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三医院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万邹
万邹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曹利华
曹利华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
李世清
李世清

暂无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出血、颈动脉狭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等
神经外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神经外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胰岛素,开处方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精神分裂,麻烦开几盒阿立哌唑片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小孩在学校,蚊虫叮咬了,红肿很厉害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咳嗽乏力没精神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拔火罐有什么用啊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屁股眼长肉疙瘩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妇科医生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身上一到夏天就特别痒,浑身痒。其他季节没有问题。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老年人身上有好多湿疹子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一天蹲三四次厕所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展开更多

神经外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人至中年以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走下坡路。

    此时,最容易找上门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就是常见的一种。长年累月的积攒,血管内垃圾会逐渐增多,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梗。

     

    不论男女,一旦头部出现3个表现,小心脑梗上身!

     

    表现1、频频出现头晕头痛

     

    头痛是脑梗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的症状之一,若发现自己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很可能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血栓堵塞血管严重时,会导致大脑缺氧缺血,导致头晕、头痛,当血液循环正常时,这种状况就会消失。

     

    表现2、视物模糊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有所退化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突然出现眼前一黑,数秒后恢复正常,很可能是脑梗导致的。

     

    这是因为血栓影响到视觉神经和视网膜血液循环,导致视野模糊或者发黑的情况发生。

     

    表现3、流口水

    在排除了睡姿错误等外因后,若睡觉时经常发生流口水,且总是偏向一侧的话,很可能是脑梗的前兆。

     

    这是因为,当大脑发生梗塞时,会导致肌肉神经不协调,容易导致流口水、吞咽困难等表现。

     

    提醒:脑梗帮凶不止是酒,3种食物多吃一口,血管多堵一分!

     

    食物1、高糖食物

     

    其实大多的糖类食物中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会使我们的血管负担越来越大,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血管堵塞。

     

    而且,这种食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过多,会导致体内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使得血液粘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食物2、高盐食物

     

    脑梗的出现与我们平时摄入的食盐量也是有关的。

     

    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用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血液粘稠,使得血压升高,诱发脑梗。

     

    食物3、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中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如果食用过多的动物内脏,容易导致动脉血栓、以及动脉硬化,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3件事做太多,小心血管堵死!

     

    1、长期熬夜

     

    熬夜的过程中,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增加肾上腺激素和去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缓,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相关数据指出,一个每天都熬夜的人,要比按时作息的人发生脑梗和心梗的概率高出一倍之多。

     

    2、久坐不动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导致相应部位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不畅通。

     

    长此以往,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速血栓的发生,而血管内脱落的栓子,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脑部,引发脑梗塞。

     

    3、吸烟

     

    吸烟时会产生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 使动脉血管壁受损、血小板聚集增加,诱发血栓形成,引起脑梗。

     

    另外,香烟中的尼古丁,也会促进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沉积,易形成血栓,诱发血管堵塞。

     

    预防脑梗,做好2件事,保护血管健康!

     

    1、补充营养元素

     

    除了降压药,美国加州大学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管长期受人体自由基侵害,导致血管内皮被持续破坏,弹性变差、脂质更容易沉积,随之升高血压。

     

    多摄入自由基的天敌-抗氧化剂,可以对抗自由基对血管的攻击,增加血管壁弹性及冠脉血流量,减慢血管老化速度,稳定血压。

     

    生活中,多酚类、花青素、硫辛酸、黄酮类、维生素E、C等,都是不错的对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剂。

     

    2、坚持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血管内废物的排出,增强血管弹性,有利于控制体重。

     

    坚持运动还可以有效的消耗脂肪,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量因人而异,以不感到疲倦、劳累为主。

     

    做3个小测试,出现一个,也需警惕脑梗,尽早就医

    1、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

    2、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3、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如双臂平举10秒钟,一只手臂无法维持。

     

  • 牙龈炎的联合用药方案主要包括局部用药、抗生素类药物和抗病毒药。1.局部用药:常用药物有碘甘油、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消炎杀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牙龈炎症反应。2.抗生素类:如果牙龈炎症状较重,除了局部涂抹药物外,还需要配合口服用药治疗,可以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类的药物,从而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3.抗病毒药:如果牙龈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病毒疱疹性龈口炎,可以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牙龈炎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检查后根据牙龈炎症程度和类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利于病情恢复。

  • 天气冷了,年轻人约会的口头禅也从“一起喝奶茶吗?” 变成了“一起吃火锅吗?” 可是,接二连三地吃火锅, 嗓子就可能出现“小状况”,那么,爱吃火锅的朋友们,如何避免咽炎的发作呢?

