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深圳洪光中医诊所

深圳洪光中医诊所

简称:

非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深圳初芯堂洪光中医诊所(曾用名:深圳洪光中医诊所),成立于2021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卫生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深圳初芯堂洪光中医诊所拥有行政许可5个。

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鹏兴社区聚宝路101号聚宝华府121
13510315589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董井佳
董井佳

住院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 :鼻炎、鼻窦炎、咳嗽、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冠心病、心衰、黄疸、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抑郁症、躁狂症、甲亢、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皮肤科:痤疮、湿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牛皮癣、手足脱皮、汗疱疹、带状疱疹。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症、备孕调理。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厌食症、腹泻、小儿疳积。 外科:胆结石、肾结石、静脉曲张、痔疮、乳腺增生。 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胸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驼背、脊柱侧弯。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肺结核也称“肺痨”,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病灶主要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

     

    在我国,肺结核属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引起肺结核的病因有多种。基本病因 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肺结核发生的基本病因。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即可能发生感染,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结核病,而感染或发病与否还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和毒力等因素。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免疫系统可将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消灭,但仍有少量结核分枝杆菌未被消灭而长期处于休眠期,此时感染者不发病,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少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由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或抑制细菌,细菌在体内大量增殖引起炎症等病变,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等临床症状,病情则会进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诱发因素 老年人、婴儿患肺结核风险增加。 免疫系统较弱:如艾滋病感染、化疗和糖尿病患者。 与结核杆菌感染者密切接触。 营养状况不佳。 居住在拥挤的地方,如贫民窟、监狱、军营等。 卫生条件差。 在医学领域工作: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或医疗保健提供者均为肺结核高风险。 滥用药物和酒精。 前往未经治肺结核很常见的地理区域,如拉丁美洲、非洲、亚洲、欧洲部分地区等。

     

    肺结核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肺结核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 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 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 大块干酪灶; 结核性脓胸; 支气管胸膜瘘; 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 还可采用中医治疗,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 毛霉菌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真菌或细菌引起,其病因主要为感染,诱发因素包括皮肤损伤、职业暴露等。

    1.主因:包括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等,其中毛霉菌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真菌感染,特别是由于地霉菌属、真菌菌属和放线菌属引起的感染。这些真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植物残渣中,通过皮肤创口或伤口进入人体。少数情况下,毛霉菌病也可以由细菌感染引起,特别是由于放线菌属引起的感染。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植物残渣中,也可以通过皮肤创口或伤口进入人体。

    2.诱因:(1)皮肤损伤:毛霉菌病通常发生在皮肤或皮下组织受损的部位。皮肤损伤,如割伤、刺伤、磨擦伤或慢性溃疡,为真菌或细菌进入体内提供了机会。(2)职业暴露:某些职业,如农民、园丁、建筑工人等,可能会接触到含有真菌或细菌的土壤或植物残渣,从而增加了毛霉菌病的风险。

    一旦出现毛霉菌病,可导致局部皮肤肿胀、疼痛、红斑等不适,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相关数据显示,宫颈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超过26万的妇女死于宫颈癌,主要在低、中收入国家。中国每年新发病例达13.15万,宫颈癌死亡人数每年约5.3万,约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4%。可见宫颈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与生命的重要疾病。

     

     

    不过不幸中的好消息就是宫颈癌的致病因素非常明确,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如果没有人乳头瘤病毒就不会患宫颈癌。但是发现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在某些情况下人乳头瘤病毒可能自行消散。宫颈癌是人乳头瘤病毒在长期感染下,经过反复的病 理变化才产生的病变癌症。

     

    所以知道病因后,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预防它的发生,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1、预防宫颈癌首先需要提高防范意识

     

    • 女性需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过早性生活。固定性伴侣,性生活不能混乱,定期到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

     

    • 已婚女性可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存在宫颈病变或者生殖系统的感染需要格外留意,避免引发宫颈癌。

     

    • 此外还要保持阴道部位的清洁,使用干净的卫生巾。

     

    2、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一些宫颈癌的发生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做好宫颈癌预防工作。进行早期宫颈癌恶变筛查能够帮助治愈宫颈癌。目前用于筛查宫颈癌的方式也比较多,技术先进,包括HPV检查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等。

     

    3、治疗宫颈病变

     

    如果宫颈出现相关病变,首先就是进行相关的检查,确定情况之后根据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激光、宫颈切除术、LEEP手术等,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将宫颈癌扼杀在萌芽中。

     

    4、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由于宫颈癌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因此导致很多的患者在诊断出宫颈癌时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于预防宫颈癌等妇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做好宫颈癌早期的筛查工作,一旦发现病变尽早干预。女性朋友需要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对宫颈炎、宫颈糜烂等疾病的了解,对预防宫颈癌提供资料。

