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张敬法
张敬法

张敬法,博士,上海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 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 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视觉研究学组组长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聚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及治疗。共同主编《Therapeutic Targets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A Translational Approach》一部,研究工作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高度近视等
吴佳慧
吴佳慧

吴佳慧,女,眼科学博士,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医学院临床转化中心博士后。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并取得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Therap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多次在美国眼科年会(ARVO)等国际会议上进行汇报和发言。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完成国外科研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擅长各类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相关的眼底病临床诊疗和相关慢病随访,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诊疗,各类眼底病变激光治疗等。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各类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相关的眼底病临床诊疗和相关慢病随访,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诊疗,各类眼底病变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马明明
马明明

本人眼科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截至目前已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曾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住院医生等荣誉。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10余篇文章。 具备3年以上线上医疗的经验,能够为广大需要医疗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提供专业,详实和个性化的服务。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治疗的策略制定。 擅长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眼表疾病的诊治。 对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青光眼和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
眼底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1655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一帆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7032842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6802301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91367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依诺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608180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亚珍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51330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05883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490686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394924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桂芹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309786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眼底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眼底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眼睛痒了,忍不住要揉。

    但是手上有细菌,又没办法洗手,不能直接揉。

    不能用手,难不成去蹭墙?

    那自然是不行的。

    如何解燃眉之急?

    我来教你一个好办法。

    用手背。 (马医生自己也是这样揉眼睛的)

    手指的指腹(如果你分不清指腹和手背,就直接蹭墙吧)不停接触各种东西,细菌是要多少有多少,如果直接用指腹接触眼睛,那要恭喜你了,你手上的细菌“有乔迁之喜”了,而且很快就能“子子孙孙无穷尽”了。

    每当我在街上看到有人用指腹直接揉眼睛的时候,我的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很有上去把他的手拉下来的冲动,但是想想这样冲上去要被打或者被人喊神经病,就只能强忍着,当做没看见。

    于是这下这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

    手背由于不直接接触东西,即使有细菌,细菌数量不多,而且都不大会是致病菌,偶尔揉一下一般不会引起感染,可以临时解燃眉之急。

    但是事后洗手的时候记得手背也清洗干净哦。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家中小朋友哦,如果小朋友有揉眼睛习惯,记得教会他用手背哦,可别直接用手指头去揉。

    揉眼睛请适度,过度揉眼睛会损伤角膜,会引起结膜水肿。

    因此请适度揉眼哦。

    有的人会说,万一眼角那里痒,手背怎么能够得到呢?

    很简单,捏紧拳头,食指根部凸起的“小山”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了。

    如果你觉得马医生的方法很好,记得点赞哦。

  • 配戴 OK 镜是目前控制近视效果最好的一个方法,由于配戴的时候需要接触角膜,对配戴者会有很多要求,如果配戴不当,也容易引发一些问题:角膜上皮损伤,感染等。

    因此,只有在需要配戴的时候再配戴,这样与风险相比,获益在一定程度上会最大化。那么,哪些人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合配戴 OK 镜?

    1.度数增长非常快,一年度数增加超过 100 度。如果孩子配戴框架眼镜,每半年复查一次,度数增加超过一百度,是必须要戴的,不然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成年以前,度数肯定要超过 600 度,甚至有超过 1000 度的可能。

    2.度数每年虽然增加不多,但是按照度数增长的速度,18 岁前无法将度数控制在 600 度以内的孩子,需要佩戴。

    3.孩子近视发现的时候已经 300-400 度,也需要及时配戴。因为 OK 镜最佳的控制度数不宜超过 500 度,如果发现的时候已经很高,已经没有时间去观察近视增长趋势了,这时一经发现,需要尽快佩戴。