    首先,吃 火锅是一种偏燥的吃法,因为火锅的佐料——干姜、花椒、胡椒、小茴香都是温里药,用它们煮出来的汤底本就是温补燥烈的,再加上吃火锅时涮上的鸡肉、羊肉等都偏温,这就是“燥上加燥”。 而且火锅食材不仅要趁热吃,还得沾上蒜米辣椒才够味,如果太咸或者太辣,喝一杯冰啤酒又是另一个极端的快乐。殊不知,这“一烫一冰”加重了对黏膜的刺激,咽喉部黏膜脆弱,受刺激后容易充血、增厚,淋巴滤泡增生。这时,咽部就会感觉有异物感,在吞咽时会有疼痛的感觉。 持续吃火锅导致的突发急性咽炎有一个特点,病人可能感觉有鼻涕样的黏液附着在咽喉上壁,却咳不出来,又需要不停地清嗓,咽喉痛,吃东西、喝水的时候更痛。

    远离咽喉疾病,火锅应该怎么吃?

    1. 多吃蔬菜

    蔬菜多偏寒凉,不仅能消除油腻,补充人体维生素,还有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所以吃火锅时不妨搭配冬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等利咽去腻的蔬菜。

    2.少吃辛辣食物
    吃太多的辛辣食物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调,内生燥热湿邪,引发咽喉炎、咽喉水肿等问题,所以在吃火锅时,辛辣刺激性食物一定要适可而止。
    3.太烫、太凉不要吃
    吃火锅时,从滚烫的火锅里捞出来的食物不宜马上入口,要让它凉一凉再吃。在吃火锅的同时也要远离冰镇饮品和冰淇淋,避免咽喉受到这种强烈的冷热刺激。
     火锅虽是很多人秋冬季聚餐的首选,但要把握好吃火锅的“度”。一般轻度的咽喉不舒服,很少会有病人跑到医院来看,绝大多数病人都是因拖延治疗,出现并发症后才想去就医。咽喉疾病可能引发鼻窦炎、气管炎、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并发疾病,所以如果出现咽干、咽痛、咽部痒感、异物感、灼热感等咽部不适,必须及时就诊!

  • 点击查看
    å
  • 点击查看
    å

    富露施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小儿能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是一种祛痰药,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导致咽喉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时,可以稀释痰液、帮助痰液排出,小儿可以使用,但小儿必须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用药后可发生呛咳、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胃炎、流鼻涕等不良反应,对药物成分过敏者、哮喘患者等禁用。小儿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应该先由专业医生指导,确定用法用量后,家长每日监督孩子服用。

  • 点击查看
    å

    大肠癌在医学上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是由分期决定的。 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期通常为Ⅲ期或Ⅳ期。Ⅲ期患者一般仅有周围淋巴结的转移,通过根治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50%-70%。Ⅳ期患者一般合并远处器官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欠佳,通过内科姑息治疗后,5年生存率低于20%。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改变对存活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患者在及时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 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因开发mRNA疫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021年10月22日,周五,在西班牙北部奥维耶多的一个仪式上,Katalin Kariko与其他6名科学家一起,从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公主莱昂诺尔手中接过了2021年阿斯图里亚斯公主技术和科学研究奖。2023年10月2日(当地时间),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使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开发成为可能的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

    2名科学家因开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有效mRNA疫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Katalin Karikó是匈牙利萨根大学的教授,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兼-职教授。Drew Weissman与Karikó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完成了他的获奖研究。

    诺贝尔大会秘书Thomas Perlmann周一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了这一奖项。

    去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Paabo因在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发现解开了尼安德特人DNA的秘密,为了解我们的免疫系统提供了关键见解,包括我们对严重COVID-19的脆弱性。

    这是家族中第二次获奖。Paabo的父亲Sune Bergstrom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奖将于周二公布物理学奖,周三公布化学奖,周四公布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将于周五公布,经济学奖将于10月9日公布。

    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100万刀[美元])。这笔钱来自该奖项的创造者、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留下的遗产。诺贝尔于1896年去世。

