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暂无科室医生
肝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肝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肝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肝脏的病变包括病毒性的乙肝、甲肝、丙肝,和非病毒性的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病。 百度一下会有很多文章煞有介事地解说肝脏不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其实大部分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根本不特异的,比如有的文章说,肝脏不好的时候会有指甲的变化,但是临床上没有医生会去用这个作为肝脏问题的参考指标。 还有的文章说的肝掌、蜘蛛痣等,其实是肝硬化代偿期的症状,而肝病真正发展到确诊肝硬化的时候就已经不能认为是肝病的早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硬化的实质是原来细胞和组织都坏死了,原有肝功能结构遭到了破坏,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是不可逆的,各种治疗手段只能是保护肝脏不继续恶化,避免并发症等,已经失去了早发现早干预的意义。所以为什么不早早改变生活方式,要反复地伤害自己的肝脏呢? 肝病早期的症状主要是:1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2 黄疸型肝炎会出现小便发黄,这个黄区别于水喝少的那种黄,是发橙或者偏棕褐色;3 有些病人会出现胃肠道的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等;4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会有发热等类似流感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说是比较隐蔽的,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某些症状可能是肝的问题也可能是胆的问题,也可能是胰或者胃的问题,非专业人士要想去分辨是很困难的。所以一怀疑自己有肝病,最好就是去医院体检。 因为最常见的肝病是慢性乙型肝炎,所以做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是必须的。如果你还喝酒,酗酒,那么是酒精性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你同时有乙肝,又酗酒,那你距离肝功能受损、肝硬化的日子就不远了。 体检,能让我们很早就发现问题。但这也不好,因为有时候一丁点的问题,普通人都会抓住不放,杞人忧天,睡不着觉。比如肝囊肿,肝囊肿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除非是巨大的肝囊肿,顶到肝包膜了。很多人体检做B超发现:咦,肝脏有囊肿哦,而且还不止一个,怎么办?就开始失眠了。其实,小的肝囊肿根本不需要治疗,但是医生可能没有更多时间告诉他,他回来搜搜百度,百度各种说法都有,有的甚至说肝囊肿会癌变,你说,他还能睡得好觉么? 不过肝脏病变确实危害比较大,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病毒性肝炎可以接种疫苗,其他的肝病,主要是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营养、不要摄入太多油脂、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给肝脏增加负担,比如一些护肝保健品其实不能随便乱吃。 → 点击这里,线上咨询,一次问诊三天有效哦本文由吴娟医生支持。吴娟医生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协和医院学习进修和规培,现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专注研究和治疗各种肝病,她服务耐心细致,专业严谨,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保持着五星好评的记录。

  • 好孕科普

  •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两大节日重叠,促成了法定假日以来最长的8天假期,相信宝妈们也是不肯错过这个带宝宝出行的好时机,一家人趁此佳节,找个青山绿水旁……宝宝承膝憨笑玩闹……如此想来,一顿户外野餐都是美美哒~ 而就在此时,一段梦幻假期的开始却是,爷爷奶奶端着碗筷对着宝宝边哄边追,宝妈宝爸边吼边气,好一番热闹不时上演,宝妈们不得不焦虑啦,这要如何带出门? 于是宝妈们早早开始了补锌历程… 宝宝食欲下降不爱吃饭,真的是缺锌么? 其实大多数缺锌的症状属于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下降这一条症状并不能说明体内缺锌,而需要与日常饮食摄入量,生长发育水平,其他矿物质补充情况等综合考虑。每天大量补钙有可能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长期如此会导致缺锌。 锌是100多种参与体内生理过程的酶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人体的蛋白质合成,加速伤口愈合,维持味觉,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缺锌可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功能,大运动发育以及认知发展。1. 缺锌有哪些症状? 宝宝缺锌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皮炎、生长发育缓慢、异食癖(喜欢吃奇怪的东西)、容易患感冒、腹泻、地图舌等。缺锌也有可能引起尿布疹和湿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警惕啦!多关注宝宝的情况,觉得有问题了不要擅自给宝宝吃补锌的药品或保健品,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让医生判断宝宝是否缺锌。