    4.孩子运动量大,配戴框架眼镜不方便。这种情况下,配戴 OK 镜是十分适合的,既可以控制近视,又可以避免框架眼镜给运动带来的不方便。

    5.孩子的两个眼睛度数差距大,一个正常,一个近视。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近视的眼睛将来度数会越来越高,而好的眼睛可以一直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人的眼睛有双眼立体视觉,对于度数差别太大的双眼,立体视觉是无法建立的,而且,度数差距超过 200 度,戴普通的框架眼镜,有的孩子会出现头晕症状。人的双眼需要平衡,就好比人的双腿一样,双腿长短不一样是没办法保持平衡没办法走路的。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配戴 OK 镜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佩戴以后,白天不戴任何眼镜,双眼可以达到一样的视力,实现完美的双眼平衡。

    6.还有一些成年人,如果不想戴眼镜,也可以通过配戴 OK 镜,来改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 最近门诊遇见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检查视力,很多家长都很惊讶,半年前学校查出来还有 1.0,怎么这次检查只有 0.5,0.6 了。

    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孩子在学校检查视力正常,还要不要带孩子来医院进一步检查?

    我的答案是:要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 学校检查视力,通常有很多孩子一起查,有的时候旁边的孩子会提醒,造成虚假结果。
    • 遮盖眼睛不充分:有的小孩子如果视力不好,在遮一个眼睛看不清的时候,会偷偷挪开遮盖眼睛的东西,用两个眼睛一起看,查出来的视力也就不准了。(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 学校检查的时候,光照有时候不达标,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每年开学以后,带孩子到医院做一下常规的视力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掌握孩子的视力情况,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每次门诊,我都会遇见小朋友的视力一下子掉下去很多,度数突然上涨很多,我真的很为这些孩子着急。

     

    希望家长们一定要把孩子的视力放在心上。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

    眼睛特别的不争气,

    遇到点风或者外界烟雾刺激,

    眼睛就会哗哗的流眼泪,

    或者眼睛会经常湿漉漉的,

    就像连绵不断的阴雨,

    甚是恼人。

    可能有人觉得是自己泪腺太发达了,

    也有的人认为是自己太多愁善感。

    其实非也,

    如果风一吹或者烟雾刺激就流泪,

    或者眼睛经常湿漉漉的,

    那你可能得了干眼症。

    What?

    我的眼睛湿漉漉的,

    眼睛里面都是水,

    怎么可能是干眼症?

    看到这,有的人可能觉得马医生在瞎扯,

    先别急,且听我慢慢说来。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应该知道,

    泪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层水,

    健康的泪液里面还需要包含油脂层和蛋白质层。

    健康的泪液会均匀地覆盖在角膜表面,

    角膜这时候就像穿了一层衣服,

    我们称之为泪膜。

    当外界风吹和烟雾进入眼睛的时候,

    完整健康的泪膜会帮我们挡住这些刺激,

    角膜本身一般不会感受到。

    但是,当泪液质量变差,

    比如油脂层减少或者蛋白层减少,

    泪液就不足以均匀覆盖在角膜表面,

    角膜没有这层衣服的保护,

    局部就会直接暴露于空气。

    当外界风吹和烟雾等刺激时,

    因为角膜上皮层含有大量的感觉神经,

    轻微的刺激就会发生机体的反射性流泪,

    反射性流泪的泪水量一般都非常大,

    大量的不含油脂层和蛋白质层的泪液,

    会进一步恶化泪液质量,进一步增加角膜敏感性。

    那么,当发生见风流泪问题的时候,

    是不是一定要用眼药水呢?

    其实不然,

    马医生教你一个省钱妙招,

    用热毛巾热敷就可以了。

    用热毛巾热敷的时候,

    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睫毛根部的皮肤,

    热敷以后可以帮助睑板腺油脂正常排出,

    症状一般都可以慢慢缓解,

    一天热敷两次就可以,

    早晚洗脸的时候热敷,

    每次热敷一分钟,

    即不浪费时间,也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至于蒸汽眼罩行不行呢?

