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寒邪有多伤身?要牢记这四大危害!
四时之中,尤以冬季为寒,而今年更甚。原来,今年是辛丑年,在中医的运气学说中,有“太阳寒水在泉”的说法,也就是说,今年的冬天会特别冷。我们要格外小心“寒邪入体”!那么,究竟什么是寒邪呢?寒邪又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一. 寒邪知多少?
严寒的冬季,各种疾病都很容易“找上门”来。观察到这一现象,中医认为,寒冷也是一种“感染源”,是一种会入侵人体、引起疾病的“邪气”,由此称其为“寒邪”。在中医理论中,寒邪分为两种:伤于体表、堵塞肌腠的叫做“伤寒”;深入体内、伤及脏腑的则叫做“中寒”[1]。
那么,中医又是怎么解释寒邪的致病现象的呢?
首先,寒冷属阴,容易伤及人体内的阳气。其次,寒邪具有凝滞性,容易阻塞人体内气血津液的运行;最后,寒邪还有收引的特性,能收缩经络、筋脉,引起人体气机的收敛[1]。我们都知道,中医中的血和气,能“滋养”和“统御”我们的五脏六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它们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影响脏腑的功能,造成疾病的发生!
二. 寒邪入体的四大危害
1. 寒入血则凝
寒邪可以造成气血的凝结和瘀滞,如《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寒则血凝泣”。血凝则容易引起疼痛,盖“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2]
2. 寒入肺则喘
肺是人体内一种较为“娇嫩”的器官,它不像皮肤,并没有坚韧角质层的保护,因此寒邪就容易通过呼吸道入侵,损伤肺阳。肺阳,其实就是肺阳气,它和肺阴气协调配合,共同主导着肺的呼吸功能。简单来说,肺阳气有着推动气体上升的“宣发”功能;肺阴气则有着辅助气体下降的“肃降”功能,二者之间达成平衡,我们的肺才能正常“呼吸”。
肺阳如果受损,肺的宣发肃降失调,就会导致咳嗽、喘息、呼吸不畅等症状。正如《续名医类案》所说:“肺易感受寒邪,既病于主气之肺阳”。[3]
3. 寒入肾则虚
肾阳,又有“元阳”、“命门之火”之称。可见,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的“源头”,是人体对抗寒邪的“主力军”。所以,寒邪容易伤及肾阳,引起头晕耳鸣、小便困难等肾阳虚症状;肾阳不足时,人体也更容易遭受寒邪的入侵,形成恶性循环[4]。
4. 寒入脾胃则运化不通
寒邪入侵脾胃,则会造成脾阳受损,引起脾胃虚弱,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能“提取”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将其“转化”为气血运往全身。所以我们常说,脾胃是气血运化之源。脾胃如果出现运化“失职”,会造成胃肠淤堵,引起呕吐、腹泻等;也会造成全身气血的不足,引起乏力、四肢湿冷等[5]。
寒邪入体危害大,我们的血液循环、肺部、肾脏、脾胃等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的障碍。所以我们在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补阳养肾、抵御寒邪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