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改善和保持周边环境和自身的清洁卫生。清扫卫生时要避免或减少尘埃飞扬和空气污染。
积极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拒绝吸烟。
家里要保持空气流通。最好每日开窗通风 3 次,每次 30 分钟。流感季节时也可每日用食醋熏蒸 1 小时。所用被褥、枕头要经常用日光暴晒。室内严禁放置花草。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寒冷季节也要进行规律性的户外活动,最佳时间宜在太阳出山之际,以增强耐寒能力。
应随季节与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流感高发季节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加强营养,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本病患者每年都应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并发症。本病一旦复发,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防止炎性感染漫延。
平时应用抗炎、抗过敏、利痰药与支气管扩张剂,要注意阶段性用药或周期性调换,以免形成耐药性。
按照冬病夏治的原则,可适当服用扶正固本的中草药或中药冲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急诊、呼吸科的常见疾病。
可 AECOPD 患者如何吸氧?选低流量还是高流量,鼻导管还是面罩?
这些细节问题你都清楚了吗?
吸氧选低流量 or 高流量?
关于吸氧,可能很多医生,在本科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的时候,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
I 型呼吸衰竭
PaO2<60 mmHg(一个指标),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I 型呼吸衰竭是单纯缺氧,可以「放心大胆」地高流量吸氧,尽快让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也就是监护仪的血氧值升上来。
II 型呼吸衰竭
PaO2<60 mmHg 伴 PaCO2>50 mmHg(两个指标),通气功能障碍所致。
II 型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吸氧要小心谨慎,尽量低流量,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这也在内科学教材中等到了充分的体现,描述如下:
呼吸衰竭
图片
图 1 呼吸衰竭如何吸氧(内科学第八版,p 145)
低流量吸氧
图片
图 2 低氧血症如何吸氧(内科学第八版,p 26)
这是医学考试的常见内容,在很多医生心中,这成了金科玉律。
临床上,一看到患者是 COPD,是 II 型呼吸衰竭,赶快就让护士医嘱吸氧 1~2 L/min(只有鼻导管的前提下),就怕犯了学习时候经常强调的错误。
可遇到患者 SpO2 只有 70 多甚至更低的情况时,也该遵守这个吸氧原则吗?
图 2 内科学教材表示:吸入氧浓度(%)= 21+ 4 x 氧流量。
1 L/min 是 25%,2 L/min 是 29%,正好是 28~30%,就基本达标了,如果 3 L/min,就已经是 33% 了,超出了规定的 28~30% 。
因此,很多医生都不敢加大氧气流量。也许理论是正确的,可我们面对的是病人,病人需要的是什么?是 2 L/min 的氧气治疗吗?
AECOPD 患者如何吸氧?
AECOPD 指南表示:过度的辅助供氧会增加高碳酸血症的风险,氧疗的目标是末梢血氧饱和度达到 88~92%,或者说,血气分析的氧分压达到 60~70 mmHg 为好。
高流量或低流量吸氧只是流量高低变化,可以高流量低浓度吸氧,也可低流量高浓度吸氧。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于吸氧,有更新的认识。
举个例子:
氧分压 34 mmHg,二氧化碳分压 75 mmHg,患者神志还算清楚。
鼻导管 2 L/min 吸了半小时,没有什么改善,末梢仍然只有 74%,怎么办?
达不到 88%,我们必须提上去。
1. 考虑使用文丘里面罩
这种针对呼吸衰竭的理想设备,可以提供精确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2),并且可以提供高流量的氧气。
值得注意的是,高流量是你去调节的墙壁氧流量(1~20 L/min),说的是流量,和 FiO2 并不是一回事,临床上很多医生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或认为直接正向相关。
2. 考虑无创呼吸机
如果效果不好,患者神志清楚,但可以自己排痰,pH 至少 7.25 以上,那么考虑上无创呼吸机改善病情。
3. 建议患者插管上呼吸机?不用!
可基层医院,没有文丘里、无创,吸氧只有鼻导管、普通面罩、必须接气管插管才能用的普通呼吸机,该怎么办呢?直接建议患者插管上呼吸机?