    我是不推荐的,

    至于原因,

    我以后会说的。

    如果热敷 1 周完全无效,

    那么就只能用药了,

    眼药水推荐含有油脂成分的滴眼液,

    市面上有很多,都可以自己买。

    常用的有下面几个:

    • 羟糖甘滴眼液
    • 聚乙二醇滴眼液
    • 聚乙烯醇滴眼液

    任选其一即可。

    使用眼药水以后,

    基本上可以达到控制效果,

    如果用药两周还不行,

    最好去医院再详细检查一下,

    毕竟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

    上述方法对绝大多数人群一般是适用的。

  • 天有不测风云,

    人逃不掉吃饭生病。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疾病可以瞬间把人的战斗力降为零。

    身体再强也抗不过疾病,

    疾病再小也受不了没有药。

    我有病,你有药吗?

    在国内因为这句话两个人可以“抱”在一起,

    而在国外,也可以让两个人抱在一起。

    只有深刻体会到生病没有药的痛苦,

    才会珍视彼此。

    国内经常有人抱怨看病难,看病贵,

    等到了国外,才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在国外,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要轻易去找医生,不然会深刻体会万恶的资本主义。

    所以,重点来了,你的药够吗?

    药够了,手里有“粮”心不慌,

    而且可以向朋友伸出援手,缔结深厚友谊。

    那么,你需要备哪些药物呢?

    眼睛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大体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针对感染性疾病

    • 病毒感染:更昔洛韦眼膏。
    • 细菌感染: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针对非感染性

    • 免疫性: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或者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 过敏性: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
    • 干眼症:玻璃酸钠滴眼液,羟糖甘滴眼液。

    有了这些,基本上遇菌杀菌,遇毒灭毒,眼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最后,需要多少的量呢?

    以出国一年来算,如果行李空间足够,眼药水可以各配 2 支,空间不够备 1 支,

    人工泪液国外一般可以直接买到,不带也可以。

    当然,很多人都不会用到,马医生当然更希望所有人不会用到啦。

    祝福!

  • 近些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虽然很多人唾弃之,但是众人也不得不跟随“潮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于是,孩子学前教育时间被越提越前,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 1 岁时便让孩子看书、认字、接触学前教育的视频。

     

    且不说学前教育效果如何,对眼睛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结果便是近些年近视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现在门诊遇见 3-4 岁就发生 100 多度近视的小朋友,已经不足为奇。这些小朋友将面临一个结局:成年后可能 10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让人十分心痛。

     

     

    目前公认的近视高危因素之一是“过早地”“近距离”用眼。

    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 2 个概念:

    • 过早: 6 个月-3 岁是视力高速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不科学的用眼会对眼球的屈光发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很多近视的孩子通常都有这个时期过度看书或者接触电子产品的经历,因此 3 岁前不建议孩子看书或接触电子类的产品。
    • 近距离:很好理解,距离眼睛 30cm 以内属于近距离,比如看书、使用手机和平板都属于近距离用眼,电视机通常不属于这一范畴。

     

    明白上述 2 个道理以后,大家需要知道,如果 3 岁以前经常看书、使用手机和平板,那么孩子将来近视的概率将成倍增加。

     

     

    但是,很多家长会说,现如今的社会下,因为学习需要,完全不接触这些不太现实。确实如此,我也为人父母,也会遇见这些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具体的方法简单陈列如下,可作参考:

    1. 首先,对于看书,2 岁以前不要看书,2 岁以后可以适当看书,但需要控制距离 30cm 以上,每次不要超过 10 分钟,3 岁以后可以延长到 15 分钟左右,看书时需要开灯保证光线明亮;
    2. 其次,对于平板,3 岁前不要用平板,3 岁后如果有学习需求,可使用,但距离必须控制在 30cm 以上,每次时间不要超过 15 分钟,使用平板需要开灯保证光线明亮;
    3. 第三,对于手机,5 岁前不要使用,5 岁后能不用尽量不要用,手机对眼睛的危害十分大;
    4. 第四,对于电视,因电视属于远距离,可适当放宽要求,1 岁前不要看电视,1 岁以后可以偶尔看一下电视: 1-2 岁每次不要超过 5 分钟,2-3 岁 10 分钟,3 岁以后可以 15 分钟-20 分钟但不要超过半小时;
    5. 第五,如果有作业需要用手机或者平板完成,尽量使用平板,大人需要在旁边控制;

     