    由于瑞典货币的暴跌,今年的奖金增加了100万克朗。

    获奖者将被邀请在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的颁奖典礼上领奖。根据他的意愿,久负盛名的和平奖将在奥斯陆颁发,而另一个颁奖仪式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诺贝尔委员会宣布: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今天决定将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同授予:

    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

    他们发现了核苷碱基修饰,从而开发出了有效的COVID-19 mRNA疫苗。

    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现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COVID-19大流行期间开发有效的mRNA疫苗至关重要。这些开创性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在现代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期间,这些获奖者为疫苗研发的空前速度做出了贡献。

    大流行前的疫苗

    接种疫苗刺激形成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这使身体在以后接触疾病的情况下,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以灭活或弱化病毒为基础的疫苗早已问世,例如脊灰、麻疹和黄热病疫苗。1951年,Max Theiler因开发黄热病疫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于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基于单个病毒成分而不是整个病毒的疫苗已经被开发出来。病毒遗传密码的一部分,通常编码在病毒表面发现的蛋白质,被用来制造刺激病毒阻断抗体形成的蛋白质。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的疫苗。或者,部分病毒遗传密码可以转移到无害的病毒载体,即“载体”。这种方法用于埃博拉病毒疫苗。当注射载体疫苗时,我们的细胞会产生选定的病毒蛋白,刺激针对目标病毒的免疫反应。

    生产基于病毒、蛋白质和载体的全疫苗需要大规模的细胞培养。这一资源密集的过程限制了为应对疫情和大流行而快速生产疫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开发不依赖细胞培养的疫苗技术,但这被证明具有挑战性。

    mRNA疫苗: 一个有希望的想法

    在我们的细胞中,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被传递给信使RNA (mRNA),信使RNA被用作蛋白质生产的模板。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一种无需细胞培养即可产生mRNA的有效方法,称为体外转录。这一决定性的步骤加速了分子生物学在多个领域应用的发展。将mRNA技术用于疫苗和治疗的想法也开始了,但前面还存在障碍。体外转录的mRNA被认为不稳定,难以递送,因此需要开发复杂的载体脂质系统来封装mRNA。此外,体外产生的mRNA可引起炎症反应。因此,开发用于临床目的的mRNA技术的热情最初受到限制。

    这些障碍并没有阻止匈牙利生物化学家Katalin Karikó,她致力于开发利用mRNA进行治疗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她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助理教授时,尽管在说服研究资助者她的项目的重要性方面遇到了困难,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愿景,即实现mRNA作为一种疗法。Karikó的一位新同事是免疫学家Drew Weissman。他对树突状细胞感兴趣,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监视和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激活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新想法的刺激下,两人很快开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重点是不同的RNA类型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突破

    Karikó和Weissman注意到,树突状细胞将体外转录的mRNA识别为一种外来物质,这导致了它们的激活和炎症信号分子的释放。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体外转录的mRNA被识别为外源mRNA,而来自哺乳动物细胞的mRNA却没有引起同样的反应。Karikó和Weissman意识到一些关键特性必须区分不同类型的mRNA。

    RNA包含4个碱基,缩写为A、U、G和C,分别对应DNA中的A、T、G和C,这是遗传密码的字母。Karikó和Weissman知道,来自哺乳动物细胞的RNA中的碱基经常被化学修饰,而体外转录的mRNA则没有。他们想知道,在体外转录的RNA中,没有改变的碱基是否可以解释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为了研究这一点,他们产生了不同的mRNA变体,每个变体的碱基都有独特的化学变化,并将其递送给树突状细胞。结果是惊人的:当碱基修饰包含在mRNA中时,炎症反应几乎被消除。这对我们理解细胞如何识别和响应不同形式的mRNA是一个范式的改变。Karikó和Weissman立即意识到他们的发现对使用mRNA进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开创性结果发表于2005年,也就是COVID-19大流行发生的15年前。

