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冯均愿
冯均愿

主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小儿内科多发病、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儿童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新生儿随访、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中西医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及多发病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喉炎、腹泻、乳糖不耐受、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湿疹、小儿热性惊厥等的诊治,以及新生儿疾病、儿童保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问题等。
中医儿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明明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746436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时亦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525558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俊涛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334288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俊豪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232544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明明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003310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书予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9637793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若桐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911459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若桐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835572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彦衡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8192982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欣桐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0761396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中医儿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中医儿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小儿腹泻怎么办?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现状况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务具临床特点和不同临床过程。故在临床诊断中常包括病程、轻重及估计可能的病原。分期:连续病程在 2 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 2 周~2 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 2 个月以上。急性腹泻有共同的表现:

    •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乱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治疗方法

    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及饮食疗法问题。

     

    预防方法

    • 合理喂养。
    • 对于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应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或者由于小儿便次多而怀疑其消化能力,而不按时添加辅食。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晶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
    • 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
    • 感染性腹泻患儿,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性强,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积极治疗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婴幼儿,即使无消化道症状时亦应加用微生态制剂,以防止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
    •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接种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口服疫苗有效。
  •      为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孩子出生的时候都要接种卡介苗。上臂上的疤痕,是已接种卡介苗的明显标志,但是,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打完卡介苗,竟然没留疤……是不是接种没成功呢?还需不需要补种?
     
    为什么会有“卡疤”?
     
    卡疤就是卡介苗的疤痕,是接种卡介苗后2-3个月后,在接种部位(多在左胳膊)出现的疤痕。在疤痕出现之前,还会有接种部位的红肿、化脓。
     
    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局部反应。
     
    化脓结痂期间,不需做特殊处理,注意不能用消毒水涂抹,洗澡的时候也不要刻意清洗接种部位。
     
    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卡疤,曾被认为是接种成功的标志。在以前,部分地区会对没有出现卡疤的儿童进行再次接种,但是现在已经不提倡这种判断方式了。
     
    卡介苗
     

    现在的研究认为,根据有无卡疤、或者卡疤的大小来判断接种是否成功,这种方式是不可靠的。事实真相是,即使接种成功,也会有大约10%的儿童不会出现卡疤,或者卡疤很小、几乎无法辨认。

    怎样判断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
     
    接种疫苗没有出现卡疤,担心疫苗没接种成功的话,可以做一个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来看看孩子是否接种成功。
     
    PPD皮试需要48—72小时观察结果。
     
    如果结果是阴性,表示接种不成功,则需要补种卡介苗。
     
    如果结果是阳性的则表示接种成功。
     
    如果结果是强阳性的则需要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一定要确认皮试的阴性的才可以补种卡介苗。
     
    有的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出生时未能及时接种卡介苗,应争取在3个月内尽早接种;如果超过3个月则要先做结核菌素实验,确定未被结核感染才可补种卡介苗。
     
    科普:
    下面这些情况,请不要接种卡介苗
     
    1、疑似已得结核病及疑似已被结核菌感染的人,应先经结核菌素测验,确定没有被结核菌感染,也就是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才可接种卡介苗。
     
     
    2、患急性热病、发烧、皮肤病、严重湿疹、慢性病,急性传染病及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都暂时不要接种卡介苗。
     
    3、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人,绝对不可接种卡介苗。

  • 秋冬季,孩子经常出现咳嗽症状。一次两次没什么,最害怕的是没好两天就开始咳了,反反复复.........

    为什么宝宝夜咳会特别厉害呀?还有啊孩子干咳不断是为是咋回事呢?孩子咳嗽能吃啥?要怎么照顾宝宝是比较好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莫急,往下看,专家来给你解决。

    天冷越来越来啦,抵抗力不好的孩子就容易感冒、咳嗽,其实最多的是宝宝反复咳嗽,除了秋冬季寒冷干燥的刺激因素,重重雾霾也是咳嗽的重要诱因。

    一次两次咳嗽并不可怕,让家长忧心忡忡的是一咳嗽就是 1 个月,又或者,咳嗽刚好两天就又咳嗽。

    是什么原因让咳嗽好好坏坏,没完没了?又怎样去破解一个个困局?下面就来看一看。

    普通感冒

    这个季节的咳嗽,最多见的还是感冒引起的。

    普通感冒的常见病程大都是这样的:常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 2-3 天体温开始下降时才逐渐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并且在咳嗽的第 2,3 天会咳的较重,随后咳嗽减轻,病情逐渐好转。

    有的感冒会发热与咳嗽同时发生,有的比较轻的感冒只表现为咳嗽,并不发热。

    有的孩子感冒咳嗽治愈后开始上幼儿园或上学,上了一周就又开始咳嗽。这种情况往往是在幼儿园交叉感染所致,在逐渐寒冷的季节,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家长要了解:

    • 普通感冒病程大约一周,不要反复就诊。
    • 发热渐退后出现咳嗽不要过分紧张,这是疾病的过程。此时家长常常二次就诊(第一次是发烧时),觉得体温退了又咳嗽是不是肺炎了。患儿体温下降后出现咳嗽,肺炎的可能性比较小。
    • 如高热持续伴有咳嗽加重需就诊,或咳嗽过程中出现发热需就诊。
    • 如咳嗽时间较长,要陈述清楚是天天持续不断的咳,还是咳嗽好了几天重新咳嗽,病史不同,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是有分别的。

    过敏性咳嗽

    季节变更,过敏容易发生,过敏性咳嗽在这个季节里也是比较多的。

    过敏性咳嗽的特点:咳嗽比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常常超过两周,有的会持续 1-2 个月,但多不伴有发热,先后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效果都不明显。

    这类小朋友多在夜间或晨起咳嗽比较明显,常会咳醒。白天孩子安静时会咳嗽较少,但一剧烈活动就会咳嗽加重。

    家长要了解:

    • 此类咳嗽止咳药往往效果不好,如孩子咳嗽超过 7-10 天,应带孩子再就诊,不要在家一直吃咳嗽糖浆。
    • 当孩子咳嗽表现为上述特点时,要将这些病史提供给医生,以利于医生判断病情。
    • 尽量回避过敏原。可以给孩子做过敏原检测,对查到的过敏原回避。秋季草易引起过敏,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草多的地方,对切割草坪处要绕道而行。
    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哮喘

    秋季呼吸道感染增多,感染诱发加上过敏原刺激,咳喘的孩子不少,尤其既往有咳喘病史的孩子,在这个季节咳嗽非常容易出现喘憋。

    小婴儿咳喘易被家长忽略,因为咳喘不像发热、咳嗽这么外显,家长常常不会识别。

    当发现孩子体温正常时呼吸快、呼吸费力或特别烦躁哭闹,睡不好,来回折腾(发热时都会呼吸增快,烦躁哭闹,不足为凭),细心的家长会听到孩子呼吸时有“丝丝”的声音,这就是小婴儿的喘了。

    大一点的孩子咳喘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咳嗽明显增多,有的孩子会自诉发憋,有的会自主减少活动量,有时家长夜间会听到孩子喘的声音。

    家长要了解:

    • 夜间往往喘憋重,当发现孩子喘或可疑喘时要及时就诊,不要在家观察一晚。就诊太迟,轻则使恢复时间延长,重则有生命危险。
    • 咳喘严重时除雾化及口服药物治疗外,要休息。最好在家休息(外出活动范围很难控制),限制活动,这样利于疾病的恢复。
    反复呼吸道感染

    间隔超过一周以上的,算两次感冒。如果一次感冒没有好,在恢复阶段,比如过了 2,3 天又感冒了,实际上是属于同一次感冒。

    大家一定要记住是相差一周以上再次感冒了才叫第二次感冒。有一个数字宝妈们记录一下: 0-2 岁的小朋友一年最多是七次感冒,感冒不要超过 7 次,3-5 岁的小朋友是最多是 6 次,那么 6-13 岁的小朋友是 5 次。

    如果感冒次数没有这么多,但是孩子出现了肺炎,一年内超过一次以上的肺炎,比如:肺炎 2-3 次,再加上一年感冒的次数,总次数超过了刚才说过的感冒次数,那么我们就诊断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引起重视,把孩子带到医院要做仔细的检查。如果没有超过这么多次的话,大家大可不必担心。那是正常的现象。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反复咳嗽最常见的原因。秋冬季,干、冷的空气会降低人体的呼吸道自身抗病能力,因此呼吸道感染开始增加。

    而随着呼吸道感染者的增加,感染源也在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也在增加。

    经常有小朋友感冒咳嗽刚好,送到幼儿园不到一星期就又开始咳起来。这是由于孩子疾病刚好,免疫力比较弱,而小朋友中很多带病去幼儿园,交叉感染,造成再次咳嗽。

    也有小朋友刚好,妈妈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购物中心、电影院、餐厅,期间没有良好的通风,但人口稠密,患病人群夹杂其中,造成再次感染再次咳嗽。

    还有小朋友小病初愈,要吃好吃的,要连续吃好吃的,吃几天,大便不通了,积食上火了,又发烧咳嗽了。

    呼吸道感染完全避免不太现实,但注意下列事项是可以减少发生的:

    • 患病时最好家中养病,不要带病上学上幼儿园,这既不利于自己恢复,也容易传染给其他的小朋友。
    • 病初愈,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少去或不去。
    • 大鱼大肉不吃或少吃,温热性水果如芒果、大樱桃不吃,干果类少吃,有些孩子要控制甜食。
    • 多饮水,每日排便。
    • 每日早晚冷水洗脸,锻炼对寒冷的耐受能力。
    • 天冷风大天气刚刚出门时戴口罩,减少寒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有哪些刺激因素造成咳嗽:

    寒冷空气:咳嗽减轻,到室外受到干冷的空气刺激,尤其大风天,常会诱发非常剧烈的咳嗽。尤其是气道敏感或哮喘的初愈患儿更容易发生。

    这种情况如带孩子外出,要戴口罩,避免寒冷空气直接、强硬的刺激。

    剧烈运动:孩子咳嗽刚好些,在家憋了好几天,出去疯跑一阵子,回来晚上又咳个不停。

    建议:孩子疾病刚恢复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立即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不要着急让孩子迅速恢复运动课程比如跑步、滑雪、滑冰等。运动可以,需要循序渐进。

    注意寻找过敏原:如患儿咳嗽经过抗感染、雾化等治疗仍持续不缓解,要在孩子生活环境中寻找过敏原,尤其家庭中一些新变更的东西:新的花草、家具、玩具、食物等等。这些可能的过敏因素需要家长去细心发现。

  • 很多宝宝在到了 4~5 个月后,就开始喜欢流口水了。这才刚擦干净呢,转身又看见他“垂涎欲滴”了!最怕的还是宝宝因此长了口水疹,看着就让当妈的心疼。

    口水疹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口水疹,是由于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

    首先,这和宝宝爱流口水有很大的关系。4 个月前的宝宝鲜少会出现长口水疹的情况,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基本不存在流口水的问题。但 4 个月后,宝宝开始爱流口水,如果妈妈没护理好,再加上宝宝的皮肤非常幼嫩,这就会导致宝宝长口水疹。

    为什么宝宝爱流口水?

    • 4 个月后,宝宝的唾液腺开始慢慢发育成熟,唾液的分泌量开始增加;
    • 宝宝处于长牙阶段,乳牙的萌出会刺激口腔神经和唾液腺,导致口水增多;
    • 宝宝开始出现咀嚼的动作,且处于口腔探索期,但由于闭唇和吞咽的动作还很不协调,口腔较浅,“兜不住”口水,因此会导致口水不断往外流;
    • 添加辅食后,淀粉类食物会促使口水中的淀粉酶分泌,引起口水增多。

    宝宝如何预防口水疹?

    1、勤擦

    宝宝爱流口水,妈妈要注意勤用柔软、干净的毛巾帮宝宝擦,也可以使用纸巾。但给宝宝擦口水,不是“一擦而过”这么简单的,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最好把毛巾和纸巾沾湿水后再给宝宝擦,因为唾液偏酸性,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外流到皮肤时,容易刺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导致口水疹。另外还要注意动作要轻柔,前面提到了,由于宝宝的皮肤比较幼嫩,摩擦的刺激也会导致宝宝长口水疹。

    提醒妈妈们一句,别用湿纸巾,一来是因为没有必要;二来是担心宝宝舔嘴巴时,不小心把湿纸巾的某些成分吃进了肚子里。

    2、给宝宝轻轻抹上一层橄榄油

    给宝宝洗完脸,或者擦干口水后,可以在宝宝的嘴巴周围、下巴到脖子的地方抹上一层薄薄的橄榄油,以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宝宝舔不到的地方,也可以使用温和、不刺激的润肤霜。当然,两种当中选一种就可以了,没必要两种都用。

    3、避免给宝宝使用质地粗糙的口水巾

    为预防宝宝的口水蔓延到脖子胸口以下的地方,有些妈妈会给宝宝使用口水巾。这里又有一个细节需要妈妈们注意的:宝宝的皮肤要多嫩就有多嫩,根据《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直接接触婴儿皮肤的纺织品,一定要符合 A 类的标准,否则也有可能会增加宝宝患口水疹的风险。

    宝宝长口水疹了怎么办?

    轻微泛红、起皮

    如果宝宝长口水疹不严重,仅仅是轻微泛红、起皮,可以按照以上提到的方法,及时帮助宝宝清洁流出来的口水、轻涂橄榄油,这样也能帮助宝宝减轻口水疹的情况。一般来说,只要泛红的部位没有扩散、颜色慢慢变淡,就说明情况有所好转。

    另外要勤帮宝宝洗手、剪指甲,避免宝宝抓破患处皮肤,造成感染的情况。

    严重的口水疹

    如果宝宝的口水疹比较严重,周围皮肤呈炎性鳞状、并伴有红斑或干裂等,这时千万不要随意给宝宝使用药物或偏方,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根据宝宝的情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宝宝远离口水疹。

    宝宝长口水疹如何护理?

    一、最好及时找到的原因,对症治疗有利于康复。

    二、及时更换口水浸泡的围嘴或是毛巾,更换后及时的消毒,保持局部清洁,预防皮肤破损,是可以涂抹润肤膏的,避免涂抹到嘴里。选用药膏时,避免选用含有激素的。

    三、宝宝添加辅食时,最好是以少吃多餐为主,要小口的喂,避免一些汤汁,溢出口外刺激皮肤。如果宝宝有过敏体质,避免口服易过敏类的辅食。

    四、避免宝宝用袖子摩擦或者是手接触口水疹,以免抓破或者是擦破,引起炎症感染。

  • 麻疹是怎么传播的?