    最后,家长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及时干预和正确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要适当引导,教会孩子健康用眼的习惯。

     

    绝对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或平板玩游戏,这件重要的事情大家一定要知道。

     

     

    学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双健康的眼睛何尝不重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用眼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美丽的双眼,也是父母成功的标志之一。

     

    愿所有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美丽的双眸。

  • 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器官的衰老是无法避免的,在人体器官中,眼睛的老化速度是最快的。很多不惑之年的人最大的体会就是眼睛越来越力不从心,年轻的时候连续看东西 1-2 小时都没问题,但是 40 岁以后看半小时就会觉得很累,主要原因是眼睛在 40 岁时就开始慢慢退化了。

     

    眼睛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器官,80%的信息通过眼睛获取。如果眼睛出现问题,将无法通过眼睛获取外界信息,会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旦视力影响个人的自理能力,对家庭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视力十分重要。

     

    古人常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意思是说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眼睛的很多疾病在早期就会有一些端倪,如果遗漏或者不在乎这些疾病早期释放的信号,将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那么,有哪些信号说明眼睛出现严重问题了呢?

    1.看东西变形。看一条直线变弯曲,这个时候提示黄斑区出现了问题,黄斑是眼睛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非常敏感,90%的视力就靠它,万一黄斑区出现结构损伤,将会对视力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警觉。

     

    2.看东西的时候有一个黑点固定不变的挡在视野中央或者旁边。这个问题也说明可能黄斑区或者视神经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视神经的病变,治疗早一天和晚一天都会有天壤之别,必须尽快就医。

     

    3.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并且在不断增加;或者眼前有黑影,黑线刚出现的时候有像烟雾一样的东西从眼前飘起来。这两种情况均提示玻璃体有积血可能,可能存在视网膜裂孔或者视网膜有出血病灶,需要尽快就诊,不然很有可能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或者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此时再治疗,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要吃很多苦。

     

    4.夜间眼睛胀痛伴有视力下降、鼻根部酸胀、额头酸胀痛。这种情况需要排除青光眼的可能性。青光眼先兆期会有间歇性的发作,但是因为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等到青光眼大发作的时候再去医院治疗就已经来不及了。青光眼会致盲,严重性不言而喻。

     

    5.不明原因的单眼视力低下:人有两个眼睛,当一个眼睛视力不好的时候,有一部分人通过另外一个眼睛是可以代偿生活的,因此,这一部分人在一个眼睛视力很差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活很久,而且完全觉察不到视力不好的那个眼睛,等到偶然机会发现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来不及处理了。因此,生活中,可以自己定期用手分别遮挡一下眼睛,看一下两个眼睛的视力是不是一样,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大差别,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

     

    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需要医生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 日常生活中,在相同的用眼时间的情况下,有的小孩子近视发展非常快,而有的小孩子却没有近视或者近视发展很慢。这其中有个体差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跟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之前向大家交流了近视的一些误区,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近视预防当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以下的几个“3”。
     
     
    第一个“3”:读过我前面文章的人应该知道,在近视发展过程中,长时间和近距离是近视发展的两个必要因素。因此,第一个“3”是,“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要超过30cm”。
     
    人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看远看近是通过肌肉进行调节,看30cm以内的东西,眼睛需动用肌肉进行调节,而30cm以外的距离(当然字不能太小),眼睛看的时候是不需要调节的。研究已经证实,近视的发生与过度调节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距离远一点,可以避免因为过度调节的发生,进而防止近视。
    培养孩子正确科学的坐姿势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从小进行培养。
     
     
    第二个“3”:第一个3是近距离,那么第二个3自然是长时间,“每次看书写字30分钟要休息10分钟”。
     
    现在孩子的学业负担重是有目共睹的,在高强度的作业面前,科学合理调整孩子的用眼,避免疲劳作战,劳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如果是在学校,学习30分钟后最好到教室外面站一站,往远处看一看,放松眼部肌肉;如果是在家里,也可以通过闭目养神的方式进行休息。这里切记,不可看书写字完了之后通过玩手机进行休息。
     