    在2008年和2010年发表的进一步研究中,Karikó和Weissman表明,与未修饰的mRNA相比,通过碱基修饰产生的mRNA的递送显著增加了蛋白质的生成。这种效应是由于调节蛋白质生成的一种酶的激活减少。Karikó和Weissman发现碱基修饰既能减少炎症反应又能增加蛋白质的生成,他们消除了mRNA临床应用的关键障碍。

    mRNA疫苗实现了它们的潜力

    人们开始对mRNA技术产生兴趣,2010年,几家公司开始致力于开发这种方法。研发寨卡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疫苗;后者与SARS-CoV-2密切相关。COVID-19疫情暴发后,编码SARS-CoV-2表面蛋白的两种碱基修饰mRNA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被开发出来。据报告,保护效果约为95%,两种疫苗最早于2020年12月获得批准。

    mRNA疫苗的开发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灵活性和速度,这为将新平台也用于预防其他传染病的疫苗铺平了道路。在未来,该技术还可能被用于递送治疗性蛋白质和治疗某些癌症类型。

    基于不同方法的其他几种SARS-CoV-2疫苗也迅速推出,全球共接种了130多亿剂COVID-19疫苗。这些疫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防止了更多人患上严重疾病,使社会得以开放并恢复正常状况。通过对mRNA碱基修饰重要性的基本发现,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在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健康危机之一期间对这一变革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出版物

    Karikó, K., Buckstein, M., Ni, H. and Weissman, D. Suppression of RNA Recognition by Toll-like Receptors: The impact of nucleoside mod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NA. Immunity 23, 165–175 (2005).

    Karikó, K., Muramatsu, H., Welsh, F.A., Ludwig, J., Kato, H., Akira, S. and Weissman, D. Incorporation of pseudouridine into mRNA yields superior nonimmunogenic vector with increased translational capacity and biological stability. Mol Ther 16, 1833–1840 (2008).

    Anderson, B.R., Muramatsu, H., Nallagatla, S.R., Bevilacqua, P.C., Sansing, L.H., Weissman, D. and Karikó, K. Incorporation of pseudouridine into mRNA enhances translation by diminishing PKR activation. Nucleic Acids Res. 38, 5884–5892 (2010).

    Katalin Karikó于195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Szolnok。1982年,她在赛格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赛格德的匈牙利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直到1985年。随后,她在费城天普大学和贝塞斯达健康科学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1989年,她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并一直任职到2013年。之后,她成为BioNTech RNA Pharmaceuticals的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自2021年以来,她一直是赛格德大学(Szeged University)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兼-职教授。

    Drew Weissman1959年出生于米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他于1987年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医学院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接受临床培训,并在米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韦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成立了他的研究小组。他是罗伯茨家族疫苗研究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RNA创新研究所主任。

    附:最近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以下是过去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名-单:

    2022年: 瑞典古遗传学家Svante Paabo发现了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

    2021年: 米国搭档大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发现了人类感知温度和触觉的受体。

    2020年: 米国人Harvey Alter和Charles Rice与英国人Michael Houghton共同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导致了敏感的血液检测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2019年: 米国的William Kaelin和Gregg Semenza以及英国的Peter Ratcliffe为我们理解细胞如何反应和适应不同氧气水平奠定了基础。

    2018年: 米国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Tasuku Honjo,他们发现了如何释放免疫系统的刹车,使其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

    2017年: 米国遗传学家Jeffrey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Young在控制大多数生物觉醒-睡眠周期的体内生物钟方面的发现。

    2016年: 日本的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自噬(细胞“吃掉自己”的过程)方面的研究而获奖。自噬被破坏会导致帕金森病和糖尿病。

    2015年: William Campbell,爱尔兰出生的米国公民,日本的Satoshi Omura和中国的屠呦呦,因为他们解开了疟疾和蛔虫的治疗方法。

    2014年: 米国出生的英国人John O'Keefe、Edvard I. Moser 和挪威的May-Britt Moser发现了大脑是如何通过“内在GPS”导航的。

    2013年: 出生在德国的米国公民Thomas C. Sudhof,以及米国的James E. Rothman和Randy W. Schekman,研究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

     

  • 中度慢性胃炎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一般非萎缩性胃炎,预后较好,不严重;而部分萎缩性胃炎,预后较差。

    中度慢性胃炎的预后取决于很多因素,一般来说总体预后较好,特别是非萎缩性胃炎,由于没有发生肠上皮化生,暂时不存在大的癌变风险,预后较好,不严重。但是如果是萎缩性胃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肠上皮化生。此种病变难以逆转,极少数出现重度异形增生者,可经长期演变发展成为胃癌,胃癌则预后较差。