一旦缺锌,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补。2.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锌? 根据2016年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0~5月龄的宝宝每天需摄入2毫克锌。6~11月龄的宝宝每天需摄入3.5毫克锌。1~3岁的宝宝每天需摄入4毫克锌。3.宝宝每天实际摄入多少锌? 0~5月龄的宝宝每天可以从母乳中摄取足够的锌(2毫克)。从半岁以后,母乳所能提供的锌不再能完全满足宝宝身体所需,应通过其他食物来给宝宝补充。蛋黄、肉和动物肝脏都富含锌。1~3岁的宝宝以辅食为主要营养来源,在保证奶制品摄入的基础上,每天保证1个鸡蛋、50~100克肉,就可以满足宝宝对锌的需求。4.锌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哪些? 动物性的食物如海鲜, 尤其是贝壳类海鲜含锌最高,其次是红色肉类、内脏、鸡蛋、干果。水果和蔬菜中的锌含量较低。常见含锌量高的食物有:生蚝(71.2毫克/100克)、鲜扇贝(11.69毫克/100克)、羊肉(6.06毫克/100克)、猪肝(5.78毫克/ 1 0 0 克) 、牛肉( 4 . 7 3 毫克/ 1 0 0克)、蛋黄(3.79毫克/100克)。 3个让宝宝好好吃饭的小妙招 1、准备一个宝宝餐桌 在家人团聚吃大餐的时候,仍然要给宝宝准备专用餐桌分配好食物,没吃完,不让他离开,也尽量不让其他大人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宝宝养成专心吃饭,且只吃自己碗里的食物的好习惯。2、饭前不吃零食 “串门儿”的时候,长辈疼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各种好吃的,但是这时候爸妈要能狠下心,坚守不在正餐前给宝宝吃零食的原则,从而提高宝宝吃正餐时的食欲。3、提高宝宝食欲 家庭餐一般都很丰富,爸爸妈妈的得意之作也许好吃,但不见得“好看”,做宝宝餐时,尽量营养搭配的同时把宝宝的食物打扮得“花枝招展”一点,从而引发宝宝食欲。作者简介  王琳,女,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博士。从业近20年,擅长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指导,出生缺陷和自闭症等疾病的诊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叶芳,女,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出自《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

  •   胰腺癌其实发病率并不高,大概在恶性肿瘤中排在6~7位,但是死亡率却位居榜首,5年生存率仅为5%。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为什么胰腺癌的死亡率如此可怕呢,与胰腺癌发病隐匿,发现晚有很大关系。 胰腺体积很小,解剖位置比较深,又与胃及十二指肠、胆总管邻近。胰腺癌早期症状以反复上腹不适、胀满纳差、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为主,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也没有特异性的指标物,常规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胰腺癌有两种,一种是起于胰腺导管,一种是起于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前者五年生存率仅5%,后者进展较缓,也是乔布斯所患癌症,他确诊之后生存了8年。     那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呢? 1 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腹痛 上腹疼痛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位置多见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这跟胰腺的位置有关,前面我们说胰腺比较深,它在胃的后面,我们第一、第二腰椎前面。所以疼痛会向腰背部放射,如果压迫可能会加剧疼痛。 2 黄疸 如果是胰头癌肿黄疸较多见而且出现较早。 3 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的患者都出现体重减轻,我们回顾一下另一个因为胰腺癌去世的名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可以发现这种消瘦是非常迅速而且显著的。 消瘦原因除了所有癌症都会带来的消耗,如食欲不振、焦虑、失眠之外,还有胰腺作为同时调控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器官出现障碍导致的消化和吸收障碍。 如果出现饭量减少、没有胃口,饭后消化不好,总是想吐的话,就要高度警惕。 消化不良 如果近期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做钡餐检查了消化道一切正常的话,要马上去排查可能的胰腺问题。 脂肪泻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会负责我们脂肪的消化,如果胰腺出现问题,会导致大量的脂肪类物质无法在大便中消化吸收,从大便中排出,导致大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并且恶臭无比。 注意,如果伴有出血症状的话,大便也可能是黑色的。 4 血糖突然升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相应的高危因素时应该警惕,因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就是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控血糖的激素。如果突然发生血糖异常,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以下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 1 遗传因素 家族中1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倍; 家族中2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12倍; 家族中3人患胰腺癌,其他人患癌几率会增至一般人群的40倍。 