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医生,我备孕了半年多未果,月经第三天抽血查的激素六项结果是正常的,月经第九天做了经阴道的超声,超声结果显示子宫大小是4×4×4.4cm,内膜0.4厘米,左侧卵巢大小2.9×2.5×2.4cm,内见十多个卵泡样回声,最大直径约0.7厘米,右侧卵巢大小约3.1×2.7×2.8厘米,内见十多个卵泡样回声,最大约0.8厘米,检查结果,双侧多囊样改变,平时月经不是很规律,大约35到40天来一次,月经量很正常,大约6天左右结束,颜色是深红色,没有跟踪检测过排卵,不知道卵泡发育和排卵的情况怎样,平时测体温能测到高低温,请问主任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有希望自然怀孕吗?运动对备孕有帮助吗?当前情况下,激素是否需要调节?是否可以促排卵?谢谢主任,我很着急。
【答】
要想顺利怀孕,必须具备正常的精子、卵子、输卵管、子宫内膜、内分泌。5大要素缺一不可。如果备孕1年不成功就叫不孕症,需要查精子、卵子、输卵管、子宫内膜、内分泌,寻找不孕的原因,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不孕,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你现在备孕6月不成功,还不能诊断不孕症,造影可以先不做,但精子、卵子、内膜、内分泌可以先查,你的月经第3天内分泌是正常的,建议认真超声监测排卵一个月,了解内膜和排卵情况,男方精子也要检查。
“月经不正常、卵巢多囊、雄激素高”,这三项中任意2项存在就可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你有月经推迟,卵巢多囊样改变,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已经可以确诊这个病。
多囊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不排卵就不会来月经,当然也不会怀孕啦。多囊还会影响代谢,出现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多囊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雄激素升高、泌乳素升高等问题。你需要先查清楚你有没有这些问题,如果有这些问题,在备孕前需要先纠正内分泌和代谢紊乱至少3个月,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后,再来促排卵改善卵泡质量,排卵后加上黄体支持,就可以帮助你尽快怀孕,并最大限度避免胎停育。
多囊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是生活方式调整:每天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胖多囊减重5~10%、低脂低热量膳食。
多囊导致的不孕治疗起来非常繁琐,网络咨询无法说的特别详尽,最好到当地大医院的生殖科、不孕不育科或生殖中心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总结一下你需要做的事情:1.生活方式调理,2.做多囊相关化验、查精液,如果有问题先纠正再备孕,3.认真监测排卵指导同房或者促排卵指导同房,4.如果试孕半年不成功就做造影。
周医生,我备孕了半年多未果,月经第三天抽血查的激素六项结果是正常的,月经第九天做了经阴道的超声,超声结果显示子宫大小是4×4×4.4cm,内膜0.4厘米,左侧卵巢大小2.9×2.5×2.4cm,内见十多个卵泡样回声,最大直径约0.7厘米,右侧卵巢大小约3.1×2.7×2.8厘米,内见十多个卵泡样回声,最大约0.8厘米,检查结果,双侧多囊样改变,平时月经不是很规律,大约35到40天来一次,月经量很正常,大约6天左右结束,颜色是深红色,没有跟踪检测过排卵,不知道卵泡发育和排卵的情况怎样,平时测体温能测到高低温,请问主任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有希望自然怀孕吗?运动对备孕有帮助吗?当前情况下,激素是否需要调节?是否可以促排卵?谢谢主任,我很着急。
【答】
要想顺利怀孕,必须具备正常的精子、卵子、输卵管、子宫内膜、内分泌。5大要素缺一不可。如果备孕1年不成功就叫不孕症,需要查精子、卵子、输卵管、子宫内膜、内分泌,寻找不孕的原因,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不孕,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你现在备孕6月不成功,还不能诊断不孕症,造影可以先不做,但精子、卵子、内膜、内分泌可以先查,你的月经第3天内分泌是正常的,建议认真超声监测排卵一个月,了解内膜和排卵情况,男方精子也要检查。
“月经不正常、卵巢多囊、雄激素高”,这三项中任意2项存在就可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你有月经推迟,卵巢多囊样改变,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已经可以确诊这个病。
多囊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不排卵就不会来月经,当然也不会怀孕啦。多囊还会影响代谢,出现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多囊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雄激素升高、泌乳素升高等问题。你需要先查清楚你有没有这些问题,如果有这些问题,在备孕前需要先纠正内分泌和代谢紊乱至少3个月,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后,再来促排卵改善卵泡质量,排卵后加上黄体支持,就可以帮助你尽快怀孕,并最大限度避免胎停育。
