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醒”和“嗜睡症”到底有什么区别?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最近同事成天萎靡不振,还嚷嚷着自己得了“嗜睡症”。真的是“嗜睡症”吗?让它背锅之前,还是要先了解它一下。


怎么就睡不醒呢?

在遍地996、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很多打工人的生活节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说睡眠。很多人大概是因为白天工作太累,所以越到晚上越亢奋,就算不失眠,也要玩手机到半夜,导致睡眠不足。长此以往,最终的后果就是白天总是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下降,反应也变得迟钝了一些。

有些人上网一查,看到了“嗜睡症”的字眼,再加上“某度”网站的渲染,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患上了这种病。但其实,绝大部分的情况并没有这么复杂,就是晚上没睡够而已。戒掉熬夜,保证睡眠时间,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

现实中真的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即使睡眠已经十分充足,却还是在白天嗜睡,甚至会在进行正常活动时突然睡着;亦或是一连多天的嗜睡,到了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步。

这些才是真实的“嗜睡症”,是个很严肃的医学问题。

睡得过多也是病?

和失眠一样,睡得过多,也是一种病。

前段时间,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一名42岁的男子普卡兰患上了罕见的“嗜睡症”,根据家人的计算,他一年里大概有300天的时间在睡觉,最长的一次,甚至一觉睡了25天。

最初,他一次还只睡15小时,但前几年症状突然恶化,睡眠时间拉长到了二十多天,而且时间不定,甚至会在工作时突然睡着。嗜睡期间,除了在家人的帮助下吃点东西,基本什么也做不了。这严重打乱了他的生活,常常只能在醒来之后就去看看报纸,计算一下自己这次又睡了几天。

无独有偶,国内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病例——

曾有一位上高三的刘同学,在最近的一年内出现了几次不分昼夜困倦嗜睡的状况,每次持续一周左右。在嗜睡期间,她除了基本的饮食之外什么都做不了,心情也变得很烦躁,还称“感觉周围不真实”。

没过几天,嗜睡期结束,又恢复如初,和正常人完全一样。后经诊断,她患上的是周期性睡眠增多,俗称“睡美人综合症”(Kleine-Levin综合征)。

这两个案例,其实都是“嗜睡症”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嗜睡症”?

嗜睡症(hypersomnia),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睡眠紊乱疾病,大部分表现为:即便在睡眠充足的条件下,日间依然过度困倦,甚至不分场合、毫无征兆地入睡,即便唤醒,过不一会还是会睡着。而与之相伴的,还有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幻觉、瘫痪等状况。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疾病,比如发作性睡病、特发性过度睡眠、以及前述的刘女士患上的“睡美人综合征”等。

“发作性睡病”,由管理睡与醒的关键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日间毫无征兆地突然睡着,部分病例还伴有“猝倒(即肌体张力突然丧失导致突然倒地)”发生,持续时间大概在几分钟左右。

另一种常见的表现就是“睡美人综合征(Kleine-Levin综合征)”,是指每年内都有一段时间极度困倦,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0天,同时情绪和行为也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出现认知障碍,难以阅读、记忆下降、自言自语等。

或许这些症状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却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如果是在开车时突然睡着,那就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据统计,在美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了16倍。

又如,过度睡眠,可能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这种情况你怎么和别人说呢?哦对不起,我迟到了,因为我在睡觉?或者你错过了某人的生日晚会,你能够解释说没法去参加是因为自己在睡觉吗?”


一位美国嗜睡症患者说到,“真正可怕的是,当我一觉醒来,我不知道今天是哪一天,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失信于哪些承诺,这是一种相当可怕的感觉。”

该如何预防

如前所言,嗜睡症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病症,它们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尽量预防嗜睡症的发生。

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发作性睡眠患者,除了应尽快看医生之外,在生活中应避免独自远行,也不要从事要求注意力集中的、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如驾驶、高空作业等。

作为患者的亲戚、朋友或身边人,当患者因嗜睡而耽误其他事时,也尽量不要过分苛责患者,应予以理解,毕竟那不是患者本人可以决定的。

若想了解更多睡眠的健康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睡眠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能活力满满地迎接每一天!