     
    第三个“3”:3个月复查一次视力和验光。
     
    临床上常规半年做一次视力和验光复查,但是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个需要差异化对待。半年的时间,对有的小孩子来说太长了,因为有的孩子近视发展非常快,可能半年的时间里度数增加可以超过一百度。如果不及时复查,长时间戴着不合适度数的眼镜,近视度数会快速增加。因此,及时复诊,及时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第四个“3”:近视超过300度,建议尽快佩戴ok镜,把近视度数控制住,具体的原因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哪些人需要配戴OK镜?》
     
     
    第五个“3”:散光度数超过300度,需要进一步检查角膜地形图。之后也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散光和角膜的形态有没有变化?如果散光度数不断增加,就需要采取措施,把散光度数控制住,防止圆锥角膜的发生。因为,圆锥角膜有致盲的风险。
     
     
    做到上述几个“3”,我相信是可以把近视度数控制住的。

  • 说到孩子近视,相信父母都很苦恼,在学业负担如此繁重的大环境下,如何才能做到眼睛和学业的平衡?

    这确实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体,也是一个很严肃但必须面对的问题。

    问题出来,总是需要解决的,那么如何来进行平衡呢?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它。

    近视的危害主要由高度近视引发(通常把近视度数超过 600 度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通常会伴随有不可逆的眼底病变,这些病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比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青光眼等。这些疾病都是高致盲性眼病,治疗效果通常都不好。因此,近视的危害需要明白。

    其次,要正视它。

    高度近视虽然可怕,但只要成年之前把近视度数控制在 600 度以内,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高度近视相关的病变。因此,得了近视也不用盲目悲观,及时进行防控,只要措施和方法得当,是可以控制绝大多数孩子近视发展的。

    最后是重点,科学防控它,宜早不宜迟!

    很多家长在孩子近视以后才开始重视,忽略了近视预防的重要性。

    古人经常云“治未病”,在没有近视的时候及时预防,将事半功倍。

    如果你还在为了让孩子不吵不闹而给孩子玩手机或者 ipad,如果你还在为了让孩子多吃饭而给孩子看手机,如果你把玩手机或 ipad 作为奖励,那么,孩子将来近视的概率将大大增加,门诊经常遇见 3-4 岁就近视的小孩子(成年以后将无法避免将成为高度近视),非常令人痛心。

    如果有上述的情况,家长们需要下定决心立刻停止,因为孩子越早接触电子产品,眼睛就越容易近视。

    预防近视,需要科学对待,我将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一些事物简单做一下分类,方便大家记忆。

    • 有利因素:太阳光,均衡饮食。
    • 不利因素:电子产品,琴谱,不正确的坐姿,昏暗的光线。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降低或者规避不利因素的危害。

    1. 太阳光:太阳光是国际公认对近视有很好预防作用的积极因素,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尤其是光线非常好的时候。
    2. 饮食均衡:经常吃蔬菜的孩子与不吃蔬菜的孩子相比,前者近视发生风险会低一些。
    3. 电子产品:当今社会,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一定要注意方法。建议: 3 岁前不要接触电子产品;3-5 岁不要看手机和 ipad,可以看电视,每次 15 分钟以内;5 岁以后不看手机,但是可以适当看一下 pad,每次 20-30 分钟,距离一定要保证 30㎝以上。如果需要上网课,尽量选择屏幕大一点的 pad。
    4. 乐谱:这一因素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我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说“我们平时不看电子产品,也注意姿势,为什么还会这么早近视”,其实都是乐谱引起的,主要的原因是乐谱上的字太小了。所以如果要给孩子学习乐器,建议把乐谱放大,可以减少近视的风险。
    5. 昏暗的光线:在家里学习,一定要在书桌上,打开台灯和房间的顶灯,保证充足的亮度。
    6. 正确的坐姿:这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放在最后说呢,因为想让孩子坐好,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了,只能像复读机一样,每天反复播放。

    近视的预防先说到这里,相信很多道理大家都是懂得,是否执行到位,要看家长们的执行力了。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近视的控制,将来再详细跟大家说一下近视控制的医学手段。