     

    正常女性可每 3 年做一次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每 5 年做一次 HPV 检查。凡 30 岁以上的妇女到妇科门诊就诊时应常规做官颈刮片检查宫颈细胞。

     

     

    5、倡导晚婚晚育

     

    研究显示,多次妊娠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女性在没有生育要求的时候需要做好避孕措施,防止不必要的怀孕、流产等损伤宫颈的行为,降低宫颈癌发生的概率。此外,男性患有阴茎癌或者前列腺癌时,女性患上宫颈癌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6、HPV疫苗

     

    目前可以通过接受 HPV 感染疫苗来达到阻断 HPV 感染的目的从而有效避免宫颈癌,但目前疫苗也只能针对一些规定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起到预防作用,并不能预防全部类型的病毒感染,除此之外,疫苗的作用是有一定的期限的,对于已经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的患者,疫苗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7、其他因素

     

    • 戒烟,因为吸烟会导致女性的免疫力下降,导致身体感染HPV的风险更高,特别是高危型HPV,所以吸烟的患者患宫颈癌的风险会更高。

     

    • 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运动,将免疫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总之,虽然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但它可防可治,预防是关键,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

  • 不是一回事,越橘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花青素。花青素是一大类从红色到蓝色的类黄酮化合物,它们是植物体中红色、紫色、紫红色与蓝色等植物色素来源。目前有不少研究认为,适量摄入花青素能够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有助保护认知功能,促进眼睛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 有乙肝家族的小三阳何时抗病毒,并不取决于病毒有多高,也不取决于肝炎感染的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于病毒性肝炎是否有对病人造成伤害。简单的说造成伤害有几个方面,第一个会转氨酶升高,第二个会肝硬化,第三个会肝癌。如果没有这三个问题,乙肝可以跟人和平共处,没有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抗病毒治疗,只要定期复查。如果开始对人体造成伤害了,才需要治疗。

  • 骨髓纤维化可能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器官异常、骨髓增生等危害。

    1.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骨髓纤维化会导致纤维组织取代造血组织,从而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可能转变为白血病,危害性较大。

    2.器官异常:如果骨髓纤维化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持续发展会影响到周边器官,例如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等,出现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器官破裂感染,危及患者性命。

    3.骨髓增生:骨髓纤维化本身就是骨髓增生性病变,持续的骨髓增生会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果确诊骨髓纤维化,建议尽快寻找专业医生帮助,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争取最大限度降低危害。

  • 中科院心理所2021年发布的全国国民健康数据中表明,青少年抑郁发病率高达26.4%。在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数据中,无论学校体制如何,一个班级20%左右的孩子看过精神科医生。当前很多调查都显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事实:儿童青少年正遭遇“心理危机”。那么儿童青少年现阶段最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呢?
     
     
     
    1.睡眠问题:青少年晚睡,与褪黑素分泌晚有关,通常比其他年龄段要晚2个小时,所以青少年时常表现出习惯晚睡晚起。有研究表明,让青少年早上多睡1个小时的学习效果更好。所以,如果青少年晚睡晚起的话,父母要想到这是青春期激素分泌的问题导致的,不完全是青少年懒。
     
     
     
    2.青少年情绪问题:莫名感到心情压抑,容易烦躁,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被动,不愿与人交往,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等。
     
     
     
    3.学习适应问题:青春期刚好是初中阶段,很多孩子在小学期间仅凭自己的聪明就足以应付学习,但到了初中以后,课业内容及难度的增加,很多孩子难以在学业上保持领先,如果之前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造成学业压力,产生畏难心理,导致自信心下降,学习成绩下滑。
     
     
     
    4.友谊和同伴关系问题: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而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他们会变得更加脆弱敏感,在这个时期他们通过与同伴的关系来探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完成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心理课题,那就是自我认同。
     
     
     
    5.网络使用问题:现今社会,新媒体互联网游戏对青少年的冲击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过度沉迷和依赖。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通常与家庭缺乏温暖有一定关系,也与家庭规则不明确有很大关系。
     
     
     
    6.性心理困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生理发育高速发展,而心理发育较为滞后,导致有关性方面的困扰开始增多,包括开始出现性幻想,性别烦恼等。
     
     
     
    而进入青春期,与父母发脾气,变得不再那么听话,开始出现叛逆,就一定是心理问题吗?
     