    解答:由于麻疹病毒主要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因此,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麻疹能否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

    解答:不能,人为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急性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无症状带病毒者和隐性感染者较少,传染性也较低。病人发病前 2 天至出诊后 5 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出诊后逐渐降低,疹消退时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均含有病毒,恢复期不带病毒。

    如何科学预防麻疹?

    • 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晾晒被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尽量不要到人口拥挤、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 8 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如果不得不去,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
    •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儿童得了麻疹怎么办?

    目前,治疗麻疹没有特效药。儿童得了麻疹,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为此,儿童患麻疹后,要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同时,家长在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卧床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安静、温暖。患儿应注意保暖,衣被穿盖要适宜。
    • 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不宜过于干燥,保持一定的湿度。
    • 隔离。禁止患儿与其它儿童接触。出疹 5 天后即无传染性,不必再行隔离,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第 14 天,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 21 天。
    • 皮肤护理。患儿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指甲抓痒引起继发感染。
    • 饮食护理。饮食以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少食多餐。多给孩子喝热水,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排毒、退热、透疹。

  • 宝宝的吃喝拉撒睡都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吃”排在第一,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来分享 0-12 个月每个月宝宝的喂养要点。

    0~3 月龄的宝宝

    喂养表现:觅食反射帮助宝宝从寻找乳头到寻找食物。

    喂养食物:仅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须知:宝宝的消化道尚未发育健全,严禁固体食物。

    图片

    4~5 月龄的宝宝

    宝宝已准备进食固体食物的表现(注意可能只表现出其中几种,非全部);可以自己撑住头部可以在高脚凳上(餐椅)坐得很好;会咀嚼体重明显增长(自出生体重翻倍)达 5.9 千克;对食物有兴趣;喂勺子后会闭上嘴巴;会把嘴里前端的食物吞咽到嘴的后部;舌头会来回动,但舌头不会把食物推出嘴巴(挺舌反射消失);每日 8~10 顿母乳或 1200 毫升配方奶后仍觉饥饿;正在长牙。

    建议喂养食物:母乳或配方奶,辅食添加以极少量尝试吃为主要目的。泥类食物(如南瓜、红薯、苹果、香蕉、桃子、梨)或半液体的含铁谷物。

    喂养须知: 4~6 个月的宝宝容易出现厌奶,期间少量试吃辅食,可以帮助宝宝尝试不同的味道,平稳过度,同时为宝宝在下个阶段正式开始吃辅食打下基础。

    6~7 月龄的宝宝

    6~7 个月的宝宝饮食仍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辅食添加以尝试吃为主要目的。辅食的量从 1~2 勺开始,若宝宝消化、吸收得很好,可以慢慢增加一些。主要提供流质及泥糊状食物,一次提供米粉、米汤、蔬菜汁、水果汁后,接下来是蔬菜泥和水果泥。食物要呈泥糊状、滑软、易咽,不要添加任何调味剂。

    建议喂养食物:母乳或配方奶,以及泥类或粗滤水果如香蕉、梨、苹果、桃打成浆、糊或泥状的蔬菜,如牛油果、煮好的胡萝卜、南瓜、红薯肉泥(鸡肉、猪肉、牛肉)豆腐泥;少量不带甜味的酸奶(注意 1 岁以下不添加牛奶)豆泥(如黑豆、鹰嘴豆、毛豆、蚕豆、豇豆、扁豆、芸豆等);含铁谷物(燕麦、大麦)。

    喂养须知:每次引入一种新食物,每两次尝试新食物中至少间隔 3 天以确认宝宝不对其过敏。

    8~9 月龄的宝宝

    8~9 个月的宝宝,在以母乳或奶制品为主的基础上,可加两顿辅食(上午 9 点、下午 3 点左右)。辅食应加工成精细状。此阶段辅食可以添加的品种有:如粥(可选用小米等杂粮制作)、烂面、小馄饨、瓜果片等,以促进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咀嚼吞咽能力,还可以让宝宝自己拿着吃,以锻炼手的技能。这时给宝宝添加一些杂粮,有益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同时要逐渐使辅食多样化,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数量和品种。

    宝宝准备进食固体食物和手指食物的表现:与 6~7 月龄相似,以及会用大拇指和食指拿物体(钳状抓握)会把物品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会把所有东西准确地放进嘴里咀嚼,活动时会运动下颌。

