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医院

血液科

简介:

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是一家位于风景如画的厦门岛几何中心的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突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医院始建于1956年,2008年荣获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认证,2022年更是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拥有编制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250张,建筑面积达9.6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由总院、南区、禾祥东门诊部组成。近年来,厦门市中医院年均门急诊量达到220万人次,出院患者4.5万人次。 在血液科方面,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虽然目前血液科医生人数为0,但医院始终关注患者的健康需求,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科室专注于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获得性巨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抗凝血酶增多等疾病,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国试点、福建省3家名优中医院建设单位之一、福建省省级文明单位。2017年,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序列管理。此外,医院还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厦门大学教学医院、厦门医学院教学医院,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福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科研方面,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北京中医药大学肝病、儿科、中医外科3个IV级研究所、厦门市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市盆底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医院血液科作为重要科室,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院,血液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血液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王婷
王婷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治,多次参与国家及国际高干保健任务。担任多个学术协会常委、秘书长、委员等。在中华及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多篇,参编专著4本。主持并参加多项院内外课题及临床研究。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异常、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尤其对老年血液肿瘤诊治经验丰富。
王志永
王志永

1999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血液淋巴瘤科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吴道香
吴道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大学血液内科,目前为工作第8年,2016年聘为主治医生,目前兼血液科病房和门诊工作,多次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各种血液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各种贫血的诊治和治疗有独特的见解,近几年致力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新药研究,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的一些新药,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虞正禹
虞正禹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医生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 内科常见病治疗
殷杰
殷杰

苏大附一院 血液科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医生擅长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罗鸣
罗鸣

罗鸣,女,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血液科的医疗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创新,和科研工作,曾主持课题为《染色体荧光杂交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例临床的研究》,在和同事合作的市级课题《白血病患者染色体血清IL-12水平及间质干细胞SCF等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荣获医院嘉奖一次,工作中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贫血等的治疗的诊治。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种贫血等的治疗的诊治。
杨春
杨春

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三甲医院工作23年,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为人热情,喜欢济世救人的医学工作,在专业道路上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内科诊治,尤其是各种贫血、血小板白细胞异常,白血病淋巴瘤、胃癌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药物治疗,化疗后并发症,各种化验单报告复查随诊事项等。血友病的诊治,骨穿检查相关咨询。
李军
李军

副主任医师,华西血液学博士,博士后。 重庆英才B卡 重庆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在全国排名第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习、规培、工作共计11年,先后获得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专业型硕士学位、住院医师规培证、血液内科专科培训证、专业型博士学位,先后在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两次担任住院总医师,临床经验非常丰富。 曾担任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血液与免疫系统疾病》助教,参与本科生教学。 主要从事血液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11篇(最高IF 14.3分)。在全国血液病大会发言3次,2023美国血液病年会(ASH)壁报2篇,2024欧洲血液病年会(EHA)壁报3篇。 2021年就职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2022年7月就职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华西医院血液科,博士研究生毕业。擅长各种类型的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三系减少以及出凝血疾病等良性血液疾病的诊治;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综合诊治,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并发症处理及细胞免疫治疗有一定经验。
段明辉
段明辉

段明辉,男,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红、血小板增多症等等),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急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贫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瘤,Castleman病,POEMS综合征,再障,木村病,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细胞增多症等。
张春丽
张春丽

2006年-201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北京医院血液科工作至今,深耕临床,管理临床试验包括CART治疗患者,主持及参与多个临床课题,已发表SCI文章十余篇。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贫血及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液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血液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血液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本期内容:练习六 探索困难的练习

     

    探索一种新方法来接近生活可能出现的困难,请采取坐姿,去觉察身体静坐时的一呼一吸。

     

    特别感谢

    该科普文章医学专业性内容部分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临床心理科 王莹莹(二级心理咨询师)提供/审核

  •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新的证据陆续出现,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重大进展。目前推荐的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方法包括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这是一种越来越常用的成像方式,能够检测出非阻塞性的冠状动脉斑块。多种新药物也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预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大多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好处仅限于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是减少心血管事件。针对这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率正在下降。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并通过减少心绞痛症状来改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最佳药物治疗以及有选择性地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来实现。最佳药物治疗包括心血管疾病预防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类和雷诺嗪,这些药物可减少心绞痛频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他汀治疗是靶向胆固醇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治疗方法,在稳定型CAD患者中可以最高的可耐受强度来进行治疗。如果需要更强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在他汀中加入 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是降低稳定型CAD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疗法,通常 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或在阿司匹林有禁忌时使用P2Y12抑制剂。对于稳定型CAD患者,推荐在PCI后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6个月。

     

    一项研究纳入了16574名稳定型CAD患者,结果显示,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每天两次)与阿司匹林联用,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可减少死亡和缺血事件,但该药物组合增加了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稳定型CAD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低于130/80mmHg, 建议优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使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心绞痛。稳定型CAD患者的糖尿病治疗应包括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包括秋水仙碱在内的抗炎治疗已显示出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前景,但还需要更多数据来确定这些药物对死亡率的影响。

     

    在改变生活方式之外,抗心绞痛药物在减轻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和药物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特别适用于左心室功能障碍或以前有过心肌梗死的患者;钙通道阻断剂是心绞痛治疗的一线疗法

     

