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科病房值班,总是会遇到产妇宫缩不强,家属很着急,要求打缩宫素来加快产程,快点生出宝宝的情况,产妇和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缩宫素是不能滥用的,应用缩宫素要有指征,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的。
今天,我们就科普下静脉滴注缩宫素的方法。
首先,协调性宫缩乏力、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的产妇才可以滴注缩宫素,这也是用缩宫素的指征。
缩宫素一般是从小剂量开始,把缩宫素 2.5u 加入 0.9%生理盐水 500 毫升中,使每滴液中含有 0.33mu 缩宫素,开始滴速为 4-5 滴/分,根据宫缩强度进行调整,调整的间隔为 15-30 分钟,应在 15 分钟内逐渐调至有效剂量,也就是宫缩间歇 2-3 分钟,每次宫缩持续 40 秒以上。
因为缩宫素的血浆半衰期平均为 5 分钟,用药后 20-40 分钟可达到血浆稳态浓度,因此,增加浓度以 1-2mu/min 为宜,最大给药浓度通常不应超过 20mu/min。对于不敏感者,缩宫素剂量可酌情增加。
使用缩宫素还要注意:用药时一定要有医生或者助产士在床旁守护,密切观察宫缩、胎心率、血压及产程进展等变化,一旦出现激惹性宫缩或者宫缩持续时间超过 1 分钟或者胎心率明显减少、有晚期减速等时,应立即停用缩宫素,如血压升高,应减慢缩宫素滴注速度。
缩宫素用药的注意事项
缩宫素静脉点滴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宫缩过频(10 min内宫缩≥6次)、过强甚至强直性宫缩(单次宫缩持续2 min或以上,伴有或不伴有胎心变化)、过度刺激综合征(宫缩过频且伴有胎心异常),可导致急产、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羊水栓塞,甚至孕产妇死亡。
由于缩宫素受体有饱和现象,无限制加大用量不能增加用药效果,反而增加副作用,故24 h内总量应控制在60 U。一旦发现宫缩异常,应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点滴,必要时给硫酸镁缓解子宫收缩。
此外,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应禁止。大剂量静脉点滴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及电解质情况,部分可能出现严重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部分患者还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药物过敏反应;引产期间产妇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需要专人观察产程。
总之,缩宫素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缩宫素受体分布的影响,因目前缩宫素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而临床上对缩宫素及其衍生物的使用广泛,因此如何把握使用指征,合理规范使用缩宫素,促进安全分娩以减少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产后出血及缩宫素衍生物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比例高达40%以上。因此,预防性使用促宫缩药物增强子宫收缩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方法。
缩宫素使用简便、安全,起效快、代谢快,是目前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但是由于缩宫素半衰期短,需要连续输液才能起到持续收缩子宫的作用,并且缩宫素液体属于等渗性液体,长时间静脉点滴可能引起水钠潴留等副作用,因而衍生出具有长效促进子宫收缩的活性药物。
麦角新碱注射液为缩宫素/麦角生物碱组合药物,具有缩宫素的快速促进子宫收缩的活性和麦角新碱的长效作用,常用于阴道分娩。然而,由于麦角新碱可刺激其他平滑肌,因此引起胃肠道症状、头痛、高血压等副作用较多。
卡贝缩宫素是近年出现的预防产后出血药物,是缩宫素的合成类似物,有文献报道其药物半衰期比缩宫素长4~10倍,在单次给药后即可达到长时间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但由于其不可重复给药,且价格较高,因此不建议代替缩宫素常规应用。
由于卡贝缩宫素的不良反应与缩宫素相似,有研究认为其增快心率作用的持续时间更长,对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高的产妇应谨慎使用。
也有研究认为,阴道分娩的妇女产后预防性使用卡贝缩宫素后失血量减少,副作用也较少。
催引产方法
凡胎儿不宜在宫内继续生存,且没有使用缩宫素的禁忌证者,均可采用缩宫素催引产。静脉点滴缩宫素推荐使用低剂量,最好使用输液泵,由低浓度(0.5%)开始,即500 ml 晶体液中加入缩宫素2.5单位,从每分钟8滴(32 ml/h)开始,根据子宫收缩、胎心情况调整滴速,一般每隔15~20 min调整1次。应用等差法,为安全起见也可从每分钟8滴开始,每次增加4滴,直至出现有效宫缩。若仍无宫缩,缩宫素浓度可加倍,将滴速减半,再根据宫缩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单用缩宫素引产效果欠佳,因此近年提出机械性促进宫颈成熟,以提高缩宫素使用效果的引产方式。常用的促宫颈成熟器材包括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及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单球)。
