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门诊遇到一例这样的病人,病人讲,一个月前感觉有一个昆虫飞到眼睛里面,当时反复清洗掉眼睛之后仍然有一些轻微的异物感,疼痛感,但是,并没有到医院详细检查。这一个月时间有的时候好一些,有的时候左眼反复出现明显的疼痛不舒服,有异物感。但是,病人没有到医院检查。今天正好有时间,到医院看,我用裂隙灯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左眼的黑眼珠的表面,有一个明显的昆虫的翅膀卡在上面,有可能当时一只昆虫进入眼睛之后它一揉眼,然后昆虫出来了,但是这个翅膀卡在角膜层间,没办法出来。临床这种情况还是经常碰到的,如果发现。需要尽快把这个异物取出来,而这个一个月没有取出来的异物,已经造成了结膜的血管长入角膜形成了角膜新生血管。治疗通常是在眼科表面麻醉之后在裂隙灯下取出异物,此外,因为取出之后角膜有一定的损伤,需要用一些消炎的滴眼液及滴眼膏治疗,期待患者早日康复。
大概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过小飞虫,灰尘,碎屑等各种异物进入眼内。下面带您认识一种常见,却被常常忽视的疾病,角膜异物。
引起角膜异物的原因很多,可以简单概括几种眼科门诊常见的情况。如下:
(1)空气的灰尘、小昆虫落入眼内。
(2)谷物中的碎壳。
(3)爆炸物的碎屑溅入眼内。
(4)磨砂轮抛出的金属小块飞入眼内。
如图所示:
角膜表面上一圆形棕黑色异物
那为什么能够导致严重不适呢?
角膜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仅仅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前面微微突起,像球面一样弯曲,有折光作用。主要因为: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任何微小刺激、损伤或发炎皆能引起疼痛、流泪。如果用棉花轻触角膜,会引起眼睑闭合的保护性反应,称为角膜反射。
角膜异物引起哪些反应?
害怕光和流眼泪也是角膜异物很突出的表现。如果角膜异物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可能会造成结膜充血,长时间的角膜异物还可能会使角膜的透明度降低,更严重的还可以造成感染,导致角膜溃疡的发生。这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除了有怕光、流眼泪的表现外,还会伴随出现眼睛疼痛,角膜上出现灰白色小点,严重时睁不开眼睛,疼痛难忍,出现视力减退等,严重可发现到眼内炎。
不小心异物进入眼内应该怎么做?
(1)异物进入眼内时,不要慌张,不可用手搓揉眼睛,可用清水洗眼。
(2 ) 眼睛疼痛时, 可 用眼表面麻醉药局部 滴 眼,暂时缓解痛疼,及时去眼科 让医生帮您取出。如图所示:角膜异物剔除
(3)急送医院眼科去除异物。
(4)术后饮食清淡,及时眼药水局部点眼。
眼科医生在门诊经常遇到金属制品厂的工人眼睛通红的跑来就诊,一问病史,往往都是切割完金属之后眼睛又红又痛还泪流不止,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因为金属碎屑飞入眼内,成为了角膜异物。
角膜异物,是常见的眼科外伤,是指金属碎屑、木屑、粉尘、昆虫等进入眼内并附着在角膜上的眼科急症,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角膜分为五层,从前往后依次是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其中只有上皮层和后弹力层具有再生能力,其余几层均不可再生,受损后细胞减少或由其他组织替代形成瘢痕,异物最常嵌顿在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
出现角膜异物时应尽快前往医院眼科就诊,进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异物浸润、角膜感染,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等。在进行剔除术之前医生会为患者滴表面麻醉眼药水,以避免剔除时产生刺激不适,滴完表麻药后患者的异物感会暂时消失,有些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就自行离开了医院,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注意。对于位置表浅的角膜异物,一次剔除基本可以清理干净,但对于嵌入较深的异物,强行剔除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因此一次剔除可能不够,需要待第二天角膜异物向外排出后再次行剔除术,有些异物较深的患者甚至要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剔除等。除了剔除异物外,还需要对患眼进行冲洗,防止异物残留。剔除当天需要包眼避光,减少用眼,并且频滴眼药水,防止角膜感染,促进角膜修复,异物清理干净后需要及时复查,明确角膜修复情况。嵌入较深的角膜异物剔除后容易形成角膜瘢痕,出现角膜斑翳或者白斑,瘢痕位于角膜周边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位于角膜中央者则可能出现视物遮挡、视物模糊等,严重者甚至失明,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才可复明。
金属制品厂的工人在电焊、切割等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戴好护目镜,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金属碎屑飞入眼内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眼科就诊,并且不可揉眼睛,防止碎屑移动划伤其他部位或者嵌入加深、浸润加重等,此外切不可自以为是自行处理,比如用磁铁吸、用筷子夹等,若耽误病情导致角膜穿孔则得不偿失。
当地时间11月1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基因疗法KEBILIDI用于治疗AADC缺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批准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基因疗法。AADC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这个病挺严重,还会缩短患者寿命。近年来,大家关注到我们大脑中含有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极其重要的物质,这种病会导致我们脑中无法合成多巴胺。
这种疗法是一种基因替代疗法,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直接把药物注射到大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进行基因治疗后的12个月内,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就有了快速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效果的持续时间可以达到5年。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神经递质分析也证实了患者体内多巴胺的产生增加。改善源头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比如情绪、出汗、体温和眼动危象等方面)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回到这个神奇的基因疗法,KEBILIDI是一种基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2(rAAV2)的基因疗法,里面包含了人的功能基因。
注入大脑后,这种功能基因可以增加AADC酶的含量,从而恢复多巴胺的产生,以此来纠正潜在的遗传缺陷。但还需要注意的是,KEBILIDI禁用于通过神经影像学评估还没有达到颅骨成熟度的患者。
参考来源:
1.PTC Therapeutics Announces FDA Approval of AADC Deficiency Gene Therapy.
2.Tai CH, Lee NC, Chien YH, Byrne BJ, Muramatsu SI, Tseng SH, Hwu W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adocagene exuparvovec in patients with AADC deficiency. Mol Ther. 2022 Feb 2;30(2):509-518. doi: 10.1016/j.ymthe.2021.11.005. Epub 2021 Nov 8. PMID: 34763085; PMCID: PMC8822132.
当地时间11月13日,两款心电图相关的设备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一款是可佩戴的贴片,可连续14天来监测我们的心电图,当发生心律失常的时便于直接通知医生。
另一款是心电图监护仪,也能直接佩戴在胸部,能及时识别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1-2]。这两款设备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
未来心电图监护仪还将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心电图以更早诊断不同类型的心脏病。这台心电图监护仪还可以生成24小时连续心电图,可以在锻炼的时候使用,还能检测心率等数据。而可佩戴的贴片由有7个心电图导联,在检测心律失常方面准确性高。
1.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有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毫无征兆,这两个设备的获批有助于更早发现;有时会出现心悸或黑矇,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陆的年猝死人数可达54.4万[3]。且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盯上了年轻人,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心律失常等疾病,保护好你的“小心脏”。
2.心律失常检查包括哪些?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