     
     
    青春期变得叛逆,实际上是自我意识独立的表现,此时的青春期有四个典型的行为特征:
     
     
     
    1.开始对父母持反对态度。对父母的容忍度降低,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开始批评父母的行为。
     
     
     
    2.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对自我强烈的关注,喜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3.特别在意个人隐私。喜欢与父母保持距离,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总是喜欢遮遮掩掩,不再对父母表现坦率,甚至反锁房门。
     
     
     
    4.情绪和人际关系多变。此时青春期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定,对人际关系敏感脆弱多变。
     
     
     
    而如何了解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还是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判断:1.问题持续的时间长度。2.症状的严重程度。3.这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干扰了青少年的生活。4.这个问题对家庭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如果问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症状严重,并干扰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就有必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以下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13个危险信号,帮助家长早期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任何迹象,您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1.长期沉默寡言,对别人毫无兴趣。
     
     
     
    2.没有同龄朋友,也没有融入同龄群体。
     
     
     
    3.课外活动和周末活动的模式突然改变。
     
     
     
    4.我行我素,避开你或其他成年人。
     
     
     
    5.老实温顺,从不追求独立,从不发起活动。
     
     
     
    6.在学校的行为突然变得更糟(出勤情况或学业成绩)。
     
     
     
    7.经常离家出走或逃学。
     
     
     
    8.经常打架和对他人施加身体虐待。
     
     
     
    9.与许多同伴发生随意的性行为。
     
     
     
    10.经常酗酒。
     
     
     
    11.频繁甚至一直陷入焦虑或抑郁情绪。
     
     
     
    12.由于过分关注外表而导致体重处于危险边缘。
     
     
     
    13.谈论或威胁说要自杀。

  •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并非所有的躁狂初发均需要其他科室的协助,尤其是那些既往有抑郁史及临床/人口学特征高度接近新发双相障碍的患者。然而,基本评估仍是必要的,包括可能与患者精神状态异常相关的药物:

    (可点击图片并放大)

    图片

    表 1 可能引发类躁狂表现的非精神类药物

    理论上讲,针对初发躁狂的评估几乎均应包括以下内容:

    • 尿毒理学筛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代谢全套
    • 促甲状腺激素(TSH)
    • 血维生素 B12
    • 血叶酸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若初发躁狂患者存在以下状况,医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躯体及神经系统评估:

    • 发作年龄>40 岁
    • 心境障碍家族史阴性
    • 躁狂症状于严重躯体疾病期间出现
    • 联合用药
    • 疑似存在退行性或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
    • 意识状态改变
    • 存在皮质及广泛性皮质下功能障碍的征象(如认知损害、运动功能损害、震颤等)
    • 生命体征异常

    图片

    表 2 部分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的适用范围

    基于临床表现,患者可能需要以下额外的检查:

    • HIV 抗体、自身免疫抗体及莱姆病抗体;
    • 重金属筛查(当提示存在环境暴露时);
    • 腰椎穿刺(躁狂性谵妄,或疑似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副肿瘤综合征);
    •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 对白质病变及小血管疾病的显示效果优于 CT);脑电图。

    躁狂+抑郁≠双相障碍

    躁狂一旦难以被归结为其他精神障碍、潜在躯体疾病或中毒-代谢问题的结果,即被视为双相障碍的表现。无双相障碍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不久后出现躁狂症状,其疾病学分类争议尚存,与诊断标准的版本有关。

    例如,STEP-BD 研究观察到,当抗抑郁药与心境稳定剂联用时,患者转躁的风险很低(约为 10%);研究者得到结论,很多所谓抗抑郁药所引发的躁狂可能只是双相障碍的自然病程。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称抗抑郁药致双相障碍 I 型患者心境不稳定的风险高于其他双相障碍类型。

    DSM-5 建议:

    • 若停用抗抑郁药后躁狂症状消失,此种情况可被诊断为物质所诱发的心境障碍;
    • 若停用抗抑郁药后,其生理效应逐渐消失,而躁狂症状仍持续存在,且程度达到综合征水平,此时可诊断为双相障碍;

    具体时程方面,国际双相障碍学会(ISBD)提议:

    “若抗抑郁药治疗已开始或加量 12-16 周,此时出现躁狂/轻躁狂症状,则不可能是由抗抑郁药所触发的(然而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抗抑郁药仍应停用)。”

    表 3 需要格外留意的临床因素

    抑郁初发后,若患者存在以下特征,其罹患双相障碍的风险较高。这些特征包括:

    • 初次心境事件发作较早(青春期前);
    • 双相障碍、频繁复发抑郁及精神病家族史阳性;
    • 抑郁状态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很多抑郁特征,包括季节性抑郁、非典型抑郁、自杀倾向、易激惹、焦虑、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产后心境事件发作、短暂但多次复发的抑郁,均与潜在的双相障碍相关,但没有一个能用于明确双相障碍诊断。来自 NIMH 协作抑郁研究的数据显示,当患者存在双相障碍家族史时,抗抑郁药相关心境转相后的复发躁狂/轻躁狂风险更高,而其他临床变量的预测价值则相对较低。

    另外,尽管一些医生认为,对多种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理想可能提示潜在的双相障碍,但这只是难治性抑郁必须加以考虑的冰山一角。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抗抑郁药治疗无应答与双相障碍诊断之间并无相关性。

    双相障碍=终生药物治疗?

