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和修复。
不同年龄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尽相同,婴儿的睡眠时间为20-24小时,幼儿需要9-12小时,学童需要9-10小时,成人需要7-9小时,老年人需要6-8小时,大于80岁的老年人需要9-10小时。
睡眠这么重要,但人们对入睡之后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这其实与睡眠的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
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这个周期又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入睡期):这个阶段是从清醒到睡眠的转变。在这个阶段人的呼吸、心跳和眼球运动都会变慢,身体会偶尔抽搐,这是让肌肉放松的前奏,人的脑电波也开始从白天的清醒模式变得缓慢起来。
2、第二阶段(浅睡期):这个阶段人的心跳和呼吸会更加缓慢,肌肉将进一步放松,体温也开始下降,眼球运动停止,脑电波的活动进一步减慢。这个阶段占整个睡眠周期的大部分时间。
3、第三阶段(熟睡期):在这个阶段,人的呼吸心率和体温会进一步降低,这个时候身体会进入一个很难被唤醒的状态,正常的吵闹和噪音会被身体免疫(80分贝以下)。
3、第三阶段(深度睡眠期):这个睡眠周期一般在上半夜内发生,一般是凌晨0-3点的2-3小时内。在这段时间内人的心跳和呼吸会下降到最低水平,肌肉彻底放松、同时脑电波更加慢,这个阶段是很难被唤醒的,就算被强行叫醒了也会昏昏沉沉的提不起劲 ,需要很久才能打起精神。
5、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期):这个阶段人的眼睛会在紧闭的眼皮后面进行快速的左右移动,呼吸开始变快呈不规则的状态,心率和血压升高到接近醒来的水平。梦境就是在这个阶段里产生的。
人们每个睡眠周期大概在90-110分钟左右,英国睡眠协会前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表示,睡眠以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天睡足就会神清气爽,但在睡眠周期途中醒来,就会感到疲惫。这一规律叫做“R90法则”,最重视的就是周期,即把1天分为16个单位,每个单位长90分钟。每晚睡眠时间最好是90分钟的倍数,可以是7.5小时或者9小时。按照“R90法则”,人们不必追求每天都睡得很久,只要每晚经历5个睡眠周期,每周睡满35个周期就好。如晚上11:30入睡,最好在早上7点醒来;晚上12点入睡,最好在7:30醒来。若实在无法到达35个周期,只要保证固定时间起床,按照固定周期睡眠,每周睡28个周期以上,也不会太疲倦。
由此可见,以传统的8个小时衡量每天人们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现在未免不够科学,了解了人体睡眠的五个周期以后,尝试用“R90法则”改善我们的睡眠时间,会收获对人体健康有意想不到的益处。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程序化”的生活——强迫症:为何适可而止那么难?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该如何解决?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精神科患者常见的服药误区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您对更年期焦虑、抑郁的了解有多少呢~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如何改善记忆力衰退?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致有老年父母的您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了解“焦虑”及应对“焦虑”小妙招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我的多年失眠还有救吗?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十年头疼、十年折磨,没想到问题却在这里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章 “开放三胎”焦虑下的80.90后妈妈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刘莎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