多囊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是生活方式调整:每天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胖多囊减重5~10%、低脂低热量膳食。
多囊导致的不孕治疗起来非常繁琐,网络咨询无法说的特别详尽,最好到当地大医院的生殖科、不孕不育科或生殖中心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总结一下你需要做的事情:1.生活方式调理,2.做多囊相关化验、查精液,如果有问题先纠正再备孕,3.认真监测排卵指导同房或者促排卵指导同房,4.如果试孕半年不成功就做造影。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生育期女性非常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的疾病,它主要是以持续性的不排卵、肥胖、卵巢的多囊性改变,还有高雄性激素为特征的这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多毛、月经紊乱、肥胖、座疮为特征的,它的诊断也主要是靠这些临床症状,还有血中雄性激素的测定以及 B 超检查来进行确诊。
那么得了多囊卵巢以后怎么治疗?主要有下面几种,一种就是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尤其是对于肥胖型的多囊卵巢这些患者来说,通过这些手段来有效地控制好体重,减轻体重,缩小腰围,这些很多女性都可以恢复排卵了,这些座疮的症状也都会有改善,甚至于很快就可以怀孕。
还有一些手段就是药物治疗,比如说通过一些雌激素、孕激素的一些治疗来调整月经周期,使月经恢复,恢复卵巢的排卵也可以怀孕,如果在月经还是很不规律,通过这些药物手段没有改善的话,也可以进行手术来进行治疗,那么具体采取哪种的这种治疗方法,也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多数都可以通过这些手段,使排卵恢复,可以正常的怀孕。
对于病情比较长的人来说,可以再加入昆布、海藻,如果包块长时间的不能够消除的话,可以再加入土鳖虫、水蛭、地龙,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三次服用完,在月经的时候停止用药。
饮食注意:
患有卵巢囊肿这种疾病以后,除了要注意日常生活,及时的进行检查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多吃瘦肉、豆腐、香菇、黄瓜、芹菜、白菜、鲫鱼、鹌鹑蛋这类好的食物,除此之外,饮食一定要清淡,不可以吃的太过油腻。不可以吃咸鱼、黑鱼、鳗鱼、虾、蟹、羊肉,这些发物,避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因为暴饮暴食及精神压力增大,导致的肥胖、焦虑及失眠等不良的生活状态,造成大量的年轻人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情况,既所谓的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最主要的表现有月经失调。一部分人伴有肥胖,痤疮,多毛等情况。而多囊卵巢的病人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对自己的月经情况过于担忧,主要担忧以下几个问题:我以后还能怀孕吗?我这个病能治好吗?口服的短效避孕药有副作用吗?这些问题困扰着他们,更增加了精神上的压力,加重了病情,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此我对这些病人提出几点建议:
- 一,这个病是不能根治的,但是完全可以控制。
- 二,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按时睡眠,加强体育锻炼,肥胖的要控制体重。
- 三,要放下思想负担,培养乐观性格,去除焦虑紧张的情绪。
- 四,短效口服避孕药是一种生活用药,本身副作用很小,对多囊卵巢的病人来说,更是利大于弊。只要近期没有生育计划,可以长期服用。这样既可以控制月经周期,减轻病人的心里负担,更重要的是控制病情的发展,保存了生育功能。所以多囊卵巢综合症可控可治,没什么可怕的。
1️⃣什么是 发热?
通常儿童腋温≥37.5℃或肛温≥38℃为发热。
以腋温为准,37.5~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0.9℃为高热,≥41℃为超高热。
2️⃣体温怎么测?
测量工具: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温度计等。
测量方法(以水银温度计为例):擦干腋窝汗液→水银温度计消毒→将汞柱甩到35℃以下→将水银头放在腋窝中→上臂紧压腋窝5到10分钟→捏住水银温度计尾端,取出读数。
3️⃣怎么护理?
发热患儿往往经历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的过程。
体温上升期可能出现四肢冰凉、畏寒、寒战,这时需要适当保温;
高热期全身达到高峰,开始出汗,需要停止一切保温措施,甚至需要适当的减少衣物以便散热,千万不能盖厚被捂热。
体温下降期可能因大汗浸湿衣物,应注意更换衣物,避免受凉再次感冒。
4️⃣发热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利弊并存,可造成食欲减退、营养消耗增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热性惊厥等,但中等程度的发热也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
5️⃣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
≥2月龄儿童腋温≥38.2℃,或因发热导致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时。
6️⃣用什么退热药?
目前儿童推荐使用的退热药有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7️⃣有什么副作用?
