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解放军总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部,万寿路街道复兴路28号,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核生化防护、医学救援于一体,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医院迈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前身是军委直属机关医院,红色血脉可追溯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在炮火硝烟中艰难孕育成长。1953年8月5日,在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开国元勋的亲切关怀下正式组建,1954年8月4日改称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1957年6月6日改为解放军总医院,1958年11月4日,成立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解放军医学院),开启医院办学先河。 党的十八大后,在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医院全面迈上改革重塑、转型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11月2日,新调整组建的解放军总医院宣告成立,同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下设第一医学中心(原内科、外科临床部,医技部、门诊部)、第二医学中心(原南楼临床部)、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304临床部)、第五医学中心(原302、307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总参总医院)、海南医院、京东医疗区、京南医疗区、京西医疗区、京北医疗区、京中医疗区、研究生院等单位。 医院拥有21个临床医学部、8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军队“双重”学科,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6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6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中心。 党的十八大后,在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医院全面迈上改革重塑、转型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11月2日,新调整组建的解放军总医院宣告成立,同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下设第一医学中心(原内科、外科临床部,医技部、门诊部)、第二医学中心(原南楼临床部)、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304临床部)、第五医学中心(原302、307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总参总医院)、海南医院、京东医疗区、京南医疗区、京西医疗区、京北医疗区、京中医疗区、研究生院等单位。 医院拥有21个临床医学部、8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军队“双重”学科,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6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6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中心。 医院在老年病预防和预警干预系统研究、耳聋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及呼吸衰竭支持新技术系列研究、烧伤整形医学研究与治疗、骨和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治疗,肾病研究与治疗、肝胆疾病精准外科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研究与治疗、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肿瘤一体化治疗和基础研究、微创机器人手术、消化内镜治疗、介入微创治疗、复杂眼外伤救治和疑难泪器病诊疗 、传染病和继发病、疑难重症肝病、血液病诊治、中毒救治、高压氧治疗、航空与潜水特殊疾病诊疗、新生儿救治、结核病诊疗、器官移植、传统中医学、5G远程手术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医院同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承担国家、军队赋予的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和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20个,覆盖4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23个,覆盖50个专业。 医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3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7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4项。 医院拥有全球领先的第五代射波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数字血管造影机、回旋加速器、世界第二台ZAP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术中磁共振、PET-CT、PET-MR、术中放疗系统、钴60治疗机等近6万台套、总价值近70亿元的高精尖医疗设备。 医院在唐山、汶川、玉树、雅安地震和天津港大爆炸等重大灾害事故救援,北京奥运、中非论坛、武汉世界军人体育运动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抗击非典、埃博拉、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援外医疗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出色完成了历次任务。 医院带头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参加扶贫攻坚,对口帮扶数十家老少边穷地区医院,健康援藏精准救治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风湿病(骨关节病)、包虫病、大骨结病,慈善救助白内障、先心病、耳聋等患者,惠及亿万群众。 医院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涌现出一大批行业先锋和先进典型,有3个集体、19名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3个集体、18名个人荣立一等功,7人荣获南丁格尔奖章。亚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胰腺组织自身以及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中毒以及高脂血症等。,胰腺,1.非手术治疗 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1)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应积极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的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 (2)抑制胰腺分泌 ①H2受体阻断剂; ②抑肽酶; ③5-氟尿嘧啶; ④禁食和胃肠减压。 (3)解痉止痛应定时给以止痛剂,传统方法是静脉内滴注0.1%的普鲁卡因用以静脉封闭。并可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既止痛又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另外,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甘油等在剧痛时使用,特别是年龄大的病人使用,既可一定程度地解除Oddi括约肌的痉挛,同时对冠状动脉供血也大有好处。 (4)营养支持急性重型胰腺炎时,机体的分解代谢高、炎性渗出、长期禁食、高热等,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及低血蛋白症,故需营养支持,而在给予营养支持的同时,又要使胰腺不分泌或少分泌。 (5)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对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是综合性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应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合理的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6)腹膜腔灌洗对腹腔内有大量渗出者,可做腹腔灌洗,使腹腔内含有大量胰酶和毒素物质的液体稀释并排除体外。 (7)加强监护。 (8)间接降温疗法。 2.手术治疗 虽有局限性区域性胰腺坏死、渗出,若无感染而全身中毒症状不十分严重的患者,不需急于手术。若有感染则应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他类型胰腺炎,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血常规 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 3.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4.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 急性胰腺炎时可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对淀粉酶清除增加而对肌酐清除未变。 5.血清正铁白蛋白 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能变为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重症胰腺炎起病时常为阳性。 6.生化检查 暂时性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 7.X线腹部平片 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襻”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8.腹部B超 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9.CT显像 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附近器官是否受累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