    建议喂养食物:母乳或配方奶,以及少量巴氏灭菌的软乳酪等捣成糊状的水果和蔬菜(香蕉、桃、梨、牛油果、煮的胡萝卜、南瓜、土豆、红薯);手指食物(零食):剥好的小块香蕉、炒蛋、煮的切块的南瓜、豌豆、土豆、煮好的螺旋状意面、磨牙饼干、低糖 O 型谷物圈、切块的微烤面包圈;少量蛋白质:鸡蛋、肉泥、鸡鸭等禽类肉泥、剔骨鱼泥、豆腐、煮好捣碎的肉类如扁豆、剥好的豌豆、花豆、黑豆;含铁谷物:大麦、小麦、燕麦、混合谷物。

    喂养须知:每次引入一种新食物,每两次尝试新食物中至少间隔 3 天以确认宝宝不对其过敏。

    10~12 月龄的宝宝

    10~12 个月的宝宝,由于乳牙尚未完全萌出、口腔咀嚼能力尚不够发达等,对食品的质地和烹饪还有些特殊的要求,要求食物碎、烂、软和以小块为主,如果给宝宝吃肉要烧得酥软一些、肉块要细小些,不能把他当作成人,给他喂大块的红烧肉。但此时不可忽视宝宝的口腔运动能力和咀嚼能力的训练,因此可以给他吃有一定质地、适当硬度的食物。同时要保证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合理,每餐不仅要有主食的摄入,还要有一定量的鱼泥、肉末等动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摄入。

    宝宝准备进食其他固体食物的表现:与 9~10 月龄相似,以及吞咽食物更容易,继续长牙,不再把食物用舌头顶出来尝试用勺子。

    建议喂养食物:母乳或配方奶,以及巴氏灭菌的软乳酪、酸奶、农夫乳酪(但注意 1 岁以下不添加牛奶)碾碎或切成块、条状的水果煮软、易于咬的蔬菜如豌豆、胡萝卜组合食物,如意式奶酪通心粉、蔬菜肉类炖菜蛋白质(鸡蛋、细碎的肉馅、禽类、剔骨鱼、豆腐、煮好碾碎的豆类);手指食物(零食):微烤的面包、小块剥皮的香蕉、炒蛋、煮好切块的南瓜、土豆、螺旋状意面、磨牙饼干、低糖 O 型谷物圈含铁谷物(大麦、小麦、燕麦、混合谷物)。

    喂养须知:每次引入一种新食物,每两次尝试新食物中至少间隔 3 天以确认宝宝不对其过敏。

    1 岁以后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仍然较大,这时饮食应由原来的以乳或乳制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粮食、蔬菜、水果和鱼肉为主的混合饮食。

    另外,宝宝的咀嚼功能还不够发达,每天应该单独为宝宝加工、烹调食物,少用油炸、脂肪过多、过硬的食物,食物的体积不宜过大。同时,添加辅食要有规律,并且要使宝宝集中精神食用,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 1.近视是什么?

    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 5 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患者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称为近视。深奥难懂吧?给个图看一下。

    明白了,近视眼比正常眼长啊!

    那孩子近视了怎么办,先别着急,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

    2.近视还有真假?

    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利用药物或通过患者自身强化眼肌锻炼都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使视力恢复到正常状态。假性近视若不及时缓解,终究会导致眼轴变长而成为真性近视。

    确诊有无近视,近视及其程度等,需要去正规医院的专业眼科就诊。

    3.父母近视真的会遗传给宝宝吗?

    父母本身是先天性高度近视

    如果父母刚出生时就是近视,遗传给宝宝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父母携带近视基因

    有些人天天看电视,玩手机也不会近视,说明他们不携带【近视基因】;

    有些人严格控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仍然近视,这就说明他们携带【近视基因】,携带近视基因的父母,就容易把这种基因传给孩子。

    父母后天近视

    有些家长本身不近视,但是用眼习惯不好,宝宝有样学样,把这些不好的习惯都学过来也就近视了。

    因为后天用眼习惯导致的高度近视,遗传概率不高,只有 10%左右。

    宝宝视力的发育也是有规律的,3-5 岁宝宝视力的正常值下限是 0.5;6 岁时才能达到 1.0。

    记重点,远离“小四眼”

    户外活动

    现在天气暖啦,花儿也开了,是时候带着娃到外面撒欢啦

    有报道称:每天户外活动 2 小时能够大大降低娃的近视率!

    注意用眼时长及姿势

    18 个月以下的宝宝,尽量不看电子屏幕!

    2-5 岁的宝宝,每天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看书和绘本的时间同样不宜过长,不管是屏幕还是绘本,都是在用眼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一尺、胸离一拳、笔离一寸。

    注意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一致

    屏幕亮度与环境的差距过大,不利于宝宝的视力发育。

    白天看屏幕时,选择一个光线柔和的环境;晚上读绘本时,采用“双重照明”(如天花板灯+距读物 50cm 的台灯)。敲黑板!在挑选护眼灯时,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LED 灯,如果选择 LED 灯定要正确,不要太亮或太暗。

    加强营养,不偏食、挑食

    保证充分全面营养,纠正偏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注意饮食营养,多吃一些含维生素 A 的食物,如羊肝、猪肝、鸡蛋、牛奶、胡萝卜、蔬菜等。

    从孩子出生起,保护视力的防御战就正式打响了。呵护宝宝眼睛,预防近视,我们一起同行!