    虽然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死亡率依然较高。所以建议中度慢性胃炎患者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  

    膀胱结石英文名为Bladder stone,vesical calculus或cystolith。膀胱结石在膀胱内矿物质在膀胱内沉积,通常发生于膀胱内浓缩和少尿时,上尿路结石排至膀胱。

     
    症状与体征
    膀胱结石在大小、数量和质地方面个体差异大,有时无症状,可在普通检查时发现。有时出现症状,包括:下腹和后背痛,排尿困难,夜间尿频,发热,尿痛和血尿,典型症状是排尿突然中断,活动后又可排尿,与结石堵塞尿道有关系。疼痛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或寒战。
     
    病因
    膀胱结石大小,形状和质地差异大,多数较光滑,也有成刺棘样,单发或多发。膀胱结石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者。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结石难以排出,在膀胱内逐步长大,前列腺增生时,残余尿量增多,潴留尿易出现结晶并形成结石,如伴发尿路感染,则容易形成膀胱感染性结石。脊髓损伤者、瘫痪者或相关神经损伤者,膀胱不能充分排空,潴留尿量增多,也易形成膀胱结石。肾脏、膀胱或输尿管有炎症时,膀胱内尿过于浓缩或机体水分不足时,钙镁结晶易析出致结石。长期使用导尿管者,无论是间歇导尿还是长期留置,膀胱细菌感染发生率高,较多机会出现膀胱感染性结石。此外,肾结石可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而成膀胱结石。有研究示膀胱结石长期膀胱壁,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膀胱血吸虫病可致结石,也与膀胱鳞癌有关。
     
    诊断
    膀胱结石诊断方法包括尿分析、超声、X线、CT和膀胱镜。静脉肾盂造影现已少用,为CT所取代。CT可详细反映膀胱结石的状态及相关脏器的情况。
     
    分类
    依结石成分,分为:
    一水草酸钙结石
    二水草酸钙结石
    磷酸钙结石
    磷酸镁结石
    磷酸胺结石
    磷酸镁胺结石
    羟基磷灰石
    尿酸结石
    胱氨酸结石
    黄嘌呤结石
    靛青结石(少见)
    尿脂石(少见)
    磺胺结石(少见)
     
    游戏抓子结石Jackstone calculus在膀胱结石中少见,外观与游戏抓子类似,以二水草酸钙为主,中央有致密的核心,外有放射性刺棘。外观呈亮棕色伴黑色斑片,很少在上尿路出现,而出现于膀胱内。这种结石多需要行膀胱切开取石术。
     
    预防
    预防膀胱结石的最好方法是多饮水,枸橼酸含量高的饮料可减少结石形成风险。橙汁是较理想的枸橼酸类饮料。前列腺增生致膀胱结石者,需治疗前列腺增生。据说蹲位排尿更易排尽膀胱尿,可能对减少膀胱结石有好处。大量饮水也有利于小结石的冲出。
     
    治疗
    较大的膀胱结石需通过外科手段取出,现常用内镜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取石,无需开放手术。碎石方法有超声碎石、气压弹碎石、激光碎石,还有较少用的液电碎石。结石击碎后,可经尿道冲出。治疗并发症有感染和膀胱破裂。少数结石过大或过硬,仍得通过开放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随微创外科发展,现有人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行膀胱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

  •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统称大肠癌)是恶性肿瘤家族中“天良未泯”的一种,因为发展迟缓、易于发现和预防,因此被医生们称为傻子癌;

    然而,就是这个傻子癌,却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每年有近20万生命被它无情吞噬!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表的数据,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和发病排名中,结直肠癌分别列于第5和第3位,新发病例约40万,死亡近20万,几乎每半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
    2020年9月16日,在第四届“国之名医”盛典上,“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的中期结果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的统计数字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一起来了解一下。

