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黄芬
黄芬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为本校第3届七年制本硕毕业生。任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专业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兼职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老年血液移植感染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组组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广东省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骨髓瘤;罕见、疑难、危重移植相关并发症处理;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研究领域:微生态与移植免疫。毕业后一直从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参与的科研基金13项,其中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长基金1项,参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参与院长基金1项。参与发表 SCI 论文90余篇,2015年以来,以第1作者/共同1作或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20篇SCI收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299.92分,血液肿瘤/肿瘤研究领域著名专业期刊Lancet Oncology (IF 51.1) 、J Clin Oncol(IF 45.3)、J Hematol Oncol(IF 28.5)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所有课题和成果都是围绕血液肿瘤临床诊治、分子发病机制、靶向治疗及微生态与移植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荣誉:2006年 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本人排名3/5;2013年 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 优秀指导老师;2019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2019年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分享比赛冠军 · 全国精英战队; 2022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人排名4/15。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专业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骨髓瘤;罕见、疑难、危重移植相关并发症处理;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研究领域:微生态与移植免疫。
王婷
王婷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治,多次参与国家及国际高干保健任务。担任多个学术协会常委、秘书长、委员等。在中华及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多篇,参编专著4本。主持并参加多项院内外课题及临床研究。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异常、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尤其对老年血液肿瘤诊治经验丰富。
王志永
王志永

1999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血液淋巴瘤科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段明辉
段明辉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细胞增多症等。
安然
安然

毕业于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长期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工作,熟谙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贫血,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的个体化治疗,此外对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化疗方案有较深的研究。
吴道香
吴道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大学血液内科,目前为工作第8年,2016年聘为主治医生,目前兼血液科病房和门诊工作,多次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各种血液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各种贫血的诊治和治疗有独特的见解,近几年致力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新药研究,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的一些新药,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薛恺
薛恺

临床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访问学者 上海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武汉同济光谷院区新冠诊疗专家组成员 中组部第七批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 社会任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评价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和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委员会 抗感染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二届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医学》特约审稿人 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 评审专家 获奖荣誉 上海医师协会“仁心仁术 杰出专科医师”提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科研成果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项目骨干和项目协调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课题、上海申康临床研究课题、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1. 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 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杨志梅
杨志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硕士毕业后,开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常见血液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李建平
李建平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学位,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内科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贫血;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
罗鸣
罗鸣

罗鸣,女,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血液科的医疗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创新,和科研工作,曾主持课题为《染色体荧光杂交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例临床的研究》,在和同事合作的市级课题《白血病患者染色体血清IL-12水平及间质干细胞SCF等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荣获医院嘉奖一次,工作中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贫血等的治疗的诊治。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贫血等的治疗的诊治。
血液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血液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80天的宝宝肠胀气严重可以吃乳糖酶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吃过***还能喝思密达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肝病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手指植皮手术什么情况用到皮钉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舌苔厚黄有齿痕,食欲不振,盗汗,咳嗽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你好,医生,苦胆草片和999感冒灵颗粒一起能吃吗?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你好我想问问结节性痘痘应该该用什么药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老年人身上有好多湿疹子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男科性障碍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恶性肿瘤,胃间质瘤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展开更多

血液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点击查看
    å

    3.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 24~28 周之间。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 6 周或更长一段时间重新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其在若干时间后发生糖尿病的机率可明显增加。

    第三步:诊断有无并发症

    尿病急性并发症 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 点击查看
    å

     
    中国循环杂志
    昨天 02: 23 · 《中国循环杂志》官方帐号
    近期,美国心衰学会、欧洲心脏协会心衰学会联合日本心衰学会发布了心衰的通用定义和分类共识。
     

    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心衰通用定义,即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有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或体征,并有利钠肽(BNP)水平升高和(或)肺或全身充血的客观证据。

    加入 BNP,删除“充血性”

    在指南中,BNP 和 NT-proBNP 是支持或排除心衰诊断的最佳标志物,目前已经成为了诊疗标准。

    另外,心衰定义中删除“充血性”一词,因心衰一旦被诊断,就会有一系列的体征和症状。除非心衰恶化需要紧急处理,患者可能不会理解自己有心衰。

    心衰的标准定义为:

    • 心衰是一个临床综合征,目前或之前有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包括 EF15,中/重度心室肥厚或中/重度瓣膜狭窄或反流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 并有下列证据之一:
    1. (1)利钠肽升高;
    2. (2)通过影像学(如通过胸片或超声心动图发现的高充盈压)或静态或运动时的血液动力学测量(如右心导管、肺动脉导管)获得的肺或全身性充血的客观证据。

    心衰分期

    • A 期(心衰风险期):患者有心衰风险但目前或既往并无症状或体征,也没有证据证实存在心脏结构或生物标志物异常。
    •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已知接触过有心脏毒性的物质、有心肌病家族史或遗传性心肌病的患者属于这一类。
    • 这些患者并不一定都会发展成心衰,但有必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

    心衰前期(B 期):目前或既往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存在结构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或利钠肽水平升高。

    • 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左心室肥大、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异常、心肌组织异常(如心肌水肿、疤痕/纤维化、CMR T2 或 LGE 成像异常)、瓣膜性心脏病。
    • 心脏功能异常包括:左心室或右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充盈压升高,舒张功能异常。

    心衰期(C 期):患者目前或既往存在由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晚期心衰(D 期):在休息时有严重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尽管应用了指南推荐的心衰管理和治疗,仍反复住院,为难治性心衰,对指南推荐的心衰管理和治疗不耐受,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机械循环支持,还是姑息治疗。

    新分类: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

    1. 共识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出了一个新的心衰分类,包括:
    • 1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左室射血分数≤40%;
    • 2 射血分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 LVEF 41%~49%;
    • 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LVEF≥50%;
    • 4 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基线 LVEF≤40%的心衰,射血分数比基线 LVEF 增加≥10%,再次测量 LVEF>40%。

    前不久,本刊发布了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

    鉴于胸痛和胸痛等同症状以及胸闷(呼吸困难)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症状,共识优先推荐了特异度和灵敏度都较好的快速检测技术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和 BNP/NT-proBNP,分别作为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患者在适宜临床情况下的初诊检测项目。

  •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电学当中的一个名词,属于一种心律失常,心脏当中分为两条束支,一条叫左束支向左心室传导,一条叫右束支,向右心室传导,两条束支同时发源于房室结。

    很多时候,右束支经常容易出现阻滞,右束支的根部的位置就出现阻滞,叫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如果在右束支的远端出现的阻滞,我们叫不完全性右束滞传导阻滞,很多正常人都会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如果患者本身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同时,也不合并其他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观察,不需要做进一步治疗的,不算很严重的一种疾病。

  • 在生活中,糯米这种食物有养胃的可能性,也有伤胃的可能性在里面,主要是看糯米这种食物制作的工艺和吃这种食物的多少来综合判断的。

    比如说糯米做的这种食物,糍粑,如果吃的比较多的话,就容易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这样的话就容易伤胃的。

    如果把糯米这种食物制作成稀饭,而少量吃的话也有养胃方面的效果,对于胃肠道方面还是有好处的。

    所以说这种食物是存在两面性的,有养胃的可能性,也有伤胃的可能性在里面的,要看具体的情况,而不能够一概而论的。

    如果出现了胃肠道不舒服方面的症状,还是要检查一下,找到胃肠道不舒服的原因再对症处理,药物治疗是不能够少的,只是一个食物调理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胃肠道方面的疾病一般都是需要多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否则的话也容易加重病情。

  • 在英国,2 型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有 300 多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1230 万人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这会增加眼睛、心脏和神经系统出现严重问题的可能性。

    一项创新性的研究将进餐时间提前或推迟是否可以降低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将调查改变我们白天的饮食时间是否能减少肥胖和胆固醇水平等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 2 型糖尿病的发展。

    在这项为期 10 周的独特研究中,51 名年龄在 18~65 岁之间的参与者被确定患有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中/高,他们将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对照组,要求他们不改变饮食习惯;第二组要求他们将白天的进食时间限制在早上 7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第三组将进食时间限制在中午 12 点到晚上 8 点之间。

