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运城安心中医精神病医院

运城安心中医精神病医院

简称:

非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运城安心中医精神病医院成立于2013年01月05日,注册地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丰路东侧200米,法定代表人为张亚琴。经营范围包括以医疗机构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和有效期限为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城市盐湖区广丰路与机场大道交叉口北300米
13700599777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我家宝宝 3 岁多,还在穿纸尿裤,家里老人都有意见了,对此我很苦恼,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告别纸尿裤啊?”

    我的回答是:“穿”到桥头自然“止”!

    纸尿裤作为解放家长双手的伟大发明,安全实用又方便,所以不用急着摆脱尿裤。让孩子“挂空档”还会让不怀好意的人有机可乘。

    关键是——过早脱离纸尿裤也不能让宝宝更快学会上厕所。

    根据梅奥诊所的建议,大部分孩子可以在一岁半至两岁的时候开始如厕训练。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甚至到 3 岁才准备好进行如厕训练。进行如厕训练后,大多数孩子在 4 岁之前可以控制日间排尿,要实现睡眠期间的排尿控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部分儿童直到 5-7 岁时才不会夜间尿床。

    什么时候告别纸尿裤,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比如白天总是可以保持干爽,那么白天可以尝试不穿纸尿裤。孩子夜间不尿床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给孩子脱掉尿裤之后,发现孩子又尿裤子了,也不必担心。

    纸尿裤可以再穿一段时间,随着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能力逐渐增强,到时再完全告别也不迟。

    记住,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

    孩子纸尿裤穿到啥时候,我们可以决定。

    PS:如果孩子超过 5 岁还会频繁尿床(≥2 次/周,持续 3 个月以上),则需要考虑遗尿症的可能,这种情况,尽早评估可能对家长有利,所以家长可寻求小儿肾脏科医生帮助评估。

  • 什么是疫苗?

    疫苗能使身体做好准备以对抗感染性病原体,可预防某些严重或致命的感染,大幅减少了感染死亡人数(尤其是儿童),也减少了因脊髓灰质炎等感染所导致的终生残疾。

    疫苗通常为注射剂,也有鼻腔喷雾剂或口服制剂。疫苗接种也称为“免疫接种”。

    有的疫苗接种 1 剂即可,有的则需接种≥2 剂。疫苗通常需要数周才开始起效。

    为何应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预防自己和身边人患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防止患病者病情加重。

    疫苗有何副作用?

    一般无副作用,有时可引起:

    • 注射部位发红、轻度肿胀或疼痛
    • 轻度发热
    • 轻度皮疹
    • 头痛或身体酸痛

    疫苗有时还可导致重度过敏等较严重的副作用,但极为少见。

    何时接种哪些疫苗?

    不同年龄段的人需接种不同疫苗:

    • 婴儿和儿童通常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某些终生可能发生的感染,如针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 ≥6 月龄的儿童和成人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部分成人还需接种针对最常见类型肺炎(一种肺部感染)的疫苗,有时还需接种在儿童期漏种的疫苗。
    • 旅行者有时需要疫苗来预防目的地存在的感染。

    疫苗会导致孤独症吗?

    不会。科学家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后,未发现疫苗和孤独症有关联。多年前的一项研究称疫苗和孤独症相关,但被证明是错误的,已撤稿。

    蛋类过敏怎么办?

    这有时令人担心,因为某些类型的流感疫苗含少量蛋类成分,但含量很少,不会造成过敏反应。故蛋类过敏者仍应接种流感疫苗。

  • #打呼噜 #会厌囊肿 #北京协和医院李五一

  • 孩子发烧了,要不要马上去医院?如果怀疑流感,应该怎么办? #健康热点 #健康生活很简单 #孩子发烧

  • 颈胸腰部石膏固定患儿,要注意颈部的固定以能开口吃饭为准。

    胸,腹部石膏应离开胸腹壁 1.5~2 厘米,以免胸廓及腹肌活动受限,造成患儿呼吸困难及腹部不适。

    石膏要保持整洁及皮肤卫生。卧床的患儿大小便不要污染会阴部石膏,该处可用塑料布保护。

    要避免小孩的玩具掉进石膏,或让别的儿童将硬物塞进石膏,以免压迫皮肤形成溃疡。

    牵引患儿要密切观察牵引绳是否滑出滑车沟,扩展板不能抵在滑车上,肢体一定要置于功能为,不可歪曲,旋转,所有绳扣应牢固,牵引锤应悬空或离开滑车,要防止患肢皮肤受压,以免引起水泡或发生溃疡。