    如果心绞痛在2至4周后没有得到充分的抑制,可以考虑增加剂量或开始使用长效硝酸盐或雷诺嗪。短效舌下含服硝酸盐可根据需要用于突发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患者也可在运动前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新靶点集中在改善灌注或处理感觉通路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它们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血运重建策略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发表的RCT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稳定型CAD患者采用CABG可以改善10年死亡率,特别是在那些有左主干或三血管病变的患者中。自那时起,最佳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都有了重大进展。随着球囊血管成形术,特别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引入,PCI成为治疗局灶性狭窄引起的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方法。

     

    4项大型研究评估了PCI+药物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和心绞痛的作用。COURAGE试验是其中第一项RCT,对2287名患者进行了平均5年的随访,所有参与者在冠状动脉近端有至少1个严重狭窄(≥70%)。在死亡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复合终点方面, PCI与药物治疗相比没有差异,一项事后分析证实,即使在缺血负担较重的患者中,PCI也没有益处。有研究者认为COURAGE试验并没有反映出当代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势,而且更严重的缺血患者可能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在COURAGE试验后不久,第二项试验对2368名稳定型CAD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也显示在5年时,PCI相比药物治疗对主要心脏事件没有益处。第三项试验纳入了888名冠心病稳定但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患者,比较了PCI +药物治疗与单独药物治疗,该试验在7个月后提前终止,原因是PCI+药物组在死亡、心肌梗死或紧急血运重建的主要终点上有明显益处。然而, 随访5年时发现,PCI +药物治疗的获益仅在紧急血运重建这一终点中可见,在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中没有显示出益处

     

    上述研究为ISCHEMIA试验提供了基础,该试验纳入5179名稳定型CAD且压力检测显示中至重度缺血的患者,检验了有创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策略,这些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年。在有创组中,79%接受了血运重建(74%接受PCI,26%接受CABG手术)。保守组中,只有21%的人在随访期间接受了血运重建。结果显示,有创治疗和保守治疗的5年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因不稳定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住院的 主要复合结局方面没有差异(16.4% vs 18.2%)。

     

    总的来说,RCT支持PCI在缓解心绞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基线期明显缺血以及心绞痛负担很高时。考虑到心绞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偏好是决定是否进行PCI的关键因素。常规来说, PCI更应该用于那些进行了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后仍有持续症状的患者,但在医患共同决策的前提下,将PCI作为缓解心绞痛的一线治疗策略也是合理的。患者必须了解PCI的风险,如出血和造影剂相关的肾脏损伤,可选择的其他替代性药物方案,以及认识到PCI可能不会提升寿命或降低心梗风险。

     

    参考文献:

    JAMA.2021 May 4;325(17):1765-177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乳腺癌的风险因素有些可改变,有些不可改变。其中许多风险因素,如体重、锻炼和饮酒等,都属于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是适用于所有人包括乳腺癌高危人群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来说,如果乳腺癌风险主要是由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驱动的,比如遗传家族史、乳腺密度高或良性乳腺疾病史,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预防性治疗措施(如预防性手术),以降低他们的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一般建议

    有或没有遗传易感性的女性

    乳腺癌高危女性可分为两个亚组,有遗传倾向的女性和没有遗传倾向的女性。在这两类群体中,对乳腺癌风险的认知、心理影响、干预措施接受程度都不相同,因此必须采取 个体化预防策略

     

    多学科管理模式

    对高危女性的干预措施很多都程度较大,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例如,减少乳腺癌风险的预防性手术。因此,需要一个多学科小组进行管理,包括临床遗传学家、放射学家、心理学家、专业护士、乳腺外科医生、妇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等。

     

    生活方式改变

    乳腺癌高危女性很多会选择预防性干预措施,但这些措施不能替代生活方式改变,即使采取了主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乳腺癌的一些残余风险仍然存在。应在随访期、术后复诊时,与患者讨论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药物预防措施

    他莫昔芬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这两类药物对乳腺癌预防性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纳入3000多名参与者的9项III期试验的强有力证据显示, SERMs可使乳腺癌发病率降低约38%

     

    两项大型III期试验,IBIS-II和NCIC-MAP.3分别评估了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作为乳腺癌预防性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 AIs可降低至少50%的乳腺癌发病率,不过,这些益处仅限于预防ER阳性乳腺癌。主要的指南,如英国NICE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NCCN指南等,都建议医生与乳腺癌高危女性共同讨论预防性治疗策略。

     

    长期获益

    IBIS-I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中位16年)值得关注,结果显示, 他莫昔芬在治疗后可持续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益作用在0-10年和10年后相似。这种较长的治疗后获益对预防性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而且副作用一般仅限于积极治疗期间。

     

    有高危病变的女性获益更大

    NSABP-P1试验显示,与试验中的总人群相比, 他莫昔芬对有非典型性增生女性的预防作用更大(乳腺癌风险降低:86% vs 49%)。在IBIS-II试验中,与无良性乳腺疾病的女性相比,预防性使用阿那曲唑可使有小叶原位癌(LCIS)、非典型性增生、乳腺增生的女性获得更大的益处。然而,在NCIC-MAP.3试验中,患有LCIS或非典型性增生的女性使用依西美坦获得的益处,与不伴有这些疾病的女性没有显著差异,不过该试验的中位随访时间更短,导致亚组分析的事件更少。 预防性治疗措施对有癌前病变/良性乳腺疾病的女性有更大的作用,可能也与他莫昔芬有长期持续性疗效有关。对AIs试验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将有助于探索这方面的问题。

     

