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中医里的消渴病,和体内3个脏腑有关
说起中医的消渴,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说起人们所熟知的糖尿病,那么相信很多人就知道了,其实西医中的糖尿病就是中医消渴病中的一种。
我们常常说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在消渴中具体是指什么?其实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三多”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那么“一少”,少的是体重,消瘦,当然除了这些以外,糖尿病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尿液中含有甜味。
消渴病作为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极多,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病症,中医在改善其症状、防止并发症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消渴病发生的呢?
相比人们对糖尿病的理解,其实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更为久远,消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认为消渴病的产生与五脏六腑的病变,情志的失调,以及日常的饮食均有关系,这些因素引起了阴虚燥热。
消渴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是肺、胃、肾,尤其是肾最为关键,三个脏腑之间,虽然会有病情的轻重缓急,但是常常也会相互影响,消渴病主要是体内的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所导致的。
肺作为人体上焦的重要脏腑,主气为水之上源,肺喜润勿燥,受到燥热病邪所伤,使得体内的水谷精微不能输送到其他脏腑,涵养筋脉血骨,而直趋下降,随着小便排出体外,所以小便的次数增加,肺也因为不能布津而感到口渴,想要多喝水。
胃作为水谷之海,脾作为体内的后天之本,起到了腐熟水谷、运化津液的作用。但是脾胃受到燥热邪气所伤,脾阴不足,容易口渴,多食善饥,体内的精微物质向下注入小便,所以尿液会有甜味,同时体内的机体没有水谷精微的濡养,人体就会日渐消瘦,体重逐渐下降。
肾脏作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藏精固元,但是肾阴的亏虚会导致体内虚火内生,感觉心烦口渴,虚火上升影响心肺和脾胃,肾失濡养,固摄失职,水谷直接随着小便排出体内。
消渴病虽然在肺、胃、肾中有所不同,但是常常相互影响,肺热伤津,脾胃也会失去濡养,肾也得不到滋养,脾胃燥火过盛,上行伤肺,下行耗阴,所以消渴病的“三多”病症,常常会同时出现。
当然消渴病除了和这三个脏腑有关联,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饮食失节长期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伤及脾胃,耗损津液,也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致使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同样也会耗损肺胃阴津,同时劳欲过度、房劳不节,致使肾精亏损,肾虚肺胃内热,这些都会发展成为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