2 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熏烤、煎炸、腌制类食品,不仅是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3 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β-萘胺、苯等 4 吸烟,吸烟将增加患胰腺癌的几率至一般人群的2~2.5倍 5 内分泌紊乱 这个病因可能发生在年轻人、绝经期后的女性和有自然流产史的女性身上,导致他们的发病率增高。 如果伴有以上因素,而您又满足大于40岁,突然出现了上腹部的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慢性胰腺炎,或者进行过部分胃切除,或者突发糖尿病,建议您去进行胰腺癌的筛查,并规律复查体检。   有责任心地生活, 才能更自由 有问题,点我进入三甲名医专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案例:张女士,27岁,产后1个月出现遇凉或吹风时关节及肢体疼痛,同时有凉风向骨关节里钻的感觉,间断出现肢体麻木感、膝关节周围烧灼感、胸骨周围疼痛,间断头痛、头晕,常有失眠、心悸、胸闷、阵发出汗。这样已有半年多,多项风湿化验均为正常。 西医并没有“产后风湿”的说法 传统上认为的“产后风湿”是妇女生产后,由于碰凉水或者吹凉风,出现的全身疼痛、乏力、怕风怕凉以及容易出汗等一系列症状。但是西医中并没有这个说法。现代风湿病学中所说的风湿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肌痛症等疾病,与产后风湿的概念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多为两侧对称的关节肿痛,与“产后风湿”大不相同 张女士这种产后的症状基本上不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一般是全身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多发生在像手指、脚趾这样的小关节,严重的还会有关节变形、疼痛加重的表现;而且化验检查后,类风湿因子都会出现异常,血沉、C反应蛋白(反映人体炎症的指标)也会有所升高。而张女士产后怕风、关节痛、多汗等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不一样。而且她的多项风湿化验指标也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 产后吹空调、着凉等原因,导致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大不大? 实际上,产后吹风、沾凉水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不大,一般不会因此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有的人有产后风湿的症状,类风湿因子也偏高,这能说明是类风湿关节炎吗?如果有明显的关节肿痛症状,类风湿因子也升高,才会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如果没有明显的关节肿痛,仅仅是怕凉、全身疼痛,类风湿因子异常地偏高,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但是,也不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先兆的可能。 产后风湿三五年都不好,会不会转变成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风湿病学的说法,与产后风湿关系并不大。因此,产后风湿三五年都不好,不一定会变成类风湿关节炎。 案例中的张女士出现的怕风、关节痛、多汗等,很多产后女性都会出现,但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具体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很多女性生产后内分泌系统出现很多变化,体内多种激素起伏较大;加上有了孩子后,心理压力也不小,导致精神焦虑、紧张;在产后恢复以及照顾孩子方面,与家人配合不好,也会造成心理焦虑、抑郁。因此,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这些精神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得身体上出现怕风、周身疼痛等产后风湿的表现。

  • 这个叫青春痘的小妖精,本名痤疮。因为青春年少时多发,故名“青春痘”,导致过了青春期的人长了痘还要悄悄窃喜一番。实际上25岁之后,还有一半的成年人会长痘痘,直到40岁之后,这个数字才会降到5%以下。痘痘的本质是皮肤发炎导致的凸出,一般不太影响健康,但是会有微微痒痛。很多人对于痘痘的认识都停留在皮肤油了、皮肤脏了或者荷尔蒙太旺盛了导致的,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看痤疮的病因1 遗传,多种基因可能与痤疮相关;2 激素,因为月经周期、青春期、怀孕、服用药物等因素导致体内激素变化,使雄激素增加,引起皮脂腺腺体肥大并分泌皮脂;3 感染发炎,如一种叫做痤疮丙酸杆菌的细菌感染;4 吸烟、高糖饮食、高油脂饮食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痤疮形成;5 处于较大压力之下,精神高度紧张也会导致或加重痤疮。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来,排除了其他因素之后,冬天痘痘高发的原因就是由于饮食造成的啦。天一冷,我们就控制不住要“吃点好的”,一不小心,糖分油脂就摄入过多,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冒出了痘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冬天了有些人就偷懒没做好面部清洁,如果皮脂腺堵塞或发炎,就会冒出痘痘。这时候痘痘不但出现在额部、两颊,还可能出现在胸背上部这些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表现为粉刺、红色丘疹、小脓疱,严重的可发生暗红色硬结或囊肿。部分患者愈合后遗留瘢痕。