    对死亡率和肿瘤亚型的影响

    没有一项乳腺癌预防性治疗试验是以乳腺癌事件或全因死亡率为终点设计的,因此,对死亡率的影响,无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些试验中发生的乳腺癌数量很少;由于乳腺癌存活率较高,乳腺癌死亡人数更少。此外,乳腺癌事件发生后的随访时间也不够长,如随访时间最长的IBIS-I试验的随访时间只有8年左右。对于ER阳性乳腺癌,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才能看到有意义的生存差异。

     

    SERMs试验中观察到ER阴性肿瘤略多(160 vs 131)。目前,在AIs的试验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差异性结果。 在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状态和不同肿瘤大小的亚组中,没有观察到他莫昔芬的疗效有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在 预防ER阴性肿瘤方面缺乏益处,或此类肿瘤的发生率更高,应是BRCA1突变携带者使用他莫昔芬作为预防治疗的重要关注点,因为在这些女性中发生的乳腺癌,几乎有三分之二是ER阴性肿瘤。在BRCA2突变携带者中,这种担忧要更少。NSABP-P1试验的数据基于极少量的事件,显示他莫昔芬的获益似乎仅限于BRCA2携带者,BRCA1携带者缺乏获益。

     

    手术预防 vs 药物预防

    手术预防和药物预防的重要区别在于风险降低的程度和可逆性/不可逆性,药物预防可以灵活进行,在出现副作用时可以停止,但手术干预是不可逆的。

     

    乳腺癌高危女性群体由2个亚组组成:已知有基因突变的女性和没有高危突变的女性。前一类人的高危状态往往在更早的时候就被发现,终身风险估计往往比后一组高得多。在监测一段时间后, 在适当的年龄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往往是高危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首选干预措施。然而,这段监测期提供了一个讨论和实施药物预防性治疗的机会。年轻的BRCA1突变携带者预防性使用SERMs仍存在顾虑,然而,这种顾虑不应妨碍对其他突变携带者进行个性化预防。

     

    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BRRM)对没有突变的高危女性的益处尚未得到证实,对侧降低风险的乳房切除术(CRRM)也未被证实能为这些高危女性带来风险降低或生存的益处。许多这样的女性在40多岁时被归入高危类别,可能接近绝经年龄,这就增加了预防性治疗的选择,包括在绝经后不久开始进行更有效的AIs预防性治疗;也可以根据对副作用的耐受性/个人偏好来选择预防措施。因此, 对于没有已知基因突变的高危女性,药物性预防可以作为预防性干预的首选

     

    参考文献: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20; 65:18-3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点击查看
    å

    想要美白皮肤可以喝红枣蛋茶,准备一些红枣,一个新鲜鸡蛋,少许红糖,把红枣放到一个容器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煮三分钟左右,再加入鸡蛋闷煮两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的红糖就可以喝了,坚持喝皮肤就能变得更加白净。
      美白皮肤还可以喝桃花茶,准备适量干桃花,一些绿茶,用开水冲泡以后来喝,能够让脸部黑斑问题得到改善

  • 癌症治疗手段不断增多,各种癌症的生存率也在提高,与此同时,癌症治疗相关毒副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副作用对临床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癌症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中,心脏不良反应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血管毒性已成为第二常见的癌症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反应,事实上,在癌症靶向治疗的鼎盛时期,从发表的文献上来看,血管毒性与心脏毒性的效应相当。

     

    之前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静脉血栓栓塞,而新的癌症疗法的出现,又将目光转向了动脉毒性。根据临床表现,癌症治疗相关的动脉毒性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急性血管痉挛、急性血栓形成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近日,《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上刊登了一篇综述,重点阐述了这些血管毒性效应,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策略建议。 

    图源:《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官网

     

    急性动脉血管痉挛

    传统化疗药

    引起急性血管痉挛的经典化疗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及卡培他滨,常见于胃肠道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血管痉挛中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5-FU可能对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内皮功能障碍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使用5-FU可能比没有内皮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血管痉挛的风险更高。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活性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观察到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在健康志愿者中非常显著且剧烈地(15分钟内)降低了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血管舒张。研究显示贝伐单抗可能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功能,也有报道会导致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生。其他可能导致血管痉挛风险的靶向药物还有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放疗

    在接受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已有病例报告发生了症状性冠状血管痉挛及变异性心绞痛。也有研究者提出放射性心包炎可能会触发心外膜冠状动脉的血管痉挛。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辐射诱发的血管炎或动脉炎。

     

    处理策略

    癌症治疗导致的急性动脉血管痉挛的建议,与针对一般人群的指南建议一致。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盐和钙通道阻滞剂,是5-FU、顺铂、紫杉醇或VEGF抑制剂治疗造成的血管痉挛的主要治疗手段。当怀疑微血管功能障碍时,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更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再次接受癌症治疗,建议在治疗之前,整个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短期内进行血管扩张剂治疗。但这种策略并不总是有效,例如在5-FU相关心脏毒性方面还涉及到其他机制。经历过心脏毒性再次接受5-FU的患者应接受心电图监护,以评估心脏缺血性变化和心律不齐。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传统化疗药

    急性血栓形成通常见于顺铂治疗,特别是在睾丸癌、妇科恶性肿瘤或肾细胞癌患者中。病例系列报告发现,经顺铂治疗出现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动脉粥样硬化,表明内皮单层的浅表侵蚀是潜在的机制。

     

    靶向治疗

    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会导致动脉血栓栓塞(ATE)和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增加。在接受VEGF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记录动脉血栓形成很重要,因为ATE包含广泛的临床表现,例如心绞痛,不仅可由血栓形成引起,也可由血管痉挛和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造成。