给药剂量适当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较少。
对乙酰氨基酚偶见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布洛芬一般为轻度的胃肠不适,偶有皮疹、耳鸣、头痛等。
超量使用退热药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害、肾损害或严重的心脏毒性、消化道出血、严重的皮肤反应等。
8️⃣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选哪一种?
通常情况下,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疗效方面相当、安全性相似。
①注意年龄:<2月龄禁用;≥2月龄且<6月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②非必要不使用,若必须要使用,这些情况优先选择布洛芬:肝功能不好、蚕豆病(胡豆黄)、关节炎等;这些情况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年龄小、腹泻、脱水、水痘、心功能不好等。
9️⃣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退热?
改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额头、温水浴、适当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降低环境温度等。
不推荐加酒精沐浴、冰水灌肠等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摄入更多水份,清淡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刺激。
若孩子年龄小,或反复发热大于3天无好转,或反复发热超过5天,或持续高热至下一次用退热药前,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小便明显减少、拒绝交流互动等情况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需要强调一下:
️退热的目的不是一味地追求恢复正常体温,而主要是为了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改善舒适度。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或交替使用。
肥胖人脖子黑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黑棘皮病
1. 发病机制:肥胖人群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胰岛素抵抗较为明显。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皮肤角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殖,导致皮肤过度角化和色素沉着,从而引起黑棘皮病,表现为脖子等皮肤褶皱处发黑。
2. 特点:黑棘皮病除了颈部皮肤发黑外,还可能伴有皮肤增厚、粗糙等症状。病变皮肤常呈现出天鹅绒样或乳头瘤样外观。
二、摩擦和污垢堆积
1. 原因:肥胖人群的颈部相对较粗,皮肤褶皱较多,容易出汗且通风不良。在日常活动中,颈部皮肤之间的摩擦增加,加上汗液、灰尘等容易在褶皱处堆积,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皮肤颜色变深。
2. 特点:这种情况下的皮肤发黑通常比较表浅,经过清洁和护理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三、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1. 解释:肥胖会引起体内内分泌和代谢的紊乱。一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的色素代谢,导致色素沉着在颈部等部位。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等情况可能与皮肤色素沉着有关。
2. 表现:这种由于内分泌及代谢因素导致的脖子黑,通常是全身代谢紊乱的一个表现之一,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月经不调、多毛等。
一般治疗方法 — 我们一般采取下列初步措施
●该病自然病程良好。现有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且暂无确证的治疗方法可大幅缓解疼痛或显著缩短病程。
●患者可在家中进行的足底筋膜和腓肠肌拉伸锻炼。
●避免穿平底鞋和赤足行走。
●使用非处方的预制硅胶足跟鞋内托(足弓支撑和/或足跟杯垫)。
●根据病史减少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的体力活动,如过度跑步、跳舞或跳跃。
●开具或推荐短期(2-3周)尝试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
●足底压痛区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麻药。
具体康复锻炼方法如下
家庭锻炼包括足底和腓肠-足底筋膜拉伸(以下两图)
此练习在坐姿下进行,将患侧腿交叉放在对侧腿上。患侧身体的手放置在脚趾跖面上,手指位于跖趾关节的远端,以将脚趾向脚踝和小腿方向拉回(背屈),直到感觉到足弓处有拉伸感(如图A)。通过触诊确认足底筋膜的紧张感(如图B)。保持拉伸状态数10次,并重复10次。该练习应每天进行3次。
坐下并将双腿伸直,用毛巾绕在脚上。然后将脚的上部向你方向拉。保持该姿势10到30秒。每次重复5次,每天进行2次。你还可以用脚掌抵住毛巾以进行施压。这项练习可以锻炼和加强脚部的肌肉。
足-踝转圈
在你的腿靠在某物上并让脚悬空的情况下,伸展和弯曲你的脚。然后通过旋转脚踝来用脚画圈。
脚趾弯曲、脚趾毛巾弯曲训练
用脚趾抓住毛巾,然后反复抓住和放开毛巾,持续1到2分钟,每天两次。
单侧足跟抬高伴足趾背屈
单腿跟腱提升是在台阶或平台上进行的,脚趾下放置毛巾以增加脚趾的背屈幅度,适用于足底筋膜炎患者。每次提升包括3秒的上升和3秒的下降,在完全抬升和下降之间暂停2秒。每次最多可以连续做12次。对于无法单腿进行该练习的患者,可以双腿同时进行。该练习可以隔天进行。
作为一种增强腿部力量和踝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的一般练习,对于健康个体来说,跟腱提升可以通过小于1秒的有力上升(踝关节跖屈),随后在完全提升时暂停约1秒,再以2到3秒的受控下降(踝关节背屈)来进行。每条腿可以进行1至3组,每组10到15次。可以通过手持重物或背负沉重背包来增加阻力。毛巾可以省略。
当地时间10月29日,Regeneration Biomedical公司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17届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会议(CTAD)上公布了关于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1-3]。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耐受性良好。12周时,p-tau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降低。在认知功能方面,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的结果显示,3名受试者中有2名患者认知能力得到改善。
干细胞怎么注射到体内?安全吗?