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冒了痘痘怎么办呢?如果去看医生的话,医生会根据严重情况和病因进行抗角化、抗雄激素、抑制皮脂分泌、抑制微生物增殖、抗炎等处理。必要的时候需要内服、外用药物,或者用物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轻中度痤疮一般会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组合,效果更好,常用的就是过氧化苯甲酰与抗生素和局部维A酸的组合。因为过氧化苯甲酰副作用比较小,而且有多重优点:(1)可对抗痤疮丙酸杆菌,有助于预防形成微粉刺并具有抗炎的功能;(2)具有表皮剥脱作用,可以去除过度角化的上皮;(3)具有与抗生素同样的效果,但却不会产生细菌的耐药性。治疗中重度的痤疮,和所有痤疮治疗中的药物组合情况,都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皮肤情况来判断和建议。 在这里我主要想盘点一下物理方法的靠谱程度。(1)物理清除粉刺:医生会用粉刺压出器将开放性粉刺挤出,对闭合性粉刺用注射针头挑开后再挤压,在过程中会温柔保护毛囊,而如果我们自己操作的话,不具备专业技术、也不具备卫生条件,切勿随便操作。(2)夏季痤疮减轻的患者可以使用紫外线照射治疗。(3)局部炎症严重的,可以使用激光疗法,或者叫红蓝光治疗。(4)中重度痤疮和难治性痤疮,可以使用艾拉光动力疗法,虽然价格昂贵,但是确实有疗效。(5)对痤疮愈后遗留的表浅瘢痕也可以采用磨削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秋冬季预防痘痘1 抵制诱惑,少吃刺激性的辛辣甜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2 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3 仍然做好防晒、清洁、保湿,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紫外线依然存在,暴晒会让痘痘严重。长痘痘的人通常皮肤屏障功能都有受损,要做好保湿,早晚温水清洗,适当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比如一些含有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或三氯生等成分的洗面奶,切忌过度清洗。所谓把油脂显得干干净净的想法和肥皂类强力清油脂的产品可是不对的。洗净皮肤后,涂好保湿霜,最好是靠谱品牌的针对痘痘肌的产品,比如含有烟酰胺、醋酸锌成分的有助于控油; 含有乳酸乙酯、植物鞘氨醇、烟酰胺或白藜芦醇成分的有利于抗炎杀菌;含有维 A 酸、乙醇酸、乳酸成分的有利于溶解粉刺、促进药物吸收。但是会堵塞毛孔的BB 霜、粉底霜或粉饼这一类的化妆品最好少用。 点击下图咨询本文作者超极受欢迎的五星好评医生

  • 尖锐湿疣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患者应该多了解一些尖锐湿疣治疗误区,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避免这些误区,提高疾病治疗的治好率。那么尖锐湿疣治疗过程中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不能去根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它们通常不进入血液,在进入人体后可潜伏于表皮基底层,然后随着表皮复制进入细胞核内,引起细胞的分裂,同时形成临床所见的皮损。患者在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后大都可控制复发,也有少数长期带病毒的患者,经一段时间后,病毒可随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而被抑制乃至消失。 误区二:不能生育 尖锐湿疣没有遗传性,在完全治疗后无传染性,不影响怀孕和生育。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如果症状消失,一年后不复发,即可考虑结婚、生育。 误区三:血液检查 医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尖锐湿疣尚不能用血清学方法对 HPV 感染进行确诊和 HPV 分型,目前,由于尖锐湿疣 HPV 不能在组织细胞中培养,以及其在体外增殖的困难,因此医学上不能通过分离病毒来确定 HPV 的型别。尖锐湿疣 HPV 的分型主要是依据实验核酸杂交及酶谱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误区四:容易复发 一般来说,尖锐湿疣复发最常出现于治疗后 3 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传染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亦降低。患者经治疗后 6 个月不复发,就算临床治好了。如果治疗后一年不复发,那么以后复发的可能性极小,传染的可能性也极小。 误区五:手术 很多患者相信手术。冷冻、激光、电灼、手术等,虽然除疣速度较快,但只能针对可见疣体,而且痛苦、风险大、治疗费用高,恢复较慢,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清除疣体周围皮肤中潜伏病毒,除疣不除毒,容易复发。 温馨提示: 治疗尖锐湿疣,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警惕,患病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及时治疗,以防误诊,耽误病情。

  • 现在发现肺结节的朋友有很多,大部分肺结节都需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肺结节发生了改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很多朋友会关心自己的肺结节应该去什么医院复查?是到家门口的医院?还是到比较权威的医院?理论上,到每一家正规的医院复查都是可以的。但有时大家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随便找了一家医院复查肺结节,结果拿到另一家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看不清,又得重新再做CT,无形中增加了辐射,本来想着省事,反而倒费事了。从临床实际出发,我自己的体会是假设自己的这个肺结节将来真的有一天增大了,需要做手术,您打算到哪家医院做这个手术,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的前提下,现在就到这家医院复查。这样不论是外科医生,还是放射科医生都可以尽早的看到您肺结节的片子,并且从连续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其细微的变化,这是最不走弯路的选择。      