  • 点击查看
    å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着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神经肌肉兴奋性、凝血功能等),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而关于补钙尤其是婴幼儿补钙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2019 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依据专家共识,今天就来重新谈谈儿童补钙的话题。

     

     

     

     

     

    一、儿童钙缺乏的危害

     

    钙缺乏是营养性佝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钙缺乏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影响人体最大骨峰值的形成。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维生素 D 缺乏和(或)钙摄入量过低导致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异常、生长板和类骨质矿化障碍的一种疾病。而钙摄入量过低也是佝偻病的重要原因。峰值骨量是人一生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骨矿物密度。峰值骨量的形成、维持时间、下降过程与骨健康密切相关,生命早期的钙营养对人体最大峰值骨量的形成至关重要,钙缺乏影响最大峰值骨量的形成,并对以后的骨健康造成终身危害。

     

    二、儿童合理补充钙

     

    1、儿童膳食钙推荐摄入量

    人体钙的需要量受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等影响,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外经验,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适宜摄入量(AI)或推荐摄入量(RNI)如下表。

     

    2013 年中国营养学会 AI 的钙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提示,在正常情况下,0-6 月龄不需要补钙;7-24 月龄在母乳或奶类充足时不需补钙,但均需要补充维生素 D。

     

    2、特殊医学状况下的钙补充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营养性佝偻病的钙补充,最好是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体重等具体情况计算后再行补充,同时注意维生素 D 的补充。

     

    3、钙的来源

    膳食钙来源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婴儿期要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乳母适量的钙剂补充。婴儿期后要坚持每日一定量的奶制品供给。

     

     

    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绿叶蔬菜也有一定的含钙量,但吸收相对较差。

    钙剂的选择

    给儿童补钙时应首选钙含量多、胃肠易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的钙制剂。但应关注婴幼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营养性佝偻病患儿等)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生理特点,注意钙制剂的体外溶解性。

    4、补钙注意事项

    1 ) 蛋白质、磷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故补钙时最好有蛋白质的摄入;

    2 ) 植酸、草酸、鞣酸可与钙结合为难溶性复合物,减少钙的吸收,缺乏奶制品的高纤维膳食,钙的吸收也受到影响,故补钙时不要与富含植酸、草酸、鞣酸、高纤维膳食同时进餐;

    3 ) 补钙同时应注意促进钙吸收和钙代谢的维生素 D、维生素 K2 的补充,以及微量营养素铁、锌的补充;

    4 ) 乳糖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5 ) 维持长期充足的钙摄入可以增加骨密度,较短期大剂量的钙剂补充效果更好。 

     

    三、钙过量的危害

    过量钙摄入干扰锌、铁吸收,造成锌和铁的缺乏;严重的过量钙摄入还可出现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导致肾结石、血管钙化,甚至引发肾衰竭等。防止钙过量的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补充。

     

  • 点击查看
    å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导致皮肤、巩膜以黏膜黄染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新生儿黄疸发病非常高,超过 80%的正常新生儿在生后早期可出现皮肤黄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 5-7mg/dl 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皮肤黄染。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造成胆红素增加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原因:新生儿喂养不足、胎粪排除延迟、新生儿同族免疫溶血(ABO 溶血和 RH 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头颅血肿、新生儿败血症、窒息、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等等。

    今天科普一下: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母乳喂养性黄胆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 3-5 天,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者要干预的标准;母乳喂养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

    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确保新生儿摄人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干顶标准的新生儿需按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指南给予及时的干预。

    母乳性黄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现于出生 1 周后,2 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疽可延续 4~12 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 48~72 h 明显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血胆红素 257 umol/L(15 mg/dl )时可暂停母乳 3 d,改人工喂养。血胆红素>342 umo/L (20 mg/dl )时则加用光疗。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 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       曾听一位妈妈说过,现在的孩子不像旧社会,想吃什么吃什么,只有营养过剩的,没有营养不良的。对此,不得不“呵呵”了。

     

      国内某权威调查机构曾对 5000 名 0-6 岁的孩子进行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有 27%的孩子缺乏一种营养素,32%的孩子缺乏一种以上营养素!孩子营养是否充足,不是看吃得多不多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营养的摄入。那么,你家孩子是否营养不良?不用去医院检查,教你一分钟自检法,马上知道孩子缺什么!

