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病房里一位老先生反复出现早餐后低血压,伴有乏力、头晕及胸闷等症状,测血压发现餐后的收缩压比餐前下降了30+mmHg,吓的他非常紧张,反复问我们该怎么办。
那么,什么是餐后低血压呢?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hypotension,PPH)是老年人常伴有的一种疾病,大部分患者没什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因为器官血流灌注不足而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甚至视物模糊、晕厥或跌倒等。临床诊断如下:(1)进餐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2)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收缩压<90mmHg;(3)若进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明显的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符合以上3条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PPH可发生于年轻人,但更多的是出现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发病率高达70%,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肾功能衰竭等病人。高龄患者血管硬化明显,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对血压调节能力明显下降。饮食跟PPH也有很大关系,高碳水化物会使餐后血压下降更快,幅度更大;进食过热也容易引起该病;此外,早餐和午餐更容易出现PPH,尤其是早餐。当然,还有其他药物的使用,比如利尿剂等降压药。
为什么会发生此病呢?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人说进餐后胃肠道血管扩张,内脏血流增加,心输出量下将而发生PPH。其实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健康老人虽然在用餐后内脏血流显著增加,但血压未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内脏血流增加不是引起PPH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交感神经功能减退是PPH主要机制之一。正常生理状况下,进食后胃部扩张,通过刺激胃部牵张感受器产生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产生一定升压作用,但在老年人这种胃-心血管反射作用减退。还有就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口服药物多,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容易导致PPH发生。
那如何治疗呢?首先是调整降压药物,减少降压药的使用,不要把老年人的血压控制过低;其次要改变饮食结构和进餐习惯,减少早餐中的碳水化物比例,餐前饮用适量清水或者茶,进餐不要过热等;还有就是药物的使用,比如降糖药阿卡波糖和维格列汀,研究证实阿卡波糖可以减慢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慢胃排空的速度,降低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当然,对于一些严重的PPH患者,可让其餐后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目前我国正在高速进入老龄化社会,PPH作为一种老年人高发疾病应引重视。
常常会有患者问到我以下一些问题:
1.张大妈(85岁):您说怪不怪,我吃完饭就头昏,特别是早饭以后特别明显,今天上午为了来看病,我都没敢吃早饭,到现在一直空着肚子呢!
2.李大爷的女儿:我父亲90多岁,常常饭还没吃完,就在饭桌旁坐着睡着了,叫都叫不醒,过一、二十分钟后,自己又醒过来了,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啊?
3.王阿姨(76岁):我最近的血压大起大落,早上起床后150/70mmhg左右,等服了降压药,再吃完早餐,人就打不起精神,必须躺一会儿才行,测血压竟然102/58mmhg!可是如果不吃药,我的血压最高升到170-180/70-80mmHg,真发愁,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上面的三位老年人患有同一种疾病------餐后低血压!
什么是餐后低血压
进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 Hg,而餐后收缩压<90mmHg; 若进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如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也可诊断为PPH。
餐后低血压的发病率
餐后低血压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在居家护理的老年人中患病率为24%-36%,我国住院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9%-80%。老年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的原因是:1)衰老导致全身各系统、各器官老化及功能减退有关,引起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能力下降等,使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2)老年人多病共存: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等,餐后低血压常发生于有上述疾病的患者;3)老年人用药多,降压药、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等均可导致血压下降,联合用药及药物作用的高峰若重叠于餐后2小时内,餐后低血压更易发生,且程度更重。
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PPH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的发病机制主要有: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2)进餐后内脏血流量异常增加;3)某些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比如胰岛素、GLP-1等);4)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5)胃排空过快等。
我曾做过一些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的患者,进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远远多于没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说明餐后内脏血流的异常增多,是导致餐后低血压发生的机制之一。
正常人进餐后胃肠道血流增加会引起血压降低,被压力感受器感知后,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来加快心率、増加心排血量,以及收缩外周血管等维持血压。但是,餐后低血压患者可能由于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低等原因,虽然心率、心排血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远远低于没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所以无法维持正常血压。
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餐后低血压在三餐均可发生,以早餐后发生率最高。血压下降一般于进餐后 15 ~30 分钟开始,最快可于进餐后即刻发生,通常 30 ~ 60 分钟内降至最低点,持续 30 ~120 分钟,下降幅度 20 ~ 40mmHg 不等,最大可达 90mmHg 以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出现困倦、乏力、嗜睡、头晕、晕厥、胸闷、心绞痛等心脑缺血症状。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即使发生了餐后低血压,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导致该病很容易被忽视。
餐后低血压的危害
餐后低血压可以引起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发生脑缺血、心绞痛等,并可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因此带来严重后果。有一项近5年的观察研究显示,高龄老年人如果发生餐后低血压,而且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全因死亡率增加69%。统计发现,约23%的有过晕厥或猝倒病史的住院老年患者存在餐后低血压。因此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晕厥或跌倒经历或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临床医生都应考虑到餐后低血压的可能,需进行血压监测。
餐后低血压的治疗
首先尽量改善基础疾病,并尽快纠正可能的诱因,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饮食:中国传统饮食以米为基础,大米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高碳水化合物含量膳食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相比,更易诱发餐后低血压。因此应避免单一碳水化合物进食,增加蛋白质等成分,采用混合饮食;每餐不要吃得过饱,应少食多餐,比如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六餐;避免过烫的食物,以40度左右为宜。
(2)体位及运动:高龄老年人餐后 2 小时内应尽量避免进行各种负荷运动,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建议餐后半卧位休息1-2小时; 之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散步可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
2、药物治疗:包括减少内脏血流量、抑制葡萄糖吸收、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药物。如阿卡波糖、DPP-4抑制剂、咖啡因、奥曲肽等药物,均有治疗PPH的相关研究。但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3、对于正在服用降压药、抗帕金森病等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应该充分考虑上述药物的降压作用与餐后低血压叠加对血压产生的影响,必要时需调整药物的服用时间,避免餐后血压降得过低导致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高龄老年人反应不敏感,临床上应更加注重监测餐前、餐后血压的变化。对怀疑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我们建议的血压测量时间是从进餐前空腹测量一次,进餐开始后每15-2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进餐后2个小时,或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及时发现。
老年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危害严重。该病应引起临床医生及老年人的重视,早识别、早干预。
低血糖症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尤其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以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症,而对于低血糖症是否可以治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轻微低血糖症:往往是因为饥饿或者糖尿病的患者用药过量以及不当的运动形式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头晕、汗出、心慌、气短等症状,这时可以通过食物纠正低血糖症,低血糖就可以被缓解和治愈,比如吃一些含糖的饼干,巧克力,含糖的水果或者喝一些碳酸饮料都可以明显的改善症状。
第二,严重低血糖症:当发生严重低血糖症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这时积极的抢救治疗和静脉补糖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都是可以纠正严重低血糖的,这种低血糖也是可以被治愈的。
第三,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糖症:往往是一些基础疾病而导致的低血糖,比如胰岛细胞瘤,由于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会导致反复低血糖,这时用药物是不能够治愈低血糖症的,需要手术切除肿瘤才可以纠正低血糖,其他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垂体功能不全疾病以及其他器官的病变都可能会导致反复低血糖,这时需要彻底治疗基础疾病,否则低血糖症难以治愈。
轻松掌握全身运动技巧
同款左旋60000
手腕不痛秘诀,体验过就知道
快速瘦身挑战,一个月减重秘诀来了!
挑战极限!标枪运动员的日常力量训练秘密
一转眼就是2024了,买铁棍山药就来找彩妹
胶原蛋白是不是垃圾蛋白?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