参考文献:
[1]方陵生.嗜睡症:睡得太多也是病[J].中老年保健.2015.9
[2]李定国.嗜睡症:做不完的白日梦[J].健康世界
#运动#睡眠#疲劳#嗜睡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罕见病,病因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典型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法治愈,只能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可自愈简介嗜睡症,是一类罕见病,主要以白天出现法抑制的睡眠需求,或陷入睡眠,甚至猝倒为症状。嗜睡症的定义在历史上曾出现变化。2014年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将“嗜睡”归于“中枢性嗜睡障碍”,而能称为“嗜睡症”的是其中的若干种疾病,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Kleine-Levin综合征。嗜睡症多数情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1,2]。症状表现[1]:该病的典型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根据疾病分型同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包括猝倒、入睡前出现幻觉、醒来后感觉动弹得、难以唤醒、伴随认知和行为紊乱(如意识混乱、现实解体、淡漠、强迫进食和性欲亢进)等。疾病类型[1]:根据ICSD-3,中枢性嗜睡障碍中已经明确种类的嗜睡症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由食欲素水平低导致的一种睡眠觉醒控制障碍,即睡眠期中插入清醒状态,清醒期中插入睡眠状态,总睡眠时间相对健康人未必更长;2型发作性睡病:原因明的睡眠觉醒控制障碍;特发性嗜睡症:明原因导致长期日间嗜睡,总睡眠时间相对健康人往往更长;Kleine-Levin综合征(又称“复发性嗜睡症”):反复发作的嗜睡,在发作时睡眠时长与精神状态正常。诊断依据[1]:1型发作性睡病:依据每天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的症状,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快动眼睡眠≥2次,或脑脊液食欲素A浓度≤110pg/mL,可确诊。2型发作性睡病:依据每天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且存在猝倒的症状,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快动眼睡眠≥2次,脑脊液食欲素A浓度未测量或>110pg/mL,用其他原因能更好地解释症状,可确诊。特发性嗜睡症:依据每天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且存在猝倒的症状,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快动眼睡眠<2次,且以下两项至少有一项: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或24小时总睡眠时间大于等于660分钟,用其他原因能更好地解释症状,可确诊。Kleine-Levin综合征:依据既往至少2次嗜睡或睡眠时间增加的发作,每次持续2~35天,且每18个月至少复发1次,复发频率通常高于1年1次,未发病时警觉性、认知功能、行为和情绪正常,发病时至少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知觉改变、厌食或法抑制欲望(如食欲或性欲亢进)中的一项,用其他原因能更好地解释症状,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3]?4种类型的嗜睡症均为罕见。1型发作性睡病的患病率为每十万人25~50例,发病率为每年每十万人0.74例。男女发病率相同。2型发作性睡病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且诊断较困难,因此还确定其患病率,估计为每十万人20~34例。特发性嗜睡症由于缺乏大规模人群统计数据,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未知。根据医疗单位的统计,特发性嗜睡症是发作性睡病普遍程度的1/10~1/2,提示患病率约为每百万人中20~50例,明确的性别关联。Kleine-Levin综合征(又称“复发性嗜睡症”)估计患病率约为每百万人1~5例,在男性中更常见,占比为60%~87%。是否可以治愈[1,4]?本病可治愈,多数情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1型发作性睡病和2型发作性睡病,可通过药物控制其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特发性嗜睡症少数患者,可自发改善,大多数患者随着药物治疗可持续改善;Kleine-Levin综合征发病频率和强度,通常会自发逐渐降低,疾病自然消退后通常会恢复正常。是否遗传?是,部分病例与遗传相关。是否医保范围?否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潘集阳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