缩宫素脉冲式给药法
此法符合体内缩宫素释放规律,可减少缩宫素和液体用量,但需要有输液泵才能进行,基层医疗单位缺乏此项设备。故多数仍采用持续性静脉点滴给药。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提供了一个使用缩宫素的方案:低剂量时,开始剂量为0.5~2 mU/min,增加浓度从1~2 mU/min,间歇时间15~40 min;高剂量时,开始剂量6 mU/min,增加浓度从1~6 mU/min,间歇时间15~40 min。若出现宫缩过强,需调整剂量。
高剂量(4~6 mU/min)缩宫素引产方案与常规低剂量(32 ml/h)方案比较,高剂量方案引产所需时间短,成功率高,但是,子宫过激的发生率也高,危险性增加,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国内缩宫素引产推荐以低剂量为宜。
影响因素及其他作用
目前认为子宫肌层的拉伸也可能影响子宫收缩。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是引起宫腔过度拉伸的常见原因,其发生早产的风险显著增高。子宫的拉伸可能刺激肌层 OTR 的表达增加,使得宫缩强度、频率增加而发生早产。
与单胎妊娠子宫相比,双胎妊娠的子宫肌层对缩宫素的反应更敏感,但由于研究中没有同时检测两组的 OTR 表达水平,尚不能明确 OTR 在当中的作用。
精氨酸加压素(也称为抗利尿激素或加压素)是另一种由垂体分泌的肽类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保留水分和收缩血管。在人体中,缩宫素的结构与精氨酸加压素非常相似,仅相差两个氨基酸,并且它们的作用受体具有同源性,在细胞膜结合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
缩宫素对血管平滑肌有显著舒张作用,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 28、15、20 mmHg(1 mmHg=0.133 kPa ),这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释放 NO 相关。同时,缩宫素通过促进心房肽的释放,使环磷酸鸟苷升高而促进心率增加。这使得心输出量和每博量增加,可能导致出现心肌缺血。临床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ST 段改变或胸痛症状。呼吸道平滑肌缩宫素受体的存在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急性呼吸窘迫。并且,由于缩宫素受体存在饱和情况,若缩宫素使用剂量越大,其副作用越明显,对于存在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需谨慎使用缩宫素。
假性宫缩,又叫做过敏性宫缩,是指仅仅有肚子发紧发硬或者轻微下坠感,但是没有规律性,并且不伴有肚子疼痛,这种宫缩属于无效性宫缩,一般是不会引起分娩的,孕妇在孕晚期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所以不用太紧张,通过多卧床休息就可以缓解。
但是有些假宫缩也是临产的先兆,多见于足月后,才开始宫缩没有规律性,肚子也不疼,但是宫缩的频率逐渐加重,强度也越来越大,最后形成阵发性腹痛,这就提示即将临产了,如果四五分钟疼一次,一次能持续30秒,说明是临产的宫缩,应该及时住院。如果在怀孕37周前出现不规律宫缩,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宫缩,导致早产。
有些准妈妈自己不会判断宫缩到底是假性的还是真性的,所以出现肚子一阵一阵发紧时可以告诉医生,让医生帮忙判断,医生也会根据胎心监护监测到宫缩的情况,以及检查宫颈内口的情况判断是否为要生的表现。
孕晚期出现的宫缩大多数为假性宫缩,只有少数会出现临产的宫缩。对于假性宫缩,要通过卧床休息,口服利托君或者硝苯地平抑制宫缩,必要时应用硫酸镁和促胎肺成熟的药物对症治疗,经过抑制宫缩后,有90%以上的假性宫缩会得到控制,也能够证明是假性宫缩,真性宫缩肚子会越来越疼,并且用药是控制不住的。
足月顺产或者剖宫产后,医生一般会让护士给产妇常规肌肉注射缩宫素,这是为了增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那么,流产后打缩宫素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们先说说缩宫素注射液的适应症,缩宫素注射液在使用说明书中很清楚的说明它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者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以及了解胎盘储备功能。胎盘储备功能也就是用催产素做催产素激惹试验,从而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所以,流产后给打缩宫素,主要目的是促进或者加强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加强了,会有效减少内膜出血,对于有很少量宫腔残留的,子宫收缩强,也有利于排出残留组织。
缩宫素注射液的使用方法一般是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它主要是与子宫肌层上的缩宫素受体相结合,从而达到促进子宫肌层收缩而减少内膜出血、宫腔残留组织排出。所以,缩宫素是有饱和量的,超过饱和量再用缩宫素就没有效果了。
这是流产后打缩宫素的作用和加强宫缩的原理。