  • 概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系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甲亢妇女常表现为月经紊乱、减少或闭经,生育力低。但在治疗后或未经治疗的甲亢妇女中,怀孕者亦不少,其发生率约为1∶1000~2500次妊娠。妊娠期甲亢大多数是Graves病,这是一种主要由自身免疫和精神刺激引起,特征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突眼。

    临床表现】

      正常妊娠由于母体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甲亢的临床表现,例如心动过速、心输出量增加、甲状腺增大、皮肤温暖、多汗、畏热、食欲亢进等,在妊娠和甲亢中都常见。

      轻度甲亢对妊娠无明显影响,但中、重度甲亢以及症状未控制者的流产率、妊高征发生率、早产率、足月小样儿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增高。甲亢对妊娠的影响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因甲亢使营养要素消耗过多,以及妊高征发生率高,而影响胎盘功能所致。

      妊娠期因胎盘屏障,仅有少量T3、T4能透过胎盘,故不致引起新生儿甲亢。妊娠对甲亢影响不大,相反妊娠时往往会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妊娠合并重度甲亢,由于妊娠可加重心脏的负担,而加重了甲亢患者原有的心脏病变。个别患者因分娩、产后流血、感染可诱发甲亢危象。

    诊断】

      正常妊娠由于母体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甲亢的临床表现,例如心动过速、心输出量增加、甲状腺增大、皮肤温暖、多汗、畏热、食欲亢进等,在妊娠和甲亢中都常见,故使妊娠合并甲亢诊断有一定困难。在产前检查时发现有甲亢的症状和体征时,应进一步做甲状腺的功能测定以明确诊断。妊娠期甲亢的诊断标准为:有高代谢症群,血清总甲状腺素(TT4)≥180.6nmol/L(14μg/d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3.54nmol/L(230ng/dl),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12.8。甲亢的病情以TT4最高水平<1.4倍正常值上限者为轻度甲亢;>1.4倍正常值上限为中度甲亢;有危象、甲亢性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肌病等为重度甲亢。 

    治疗措施】

      (1)孕前:因甲亢对胎儿有一系列不良影响,如确诊甲亢,应待病情稳定1~3年后怀孕为妥,用药(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期间,不应怀孕,应采取避孕措施。

      (2)孕期处理

      1)甲亢孕妇应在高危门诊检查与随访,注意胎儿宫内生长速度,积极控制妊高征。

      2)妊娠期可以耐受轻度甲亢,故病情轻者,一般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因抗甲状腺药物能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但病情重者,仍应继续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在妊娠中、后期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一般以维持母血TT4水平不超过正常上限的1.4倍为度,也即可有轻度甲亢。>1.4倍正常上限时才用抗甲状腺药物。抗甲状腺药物中,丙基硫氧嘧啶不但可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且阻断T4在周围组织中转化成发挥效能的T3,使血清T3水平迅速下降。常用剂量丙基硫氧嘧啶150~300mg/d,或他巴唑15~30mg/d,甲亢控制后可逐渐减量。在预产期前2~3周不用药,或使用控制甲亢的最小有效量。丙基硫氧嘧啶用量每天保持在200mg以下,他巴唑在20mg以下,胎儿发生甲状腺肿的可能性极小。对于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是否加用甲状腺激素的问题有争论,因甲状腺激素不易通过胎盘,使用后反而加大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但联合应用能消除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预防胎儿由于抗甲状腺药物的影响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肿大。

      3)由于抗甲状腺药物能迅速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有人主张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一般意见认为妊娠期应避免甲状腺切除术,因妊娠期甲亢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母体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并且手术易引起流产和早产。

      4)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的应用,剂量10~20mg,每日3次。普萘洛尔对甲亢孕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能缓解由于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全身性症状。普萘洛尔作用较快,效果较好,适用于甲亢危象和施行紧急甲状腺手术的快速准备。但β受体阻滞剂在早期心力衰竭或代谢性酸中毒病人中会促使急性心力衰竭,在全身麻醉下会引起严重低血压,长期应用普萘洛尔可使子宫肌肉张力增高,导致胎盘发育不良,以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故在妊娠期甲亢中不宜作为首选药物。