     

    免疫疗法(ICI)

    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有过动脉和静脉血栓事件的报道。其中一些事件与ICI开始治疗的时间有关系。然而,在没有任何队列研究的情况下,免疫疗法的血栓栓塞事件的总发生率是否高于一般人群仍不清楚。

     

    放疗

    虽然不是一个常见的事件,但在患者中有报告过放射节段内的急性动脉(甚至是大血管)血栓形成的情况,并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肢体缺血和卒中。试验结果显示,在48小时内,内皮细胞显示出严重的损伤迹象,接着是内皮剥脱和纤维蛋白的内膜沉积。再内皮化在放疗后3周内出现,4个月时仍未完全消失。但是,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放疗剂量非常高。

     

    处理策略

    对癌症患者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遵循已发布的指南,主要干预措施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治疗、机械血栓切除术和病因治疗。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则通常采用血运重建策略,主要是置入支架。与不使用血栓切除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人工血栓切除术有更高的卒中发生率,对冠状动脉或心肌缺血没有决定性的益处,因此,人工血栓切除术不再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规推荐。在没有任何临床显著狭窄的情况下,浅表病变通常不建议进行血运重建,建议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于有冠状动脉血栓的ACS患者, DAPT的给药时间至少应为1年。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传统化疗药

    许多传统化疗药物都对冠脉系统有急性和持久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蒽环类药物,能诱发血管过早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经典化疗药物是顺铂。顺铂可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和急性血管痉挛,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对癌症存活者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在癌症治疗结束二十年后,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以及循环内皮细胞水平仍然升高。


    靶向治疗

    如上所述,VEGF抑制剂对NO信号通路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在啮齿动物模型中,pan-VEGFR抑制剂已被证明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但不会增加斑块的易损性。

     

    放疗

    放疗导致血管病变的特征是中膜破裂、纤维化和萎缩以及外膜增厚和纤维化。尸检结果显示,明确区分放疗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常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困难,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只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和部位与预期不相符的情况下,才被认为与放疗存在因果关系。

     

    处理策略

    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的癌症患者,无论接受何种癌症治疗,均应根据当前的指南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减少狭窄的恶化。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连续性监测,以确定疾病进展动态,可能最终需要进行经皮干预或手术干预。考虑到外周血管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将踝肱指数作为一种监测方式。目前尚未确定筛查的最佳时间间隔、随访持续时间以及达到何种程度可认为是临床重要改变。基于队列研究的结果推断,在6个月内踝肱指数下降≥0.02可能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需要对癌症治疗的各种动脉毒性事件的发病率进行更精确的估计,如有可能,需要确定风险因素和风险群体。这些定义将有助于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之后进行筛查。筛查的具体方式和频率也需要定义。一级和二级预防应遵循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对血管疾病的适当管理不应妨碍癌症治疗。


    参考文献:

    Nat Rev Cardiol. 2020; 17(8):503-522.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各位老师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恐慌的情绪让有复诊购药需求的患者进退两难。互联网+医疗成为了患者的不二选择,给患者发放复诊二维码,线上开处方,让患者不需出门就能安全、放心的就医购药,京东在过年放假及疫情管控期间快递不停歇,药品配送到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给患者送去健康与安心。让我们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生操作方式:

    1、京东医生APP首页右下角“我的”

    2、患者复诊二维码

    3、截图或者保存后,将此二维码发送至用微信等管理的患者

    参考内容:

    1、患者朋友大家好:最近医院属于高危区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如非必要,不要到医院来。需要买药的,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我在京东健康,给大家咨询。扫码填写信息,把之前的病例,处方单传上来,有什么情况,咱们随时沟通。京东快递配送现在正常营业。愿抗“疫”尽快胜利,早日为大家服务。

    2、亲爱的患者朋友大家好,最近疫情影响较大,为了大家的健康,扫描此二维码可以线上开处方,快递配送到家。愿抗“疫”尽快胜利,祝福您早日康复。

     

    患者操作方式:

    1、扫码关注公众号

    2、点此立即咨询

    3、填写姓名手机号

    4、填写疾病情况进入问诊

    5、写明所需药品详情


  • 有网友在网上平台咨询:病人确诊晚期肺癌,肺穿刺病理是小细胞肺癌,但有腺癌成分,是否可以靶向治疗?

    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肺癌(SCLC),占了 15%~20%。而在小细胞肺癌中有部分是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分相混合的,称为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其中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分可以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等等,以混合鳞癌最常见,混合成分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复合型小细胞肺癌总的发生率(活检+手术)占小细胞肺癌的2%-24%。在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病理诊断中,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为12%~28%,而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标本中仅为8.6%,这是由于支气管镜和肺穿刺所取标本太少,导致复合型小细胞肺癌诊断率不高。可见标本采集数量和完整性对于发病率不高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

    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临床特点与纯小细胞肺癌相似,常见于中老年伴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男性约占发病总人数的 70%,中位发病年龄60岁,中央型肺癌约占80%,处于晚期约占80%。目前发现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与鳞癌有更为紧密的组织联系和起源关系,且两者均来源于鳞状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层,发生部位一致,多表现为中央型团块病灶,且合并纵隔、肺门多组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可压迫纵隔内动脉、静脉、食管、肺组织及周围组织等重要器官,造成上腔静脉阻塞、食管受压及肺不张等表现,少部分患者的肺部病灶呈孤立结节或浸润性改变,亦可合并有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2014年美国NCCN推荐把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列入小细胞肺癌的分支中,在治疗复合型小细胞肺癌方面无明确及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的各大指南都将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归为小细胞肺癌的范畴,采用相同的治疗模式。