    应预防骨牵引针眼处感染,可经常用乙醇溶液滴在针眼处消毒。颈托牵引要保持下颌部清洁干燥。

    要改善患儿营养,鼓励患儿多饮水。协助患儿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

  • 孩子咳嗽,常见的镇咳药有哪些?为什么医生不建议使用镇咳药? #健康热点 #健康生活很简单 #痰多咳嗽不建议使用镇咳药

  • 宝宝脸上出现脂肪粒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或毛孔堵塞引起的。

    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 保持宝宝的脸部干燥和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轻轻清洁宝宝的脸部,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面奶或肥皂。同时,保持宝宝的脸部干燥和清洁,避免油脂堆积。
    2. 不要挤压脂肪粒:切勿尝试挤压宝宝脸上的脂肪粒,这可能会导致感染或引起其他皮肤问题。脂肪粒通常会自行消退。
    3. 增加水分:使用轻盈的保湿产品,帮助保持宝宝脸部的水分平衡。选择无油或水基的保湿产品,避免使用油脂类产品。

    如果宝宝脸上的脂肪粒问题严重或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医生可以根据宝宝的皮肤状况,推荐适合宝宝的特定护肤产品或治疗方法。

  • 九价HPV疫苗
    九价HPV疫苗,是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疫苗于2014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18年4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在中国上市。接种疫苗是一级预防,筛查是二级预防,二者在同等重要。因此,不可因接种疫苗,而放松宫颈癌筛查措施。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主要用途:预防宫颈癌。预防效果:预防90%的宫颈癌

  • 误区 1:勤奋洗脸,清洁产品不换季

    告别高温夏天,不再油光满面,如果你还如夏天般用强力清洁产品洗脸,会让脸越洗越干,且更易引起敏感症状,如泛红、脱皮、瘙痒等。此时应收起皂类(或含皂碱)及含果酸、水杨酸等成分的洗脸用品,避免使用磨砂洗面奶,改用成分单纯、温和的保湿洗面奶。一天洗脸不宜超过两次,水温更不能太高,否则热水会破坏皮肤的皮脂膜,降低表皮保水能力,刺激脸部毛细血管扩张,让人觉得干痒、不舒服。

    误区 2:每星期去角质

    虽然去角质可以帮皮肤重拾光彩,但过于频繁地去除角质(例如每周做 1 次以上),或同时使用好几种去角质产品,会让角质层变得越来越薄,失去储水及抵抗外界环境伤害的能力。

    寒冬时节,保养偷点懒也无妨。把去角质间隔的时间拉长一点,对皮肤反而更好。即使是油性皮肤,一两周去一次角质就可以了;皮肤本来就偏干的人,甚至可将时间拉长到每月 1 次。

    误区 3:只搽化妆水保湿

    由于讨厌脸上油乎乎的感觉,很多人根本不碰含油保养品,洗脸后只搽保湿化妆水,以为这样皮肤就会水嫩透亮,却不知如此非但不能吸饱水,反而令肌肤更干。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后续的锁水产品,化妆水很快就会蒸发,尤其当外界很干时,蒸发的速度会更快,甚至还会一并带走脸部皮肤原有的水分。冬天宜选择不含酒精的产品(较少刺激性),且趁脸部还湿润时,赶快搽上保湿产品,并再上一层乳液或乳霜,以及时锁住水分。

    误区 4:频繁喷矿泉喷雾

    补水平日保养时,有人喜欢随身带一瓶矿泉喷雾,以便随时拿出来喷一喷,舒缓不适。其实这样反而可能吸干皮肤原有的水分。

    虽然保湿矿泉水含有微量的矿物离子,的确可以补充水分,但由于不含能锁水的保湿成分,所以经常事倍功半。如果喷的次数太频繁,同时又没有搽乳液锁住水分,会让皮肤陷入干――湿――干的恶性循环。