      5)产科处理:妊娠合并甲亢,治疗得当,妊娠能达足月,经阴道分娩和得到活婴。甲亢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妊娠合并重度甲亢,早产和围生儿的死亡率较高,并有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可能,故孕期要加强对甲亢的观察和控制,定期随访胎儿胎盘功能和防止早产。

      6)产褥期处理:产后甲亢有复发倾向,产后宜加大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关于产后哺乳问题,虽抗甲状腺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甲状腺功能,但我们认为应结合产妇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来考虑是否哺乳。

      7)甲亢危象的处理:妊娠期甲亢未控制而停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行产科手术以及产后感染和产后流血会诱发甲亢危象,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高热、频脉、心力衰竭、失神、昏迷。治疗应给以大量抗甲状腺药物,如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每次100~200mg,每6小时一次口服;他巴唑或甲亢平10~20mg,每6小时一次口服。神志不清不能口服者,可经鼻饲管注入。口服复方碘溶液,每日30滴左右。普萘洛尔20~40mg,每4~6小时一次口服,或0.5~1mg静脉注射,应用时注意心脏功能。利血平1~2mg,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静脉滴注;并予以广谱抗生素、吸氧、冷敷及镇静解热剂,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心力衰竭。

      8)新生儿管理:对甲亢孕妇分娩的新生儿,需注意检查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或甲亢,并作甲状腺功能检查。

      母体TSH、T4与T3很难通过胎盘屏障,但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很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因此患甲亢母亲的婴儿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新生儿可以出现明显的眼球突出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体征,脐血测定T4和TSH浓度可估价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新生儿甲亢可在出生后立即出现,或1周后才出现。新生儿甲亢的治疗,包括他巴唑每日0.5~1mg/kg,或丙基硫氧嘧啶每日5~10mg/kg,分次服用,并加用复方碘溶液,每次1滴,每日3次;有心力衰竭者应用洋地黄,激动者应用镇静剂。

      妊娠期母亲服用过抗甲状腺药物者,新生儿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加以注意。

  • 我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非常细心地查看了病例,开始了诊疗行为。在问诊中,医生提醒我需要确认有监护人和专业医师在场,这让我感到很放心。

    医生告诉我孩子患有斜视弱视,建议进行矫正治疗。我询问了如何校正斜视,医生耐心地解答并建议戴镜矫正弱视,同时进行弱视训练。

    医生还开了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并告诉我需要在五天后去医院复查。我询问是否需要继续检查,医生表示应该是,并进行精准验光,配制治疗弱视的眼镜。

    我还问到带眼镜多长时间可以见效,医生解释说第一次配的眼镜除了校正弱视,也有矫正斜视的作用。整个问诊过程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服务印象深刻。

  • 昨天晚上,我感到眼睛异常痒,睡了一晚上也没好转。早上醒来后,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

    医生很快接诊了我,询问了我的症状并了解了我的情况。他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是否有眼屎多、眼睛是否红肿等,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性和耐心。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分析,医生确定我的症状可能是由过敏引起的。他为我调整了用药方案,并开具了新的处方。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已经开始按照医嘱用药,并预约了复诊。

    今天,我感觉眼睛已经好了很多,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细心地为我调整用药,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品质和责任心。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方便快捷又专业。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主诉视网膜静脉堵塞。通过医生助理的问诊,我向医生提供了主要症状、用药情况、过敏史、病历资料以及既往疾病。随后,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诊疗建议。

    在问诊中,我询问了医生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需要住院的问题。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惑,并告知目前不需要住院,但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

    随后,我向医生询问关于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对眼镜的影响。医生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强调了激光治疗的重要性。