    统计数字触目惊心,令人震惊——

    64%:超过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85%:85%的患者 不知道怎么筛查结直肠癌;
    97%:97%的结直肠癌患病前未做过肠镜;
    85.8%:85.8%的被调查患者首次就诊原因是发现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进展期症状;
    7.3%:7.3%的患者是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6.9%:仅6.9%是主动体检时发现;
    83%: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处于中晚期,且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透过这些令人震惊不已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
    并非肠癌太过猖獗,而是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缺少一次肠镜检查!
    世所公认,结直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在早期发现也是很容易治疗的癌症,早期肠癌的治愈率>90%;极早期的粘膜内癌,几乎可100%治愈。
    而晚期的5年存活率在20%以下。
    结直肠癌是最好预防的癌症
    专家们戏称结直肠癌是“傻子癌”,是最好预防的癌症。
    结直肠癌的发病套路非常简单,超过90%的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
    从正常肠黏膜、到长出息肉,大约需要10-30年;从息肉到变成肠癌,一般需要5-15年时间,因为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可需要数十年时间。
    从息肉到肠癌形成的这段时间,平均有10年时间;
    在这三千多天里,哪怕你有一天想起来做个肠镜检查,就能发现并干掉这个息肉,那么肠癌的隐患就消除了。
    真这么简单吗?是的,就这么简单。
    因为肠息肉是突出于肠壁的肉疙瘩,在肠镜下非常容易看见,对于小的息肉,在肠镜检查时候就可以简单粗暴地夹掉;对于较大的、数目多的、性质无法判定的,可以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术。
    此后,只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就可以了。这样做,基本上就能免于肠癌上身。
    发现癌前疾病和早期肠癌,肠镜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
    由于肠道是一个空腔器官,目前其他的检查手段,比如CT、彩超、核磁等,都缺乏敏感性;难以发现早期肠癌,对于肠癌的前身——肠息肉,更是无能为力;
    等到CT能发现的时候,往往是中晚期了;
    消化道钡餐虽然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对于粘膜面的观察,钡餐造影远不如胃肠镜清晰,也同样无法对病变进行活检或治疗,所以钡餐造影也是无法取代肠镜的。
    肿瘤标志物由于较差的敏感性,不能作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
    肠镜检查是最直观的检查,它是一个带有高清摄像头的管子,进到我们的肠道后,就比如我们走进一个房间,可以全方位地仔细观察地板、墙壁、天花板等处的瑕疵;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可以取点活检拿到显微镜下看看性质;
    还能对息肉、早癌等进行切除。
    什么时候开始做肠镜?
    对于毫无症状的普通人群,我国指南建议是5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美国建议是45岁;前几天又有专家建议修改我国指南,也建议45岁开始检查;
    实际上,在这方面,战斗在肠镜检查一线的基层内镜医生最有发言权;
    绝大多数的内镜医生都建议不能大于40岁!因为近几年肠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二三十岁患上肠癌的也不在少数;
    因此,安全起见,还是建议40岁前无症状做第一次肠镜,此后根据首次检查情况决定复查的频率。
    但是对于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5-10年做第一次胃肠镜;出现症状者,则不分年龄,立即肠镜及相关检查:
    什么是高危人群呢?
    ①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35岁者;
    ②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③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④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者;
    ⑤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者;
    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肠癌早期没症状
    肠息肉几乎没有症状,只有个别大的大的才可能有腹痛便血的情况;
    早期肠癌也是如此;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我没症状做什么肠镜?结果就耽误了。
    就像这个调查报告所说的那样,85.8%的患者是发现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症状才去检查的,结果一查就是进展期或者晚期;
    只有约不到7%的肠癌患者,是无症状时候去体检发现的;
    我还看过另一组数据,我国的大肠癌只有15%是早期癌,而这些人大多是无症状体检才发现的;
    因此:无症状体检才是真正的体检,有症状去检查,那就是诊断性检查了。
    多久做一次肠镜合适?
    一般来说,首次做肠镜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或者只有个别炎症性息肉,5-10年再做下一次即可;
    如果发现问题;或者有显著症状,就要根据情况进行复查;
    一般来说,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2~3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有家族史的,要根据病理结果,遵医嘱进行更为频繁的复查和监测。
    小结
    1、大肠癌90%起源于肠息肉,40岁前做第一次肠镜,发现切掉,就能免于患癌;肠镜检查,既是预防手段,又是治疗手段;
    2、肠息肉、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烟酒、遗传、久坐、肥胖、缺乏锻炼、炎症性肠病等因素相关,在生活上要多改掉不良习惯、摄入新鲜蔬果,适度锻炼等等;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因此及时肠镜检查最为保险;
    3、早期肠癌可以治愈;
    4、没有任何检查能够替代肠镜;
    5、肠镜检查不再痛苦,可以选择无痛肠镜。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