    本次躁狂/轻躁狂发作后,再发抑郁或躁狂/轻躁狂的风险仍高,尤其是康复后 6-8 个月时。自然史研究显示,大约 40%的患者在躁狂初发接下来的一年内再发躁狂。对于初次躁狂发作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病情工作功能较低、纯躁狂发作(相对于混合发作而言)及早发患者而言,其再发躁狂的风险尤其高。

    目前尚缺乏针对躁狂初发后维持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维持治疗具体维持多长时间通常视临床判断而定。德克萨斯双相障碍药物治疗计划建议:

    • 2 次躁狂发作,或者 1 次严重发作和/或双相障碍或重性抑郁家族史阳性,建议终生药物治疗;
    • 若患者为初发躁狂,且无双相障碍或重性抑郁家族史,维持治疗期结束后可考虑逐渐减停药物,一般是在症状缓解 6 个月后,但也需考虑初次发作的严重程度、环境因素及前驱期病史等。

    与之类似,双相障碍治疗专家共识指南系列中,84%的专家倾向于针对两次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终生心境稳定剂治疗;而针对初次躁狂发作后应治疗多长时间,专家未给出推荐。

    躁狂后抑郁,抗抑郁药还用不用?

    双相障碍的抗抑郁药使用存在广泛争议。尽管主要的临床顾虑是,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转躁或加速复发的频率,但近些年来,研究提示更大的问题在于此类药物的疗效可能不佳。

    若对病史及临床状况进行认真的纵向评估,发现初次躁狂发作的确预示着双相障碍,那么至于今后是否使用抗抑郁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初次发作究竟是躁狂还是轻躁狂,除外当前存在的阈值下混合特质,以及澄清近期躁狂的发展等。若本次躁狂/轻躁狂发作较为短暂,且停用抗抑郁药后呈现自限性,那么形式则不太明朗。

    尽管在此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回避抗抑郁药单药治疗;但在目前,此方面疗效及安全性证据尚缺乏。临床决策可能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 再次使用与转躁相关的同一种抗抑郁药,风险高于选择另一种抗抑郁药;总体而言,相比于 SNRIs 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纯 5-HT 能抗抑郁药或安非他酮导致心境不稳定的风险相对较低。
    • 一般而言,躁狂发作后,后续使用抗抑郁药应与当前的心境稳定剂联用;
    • 急性躁狂/轻躁狂发作后较短时间(约 2 个月)内,引入抗抑郁药治疗很可能不合适;
    • 患者方面应被告知躁狂/轻躁狂,以及混合特质出现的风险,并应熟悉关键的靶症状;心境图表可能起到一定帮助和;
    • 患者应处于密切监测之下,以防抑郁的加重及躁狂/轻躁狂的复发;
    • 一旦出现精神运动加速的第一手征象,或 DSM-5 中所定义的混合特质,任何抗抑郁药均应立即停用。

    心理教育

    躁狂发作后的功能恢复可能落后于症状消失,而亚临床症状也常持续存在。躁狂过后往往会出现抑郁发作,而如何与预防及治疗这些发作无疑也是问题。鉴于躁狂发作的中位时长为 13 周,患者及其家人需要知道,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全恢复尚有待时日。

    目前,因严重躁狂被收入院的患者(包括上篇提到的 J 女士)很少能在医院住到症状完全消失;有些时候,即便患者是因为安全性考虑而被送入院,这些患者也可能带着症状出院。为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心理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 酒精及非法药物对精神状态的破坏效应;
    • 自杀风险,以及面对紧急情况时应做什么;
    • 维护规律的睡眠时间表,避免睡眠剥夺;
    • 服药依从性及药物副作用的管理;
    • 必要的实验室监测;
    • 了解联用的心理治疗,以及有效的压力管理;
    • 熟悉预警症状,以及如何监测发作。

    结语

    当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征象时,应停用一切抗抑郁药,考虑启用心境稳定剂或/和抗精神病药。医生须考虑躯体疾病及物质相关躁狂的可能,并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及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长,以及日后再度使用抗抑郁药的利弊,需具体病例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