患者神志清楚,可以自己排痰,想插管,必须镇定,甚至肌松,可以想象,后面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脱机困难等情况,肯定是一场长征。
直接建议插管?不用。
用鼻导管最大的流速可以达到 6 L/min,因为鼻导管是低流量吸氧装置,其 FiO2 并不是前面公式计算的 45%,而是只能达到 40% 左右。
同时,其他治疗如抗菌药物、激素可以多管齐下。放心大胆地吸氧吧,盯住监护仪,观察 SpO2,不要弄的太高了(92% 就很好)。
但是,如果二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出现了精神状态差、严重的呼酸中毒、心律失常等,要考虑机械通气。
患者有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等缓解喘息症状,或者 心功能不全 和心源性哮喘,医生经常会给加上氨茶碱相关药物,那么氨茶碱有什么作用呢?
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氨茶碱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本品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过去认为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 cAMP 含量提高所致。
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慢阻肺患者达 3.84 亿,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此病。中国 40 岁以上人中慢阻肺罹患率达 13.4%。50 岁以上达 15.5%。
慢阻肺只能控制,但不能治愈。许多患者由于没有正规的治疗,症状逐渐加重。
慢阻肺按症状可以分为 1-4 级。
- 1 级: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是轻微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
- 2 级:有明显的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
- 3 级:除了慢性咳嗽、咳痰以外还可以出现呼吸困难。
- 4 级:病人呼吸困难非常严重,轻微活动(穿衣、吃饭)就呼吸困难,有的患者甚至休息时都感觉呼吸困难。
慢阻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那么慢阻肺患者该怎样才能改善肺功能呢?
1、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锻炼膈肌,提高胸廓的顺应性,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
2、腹式呼吸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差,胸廓活动受限制,可以使用腹式呼吸来代偿。
3、吹气球
吹气球同样可以锻炼肺功能,增加肺的顺应性。而且方便、简单,随时都可以锻炼。
4、爬楼梯
爬楼梯不仅可以锻炼肺功能,也可以锻炼心脏功能。对于肺功能 2-3 级的患者适用。爬楼梯时应避免速度过快,应以身体无明显不适为宜。锻炼也应循序渐进,一口气爬 3 层楼即可达标。
5、咳嗽、咳痰
加强自主咳嗽、咳痰对于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应当有意识的咳嗽、咳痰,而不是有痰的时候才咳嗽。痰液会阻塞气管、支气管,会进一步加重气促。同时痰液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而加重症状。
这几个动作,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能缓解症状。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适当的方式来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到呼吸衰竭而死亡。此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在我国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具有相同吸烟的人,只有其中一些人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就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易感性或其生存时间不同所致。
1、基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已知的基因因素为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在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吸烟同胞中,已观察到气流阻塞具有显著的家族性风险,这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对本病的易感性。
2、环境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害物质的接触,比如吸烟,是目前最常见的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异常的概率更高,被动吸烟也会致使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是由于增加肺脏的可吸入颗粒和气体负担所致;另外还有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接触,室内外的空气污染,这些都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肺脏的生长和发育,与妊娠,出生及童年时的暴露史有关,任何可影响肺脏生长的因素均具有增加个体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的作用。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疾病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细菌定植与气道炎症有关,并在急性发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低社会经济状态与暴露与有害物质、拥挤、营养状态差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这个气流受限是不完全可逆的,是进行性发展的。月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累及肺,但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早可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是如果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而没有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据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接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而确定。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多样,需依据患者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下是具体介绍:
行为治疗
• 包括定时排尿,如每2-3小时排尿一次,可减少膀胱过度充盈,降低疼痛发作频率。
• 控制液体摄入,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饮料,如咖啡、酒精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 口服药物:戊聚糖多硫酸钠可修复膀胱黏膜的糖胺聚糖层,缓解疼痛和尿频症状,是目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一线口服药物。抗组胺药能缓解膀胱黏膜的过敏反应,对部分患者有效。非甾体抗炎药及阿片类止痛药等,可用于缓解疼痛症状。
• 膀胱灌注药物:二甲基亚砜具有抗炎、止痛及促进膀胱黏膜愈合的作用。卡介苗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膀胱炎症。透明质酸钠能增加膀胱黏膜的屏障功能,减轻尿液对黏膜的刺激。
物理治疗
•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和尿频症状。
• 磁刺激疗法利用磁场作用于膀胱及周围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
• 经尿道膀胱电切术:适用于存在 Hunner 溃疡的患者,通过切除溃疡及周围病变组织,缓解症状。