    1.对于早期(T1-2N0M0)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主要治疗为手术联合放、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患者在生存率上获益。

    2.对于高于T1-2N0的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标准化疗方案为EP(依托泊苷+顺铂)及EC(依托泊苷+卡铂)。效果较好的患者可考虑预防性脑部放疗。

    3.广泛期患者首选联合化疗,体力状况较差的患者选择最佳支持治疗。由于混杂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低于纯小细胞肺癌,有效率在50%左右。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对于混杂有腺癌成分的小细胞肺癌能否考虑靶向治疗,首先必须先进行基因检测。有报道显示,EGFR突变在纯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是4%,而在复合型小细胞肺癌中,可达到15%~20%,一般发生在无吸烟史且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中。对这类患者靶向治疗可能能够获益,但目前无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支持。如果病人体质弱,拒绝化疗,在有敏感基因突变的前提,可以使用相对应的靶向治疗。如果没有敏感基因突变,也可以考虑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安罗替尼,但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出血风险。

  • 全球范围内,三分之一的女性死亡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IHD)。虽然育龄女性IHD的患病率较低,但就目前的趋势而言,如孕妇年龄增加,孕妇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可能导致了这类群体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增加。此外,有研究证实,怀孕本身就会比同龄非怀孕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风险更高。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IHD占心脏病病因的五分之一以上。

     

    妊娠期心肌梗死的患病率

    据报道, 妊娠期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为6.2/10万妊娠。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妊娠期AMI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也比非妊娠人群更为常见。孕妇AMI的各种病因患病率如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或不伴冠状动脉内血栓(27%–40%)、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SCAD,27%–43%)、冠状动脉内血栓不伴动脉粥样硬化(8%–17%),冠状动脉痉挛 (2%)。

     

    对2006-2011年间150例AMI患者的类型和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5%),其余患者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大多数事件发生在妊娠晚期(STEMI,25%;NSTEMI,32%)或产后(STEMI,45%;NSTEMI,55%)。梗死累及左室前壁(69%)、下壁(27%)、侧壁(4%)。

     

    冠状动脉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孕期安全性

    大多数用于IHD的药物,不管是治疗AMI或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可以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继续使用,但有一些药物例外。如果有致畸性或其他对胎儿有害的影响,建议停止该药物。此外,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因为妊娠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会影响药代动力学。 他汀类药物在孕期和哺乳期禁用,但是这些女性在孕期和产后停药,发生AMI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注意事项

    对于急性斑块破裂导致的STEMI,建议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支架植入及时进行冠状动脉再灌注。基于妊娠期间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出血风险,选择药物洗脱支架(DES)还是裸金属支架(BMS)。DES再狭窄的风险较低;然而,与BMS相比,会需要更长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2个月vs 1个月)。考虑到BMS可缩短抗凝治疗时间,BMS可能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在分娩期间。

     

    血管造影是妊娠期IHD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只有60%的AMI女性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部分原因是担心会对胎儿产生危险。目前可接受的妊娠期辐射累积剂量为50mGy,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所处时期。在妊娠的头2周,无论辐射剂量多大,都可能导致自发流产。妊娠第3周到第8周,出生缺陷、流产或生长迟缓的风险较低,除非辐射量超过200 mSv。妊娠8至15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风险较高,包括小头畸形和其他CNS畸形,辐射阈值为300 mSv。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

    在无法进行PCI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以前人们认为妊娠期间应禁止溶栓,但新数据表明,妊娠期使用TPA的风险并不高于非妊娠女性。要注意的是,在冠状动脉夹层所致心肌梗死患者中,溶栓可能会加重出血和夹层。

     

    妊娠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普通人群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并不是AMI的常见病因; 但妊娠期AMI中 ,SCAD可占到27%-43%。SCAD的典型表现与AMI相似,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出汗。SCAD诊断通常比较困难,因为典型患者通常是年轻人,没有其他可识别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基于研究的发现,对于患有纤维肌发育不良(25%–86%)、处于妊娠期(2%–8%)、有结缔组织疾病(1.2%–3%)、全身炎症(<1%–8.9%)、服用外源性激素(10.7%–12.6%)和诱发应激事件的患者,应怀疑SCAD的可能性。超过50%的患者会报告有促发因素,包括分娩、服用外源性激素、高强度运动。妊娠期SCAD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妊娠期间动脉壁激素减弱时血液动力学压力增加的结果。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最初的临床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5%)、STEMI(26%-87%)、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3%-11%)。在一项包括168名患者的队列研究中,所有患者都出现了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通常保持不变,但超声心动图或早期血管造影可发现左心室壁运动异常。

     

    任何动脉都可能受到影响, 左前降支最常见,可占到32%-46%。与非孕期SCAD的管理类似,建议大多数孕妇采用 保守治疗并住院监测。在一项包括131例SCAD病例的观察性研究中,自发性愈合率为88.5%,35天后,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观察到愈合。在需要做血管造影的病例中,需要注意球囊膨胀或支架扩张所产生的径向力可能导致夹层;在PCI前对SCAD提高警惕是有必要的。

     

    在对孕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P-SCAD)与非孕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NP-SCAD)的比较中,P-SCAD更多表现为急症,包括STEMI (57% vs 36%),左主血管或多血管SCAD (24% vs 5%),以及左心室功能≤35% (26% vs 10%)。

