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3大诱因”,若有3个表现,可能是血糖高了

万医生健康说·首席健康管家
万医生健康说
首席健康管家

糖尿病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对糖尿病患者来讲,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确是这样,患上糖尿病后,如果血糖能一直稳定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那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但糖尿病并发症就不同,一旦出现,很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并且该并发症不是单纯只出现在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是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可能波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足

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值,避免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患糖尿病多年的人,因为根据研究来看,糖尿病的患病年龄,与患糖尿病的概率是呈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大。

  
糖尿病作为目前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之一,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有必要知道致使糖尿病出现的原因,然后尽量避免。

糖尿病的“3大诱因”,若有3个表现,可能是血糖高了,最好留意

长期高血糖

如果人的血糖值长期处于偏高状态,血液的粘稠度就会增加,长期下去,过多的血糖会加速血管老化程度,让血管变硬、变老等等,影响血管的正常供血,最终堵塞血管,身体代谢出现异常,出现糖尿病。当血管堵塞严重时,还很可能出现糖尿病足。

  
长期运动量少

现在生活节奏快,许多人一天除了睡觉,剩下的时间都是忙忙碌碌的,更别说运动了。有一点闲暇时间,当然要用来休息娱乐,但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身体严重缺乏锻炼,运动量过低,体力活动少,长久下去,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便容易诱发高血糖,进而出现糖尿病。

  
不控制饮食、肥胖

生活工作压力大,所以多数人下班后,都会选择吃顿大餐,犒劳一下自己,尤其喜欢吃一些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盐等重口味食物,并且越吃越想吃。本来这类食物就含有很高的热量,再加上晚上,“肥胖”是很容易出现在你身上的。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体型过于肥胖,胰岛素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干扰体内糖分的正常代谢,久而久之,诱发糖尿病。

另外精神压力大、遗传、挑食、年龄、抽烟等因素,都是引发糖尿病的常见因素。如果你有以下3表现,应警惕糖尿病,尽早检查。

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早期,多有手脚麻痹,发抖、手指不灵活,不听使唤等表现。晚上睡觉的时候,小腿还可能有抽筋现象,这些症状一旦出现,不要大意,立即去医院检查。

  
疲劳乏力、血压高

容易疲劳,就算没有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也常常会有疲劳不适感出现,上下楼梯时,双腿明显感到无力,膝盖酸软难受。

另外,血压与平时相比,也有所上升。


视力变模糊、眼睛疲劳

糖尿病出现后,患者的眼睛容易有疲劳感,视力突然下降,看不清楚。起身站立时,眼前发黑,眼睛会出现一些以前没有过的症状。比如出现老花眼,或者由远视变为近视等等。

最后提醒一下,糖尿病患者日常除了要将控制血糖这一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外,还要注意多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糖尿病发病前期,患者一般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当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所以这里建议血糖有异常的人,还有中老年人,记得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及早采取措施。

#检查#病因#内分泌科#内分泌科#糖尿病#糖尿病
阅读数 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胃脘胀满、食后腹胀、上腹痛、嗳气等可治愈,通过一般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简介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常见的并发症,其特点表现为在胃机械性梗阻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现象。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维持的高血糖引起胃动力障碍,导致平滑肌的收缩力降低、胃蠕动力减弱,胃窦张力及排空延迟,幽门收缩的时间延长,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的表现主要为胃脘胀满、食后腹胀、上腹痛、厌食、嗳气、体重减轻等。通过一般治疗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避免波动幅度过大,加强胃排空、减轻症状。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若未及时或未接受正规治疗,本病仅可引起机体血糖控制良,还可诱发机体营养良及内环境紊乱,严重可导致全身衰竭,加剧病情恶化[1][2]。症状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胃脘胀满、食后腹胀、上腹痛、厌食、嗳气、体重减轻等[1]。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核素显像技术、胶囊内镜、核磁共振成像综合做出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类型?1、根据患糖尿病类型,本病可分型为:(1)1型糖尿病性胃轻瘫(2)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糖尿病胃轻瘫约占胃轻瘫的三分之一,有将近30%~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同程度的胃排空减慢[2]。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通常采取一般治疗(包含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规律作息)配合药物治疗结合患者自身身体情况、病症的发展趋势执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否遗传?是,因为原发病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万医生健康说·首席健康管家杨希山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