• 膀胱扩大术:对于病情严重、膀胱容量显著减少的患者,可通过扩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内压力,从而改善症状。
• 尿流改道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且患者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通过改变尿液流出通道,保护上尿路功能。
癫痫有哪些诊断方法?癫痫作为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多种医学检查的结果。以下是对癫痫诊断方法的详细阐述。
首先,病史询问是癫痫诊断的第一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具体表现等,这些信息对于初步判断癫痫的类型和病因至关重要。同时,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以了解是否存在遗传倾向。
其次,体格检查也是癫痫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协调能力等,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除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脑电图检查在癫痫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脑电图是通过记录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来评估脑部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癫痫患者中,脑电图常常能够捕捉到异常的脑电波,这些异常波形对于确诊癫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脑电图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频率以及可能的病灶位置。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等,它们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帮助医生发现可能存在的脑部病变,如肿瘤、血管畸形等。这些病变往往是癫痫发作的诱因之一,因此,影像学检查对于确定癫痫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医生可能还会采用其他特殊检查方法,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以进一步评估脑部功能和代谢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癫痫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等多个方面。这些诊断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癫痫诊断的完整体系。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诊断方法,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癫痫发作的正确急救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脑外伤性癫痫,即在脑部受到外伤后引发的癫痫发作,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对于及时应对、减少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当发现患者出现脑外伤性癫痫发作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丧失、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同时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避免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如果可能,将患者移至平坦、安全的地方,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能够顺利流出,防止窒息。
其次,在急救过程中,切勿强行按压或约束患者的抽搐肢体。癫痫发作时,患者的肌肉会处于强直状态,强行按压可能导致骨折或关节脱位。同时,也不要试图将任何东西放入患者口中,以防咬伤或误吸。此时,应让患者自然发作,等待抽搐逐渐缓解。
在患者抽搐停止后,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吸不畅或持续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轻轻扶持患者的头部,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
此外,对于脑外伤性癫痫患者,预防再次发作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同时,定期进行脑电图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急救过程中,家属和旁观者也应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恐慌或焦虑。正确的急救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发作过程中的伤害,还能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因此,了解并掌握脑外伤性癫痫的正确急救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脑外伤性癫痫的急救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状况、周围环境以及急救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正确的急救方法,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减少其在发作过程中的伤害,为后续的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癫痫患者应该避免去哪些地方?由于癫痫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其发作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环境的选择,以降低发作的风险,保障自身安全。
首先,癫痫患者应尽量避免前往嘈杂、拥挤或光线过强的场所。这类环境往往充满了各种感官刺激,如高分贝的噪音、密集的人群以及刺眼的强光,这些都可能触发癫痫发作。例如,夜店、演唱会、大型体育赛事等场合,由于环境嘈杂、光线闪烁,对于癫痫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样,人潮拥挤的地铁站、火车站或大型商场等地,也可能因为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而增加发作的风险。
其次,癫痫患者还应谨慎选择高度紧张或刺激性的活动场所。例如,过山车、蹦极等极限运动场所,以及恐怖电影放映厅、电子游戏竞技室等,这些活动或环境都可能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而诱发癫痫发作。对于喜欢运动的癫痫患者来说,虽然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应避免选择过于激烈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运动。
此外,癫痫患者在选择居住环境时也应格外注意。应避免居住在靠近高速公路、铁路等噪音源附近,以及光线强烈、空气污染严重的区域。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相反,患者应选择安静、舒适、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因。
除了上述具体场所外,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及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都可能降低患者的癫痫发作阈值,增加发作的风险。因此,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癫痫患者在选择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病情和安全因素,避免前往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场所和参与可能增加发作风险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选择,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