这项研究中打进体内的干细胞来自于患者自身脂肪组织,采集完成后,干细胞会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和扩增,然后再重新注射进同一患者体内。注射方式是直接注射进大脑中,将软塑料储液器植入头皮下,与脑室相通,最后将来自脂肪干细胞直接注射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侧脑室中。
在安全性方面,主要出现一些轻微不良反应,比如吸脂后轻微的瘀伤和不适、软塑料储液器植入后切口的轻度疼痛。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注射后11周内没有不良事件报告。试验从2023年8月14日开始,预计明年2月结束。目前参与者3人,预计招募18人。
3例患者在12周时的脑脊液(CSF)分析显示,p-Tau从60.2pg/ml(59.2-76.1) 下降到36.8pg/m(27.3-46.2)。Centiloid(CL)评分是一种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中用于量化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半定量方法,评分在12 周时从138.5( 54.2-155.5)降低到100.5(55.6-104.0)。即p-tau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降低,越低说明AD疾病恶化越轻。另外,入组的患者均为轻微AD患者。
干细胞是怎么能改善AD症状的?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它们来源于胎盘、脂肪组织和牙髓等各种组织。全能干细胞能可以分化成250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构成血液、大脑、肌肉、骨骼等特殊细胞。在AD研究中,最常用的细胞是胚胎干细胞 (ESC)、间充质干细胞 (MSCs)、脑源性神经干细胞 (NSC) 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干细胞治疗AD是什么原理?我们先来了解大脑中的细胞,构成大脑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构成了大脑的基础结构,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构成了突触;胶质细胞则是大脑这座结构的清道夫和卫士,在发炎或者大脑缺血时大量生成。
干细胞可能通过诱导神经细胞和突触的直接再生,阻止促炎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促进抗炎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并促进非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这些作用反过来可能会增加β-淀粉样蛋白(Aβ) 降解,修复受伤的神经元,并增强突触发生。最后改善认知功能[4-5]。
干细胞还能直接喷鼻治疗AD?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刚团队曾发表过一篇论文[6],使用干细胞的外泌体喷鼻治疗AD。外泌体指的是干细胞的分泌物。
参与者被分为3组,每组经过鼻腔给药不同剂量的干细胞外泌体,每周给药2次,一共用药持续12周。然后在 16、24、36和48周接受随访。
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较好,未报告不良事件。在中等剂量组中,患者认知功能得到了改善。认知功能是用两个评分来评估,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评分评估的(评分越低说明认知功能越好)。在第12周时,与刚开始治疗水平相比,评分下降了 2.33 (1.19);另外一个是蒙特利尔认知评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评分较基础增加了 2.38 (0.58),表明认知功能改善。
期待更多干细胞疗法能够有好的治疗效果,改善AD患者的病情。
参考来源
1.Regeneration Biomedical Presents Data on First Cohort from an Ongoing 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Stem Cell Therapy Delivered Directly into the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2.Autologous Activate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RB-ADSC) Injected Directly Into the Brain for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3.https://regenerationbiomedical.com/
4.Duncan T, Valenzuela M.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and stem cell therapy. Stem Cell Res Ther. 2017 May 12;8(1):111. doi: 10.1186/s13287-017-0567-5. PMID: 28494803; PMCID: PMC5427593.
5.Wang SM, Lee CU, Lim HK. Stem cell therapi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is it time? Curr Opin Psychiatry. 2019 Mar;32(2):105-116. doi: 10.1097/YCO.0000000000000478. PMID: 30557266.
6.Xie X, Song Q, Dai C, Cui S, Tang R, Li S, Chang J, Li P, Wang J, Li J, Gao C, Chen H, Chen S, Ren R, Gao X, Wang G.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llogenic 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derived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Gen Psychiatr. 2023 Oct 11;36(5):e101143. doi: 10.1136/gpsych-2023-101143. PMID: 37859748; PMCID: PMC10582850.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