  • 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流感暴发,门诊爆满,抗病毒药卖断货,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此轮流感的「威力」。 很多人只知道今年流感强,好多人中招,却不知道这些不同各种类型流感的差异: 甲型(A)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组合情况,进一步分类为亚型。目前正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甲型H1N1流感曾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乙型(B)流感病毒:无亚型之分,而分为两个系。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乙型Yamagata系或乙型Victoria系。乙流的传染率和影响量比甲流小。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通常导致轻度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暂没有可导致人感染的证据。 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近半年我国流感活动情况:2017年11月前,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3N2)主要在南方省份活动。2017年11月,流感活动出现上升趋势,北方省份超过南方,流行病毒为甲型(H3N2)和乙型,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逐渐超过甲型(H3N2)。2017年11月底至2018年1月是全国流感冬季流行高峰,流行病毒以乙型(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为主。2018年1月第2周开始甲型H1N1流感亚型开始活动,第3~4周至今超过乙型(Yamagata)系流感亚型。2018年2月,我国南北方流感活动水平开始下降,南方省份流感活动略高于北方。甲型流感占比超过乙型流感。 目前,主要的流感病毒亚型为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暴发的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总人口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最严重,乙型流感病毒次之,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最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流感发生,但是暴发可能性较小。 说了这么多流感的知识和数据,京东互联网医院温馨提醒: 流感通常会导致流感样症状:咽痛、咳嗽、流涕、发热、全身无力、头痛、关节/肌肉疼痛。 流感是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来说,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会自行好转,1~2周咳嗽和体力恢复。非高危者,仅需对症治疗、不需抗病毒药物。 高危需及时就医的表现: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胸痛腹痛,呕吐,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 需要注意防护的高风险人群:孕妇,4岁以下儿童、老人,慢病患者(如慢性心、肺、肾、代谢、神经发育、肝脏或血液疾病)和免疫抑制个体(如艾滋病、接受化疗或类固醇治疗、恶性肿瘤)。

  • 老年人患上癫痫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其中一些与衰老过程和相关健康问题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老年人患上癫痫的常见因素: 1. 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更容易发展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出血或缺血等。这些疾病可以损伤大脑神经细胞并干扰电信号传输,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2. 头部外伤: 老年人可能会在事故、跌倒或其他意外中受到头部损伤。这些损伤可能引起脑组织受损,并导致癫痫发作。 3. 脑肿瘤: 老年人患上脑肿瘤的风险较高。肿瘤可能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干扰正常的电信号传输,导致癫痫发作。 4. 神经变性疾病: 老年人常常患有神经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增加患癫痫的风险。 5. 代谢紊乱: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钠血症或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紊乱可能对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癫痫的发生率。 6. 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来管理其健康问题。某些药物,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可能增加患癫痫的风险。 专家温馨提示:老年人患上癫痫并不一定是上述因素的结果,有时候原因可能无法确定。如果老年人出现疑似癫痫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