    误区 5:天天敷面膜

    面膜并非创造水嫩皮肤的“万灵丹”,况且,如果其中含有酒精、果酸等成分,敷得太频繁会刺激脸部肌肤,令其变得脆弱。冬季最好使用成分单纯的保湿面膜,每周敷一两次,每次时间不能太长,约 15―20 分钟即可。不要等到整片面膜都干掉再拿下来,否则水分蒸发,根本起不到保湿作用,之后,要记得赶紧搽上乳液或乳霜锁住水分,保湿才算大功告成。

    误区 6:迷信某种保湿成分

    接触任何一种保湿成分时,都必须考虑两件事:一是本身肤质是否适合;二是如何使用,以及需要搭配其他什么成分,才能真正做好保湿。选择保湿产品时,最好能花些时间看看它的成分标识,尽量保证其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效成分,例如一瓶同时有“吸水”和“锁水”功效的保湿剂,就会比较好。

    误区 7:油性、“痘痘族”不用保湿

    “痘痘族”或油光满面的人,常嫉“油”如仇,拒含油保养品于千里之外。事实上,皮肤的出油量和角质层的含水量是否充足,没有绝对的关系。油性皮肤的人不一定就不缺水,因此,根据皮肤状况适时调整所用的保湿产品,还是很有必要的。“痘痘族”也不是完全不能碰乳液,在皮肤变干燥或脱皮时,就可视情况使用乳液加强保湿。

    误区 8:疏忽防晒

    冬天阳光和煦,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紫外线的威胁。而且,忽略防晒会让皮肤本身的保水能力变差。出门前一定要搽上些防晒产品。一般来说,办公室一族使用 SPF(防晒指数)15―SPF30 的产品就足够了。

  • 功能性便秘(FD)是功能性肠病的一种,表现为持续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FD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 2014 年美国 DDW 会议相关报道,就 FD 的发病机制、诊断检查、治疗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发病机制

    F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因素有关。根据目前病理生理学机制,将 FD 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 4 种类型。

    1 结肠运动功能障碍

    FD 患者患者存在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特点为结肠传输时间延长,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减少,这可能与肠道神经元与神经递质异常、肠道神经胶质细胞病变、肠神经化学信号异常、肠道 Cajal 间质细胞(ICC)网络异常、肠道平滑肌病变、结肠衰老、氯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Chen 等用结肠镜将高分辨率测压仪固定在结肠远端 6~8h 研究 8 例健康自愿者和 22 例慢性便秘患者结肠运动,发现慢性便秘患者缺乏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存在低振幅同步收缩及逆行收缩,富含有节律的低振幅结肠袋运动。Chen 等发现在慢传输型便秘的小鼠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减少、肠神经纤维密度减低、肠黏膜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出现退变,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改变肠内神经结构、活化 TrkB-PLC/IPS 通路改善肠道平滑肌病变对肠道动力起到重要调节作用。Mathilde Cohen 等发现在重度结肠无力患者中,ICC 明显减少,但是 ICC 缺陷的严重程度与便秘症状的严重性无明显相关。Broad 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平滑肌对电刺激的收缩反应减弱,这种改变在升结肠更为显著,且这一现象在 C57 BL/6 雌性小鼠中也得到证实。

    2 肛门直肠功能障碍

    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在排便过程中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肉不能有效地协调运动,直肠推进力不足,直肠感觉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排便障碍。Mugie 等发现 FD 患儿的直肠阈值更高,且第 1 次发现 FD 患儿与正常对照者相比,直肠扩张时脑部激活与失活模式不同,表明二者在排便时可能有不同的大脑处理机制。Burgell 等对 668 例排便功能异常患者、668 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直肠感觉受损患者更易患便秘,强调了排便异常患者直肠感觉功能的重要性。

    3 精神心理异常

    目前 FD 的发病率上升与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有密切的关系。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常会扰乱正常的排便规律,抑制肠道蠕动。有学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大脑皮层-边缘系统-蓝斑核-迷走神经背核-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常,从而导致胃肠功能障碍。

    诊断检查

    FD 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目前主要采用罗马 III 的诊断标准。Natasha 等对 2781 例应用罗马 III 标准诊断患者进行 1 年的随访,发现罗马 III 标准对 FD、IBS、便秘型 IBS(IBS-C)的诊断具有持续的稳定性,不受心理因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Gambaccini 等发现患者自定义的“便秘”与罗马 ID 便秘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但非完全一致,患者自定义“便秘”中的部分症状尚未包含在罗马 III 诊断标准中。