     

     

          到底怎样才能知道孩子缺什么营养?除了去医院查微量元素等等医学检测方法,其实妈妈可以简单地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一分钟就能检测出孩子是否缺营养。现在以孩子们最易缺乏的五种营养素——钙、铁、锌、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来说明。

     

    1、缺钙

    • 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烦躁不安,甚至不明原因地哭泣。
    • 不容易入睡,在睡眠中常常容易惊醒。
    • 汗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很容易出汗。
    • 表情少,甚至略显呆滞,动作和语言发展比同龄人明显落后。
    • 厌食、偏食。因为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食欲不振。
    • 常出湿疹,多见于头顶、面部、耳后等部位。
    • 出现鸡胸、驼背的症状,这时孩子缺钙已非常严重,一定要引起重视。

     

    2、缺铁

    • 面色、手掌苍白或苍黄,口唇、口腔黏膜也会逐渐变白或变黄。
    • 过于安静,不爱活动,常常显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
    • 表情变少,很少微笑。这是因为孩子的表情也与体内很多营养成分含量息息相关。
    • 食欲不振,食量明显比同龄人小。
    •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较慢
    • 免疫力低下,常容易出现腹泻、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3、缺锌

    • 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大点的还是还会表示没有饥饿感。
    • 爱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头发、纸屑、泥土等等。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组的低 3—6 厘米,体重轻 2—3 公斤。
    • 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
    • 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 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 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4、缺维生素 C

    • 经常性牙龈出血,皮肤受到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受到碰撞或受压后易出现瘀斑。
    • 面色苍白。因为维生素 C 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导致贫血。
    • 常感觉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易烦躁。
    • 由于缺乏维生素 C 的孩子胶原合成障碍,一旦身上有伤口,往往不容易愈合。
    • 抵抗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感染。
    • 毛发干枯,易折断。

     

    5、缺 B 族维生素

    • 情绪喜怒无常,脾气变差。
    • 容易患口角炎、皮炎、结膜炎等,嘴角处经常发白,甚至糜烂,口唇干裂,舌头红肿。
    • 常出现疲倦乏力、头痛、眩晕等症状。
    • 皮肤苍白、手脚冰冷。

     

    6、缺维生素 A

    • 眼睛干燥不适,所以经常眨眼,夜间明显感觉视力变差(夜盲症的表现)。
    • 皮肤干燥、粗糙,易脱屑。
    • 毛发干枯、易脱落。
    • 食欲不振,婴儿还可能出现经常莫名呕吐的现象。
    • 免疫力下降,气管、支气管易受感染。

     

      如何预防孩子营养不良?其实简单地可归纳为“吃多、吃好”。“吃多”不是越多越好,只要每天进食的量能够满足身体发育所需,那就不必强迫孩子吃多点。妈妈最好每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和头围,若生长发育曲线都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匀速顺时增长,那就证明了孩子目前的食量没有问题。而对于“吃好”,建议家有小宝宝的妈妈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并尽量让食物种类多样化,纠正孩子偏食、挑食坏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吃得好,营养更充足。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向医生咨询了关于宝宝偏瘦偏矮的问题。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患者的孩子年龄和身高情况,然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指出,矮小症是一个标准,主要是指身高低于3%,需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情况。医生建议患者多关注孩子的饮食、运动和睡眠,尤其要注意纵向运动,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医生还提到了一些健脾胃的中成药,比如神曲消食口服液和龙牡壮骨颗粒,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吸收能力。

    通过问诊,患者了解到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品。医生的建议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 我家孩子最近不太舒服,有过敏性鼻炎,一个多星期前刚刚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过敏性鼻炎,不爱吃饭,比较瘦,有口臭。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方便又省时。

    医生助理很贴心地提醒我,医生助理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您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您诊疗建议,感谢您的配合!很快,问诊就开始了,医生很细心地询问孩子的情况,还要求我拍了孩子舌苔照片发过去。医生告诉我,孩子的鼻炎和脾胃不好是有关系的,既需要治疗脾胃也需要治鼻炎,需要两个同时治疗。医生还建议我给孩子长期吃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对孩子的免疫力有帮助。

    医生很快就给我开了处方,并且提醒我注意孩子的饮食,多吃青菜,少吃生冷过于油腻的东西。医生还给了我一些关于水果的建议,让我感到很贴心。孩子的处方审核通过后,我马上就预约了药品,准备让孩子尽快开始治疗。医生还耐心地回答了我的一些关于药品的问题,让我感到很放心。

    医生的细心和耐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有了更深的信任,也对孩子的治疗更有了信心。

  • 我今天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问诊,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医生在我提出购买彤可欣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时,不仅提醒了我关于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还耐心询问了我的孩子的症状并给出了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都非常友善地与我沟通,让我感到很放心。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非常满意,这次问诊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好。

  • 我家宝宝最近咳嗽的厉害,白天偶尔咳,晚上更加严重,甚至还会干呕,这让我非常担心。而且宝宝没有发烧,也没有痰,但晚上咳嗽的频率很高,让我非常困扰。

    我曾给宝宝喝过小葵花止咳糖浆、止咳颗粒,但都没有见效。于是我决定在网上咨询医生,看看能否得到一些帮助。我非常庆幸在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她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情况,还给我开了一份详细的处方。我觉得医生非常细心、专业,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治疗有了更多信心。