     

    P-SCAD最常发生在产后第一个月。在2000-2015年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中,有超过120例发生了妊娠期SCAD,超过87名患者(72.5%)发生在产后第3天至第210天之间。与NP-SCAD相比,P-SCAD患者伴有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冠状动脉外血管异常的可能性更小。

     

    临床诊疗建议

    1. 已有IHD的女性应在怀孕前接受全面的心脏评估。

    2. 现有的工具如CARPREG Ⅰ、CARPREG Ⅱ、ZAHARA和改良WHO分类,通常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心肌病的评估,但在IHD女性的风险评估中作用有限。

    3. 从现有趋势来看,如孕妇年龄偏大、合并症患病率增加,可能导致妊娠期IHD的发病率增加。

    4. 识别和治疗妊娠期间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和冠状动脉痉挛非常重要,因为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

    5. 大多数用于IHD或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可以在怀孕期间继续使用,但某些药物除外。

     

    参考文献:
    Cardiol Clin. 2021;39(1):91-10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过去40年来,早发性结直肠癌(缩写为EOCRC;诊断时年龄<50岁)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超过140%。研究提示,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与EOCRC有关,如饮食、久坐、吸烟和饮酒等。普遍认为,EOCRC从病理、流行病学、解剖学、代谢和生物学上均与晚发结直肠癌不同(LOCRC;诊断时年龄>50岁),因此,对EOCRC的调查、评估和管理不同于LOCRC。一些已知和未知但可疑的风险因素,可能解释了年轻人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行为因素(如饮食、压力和锻炼)经历了代际转变,包括饮食西方化(热量高、营养少)、缺乏体育锻炼,均对结肠健康不利。

     

    肥胖

    毫无疑问,全球肥胖人数正在增加,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21.6亿成年人超重,11.2亿人肥胖。许多研究都探讨了肥胖与EOCRC的相关性,一个合理的假设是,EOCRC发病率的升高是人群平均BMI更高的结果。由于癌变过程长达十年,进一步的假设是,20多到40多岁诊断的癌症,可能是成年之前肥胖的后果。然而,将婴儿肥胖或母亲肥胖与EOCRC联系起来的研究尚未发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肥胖与结肠癌相关,但有关肥胖导致直肠癌的证据较弱。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观察到的EOCRC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直肠癌发病率增加引起的。此外,非肥胖者和肥胖者都会发生EOCRC。这些发现都指向一个观点,即还有全球肥胖流行之外的因素导致了EOCRC的增加。更复杂的是,有证据表明,儿童时期限制热量会增加以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压力

    研究显示,压力不仅会增加本人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怀孕期间有压力还会增加后代结直肠癌的风险。这个假设的可信度较强,主要理由是:第一,过去40年里,全球性压力增加与EOCRC的发病率增加同步;第二,睡眠减少会导致压力、肥胖和结直肠癌,反之亦然;第三,肥胖与EOCRC有关,而产前压力与后代肥胖有关;第四,社会心理压力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与EOCRC有关;第五,压力会导致体力活动减少和饮食习惯恶化;第六,炎症环境、先天免疫、免疫细胞功能和微生物群在压力下会受到损害,而免疫力下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压力不仅影响本人,在其后代中也会引起遗传、表观遗传和微生物群的变化,这种代际转移,包括异常DNA甲基化,也与结直肠癌有关。

     

    膳食方式

    大量文献一致表明,采用富含红肉、高饱和脂肪、低纤维的西方饮食对结肠会产生不利影响,而更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则能促进结肠健康。西方饮食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越来越多的儿童吃高精制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脂肪和动物源蛋白的饮食。西方饮食模式尤其会增加远端结肠和直肠癌的风险,而EOCRC往往也多发生在远端结肠或直肠。

     

    西方饮食模式也被证明与KRAS野生型、BRAF野生型、CpG岛甲基化物表型(CIMP)阴性或低水平以及MSS肿瘤相关。大量EOCRC患者往往是KRAS+、BRAF+ 、CIMP低和MSS肿瘤,因此,将饮食模式与EOCRC分子特征(即EOCRC亚组人群)关联起来,将促进对EOCRC与膳食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

     

    也存在反对将西方饮食与EOCRC联系起来的观点,主要是从流行病学数据出发,即在西方饮食为主的地区(如美国和加拿大)和传统饮食为地中海饮食的地区(如埃及),EOCRC都在增加。然而,应该考虑到,全球食物供应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传统饮食习惯为地中海饮食的国家,已逐渐采用西方化饮食。

     

    红肉和加工肉

    红肉和加工肉类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已被认可,主要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特别是在西方化饮食的人群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人群以及儿童中,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在增加;研究预测,红肉或加工肉类与EOCRC的因果关系将会被未来的研究所支持。

     

    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儿童滥用抗生素问题外,孕期时抗生素间接暴露,也可对婴儿出生后的微生物群产生持续影响。早期抗生素过度使用与包括肥胖在内的多种健康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支持抗生素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抗生素会影响结肠健康以及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机制在于,短期反复或长期暴露会发生抗生素耐药,并改变肠道菌群,导致促炎症和促致癌后果。多个研究一致表明,婴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

     

