凸起的后方,张口时的凹陷位置。

 

 

鸣天鼓。用双手掌心压紧耳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后脑部轻轻拍击,在耳中产生如鼓敲击的声音,每次叩击36下。

揉耳垂。双指轻揉耳垂,持续30秒,然后稍微用力下拉耳垂10下左右,有助于缓解耳鸣。

摩擦耳轮。双指轻捏耳廓,顺着耳轮反复摩擦,只需几个来回即可。

点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耳朵完全听不见声音后突然放松;或双手掌心紧压耳廓后突然拔开,每次20下。注意所有动作都要轻柔,不要太用力。

 

2  关注耳朵和听力

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和血糖,以免影响神经系统;随时关注耳朵和听力,及时治疗耳疾耳病,如耳道脓肿、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

 

3  戴耳机有“节制”

生活中要远离噪音,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耳机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地铁、市场、娱乐场所等噪音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戴耳机,切忌戴着耳机睡觉。

 

 

4  远离坏情绪

尽量避免烦躁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疲劳状态,易出现或加重耳鸣;如果出现耳鸣,可先行调整生活节奏,放松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

 

5  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足够的睡眠,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一般来说,成人的睡眠时间要保证7~8小时,儿童需9小时。

 

6  吃对食物

饮食中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尤其是叶酸的食物,少喝含酒精的饮料;戒烟,积极锻炼,控制体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什么是耳鸣 一种症状并不是疾病

耳鸣,这一常见的耳部症状,虽然并非疾病本身,却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它如同一股无形的阴影,笼罩在患者的耳畔,让人心生烦扰,无法安宁。那么,究竟什么是耳鸣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耳鸣的神秘面纱,带您了解其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耳鸣,顾名思义,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耳内或耳周发出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在客观上是无法被他人听到的。引起耳鸣的原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 1. 耳部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耳硬化症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耳部结构的损伤,从而引发耳鸣。 2. 耳内疾病:如耳蜗病变、听神经瘤等,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听觉神经,导致耳鸣。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耳鸣或使耳鸣症状加重。 4. 生活习惯: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过度劳累、缺乏睡眠、情绪波动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耳鸣。 耳鸣对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听力,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问题。此外,耳鸣还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生活质量,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面对耳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2.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耳鸣的药物。 4. 耳鸣治疗: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听力康复、心理治疗等。 5. 日常保养:适当进行耳部按摩,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耳部感染。 总之,耳鸣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它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耳鸣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耳鸣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新知速递

2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感冒引起的中耳炎怎么办

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很多人不知道,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主要由感冒病毒引起。那么,感冒引起的中耳炎该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治疗,包括口服药物、耳滴药物、鼻喷药物和手术治疗。 1. 口服药物: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过敏药物。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抗过敏药物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2. 耳滴药物:常用的耳滴药物包括苯酚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耳痛、耳鸣等症状。 3. 鼻喷药物:常用的鼻喷药物包括鼻腔喷雾剂、抗过敏喷雾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从而减轻中耳炎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中耳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耳膜切开术、鼓室成形术等。 中耳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控制炎症:耳朵和咽腔相通,避免因中耳炎累及咽腔黏膜发炎。 2.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咸的食物,以免加重中耳炎症状。 3. 定期清理耳道:如果耳道有脓液分泌,需要到医院定期清理,然后使用滴耳液。 4. 不要自行挖耳朵:避免因挖耳朵导致感染加重。 5. 避免耳道进水:洗头、洗澡时注意保护耳道,避免水进入耳道。

远程医疗新视界

2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鸣头晕脑胀是怎么回事

耳鸣头晕脑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可能导致耳鸣头晕脑胀的常见原因,并为您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生理因素 精神紧张、疲劳、长期吸烟饮酒、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都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内耳微循环障碍,使内耳毛细胞受损。这会导致耳鸣、头晕、脑肿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耳聋。 二、颈椎病 颈椎病是导致耳鸣头晕脑胀的常见原因之一。颈椎病发生时,易压迫血管,导致后循环缺血,进而引发小脑、脑干供血不足,最终出现头晕、脑肿胀、耳鸣等症状。 三、中耳炎 中耳炎通常由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引起,炎症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中耳,导致中耳炎。炎症引起的积液容易引起听力损失和耳鸣。同时,由于内耳炎症的刺激,患者的平衡功能可能紊乱,导致头晕和脑肿胀的症状。 四、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患者通常有耳鸣、听力损失、阵发性眩晕等症状。 五、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是导致耳鸣头晕脑胀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有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脑肿胀、耳鸣等症状。 六、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患者可能因肿瘤压迫脑神经和血管而出现头晕、脑肿胀、耳鸣、恶心等症状。 七、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易出现颅内压升高,导致脑供血不足和脑缺血,导致头晕、脑肿胀等症状。当耳鸣影响内耳微循环时,也可能发生耳鸣。 八、其他原因 低血糖、甲亢或甲减患者也容易头晕、脑肿胀和耳鸣。建议及时就医。 对于耳鸣头晕脑胀的预防和治疗,除了及时就医外,以下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 3. 戒烟限酒。 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5. 定期进行体检。 总之,耳鸣头晕脑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了解其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友互助家园