    医生建议我给宝宝适当多喝水,早晚注意保暖,并嘱咐我按照处方给宝宝服药。我觉得这次网上问诊非常顺利,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案,非常感谢这位医生的耐心和专业。

    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服药,希望宝宝能够早日康复。同时,我也会密切观察宝宝的咳嗽情况,如果有任何不适,我会及时向医生求助。

  • 我前几天突然感觉喉咙不舒服,开始时只是咳了一两声,没太在意。可是今天白天咳得越来越频繁,喉咙还有些红肿。我有点疑惑,小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是因为吃肉吃多了积滞,但现在这种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缓解喉咙不适,我尝试了一些家常方法,早上喝了200毫升的柠檬水,下午煲了金银花罗汉果茶喝了300毫升。可是效果不太明显,我决定向医生请教。

    经过医生的细致询问和检查,我得知自己可能是患上了咽炎。医生为我开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清宣止咳颗粒的处方,还叮嘱我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喝点水,并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先吃三天药,如果情况没有好转,会及时复诊。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回复都很及时,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问诊服务印象深刻。我觉得医生的诊疗态度非常专业,让我感觉很安心。希望我的病情能够尽快好转,感谢医生的耐心和细心。

  • 昨天晚上,我家宝宝突然发烧,还伴有咳嗽和流清涕的症状。我很着急,因为现在疫情期间,去医院不太方便,而且附近的医院医生也不太靠谱。所以我决定尝试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开始我有点担心,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但是在和医生沟通之后,我对线上问诊有了更多的信心。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症状,听完我的描述后,医生给出了针对宝宝病情的专业建议。我对医生的专业程度和细心的态度感到非常满意。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宝宝的症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没有好转,最好还是去当地医院线下就诊。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购买了相关的药品,宝宝服用后的症状明显有所缓解。医生还在结束时再次嘱咐我,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 我家宝宝最近便秘严重,已经一个多月了。各种方法都试过,包括果乳糖、消食片、鸡内金,平时也只吃稀的食物,火龙果、苹果梨等水果每天都换着吃,但依然便秘。经常需要使用开塞露,每次拉屎都很干,后面才正常。我们尝试过益生菌和酸奶,但效果都不明显。目前我们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通过互联网医院向薛医生咨询了这个问题。薛医生很细心地询问了宝宝的病史,了解了宝宝的饮食习惯和情况。经过分析后,薛医生建议我给宝宝服用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以及加思连康益生菌,帮助宝宝调整肠道菌群,避免上火。薛医生还提醒我,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一定要确认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在薛医生的指导下,我终于找到了解决宝宝便秘问题的方法,心情也得到了放松。

  • 我家小孩4岁8个月,她舌苔厚重,白色,中间还有一条竖纹,大便干燥颗粒,需要化积食,健脾,滋阴补水。我想给她买化积口服液和山麦健脾口服液,请问这两个能同时给她吃吗?

    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建议可以选择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或者神曲消食口服液,可以先吃三五天看下效果。除了用药,医生还建议平时饮食要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可以坚持做下小儿推拿,睡觉前不要吃东西。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提醒了我需要上传实体医院诊断证明才可以开具处方。因为小于七岁的孩子网上开药,一定需要线下的用药证明才能开药。医生还耐心地解释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让我明白了如何在京东APP上进行购药的流程。

    虽然无法直接开具处方,但医生给予了详细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对孩子的治疗方案更加明确,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有了更深的了解。

  • 我带着孩子去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助理很快就了解了孩子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地给出诊疗建议,这让我感到很放心。

    问诊开始后,儿科主治医师高志良很快跟我打招呼,他很友善,并且告诉我本次问诊可以持续2天,这让我感到很贴心。

    高医生问我孩子的情况,我回答说,孩子今年7岁,偶尔会眨眼睛。高医生询问了一些细节,然后给出了一些建议,并建议我帮孩子少看电子产品,多点运动。

    在和高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的耐心和细心,他给出的建议也让我觉得很有帮助。

  • 我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最近发现自家宝宝有点不舒服,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咨询。

    宝宝是一个4岁的男孩,最近有点咳嗽,而且嗓子里似乎有痰。我很着急,于是赶紧联系了医生进行了咨询。

    医生非常专业,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病情,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医生说,小孩子喉咙有痰可能是因为之前感冒引起的,建议观察一段时间,注意保暖,多喝水,注意饮食,适当做一些小儿推拿和按摩,也可以尝试一些中成药,比如百蕊颗粒。

    但是由于互联网医院的规定,医生需要看到实体医院的诊断证明才能开具处方。可是我当地的医院不太情愿开具这种诊断证明,所以医生只好给了我一些线下购买药物的建议。

    通过这次咨询,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处方,但医生的建议还是很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