    动物模型支持重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胃肠道癌症的观点,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这可能是因为特定微生物(如梭杆菌)会促使结直肠癌的发生。不同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并不让人惊讶,这也强调了研究需要仔细控制变量,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考虑到“坏”细菌与“好”细菌,抗生素的类型和剂量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靶向胃肠道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与肠道生物失调有关,也可能影响EOCRC的发生。

     

    食物添加剂

    过去40年来,农业变化导致了全球和区域性食品质量和品种的重大变化,即能量密集型食物的消费增加(导致肥胖)和营养成分的下降,这些变化导致的健康后果才刚刚显现。此外,一些添加剂是致癌的。食品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成分,从惰性化学物质,到已知致癌物或致癌前物质,如加工肉类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饮用水暴露于硝酸盐与结直肠癌有关,摄入含亚硝酸盐的加工肉类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也相关。

     

    参考文献: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17(6):352-36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李延龙,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专业方向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我在日照市工作,平时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直到前几天体检报告显示我的血常规有两项指标不太正常。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糕,担心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于是我决定在网上寻求医生的帮助,希望能找到一个专业的医生给我解答。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找到了一个在线医生,向他描述了我的情况。医生告诉我,中性粒细胞低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影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血液病,目前数值轻微偏低,可以口服利可君片或者地榆升白片之类的升白片提升一下。对于淋巴细胞绝对值正常,而百分比轻微偏高,医生说考虑相对性改变,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不需要特殊处理。

    我问医生,吃升白片会不会对体检其他指标产生影响,医生说影响不大。听到这个消息,我松了一口气,毕竟周六就要去事业单位体检了,不能因为这个问题而影响到我的工作。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服用地榆升白片。然而,我的担忧并没有完全消除。上周三体检淋巴细胞数是1.85,这周是2.2,我又问医生,服用地榆升白片会不会导致淋巴细胞绝对值变高。医生告诉我,地榆升白片对淋巴细胞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这才放下心来。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专业性。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避免了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使用互联网医院,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血常规异常的原因和调理方法 常见症状 中性粒细胞低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淋巴细胞百分比轻微偏高可能会出现无明原因的发热、皮肤瘙痒等症状,但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 推荐科室 血液科或内科 调理要点 1. 遵医嘱服用利可君片或地榆升白片等药物,提升中性粒细胞水平;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 5. 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 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收到了体检报告。看到血常规指标有两项不在正常范围内,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是不是我得了什么大病?我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连晚上都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我就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告诉我这两项指标的异常可能是检验误差造成的,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医生还建议我在体检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这样可以帮助我取得更好的体检结果。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现在,我对即将到来的公务员体检充满了信心。

    血常规指标异常的诊断与调理 常见症状 血常规指标异常可能表现为疲劳、头晕、皮肤苍白等症状,但也可能无明显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合理膳食,摄入足够的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如果有慢性疾病,按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 5.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补血药物,如铁剂、叶酸等。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体检报告上出现了“小红细胞症”的字样。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医生说这是因为我的红细胞体积偏小,需要进一步检查铁代谢和地中海筛查。听到这两个陌生的词,我更是感到一阵茫然和恐惧。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试图了解更多关于这两种检查的内容。然而,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让我更加困惑。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专家医生进行线上问诊。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逐渐明白了铁代谢和地中海筛查的重要性。医生告诉我,铁蛋白是检查铁代谢的关键指标,而地中海筛查则需要查基因。这些信息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信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种模式无疑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就医体验,特别是在当前疫情下,线上问诊更是成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

    小红细胞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红细胞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心悸等,易感人群主要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家族成员。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补充足够的铁元素,建议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等; 2.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 3.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4.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如果是地中海贫血,需要遵循医生的特殊治疗方案。

  •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总是能轻松地编织出各种故事,但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我却感到无助和恐惧。最近,我做了一次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高、淋巴细胞高、粒细胞低,并且HIV待查。这些数字和字眼让我心神不定,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

    我开始疯狂地搜索相关信息,试图找到答案。然而,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让我更加迷茫。我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

    医生耐心地解释了我的血液检查结果,并告诉我红细胞高可能与缺铁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铁蛋白水平。至于淋巴细胞高和粒细胞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并不一定有症状。关于HIV待查,医生建议我等待疾控中心的确认结果,并强调即使是阳性,也有药物可以控制病情。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虽然我没有高危行为,但我意识到健康问题可以随时降临到任何人身上。因此,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健康和预防措施。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只关注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血液检查结果解读:红细胞高、淋巴细胞高、粒细胞低和HIV待查怎么办? 常见症状 红细胞高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淋巴细胞高和粒细胞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并不一定有明显症状;HIV感染初期可能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推荐科室 血液科、传染病科、内分泌科 调理要点 1. 补充铁元素,提高铁蛋白水平;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病毒感染;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问题;4. 如果确诊为HIV感染,按医嘱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 我父亲今年77岁,三个月前被车撞,手上发炎,打了5天抗生素盐水。最近我们发现他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都高,但在下降。白细胞从半个月前的29降到23,淋巴细胞从85降到72。虽然目前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但我们仍然很担心。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功能,我们联系了一位专业的医生。

    医生首先要求查看化验结果,并指出淋巴比例这么高可能是有问题的,需要考虑淋巴系统疾病。医生认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的可能性较大。我们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服用药物,医生表示现在还不需要,但建议我们去有血液科的医院做免疫组化和基因突变检查,以确定诊断。医生还提醒我们,淋巴细胞疾病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感染不容易好,这可能与我父亲之前的抗生素治疗有关。