    肠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检测对便秘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有结肠传输实验、肛门直肠测压、球囊逼出试验、X 线排粪造影、磁共振排粪造影等。Lee 等发现高分辨率直肠压力地形与波形测压不仅在大多数测压参数上具有良好相关性,还可确定肛管高压区的长度。Spierings 等使用一种安装在一次性手套上的固定点测压装置,发现其与传统的肛门直肠测压相比,可提供类似的压力数据,还可同时描述直肠肛门的肌电图活动。Dhanekula 等发现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BT)中甲烷的水平与便秘症状有关联,更高的甲烷水平可能提示更为严重的便秘症状。

    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的膳食、多饮水、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治疗 FD 的基础治疗措施。Lisoni 等对 66 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给予地中海饮食或一般饮食(55%碳水化合物、15%~20%蛋白质、30%脂肪)进行一项为期 2 周导入期、8 周治疗期、2 周洗脱期的研究,发现 8 周地中海饮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便秘症状,减少了结肠传输时间。

    2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有泻剂、促动力药物、促分泌剂、灌肠剂及栓剂等。Yiannakou 等首次对 374 例男性慢性便秘患者进行一项普芦卡必利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普芦卡必利与安慰剂比较,在男性患者中显著增加了每周>3 次的自发完成排便的比率,并且并未发现新的安全问题。但 Benninga 等对 213 例儿童 FD 患者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普芦卡必利在儿童中的耐受性尚可,但与安慰剂相比,便秘症状、疾病相关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Gatta 等对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在目前治疗剂量上,普芦卡必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性极小。Lacy 等对 483 例伴有腹胀的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进行了一项为期 12 周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 145μg/d、290μg/d 剂量的利纳洛肽均显著改善了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的肠道症状及腹部症状。Acosta 等发现 100μg/d 的 RM-131(一种选择性胃促生长素受体激动剂)加快了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促进胃排空,对上、下消化道动力均匀促进作用。Shin 等发现 YKP10811(一种 5-HT4 受体激动剂)在为期 8d 的治疗中,可加快 FD 患者结肠传输时间、改善便秘症状。Cho 等发现 DA-6886 是一种 5-HT4 受体激动剂,可增加便秘小鼠的结肠活动,促进排便。

    3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是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有效方法。Kessler 等对 82 例慢性便秘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盆底肌训练和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便秘儿童(特别是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有明显疗效,且可能获得持续症状缓解。

    4 其他方法

    FD 治疗的其他方法有骶神经刺激、针灸、按摩推拿、中药、益生菌制剂等,这些方法的疗效目前尚不明确。Ron 等对 20 例慢性特发型便秘或 IBS-C 患者进行一项开放性试验,首次探讨结肠振动胶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提示结肠振动胶囊是安全的,可增加慢性特发型便秘或 IBS-C 的自发完成排便次数。Dinning 等发现骶神经剌激对严重慢传输型便秘的长期治疗无明显疗效。Meij 等对 FD 儿童与正常对照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上无明显差异,提示菌群失调可能不是 FD 的病因,益生菌治疗可能对 FD 儿童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Bignell 等研究表明盐酸纳洛酮缓释胶囊对 FD 患者无治疗作用,提示内源性阿片系统不是 FD 的致病机制。Kumar 等研究发现经皮电刺激(采用胫后神经刺激)对慢性便秘患者无明显疗效。

    手术治疗

    当患者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且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率,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Dudekula 等利用美国 1998~2011 年全国住院样本、2005~2011 年加利福利亚州和弗罗里达州的资料针对行结肠切除术的慢性便秘患者(排除炎症、肿瘤等疾病)进行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慢性便秘患者行结肠切除术的比例正在增加,至少占美国每年结肠切除术的 2%。尽管行结肠切除术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但术中并发症、术后 30d 的住院率仍很高。同时,术后患者持续较高的再就诊率提示手术获益有限。

    综上所述,结合 2014 年 DDW 会议对 FD 的相关报告,使我们对 FD 的发病机制、诊断检査、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但 FD 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