    在问诊结束时,我感到医生对我的病情非常关注,给予了专业的诊疗建议,并且在沟通中表现出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 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了眼科问诊。马医生用他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细心的品质帮助了我。我向他描述了我眼睛前出现丝状物跳动的情况,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马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可能是玻璃体混浊引起的,但也需要排除视网膜裂孔的可能。他建议我到医院进行眼底扩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确认眼底没有问题后,他为我开具了眼药水的处方,并详细解释了玻璃体混浊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在结束问诊时,马医生再次强调,他的建议只是参考,若需要诊疗,我应前往医院就诊。在结束问诊后,我对这次线上问诊感到非常满意,感谢马医生的专业和耐心。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描述了自己左眼白有小黄斑的情况。医生经过仔细询问和分析,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解释。医生建议患者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因为排除了肝病,这只是结膜面的色素沉着,不需要治疗。患者询问是否会扩散,医生解释说这种情况不会影响视力,只是在美观上有些影响。最后,医生还提醒患者平时注意防晒,保护眼部皮肤。

    这次线上问诊让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医生用友善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帮助患者解决了疑惑,让患者更加放心。这种互联网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医方式,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通过线上问诊,医生展现了自己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细致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服务。患者在家就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省去了等待就诊和交通等时间成本,提高了就医效率。

  • 我爸最近的眼睛有些问题,一直去当地的医院检查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好。我们听说了***互联网医院,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线上问诊。在上午的时候,我们就联系上了医生,医生很快就回复了我们的消息,让我们提供了一些病例资料。接着,医生对病情进行了评估,给出了一些专业的建议,还提醒我们一些注意事项。我们感觉医生很有耐心,对我们的问题都能够耐心解答。医生说可以先尝试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再考虑手术。我们心里也比较放心,觉得医生很专业。医生还提醒我们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生汇报。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的体验很不错,希望爸爸的病情可以早日好转。

    下午的时候,医生也再次回复了我们的消息,询问了一些病情的变化,还给出了一些进一步的建议。我们感觉医生真的很负责,对患者都很关心。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爸爸的眼睛能够早日康复。

  •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医院进行了问诊,医生非常专业,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药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病情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但医生耐心地向我解释了病情的特点,并给予了我一些药物的建议。 医生还提醒我,对于这种疾病需要持续关注,并且建议我在需要的时候前往医院就诊。 总的来说,医生的专业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更加信任。

  • 我在周一下午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视力有所下降,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在问诊开始之前,我收到了一些提醒事项,包括医生需要完整查看我的病例,以及在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的规定。

    医生很快接诊了我,并告知本次问诊可以持续2天。在问候之后,我向医生说明了我的主诉,希望能够得到开具处方或用药建议。在等待医生回复时,我收到了医生已经收到我的提醒,但目前较忙的提示,让我感觉到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和尊重。

    在医生询问具体用药需求时,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医生则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并为我开具了处方。在收到处方后,我得知只能开具3盒药品,医生也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让我感受到医生对我的关心和负责。

    整个问诊过程结束后,医生还特别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要前往医院就诊的温馨提示,让我感到医生对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专业素养,以及对患者的耐心和关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 我在线上问诊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眼睛发黑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细致地询问了我的病情,用专业的知识为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了解到眼睛发黑可能是由于眼睛干涩引起的,医生建议我使用新泪然滴眼液,并进行热敷,注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医生还告诉我眼睛发青可以暂时观察一下,不需要特别处理。在问诊结束时,医生还提醒我眼睛热可能与眼睛干涩缺水有关,建议我去量一下眼压。我对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感谢医生的耐心指导和专业建议。

  • 今天下午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下眼睑肿了起来,感觉不舒服,于是我决定在网上找医生咨询一下。经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了一位来自眼底科的医生,开始了我的在线问诊。

    医生在开始诊疗前提醒我,他必须完整查看我的病例,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必须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我的症状,并告诉我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医生告诉我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然后询问我具体吃了什么药。我回答说吃了头孢和阿奇霉素,医生随后询问如果对头孢过敏,应该涂抹什么药膏。我迷茫地问红霉素眼膏应该涂眼睛里还是下眼睑,医生耐心地解答并询问病灶部位是否需要去医院。我询问是否需要去医院,医生建议暂时不用,给予了口服抗生素、热敷等治疗建议。

    最后,医生再次强调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问诊结束后,我感到医生非常细心、耐心,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打算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