    参与者将定期参加临床调查,监测他们的血压、腰围和臀围,并提供血液和尿液样本。注册营养师还将使用专业的眼睛跟踪设备分析参与者的眼睛注视方向,以确定和监测干预过程中食物偏好的任何变化。以往的研究表明,眼睛的注视方向是一个强烈的注意和偏好行为的信号。

    研究显示,进食时间限定的两组患者监测指标均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患者在进食时间限定时期,其饮食偏好更趋于清淡。这是因为改变进餐时间限制了一天中的能量摄入,这使夜间的每日禁食时间延长。

    公共卫生倡议的推出往往侧重于预防,但成效有限。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预防这种情况。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改变我们吃饭的时间,减少与 2 型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治疗 2 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压力,需要更多地关注预防和解决导致这种疾病发展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改变进餐时间可能带来的好处,如减肥,在营养学相关研究中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未来希望能为这一研究领域做出努力,同时找出限时进食是否有助于降低患上 2 型糖尿病等长期疾病的风险,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遵循这种饮食方式的可行性。

  • 如果患者是年轻的女性,比如绝经前的女性,三类的结节建议半年,最晚一年复查一次,半年是最好的。如果是绝经后的女性,可以考虑一年复查一次。从目前来讲,乳房的体检推荐指南都是推荐一年做一次,正常的人群都是一年做一次乳房的彩超检查。实际上如果患有乳房结节的女性,根据情况的不同,有的是一个月,有的是三个月、半年的频率进行监测。

  • 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症,首先是高血糖影响骨骼健康,使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功能减退,较大的空腹血糖波动也会增加骨折风险。另外,以下 3 个方面也是糖尿病患者骨易“脆”的重要因素:

    1.病程:糖尿病病程越长,骨折风险越大。

    2.并发症进展:

    • 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会加速骨量丢失;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 肾脏病变也有可能引起骨量减少。

    3.其他:跌倒、低血糖发生频次、平衡功能欠佳(足部溃疡、截肢)、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应减退、骨髓脂肪堆积、较低的骨转换水平、缺乏维生素 D 所引起的继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等。

  • 喜欢吃甜味的食物,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偏好。糖不仅能让食物的味道更丰富,还能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但是这些添加的糖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在危害着孩子的健康。

    过多摄入糖分会引发一系列"甜蜜的疾病":

    • 容易上瘾
    • 和吸烟类似,习惯性吃糖会刺激大脑分泌出类鸦片的物质——内啡肽,让人产生愉悦欣喜的感觉,一旦停吃,就会烦躁不安.
    • 引发龋齿
    • 婴幼儿的乳牙矿化程度较低,当含糖的食品进入口腔后,细菌会利用这些糖作为食物来产生侵蚀牙齿的酸,酸的聚集可使牙齿脱矿,进而引发龋齿。
    • 导致肥胖
    • 糖只提供能量,没有其他的营养素。如果糖的摄入量超过身体需求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引起超重或肥胖。儿童期的肥胖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 营养不良
    • 糖是高能量食品,会直接影响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造成营养不均衡。

    每天到底该吃多少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 50g,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禁止在 3 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游离糖。

    什么叫做游离糖呢?天然存在于食物当中的糖是不包括在内的,比如米饭、蔬菜和水果中的糖。游离糖是指食品生产或烹调过程中额外加入的白砂糖、果糖、葡萄糖和乳糖,还包括蜂蜜、果汁内含有的糖。

  • 点击查看
    å

    最近病房行隐睾手术的患儿较多,且年龄偏大,超过 5 周岁。很多家长关注的重点不是手术的风险和相关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而是非常关心隐睾患儿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泌尿外科学医生的“圣经”—坎贝尔泌尿外科学记载:隐睾会导致生殖细胞受损,在出现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前及早进行外科手术处理,使睾丸固定于阴囊以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的发生风险是儿童隐睾的治疗原则。

    早期行睾丸固定术可以逆转未降睾丸的组织学改变,这也充分肯定了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的意义。目前隐睾的决定性治疗应在出生后 6~12 个月间完成。

    在青春期前隐睾症者生殖细胞分化及增殖障碍的两个关键阶段:

    • 2~3 月龄时生殖母细胞向成熟精原细胞分化受损。
    • 4~5 岁成熟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分化受损。

    隐睾的最早期的组织学异常是出生后第 1 个月即可观察到的间质细胞发育不良。可见睾丸固定术并不能显著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的风险。

  • 点击查看
    å

     所有的宝宝一降生,身体都有个小伤口,那就是脐带断开的地方。多数宝宝的脐带在生后 10~14 天自然干燥脱落,但是有些宝宝的脐部却出了问题。

    脐炎

      ●主要是脐带残端被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虽然脐炎看似不严重,但是由于新生宝宝免疫功能比较低,感染很容易扩散蔓延,脐部周围的软组织都能受到感染,严重的可以导致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妈妈看到宝宝的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少量分泌物,脐窝湿润、流水,就要警惕宝宝得了脐炎,病情严重的宝宝脐部可流脓,伴有腥臭味。脐炎宝宝可能有发烧、反应差、不爱吃奶、呕吐、黄疸加重等。

      ● 如果脐炎比较轻微,宝宝的精神反应如常、吃奶也好,可以局部涂碘伏,或先用碘酊再用 75%的酒精擦拭脐带、脐窝及周围皮肤,每天 2~3 次。如果感觉脐炎比较严重,要立即去医院,及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脐茸

      ● 它是胎儿时期的卵黄管(脐带的组成部分之一)闭塞后,远端黏膜的残留物。另外,脐带脱落后,一旦引发了脐炎,反复的炎症刺激也会造成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脐茸。

      ● 妈妈可以发现宝宝的肚脐中央有个黄豆大小粉红色的柱状小突起,表面湿润,不小心碰到时可有血性分泌物。

      ● 妈妈不要擅自治疗,要去医院处理。小的脐茸一般采用硝酸银局部烧灼,较大的脐茸则需要手术治疗。

    脐疝

      ● 脐部本身就是个薄弱点,因为胎儿时期有 3 条脐血管通过,宝宝出生后,随着血管的萎缩,脐部才闭合,但是由于宝宝的腹肌及其前后鞘还没有完全闭合,当腹压增大时,肠管便会从这部分突出来,形成脐疝。

      ●脐疝的症状非常明显,在宝宝脐部鼓出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包,有时大些有时小些,皮肤颜色正常。宝宝剧烈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这个包会比较大,安静时则比较小,妈妈用手指轻轻压一压,这个包就能回到宝宝腹腔里。

      ● 脐疝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男宝宝比女宝宝多,大约 15%的新生儿都会发生脐疝,但一般没有不适感,不影响吃奶,生长发育正常。

      ●脐疝可以先不急于治疗,大部分宝宝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宝宝到两岁还没有自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民间流传的“压硬币”“粘胶带”“裹衣服”等办法并不能让脐疝快些自愈,反而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或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所以都是不可取的。

      ● 如果鼓出的大包变硬,无法回缩,有触痛,而且伴有剧烈哭闹、呕吐等,提示脐疝发生了嵌顿,是一种危险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新生宝宝脐部护理 6 要点

      1.宝宝的脐部最需要的是清洁和干燥,即使脐带还没有脱落,也完全不需要覆盖纱布,妈妈每天用 75%的酒精轻轻擦拭宝宝的脐带根部 1~2 次即可。注意:护理脐带前妈妈要洗净双手,擦拭时将脐带轻轻提起,防止皮肤褶皱部位擦拭不到。

      2.脐带脱落以前,给宝宝洗澡时不要将全身浸泡在水中,防止洗澡水污染脐部引起感染。洗澡后要用 75%的酒精擦拭脐部,自然晾干。不要将爽身粉涂擦到脐部,因为爽身粉的刺激可能造成脐部慢性炎症。

      3.脐部要尽量少受到摩擦,不要将脐部包裹在尿布或纸尿裤里面。

      4.宝宝拉了或尿了以后要及时换尿布,防止脐部被大小便污染。

      5.每天看看宝宝的脐部是否有异常,如果出现红肿、流水、渗血、异味等,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6.如果宝宝的脐带迟迟不脱落,妈妈不要用力拉扯,需要请医生帮助处理。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