    我们决定近几天带我父亲去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整个线上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给出的建议也很专业和详细。我们非常感谢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利用这种方式获取医疗帮助。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体重下降、发热、夜间盗汗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者。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 根据医生建议,可能需要接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治疗方式。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5.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 我怀孕13周,最近在一次孕检中发现自己的白细胞低至2.7,总胆汁酸也偏高。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打击了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担心这个问题会影响到我腹中的宝宝,我开始四处寻找答案。

    在网上搜索时,我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决定尝试一下线上问诊。通过视频连线,我与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医生告诉我,白细胞低可能与怀孕有关,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而总胆汁酸高可能与肝脏有关,需要关注宝宝的发育情况。医生建议我再次复查血液指标,并且可以去血液科或产科就诊。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摆脱担忧,但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感到了一丝安慰。至少我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哪些科室可以提供帮助。这种便捷的线上问诊方式,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真的很方便。

    孕妇白细胞低的就医指南 孕妇白细胞低的常见症状 孕妇白细胞低可能会出现疲劳、头晕、易感染等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推荐科室 建议就诊于血液科或产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复查血液指标,了解白细胞变化情况; 2. 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休息,增强免疫力; 3.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 4. 如果医生建议,可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提高白细胞计数; 5. 关注宝宝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 我从小就有贫血的毛病,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别人那么有活力。最近的一次体检结果更是让我心生恐惧:轻度贫血,可能是地中海贫血。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一样在我心中爆炸,我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自己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医生建议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贫血的类型。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最终确定我患有轻型地中海贫血。

    虽然这是一种基因遗传病,无法通过药物或饮食来治愈,但医生告诉我这对我的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没有太大影响。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婚生子时需要查看一下配偶的地贫基因,以避免遗传给下一代。

    我也尝试了一些食补方法,例如阿胶口服液,但医生告诉我这些方法对改善贫血没有太大的功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不规律的饮食。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知识。虽然我不能完全治愈这个疾病,但我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轻型地中海贫血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地中海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心悸等。轻型地中海贫血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重型地中海贫血可能会导致黄疸、肝脾肿大等严重问题。易感人群主要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但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分布。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贫血情况。 2. 避免熬夜和不规律的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在结婚生子时,需要查看一下配偶的地贫基因,以避免遗传给下一代。 4. 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或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 5. 如果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 我是小芳,一个28岁的白领。从去年开始,我就发现自己的脸部开始肿胀,尤其是早上起床时。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或者水肿引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脸部肿胀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开始担心我,建议我去医院检查一下。

    我首先去了当地的中医院,医生说可能是肾虚引起的脸浮肿,给我开了一些中药调理。但是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后,我的脸部肿胀并没有改善。于是,我又去了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做了肾脏和甲状腺的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医生告诉我可能是月经不调和贫血引起的脸部浮肿,建议我去妇科和内科就诊。

    我又去了妇科和内科,医生们都说我的贫血程度不够严重,无法导致脸部浮肿。他们建议我再去做一些其他的检查,包括颈部超声和肝脏CT等。但是,我对这些检查感到很恐惧和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联系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并告诉我可能需要做颈部超声检查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医生还安慰我说,不要太担心,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调理得到控制。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了颈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我有轻度的甲状腺肿大。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导致我脸部浮肿的原因之一,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我的脸部浮肿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在线问诊的便利性和专业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科学的医疗建议。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使用在线问诊服务,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甲状腺肿大引起的面部浮肿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甲状腺肿大可能会引起面部浮肿、颈部肿块、咽喉不适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女性、老年人和有家族病史者。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2. 遵医嘱服用药物,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4.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等方法。

  •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淤青会让我如此焦虑。起初,我只是在右小腿发现了一个淤青,没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淤青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左小腿也出现了。这种莫名其妙的现象让我开始担心,难道我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描述了症状,并询问了是否有磕碰的情况。得知我没有任何外伤后,医生建议我去做血液检查,以排除出血倾向的可能性。

    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我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都是正常的。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更加困惑。医生解释说,反复出现的淤青可能是由于血管壁脆性较大引起的,建议我补充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来改善血管壁的健康状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相应的调理。每天坚持服用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几个月后,我的淤青逐渐消失了,身体也恢复了健康状态。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医疗资源选择。

    血管壁脆性引起的淤青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小腿莫名其妙出现淤青,可能是血管壁脆性较大引起的。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和女性,特别是那些长期站立或久坐的人群。 推荐科室 血液科或内科 调理要点 1. 补充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改善血管壁健康状况。 2.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奶制品。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4. 如果淤青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5.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磕碰和划伤,减少淤青的发生。

  •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在河西区的一家医院做了全面的体检。结果显示我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打击了我。我的世界瞬间崩塌了,焦虑和恐惧充斥着我的每一天。我开始四处寻找专业的医生,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拯救我的人。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注册了账号并预约了一位专家医生。通过视频连线,我向医生展示了我的检查报告和症状描述。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并详细解释了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他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态度让我感到安心和信任。

    医生告诉我,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血液病,需要尽早治疗。我的病情已经不属于早期,属于中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医生推荐我去做骨髓涂片、骨髓活检、FISH、PET-CT等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还强调了移植的重要性,建议我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一个便捷、安全、有效的就医方式,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我深深感激这个平台和那位医生,他们给了我希望和勇气去面对我的病情。

    多发性骨髓瘤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骨痛、反复感染、肾功能受损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年龄大于50岁、有家族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人群。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期。 2.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FISH、PET-CT等检查,以确定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3. 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 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