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鄢陵县张桥中心医院,成立于2020年,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宗旨和业务范围是“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常见病医疗及护理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相关社会服务”。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612万。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可能带来的一些危害,比如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氧合不足等。
1.呼吸道症状: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会引起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引起呼吸不畅,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2.呼吸困难:由于毛细支气管的炎症和阻塞,气道通畅性受影响,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氧气辅助或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3.氧合不足: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可以导致氧气在肺内的交换受阻,进而引起氧合不足,氧合不足可能引发青紫、心动过速、疲劳等症状。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对身体存在危害,一旦发病及时就医,尽量降低对机体的影响。
最近,患糖尿病的大姐因为血糖控制得不好,不得不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昨天刚出院,她的一帮“老铁”闺蜜们就来大姐家,大包小包地拎着各式美味食品来慰劳大姐,还忙不迭地解释说,买的都是特别针对糖尿病人的“无糖食品”,我打开一看:无糖萨其玛、无糖夹心饼干、木糖醇月饼......OMG!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无糖=控糖?其实血糖一样噌噌升!
市场上高调炒作的无糖食品,其实是钻了咱老百姓不懂营养知识的空子。营养学上的糖,其实还有一个文邹邹的名字,叫碳水化合物,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甜味蔗糖、红糖、冰糖等,还有一大类我们天天都离不开的食物——大米、白面、地瓜、土豆等,它们虽然不甜,但在营养学上也称为糖。所有这些糖类,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都是糖尿病人需要十分小心的食物,特别是那些不甜的精米白面,升糖能力甚至都超过了甜得齁死人的蔗糖和绵白糖!(大米饭的升糖指数是83.2,馒头高达88.1,而蔗糖的升糖指数为65,绵白糖为83.3)
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其实只是没有添加那些甜味糖,比如蔗糖,而是用甜味剂等来代替,口感一点都不比那些真的添加糖差,看起来是不是很完美?
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把注意力给转移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无糖食品的主要原材料恰恰是那些真正具有杀伤力的精米白面!饼干、蛋糕、面包、萨其玛......,哪个能少了精制谷物,虽然没有甜味糖的助力,但这些精米白面一样会瞬间升高血糖,它们才是对糖尿病人的致命杀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糖,但含有另外一种对糖尿病人非常关键的成分——淀粉或糊精,比如,无糖麦片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白糖的替代品,而糊精是淀粉的水解产物,虽然不甜,却也能在人体中变成葡萄糖,本身含有和白糖一样的热量,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白糖!
还有一部分“无糖食品”的甜味很可能来源于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之类,虽然它们不叫糖,但其实它们也和蔗糖一样,这些糖浆升高血糖、变成能量的效率,未必会比蔗糖慢多少,你有没有被躺枪呢?
近几十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60%的糖尿病病例位于亚洲,给亚洲大多数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数据表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亚太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略高(33.6–44.5% vs. 27.5–46%)。研究还证实,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翻倍。
2021年4月,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发布了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的共识建议,主要共识内容涉及糖尿病前期、血糖目标、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降压目标、抗血小板治疗。
糖尿病前期
建议1: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密切监测并提供生活方式干预的咨询。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表明,在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 生活方式干预和体重减轻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小组还发现,与二甲双胍相比,生活方式干预在降低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方面明显更有效。
血糖目标
建议2:如果可能,最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为 HbA1c<7%。
建议3:低血糖会增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应避免出现低血糖。
建议4:对于年龄较大、寿命有限和易患低血糖的合并症患者,建议HbA1c目标不要太严格,<8%即可。
建议5:血糖管理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转诊至内分泌科。
一项针对5项2型糖尿病患者前瞻性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治疗可使随访时 平均HbA1c <7%,与非致命性心梗和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降低有关。DCCT/EDIC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还表明,目标HbA1c为7%,与目标为9%相比,非致死性心梗、卒中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UKPDS的后续研究发现,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在试验后10年中,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梗和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风险不断降低。
一项分析发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DIGAMI 2前瞻性研究显示, 严重低血糖是急性心梗的明显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出现低血糖。与年轻患者相比,即使血糖控制很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更高。合并症的存在,例如慢性肾脏或肝功能不全,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症也与老年痴呆症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 在某些低血糖风险增加的患者中,建议使用不太严格的HbA1c目标。
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
建议6:对于肾功能正常但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研究已经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事件有益。
针对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LEADER,SUSTAIN-6和EXSCEL 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减少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PIONEER-6 研究表明,与安慰剂治疗相比,索马鲁肽可降低MACE发生率,并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针对4项研究(CANVAS,CREDENCE,DECLARE-TIMI 58和EMPA-REG)的荟萃分析显示,SGLT2抑制剂可使MACE发生率降低12%。当用于二级预防时,SGLT2抑制剂可使MACE降低14%,心血管死亡降低20%,全因死亡率降低17%。
慢性肾病患者