24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鸣并发的疾病需警惕

耳鸣,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你知道吗?耳鸣并非单纯的生理现象,有时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本文将带你了解耳鸣及其可能并发的疾病,提高我们对这一症状的警惕性。 耳鸣,顾名思义,就是耳朵里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能是低音调的,如刮风、火车或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也可能是高音调的,如蝉鸣、吹哨或汽笛声。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外耳道疾病,如耵聍、异物、肿瘤或炎症肿胀等堵塞外耳道,导致声音传导受阻。 除了外耳道疾病,中耳疾病也是导致耳鸣的常见原因。慢性中耳炎患者常常伴有耳鸣症状,而鼓室负压、听骨链粘连或固定等也可引起耳鸣。此外,耳硬化症的患者也常常伴有明显的耳鸣。 值得注意的是,内耳疾病也可能导致耳鸣。内耳疾病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此外,在老年人的感觉系统退行性变化中,耳鸣也常常是耳聋的开始。而血液循环系统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能引起耳鸣。 除了上述疾病,鼻咽癌也可能导致耳鸣。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引起耳鸣。 面对耳鸣,我们应保持警惕,及时查找原因,以免延误病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 2.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外耳道感染。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听力下降。 4. 如有耳鸣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5.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医者仁心

2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春季三种上火?

春天,万物复苏,但同时也是一个容易上火的季节。上火会引起诸多不适,如口腔溃疡、便秘、喉咙痛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春季常见的三种上火症状及其应对方法。 一、胃火 胃火是春季常见的上火症状之一,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分为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胃火多由饮食不当引起,如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药疗方面,可用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 降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西瓜。 二、肝火 肝火是春季常见的上火症状之一,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要预防肝火旺,不宜吃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降火食方:川贝母冰糖梨汁、枸杞菊花茶。 三、肺火 肺火是春季常见的上火症状之一,表现为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不妨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杨桃、枇杷,同时多饮水,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 降火食方:猪肝枸杞菜、罗汉果猪肺汤。

运动与健康

2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听力下降耳鸣怎么回事

听力下降和耳鸣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探讨听力下降和耳鸣的常见原因,包括慢性疾病、耳部疾病、药物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 一、慢性疾病与听力下降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会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从而引发耳鸣和听力下降。例如,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耳鸣和听力下降。 二、耳部疾病与听力下降 耳部疾病,如肿瘤、外伤、中耳炎等,也可能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例如,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进而引发耳鸣和听力下降。耳部肿瘤则需根据肿瘤的性质、生长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药物因素与听力下降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利尿剂等,具有耳毒性,可能损害内耳细胞,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常见的耳毒性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四、生活习惯与听力下降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戴耳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熬夜、饮酒等,也可能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长时间戴耳机可能导致内耳受损,而噪音环境则可能加剧内耳损伤。 五、预防和治疗建议 为预防和治疗耳鸣和听力下降,建议: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避免接触耳毒性药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减少噪音暴露、保持充足睡眠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及时就医,针对耳部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疗趋势观察站

2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机后耳鸣或是听力受损、文章描述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佩戴耳机已经成为常见现象。长期佩戴耳机是否会对听力造成影响?儿童是否适合佩戴耳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耳机都为我们带来了便捷。然而,长期佩戴耳机是否会对听力造成影响呢?尤其是儿童,他们是否适合佩戴耳机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耳机的种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耳机主要有耳塞式、入耳式、头戴式和挂耳式等。其中,头戴式耳机由于与耳朵距离较远,屏蔽效果较好,因此相对更安全。而入耳式耳机则更接近耳朵,容易造成听力损伤。 其次,长期佩戴耳机确实会对听力造成影响。研究表明,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音下,会损害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此外,耳机音量过高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一般来说,超过80-90分贝的声音就会对人体听力造成损伤。 那么,如何减少耳机对听力的影响呢?首先,应尽量选择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这种耳机可以收集环境噪音,降低耳机音量,从而保护听力。其次,应控制耳机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最后,连续使用耳机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次不超过1小时。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听力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耳机的影响。因此,不建议儿童长时间佩戴耳机。如果必须使用,也应尽量选择音量较低、时间较短的耳机。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如地铁、公交等。 2. 不要将耳机音量调得过高,以免损伤听力。 3. 使用耳机时,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避免长时间佩戴入耳式耳机。 4. 注意耳机的卫生,定期清理耳机。 总之,耳机虽然方便,但使用不当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耳机,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生命守护者联盟