在流产使用缩宫素注射液时还要注意如果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后阴道流血没有减少,甚至阴道流血有增多趋势,要注意有可能存在宫腔残留,这时要做下子宫附件 b 超检查,如果残留组织比较多,单用缩宫素效果是不好的,需要刮宫清除残留组织,然后再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减少出血。
大家都知道,生宝宝会肚子痛,临床上称为宫缩痛,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宫口扩张以及胎先露下降等都与子宫收缩力有着重要关系,而这些又与子宫收缩的特点密切相关。
下面,咱们就说说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
临产后子宫收缩是具有节律性的,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阵痛”,表现每次宫缩都是由弱到强,维持一定时间,又由强到弱,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隔几分钟,再进入下一次宫缩,如此反复。这种节律性既有利于胎儿娩出,在间歇期,子宫血流量又恢复原来水平,可以避免胎儿因子宫收缩造成乏氧。
临产后子宫收缩还有对称性,表现为子宫收缩开始于两侧的子宫角部,然后向宫底中线集中,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可以使子宫收缩力均匀、协调地扩展到整个子宫。
临产后子宫收缩具有极性,表现在宫底部最强也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这种子宫收缩特点有利于胎儿下降及宫口扩张。
临产后子宫收缩还具有缩复作用,我们知道,子宫收缩时,肌纤维是缩短变宽的,可在间歇期肌纤维它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会比原来短,经过反复的子宫收缩,肌纤维会越来越短,这样宫腔内容也就逐渐缩小,这样会迫使胎先露下降、宫颈管逐渐缩短和消失,有利于分娩。
这些就是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
憋尿不一定会尿道炎,憋尿次数多、频率高、个人卫生差、体质弱时,更易引发尿道炎;而偶尔憋尿、频率低、卫生好、体质强时,相对不易引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1、憋尿次数
若憋尿次数频繁且较多,比如每天多次长时间憋尿,尿液长时间在膀胱内积聚,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细菌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滋生繁殖,当细菌数量增多后,就有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引发尿道炎。如果偶尔憋尿一两次且憋尿时间不长,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可能能够应对,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尿道炎。
2、憋尿频率
高频率的憋尿如每隔几天就频繁长时间憋尿,会使尿道和膀胱长期处于尿液潴留的不良状态,这会反复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降低黏膜的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袭并引发炎症。
较低频率的憋尿如一个月内仅有几次短暂的憋尿情况且身体整体状况良好,平时又注重饮水和个人卫生等,那么相对来说引发尿道炎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但即使是低频率憋尿,也不能完全排除引发其他泌尿系统问题的风险。
3、个人卫生
当憋尿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相结合时,更容易引发尿道炎,如果憋尿后不注意尿道口的清洁,细菌容易在尿道口滋生并进入尿道。
若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即使有偶尔的憋尿行为,在排尿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如用清水清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裤等,那么憋尿引发尿道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4、身体体质
对于身体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憋尿更容易引发尿道炎,这类人群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不足,当憋尿导致细菌有机会滋生繁殖时,身体可能难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这些细菌,从而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身体体质较好、免疫力较强的人,相对而言对憋尿引发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憋尿,只是在相同的憋尿情况下,他们可能比体质差的人更不容易患上尿道炎。
预防尿道炎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尿,防止细菌滋生繁殖及尿液反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停留机会。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