建议7:对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建议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研究已经证实其对心血管和肾脏有益。
建议8:对于正在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短效磺酰脲类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建议9:对于eGFR <30 ml/min/1.73 m2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建议10:eGFR <30 ml/min/1.73 m2或蛋白尿>1g /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应考虑转诊至肾脏科,即使已有最佳血压管理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
2020 ADA指南和2020 KDIGO CKD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管理均建议,当eGFR≥30ml/min/1.73 m2时,对患有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以降低CKD进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DECLARE-TIMI 58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心血管比较安全。 达格列净还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的复合疗效终点的风险降低和肾脏终点风险降低24%有关。在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eGFR 30–90 ml/min/1.73 m2)中进行的CREDENCE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卡格列净降低了肾脏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包括进展为ESRD以及心血管死亡率、MACE和心衰。
心力衰竭患者
建议11:对于射血分数降低(≤40%)心力衰竭患者(HFrEF),建议使用 SGLT2抑制剂,以减少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引起的住院。
针对HFrEF患者的DAPA-HF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因心衰或心血管死亡而导致住院或紧急就诊的风险,以及心衰事件和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而导致的死亡率。DECLARE-TIMI 58试验,CANVAS和EMPA-REG研究也证明, SGLT2抑制剂明显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心衰的风险。
血压目标
建议1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目标血压为< 140/90 mmHg。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或10年ASCVD≥15%,或其他器官受累的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应为< 130/80 mmHg。
在1148例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UKPDS试验表明,与154 mmHg相比,收缩压(SBP)的平均控制水平为 144 mmHg时,明显降低了糖尿病相关死亡、卒中和微血管终点的风险。ACCORD-BP研究结果显示,在大约4700名糖尿病患者中,与目标血压为<140 mmHg相比,目标SBP <120 mmHg时,并没有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标准降压治疗组相比,目标SBP <120 mmHg可使卒中发生率降低41%,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抗血小板治疗
建议13: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进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 阿司匹林可导致严重血管事件明显降低,总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减少20%。尽管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缺血风险,但使用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和长期强化治疗也可能会增加出血并发症。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P2Y12抑制剂的使用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整体缺血和出血风险进行个性化处理。
参考文献:
Eur Cardiol. 2021; 16: e14. doi: 10.15420/ecr.2020.52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肖靖,2009-2012年就读于301医院内分泌学硕士,2012年毕业后工作于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及避免宣传药品,相关信息已隐去。
极速问诊是为了解决您日常的紧急小问题推出的一项功能,AI智能为您匹配科室,1分钟分诊接诊率达到80%,7 × 24提供服务。
您好,您的病情我已经了解了,主要是失眠的困扰对吧?看您也去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过,考虑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是这样的,大部分失眠的患者都伴有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情绪,像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以及一些躯体疾病都可能会引起失眠,而失眠也会加重焦虑情绪,越睡不着就会越焦虑,越焦虑就会更睡不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长期的睡眠不足,会明显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白天整个人都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困倦感。长期失眠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而健康的睡眠是需要每天保证6-7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像您这种因为情绪障碍引起的失眠,我们一般都还是首选药物治疗,一方面改善情绪,比如您之前用的*力新,或者***酞普兰、**西汀等这些都是改善情绪的药物.
另一方案就是改善睡眠的药物,如果是入睡困难为主,我们一般选择短效诱导入睡的,比如**坦、**普隆等.
如果整夜的睡眠浅,易醒,一般可以选长效的药物,比如**唑仑、**西泮等。
我看您比较抵触药物治疗,但其实您这种失眠合并情绪障碍,首选还是药物治疗,除非是药物无效的顽固性失眠,才考虑在医院的睡眠病房住院治疗,同时配合一些物理治疗或者行为治疗,这些方案目前您还不需要。
一般改善情绪的药物起效大概在4周左右治疗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费用不贵,根据选择的具体药物不同,具体花费也不一样。
总体来说,像您目前这种情况,还不算太严重,不要抵触药物方案,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方案,相信您的失眠症状会逐渐好转。
随着失眠的好转,情绪也会好转,进而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祝您早日康复。
本期的嘉宾医生是曹笃,擅长脑梗死,脑出血,脊髓炎等疾病的诊治。他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有自己的线上诊室,大家如果有其他问题,点击下面链接,就能找到他。
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02510331664
在临床中,脑瘫这种疾病的确诊是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相关的检查资料来综合判断的,所以要判断胎儿是否有脑瘫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怀孕期间定期的到医院去做相关的产检,比如说四维彩超检查,如果发现头部里面脑组织有明显的异常,或者是发育不良的话,那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一下胎儿的头部,比如说头部磁共振。
如果四维彩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都发现小朋友头部里面有明显的异常,或者是发育不好,那这种情况小朋友出生以后有脑瘫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最好能够中止妊娠,当然也应该多和主管医生再沟通交流一下,否则小朋友出生以后再治疗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怀孕期间定期的到医院去做相关的产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了解到小朋友身体里面各个器官发育的情况,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异常,也可以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