2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传导性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问题,它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其中,传导性耳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它主要是由于中耳腔积液或听骨链中断等因素造成的。 中耳是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一个空腔,它包含了一些小的骨头,称为听骨链。当这些骨头受损或中断时,声音无法正常传递到内耳,从而引起耳鸣。此外,中耳腔积液也会阻碍声音的传递,导致耳鸣。 除了中耳问题,外耳道肿胀、鼓膜穿孔等也可能导致传导性耳鸣。这些情况会影响声音的正常传导,从而引起耳鸣。 传导性耳鸣通常表现为低频的哨声或嗡嗡声,这种声音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出现。对于传导性耳鸣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中耳腔积液或听骨链中断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修复受损的听骨链或清除积液。对于外耳道肿胀或鼓膜穿孔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例如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避免挖耳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也有助于缓解耳鸣症状。 总之,传导性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问题,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应该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日常保养。

医疗科普小站

2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头晕耳鸣是什么原因

头晕耳鸣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以下将详细介绍头晕耳鸣的可能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建议。 一、头晕耳鸣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情绪波动等生理因素都可能导致头晕耳鸣。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导致内耳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2.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头晕耳鸣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大脑血氧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头晕、耳鸣、头痛、心悸等症状。 3.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可能导致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耳缺血等因素有关。 4. 脑缺血 脑缺血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常见于老年人,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二、头晕耳鸣的治疗方法 1. 生理因素引起的头晕耳鸣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缓解头晕耳鸣症状。 2.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耳鸣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等,以控制血压,缓解头晕耳鸣症状。 3. 梅尼埃病引起的头晕耳鸣 梅尼埃病患者可服用贝他司汀类镇静药、地西泮、苯海拉明等抗胆碱类药物,缓解头晕耳鸣症状。若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外科手术。 4. 脑缺血引起的头晕耳鸣 脑缺血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发生。同时,可服用阿托伐他汀、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血栓。 三、头晕耳鸣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2. 注意饮食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4.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头晕耳鸣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了解头晕耳鸣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头晕耳鸣。

运动与健康

2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季穿衣讲究春捂秋冻、

秋季养生,古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中医专家指出,秋季穿衣要讲究“春捂秋冻”,并非简单的“遇冷不穿衣”,而是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生理规律,适当接受寒冷刺激,增强机体抵抗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秋不忙添衣”的含义。初秋时节,暑热未尽,凉风时至,此时气温变化较大,适当增衣是必要的。但增衣应以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避免穿得过多过厚,导致出汗过多,耗伤阴精,外泄阳气。晚秋天气渐凉,同样不宜一下子穿得过多,捂得太严,以免影响健康。 其次,“秋冻”还意味着拖延添衣时间。晚秋时节,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需要注意的是,“秋冻”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较弱,在深秋时节要注意保暖。此外,“秋冻”还可以引申为秋季养生保健的法则。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出汗伤津。冷水浴也是符合“秋冻”养生法则的一种方法,可以长期坚持。 在秋装选择方面,不仅要考虑实用、美观、得体,还要从有利于活动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舒适、保健、防护等因素。秋季服装款式以宽松为宜,衣料以柔软下垂或棉布料为好。穿薄而多层套装的保暖性能更好,最外层的衣服应选用轻而能容纳大量气体的衣料。

健康管理专家

2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王建伟

主治医师

中医神经内科

三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气不足(1例) 头晕(1例)
专业擅长:失眠,焦虑,抑郁,肾虚,脾虚,头晕、耳鸣、头痛、湿热,早泄、阳痿,脱发,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痤疮,湿疹等。
好评率:100% 接诊量:590
樊立鹏

主治医师

中医男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院
肾虚症(385例) 性功能障碍(115例)
专业擅长:擅长阳痿、早泄、肾虚、遗精、手淫过度、龟头敏感、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中途疲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肾虚、脾虚、气血不足、少精弱精、肾精亏虚、性冷淡、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四肢不温,湿证,阴囊潮湿,盗汗,肝火旺盛,脾胃虚弱,便秘,大便湿腻,口干,口苦,口臭,肝郁,血瘀,腹泻,祛湿排毒,补血益气,滋阴降火,湿热下注,舌苔厚,气血两虚。耳鸣,健忘,失眠,多梦,焦虑,神疲乏力,勃起不坚,中途疲软,勃起无力,晨勃消失,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等症状。
好评率:100% 接诊量:2694
李庆

主治医师

中医神经内科

三甲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炎(1例) 头疼(1例)
专业擅长:擅长高血压,眩晕,失眠,肾虚、脾虚、阴阳不调、气血不和、湿气、耳鸣、便秘、肥胖、疲劳、抑郁,焦虑,头痛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量:490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