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朱勤医生问诊
朱勤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小儿腹股沟疝,肝胆系统疾病,消化道畸形,脾脏、胰腺疾病,浅表及腹腔深部肿瘤等小儿普通外科疾病。
个人简介
外科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
科普文章
文章 5岁幼童罹患甲状腺癌,湘雅小儿外科专家妙手清除
年仅5岁的小女孩萌萌(化名)近日颈部两侧长出许多蚕豆般大小的肿块,并逐日明显增大,到医院被诊断为甲状腺癌。湘雅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宰红艳副教授团队为其成功手术,清除了隐患,现萌萌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这也是湘雅医院小儿外科截至目前接诊的年龄最小的甲状腺癌患者。 一个月前,萌萌的妈妈发现孩子双侧颈部多发肿块,最大约蚕豆大小,因为未感不适,起初并没放在心上,但是,其颈部肿块却逐日明显增大。意识到事态严重,家人带萌萌慕名找到了湘雅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宰红艳副教授。甲状腺彩超结果显示:萌萌的甲状腺声像改变,TI-RADS5类,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为肿瘤转移。完善相关检查后,小儿外科宰红艳副教授诊断:患儿为甲状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综合考虑其实际情况,必须立刻住院手术。如不及早切除,肿块将增长迅速,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4月10日,宰红艳副教授、朱勤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萌萌施行手术。术中见其双侧甲状腺质硬、肿大,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喉返神经紧贴甲状腺,结合术中快速病检,考虑为“甲状腺弥漫性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专家以精准的解剖知识和娴熟的手术技术仔细游离并保护神经,行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双侧颈部II-VI区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小儿外科专家宰红艳副教授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激素、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疾病趋向于年轻化、幼龄化,近一年湘雅医院小儿外科就已收治30余例罹患甲状腺癌且均为14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小儿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颈部有肿块但并无不适感,大多体检发现,与成人甲状腺癌相比,小儿甲状腺结节恶性比例高、增长快且易转移,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诊断为颈部淋巴病变,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宰红艳副教授还指出:儿童甲状腺结节比成年人有着更大的恶性风险。儿童年龄越小,因碘缺乏、放射暴露史、家族病史等因素的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突变的可能性越大,一旦发现该类儿童甲状腺出现坚硬肿块、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做系统性检查,排除小儿甲状腺癌,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提高预后效果。
朱勤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女童头晕乏力3年多,竟是50厘米长畸形肠管“惹的祸”
7岁女孩月月患重度贫血,3年多时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只能靠输血改善症状。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外科找到了病因,竟是先天性肠重复畸形。专家为其成功手术,从其腹中取出长约50cm的重复畸形肠管。患者康复出院。 “孩子贫血情况很严重,血红蛋白最低时只有30g/l,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均未查明病因,只能靠输血改善症状,幸亏我们来到了湘雅,真的感谢湘雅专家”。孩子母亲说,赴多家医院求医未果后,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孩子于2018年来到了湘雅医院。 2018年,月月在湘雅医院小儿血液科住院治疗,经过系统检查,排除内科常见贫血病因,CT发现左下腹小肠明显局限性扩张,经小儿外科宰红艳副教授会诊,考虑先天性肠重复畸形可能性大,并与月月的贫血有关,建议手术治疗。 但家属因自身原因,当时没有同意手术,选择带药出院保守治疗。但是,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月月的贫血病情未得到有效缓解。2019年5月,家人遂带孩子再次来到湘雅医院,找到了小儿外科宰红艳副教授。医院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很快就安排了手术。 术中,宰红艳副教授、朱勤副主任医师团队,先腹腔镜下探查,与术前推测一致,病变是位于回肠一段长约50cm的重复畸形肠管,并且病灶远端为盲管,最粗处直径约10cm,然后摒弃以往传统腹部手术6-8cm大切口。医生在肚脐处做一长约3cm的微创切口,将病变肠管提出切除。术后,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月月身体顺利恢复,术后第6天出院。 据介绍,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患,多发于小肠,患者多伴有反复腹痛、呕吐、腹部肿块和便血等症状,不同程度的贫血等。而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性方法。近年来,湘雅医院小儿外科在学科带头人宰红艳副教授的带领下,运用多学科合作、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等先进理念,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朱勤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湘雅医院成功确诊并治疗我省年龄最小的“克罗恩病”患儿
“感谢湘雅专家的救命之恩,这次要带孩子回家好好过个年!”饱受血便困扰、命悬一线的7岁男童小聪在湘雅医院小儿外科被确诊为“克罗恩病”,并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12月29日,小聪在妈妈的陪伴下康复出院,并向湘雅专家表达了深深谢意。据悉,“克罗恩病”病因不明且不易确诊,在儿童中发病率仅为4.6/10万,而小聪系我省年龄最小的克罗恩病患儿。此举充分体现了湘雅医院小儿外科的综合实力。 家住沅陵的小聪从出生1个月开始就饱受“血便不止”的折磨,这导致他无法向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心急的家人带着小聪辗转了多家医院就诊,可这种“怪病”却始终无法确诊。 在经历了两次肠穿孔和四次造瘘、关瘘手术后,虚弱的小聪已经命悬一线。当省内各大医院已经手足无措时,12月中旬,小聪妈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孩子来到湘雅医院。 据小儿外科宰红艳副教授介绍,刚接诊小聪时,这孩子个头矮小,体重只有13公斤,仅相当于3岁儿童的体重。常年被病痛折磨的他,精神萎靡不振,完全没有孩童的天真活泼。 可最令宰红艳副教授揪心的是,小聪已经出现肠梗阻、重度营养不良、无法进食、血便不止等症状,“正常的血色素是12克,可他却只有3克,如不尽快明确诊断并予以治疗,他很可能活不到成年。” 考虑到小聪已经受了四次手术折磨,身体瘦弱他再也承受不住更大的创伤。于是,由宰红艳副教授、段元冬副教授、冯丽娟副教授、龙学颖副教授、朱勤副主任医师组成的治疗团队在集合相关专家会诊建议后,决定先以静脉营养、输血等营养赔补来初步改善小聪的营养状况。 全身情况稳定后,治疗团队结合CT、DSA等多项检查,认为如果采用传统的术前肠镜,以小聪脆弱的身体,90%会再次发生穿孔,于是决定开创性地结合术中肠镜进行诊治,把所有因素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术中,专家们终于在回盲部发现明显梗阻,找到了小聪长期病痛的“真凶”。宰红艳副教授解释道,“回盲部的病变产生炎症、增生,就形成了‘铺路石’效应,从而又反复影响感染、出血,造成腹痛。”于是,专家们立即截掉回盲部感染区,对远端病变进行造瘘处理,确保了便血情况不再发生,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找到了“病根”,专家们最终确诊小聪得的是“克罗恩病”。据宰红艳副教授介绍,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不易确诊。此外,该疾病高发年龄段在15到35岁之间,在儿童中发病率仅为4.6/10万,而像小聪这样的低龄孩童罹患克罗恩病是较为罕见的。 经过10多天的术后观察,小聪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且进食、排便正常,体重也增加了4斤。妈妈欣喜地透露了小聪的愿望:“他希望长大后能够学医,成为宰教授的学生,救治更多的患儿。”据了解,小聪出院后将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两年后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将重回湘雅医院接受关瘘手术。
朱勤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朱勤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420 次
总文章
3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6 次
患者评价
4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4-05-27 11:57:46
朱勤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6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