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是存在于蛛网膜下腔的体液,对于脑组织和脊髓具有营养支持以及缓冲的作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需要进行治疗。脑脊液漏时需要绝对卧床,同时充分补液,抗感染,必要时可以与腰大池持续引流和手术治疗。
与脑脊液有关的疾病,包括脑脊液漏,颅内高压,低颅压综合征,脑膜脑炎等。需要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腰穿结束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不可过快起身,以免出现类似脑脊液漏低颅压头痛的症状。住院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颅脑疾病常见的重要检查方法,对颅内感染、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脑积水、颅内肿瘤、寄生虫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颅内感染、精神行为异常、头痛等症状高度怀疑颅脑疾病,并排除腰椎穿刺禁忌症,例如颅高压脑疝形成、患者病情危重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或穿刺部位感染等情况下,需尽早向患者家属沟通,并且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
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脑脊液提示化脓性脑膜炎可给予头孢曲松钠或者美罗培南抗感染。病毒性脑膜炎需给阿昔洛韦注射液或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莫西沙星等抗结核,自身免疫性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或者激素冲击治疗。
血性脑脊液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与穿刺损伤性出血进行鉴别,损伤性出血多是由穿刺不顺利、穿刺过程中导致局部血管破裂所致,出血量较多脑脊液会有自凝的现象,随着脑脊液流出颜色会逐渐变淡,需要考虑损伤性出血。腰穿过程顺利没有明显损伤要留取三管脑脊液做试验,三管脑脊液颜色没有变浅现象,考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如果脑脊液前后三管颜色逐渐变淡,可能是穿刺损伤出血。
出现血性脑脊液如果考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立即行头颅 CT 检查,头颅 CT 证实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卧床休息,禁止患者下床活动。保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颅内压,可以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氯化钠治疗,也可酌情使用白蛋白。积极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加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还需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以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以采取放脑脊液疗法,每次释放脑脊液 10 到 20 毫升,每周两次,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缓解头痛,但需要注意警惕脑疝和颅内感染和再出血的危险。
检查脑脊液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腰椎穿刺术获取脑脊液标本,病人弯曲侧卧床上,双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常规选取患者第三、四或第四、五腰椎间隙作为穿刺部位,消毒穿刺点处皮肤,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使用腰椎穿刺针穿刺。一般进针 4~5cm 即有阻力,感觉阻力突然降低以后拔出针芯,转动针尾即可见脑脊液滴出,首先需要检测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 80-180 毫米水柱,随后留取脑脊液标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可能的诊断疾病对脑脊液进行相应检查,常见的脑脊液检查有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三项、病原学检查、培养、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二代基因测序、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副肿瘤综合征抗体检测等。
针对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相应治疗,颅内感染患者需抗感染常用的有头孢曲松钠;抗病毒常用的有阿昔洛韦或者更昔洛韦;抗结核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需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者激素冲击治疗。
腰椎穿刺检查时,患者卧于硬板床上,去左侧区宽区西卧位,以腰椎 3-4 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后,以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取 7 号穿刺针沿穿刺点局部进针,获双重突破感后可见脑脊液流出,测量颅内压力以后,取脑脊液标本 4~6 毫升送检。拔出穿刺针,局部予无菌纱布覆盖,嘱患者去枕平卧 6 个小时,期间不可过快起床,以免出现脑脊液漏,导致低颅压性头痛。嘱患者在腰穿后多喝水。
脑脊液检查是神经科的一个重要检查项目,很多疾病需要依靠该检查来确诊。患者在检查中不应过度紧张,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
脑脊液腰穿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家属和患者进行签字,知情同意后才可进行。可能的风险包括腰穿后头痛,局部感染,颅内炎症,虚性脑膜炎,诱发脑疝等。
作为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腰穿时应保持固定体位,不可随意动弹。操作结束后应去枕平卧 6 个小时,不可擅自起身,以免出现腰穿后头痛,操作结束后可以多喝水,如果出现头痛应充分补充液体,必要时需要补液治疗。
脑脊液蛋白高提示有神经系统病变,不同的疾病要用不同的药物治疗。例如,吉兰巴雷综合症,要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或者血浆置换治疗。病毒性脑炎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细菌性脑炎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且配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以上治疗方案,均需在神经内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尽最大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在住院期间还要保证每日食物能量的充足供应,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证每日的睡眠质量。
(1)定义:大脑有三个脑室(左和右侧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和第三脑室之间有脉络丛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等组织,脉络丛和毛细血管网是产生脑脊液的,脑脊液有自身的运转管道,若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脑脊液在侧脑室中蓄积过多就会引起脑积水也称为侧脑室增宽。
(2)胎儿侧脑室增宽可因多种原因所致,主要原因如下:
- 脑脊液产生过多
- 脑中线结果发育异常
- 病毒感染
- 染色体异常(数目或结构)
- 脑脊液循环阻碍
- 其它
(3)诊断方法:B 超
在妊娠中晚期,侧脑室宽度一般在 6~8mm。目前侧脑室增宽的标准是测量侧脑室三角区横径,妊娠任何时期当三角区横径>10mm 而无其他软指标异常时称为单纯性侧脑室增宽。有文献报道,胎儿侧脑室宽度>12mm 时,其合并其他软指标异常的概率较高。因此也有临床工作者以 12mm 为界限,用轻度(10~12mm)、中度(13~15mm)和重度(>15mm)进行分度。
新生儿腰穿脑脊液检查可能会对新生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一般影响不大,在穿刺的过程中,都是严格按照消毒原则来进行的。在穿刺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损伤到新生儿局部的皮肤,从而造成局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在做新生儿腰穿脑脊液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消毒,同时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在新生儿腰穿脑脊液检查之后,家长一定要注意患儿的整体情况,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卫生,不要让孩子用手去抓穿刺的部位,如果说出血比较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让医生进行伤口的清洁处理。
憋尿不一定会尿道炎,憋尿次数多、频率高、个人卫生差、体质弱时,更易引发尿道炎;而偶尔憋尿、频率低、卫生好、体质强时,相对不易引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1、憋尿次数
若憋尿次数频繁且较多,比如每天多次长时间憋尿,尿液长时间在膀胱内积聚,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细菌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滋生繁殖,当细菌数量增多后,就有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引发尿道炎。如果偶尔憋尿一两次且憋尿时间不长,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可能能够应对,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尿道炎。
2、憋尿频率
高频率的憋尿如每隔几天就频繁长时间憋尿,会使尿道和膀胱长期处于尿液潴留的不良状态,这会反复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降低黏膜的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袭并引发炎症。
较低频率的憋尿如一个月内仅有几次短暂的憋尿情况且身体整体状况良好,平时又注重饮水和个人卫生等,那么相对来说引发尿道炎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但即使是低频率憋尿,也不能完全排除引发其他泌尿系统问题的风险。
3、个人卫生
当憋尿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相结合时,更容易引发尿道炎,如果憋尿后不注意尿道口的清洁,细菌容易在尿道口滋生并进入尿道。
若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即使有偶尔的憋尿行为,在排尿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如用清水清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裤等,那么憋尿引发尿道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4、身体体质
对于身体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憋尿更容易引发尿道炎,这类人群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不足,当憋尿导致细菌有机会滋生繁殖时,身体可能难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这些细菌,从而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身体体质较好、免疫力较强的人,相对而言对憋尿引发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憋尿,只是在相同的憋尿情况下,他们可能比体质差的人更不容易患上尿道炎。
预防尿道炎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尿,防止细菌滋生繁殖及尿液反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停留机会。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