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会腐蚀牙齿,有一些酸蚀症的牙齿,因为很多人是消化道的食管反流。胃里面有大量的胃酸存在,呕出来的食物肯定会酸性很高,到了口腔里面,就会对牙齿造成酸蚀的作用,而影响牙齿的健康。
在从事口腔行业的朋友们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洗牙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相信可以成为患者的疑问之首,今天就这个问题好好的同大家交流学习一下。
洗牙到底好不好,相信同行们已经解释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持有不同态度,今天聊一下我对洗牙的认识,希望能改变大家对洗牙的认知。
众所周知,在咱们国家,牙齿龋坏率,脱落率,以及处理率都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大部分人对于龋坏都是不疼不去看,疼一点也能忍,实在疼的睡不着才去看,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往往保留不住神经,其结果就是治疗-充填-打桩-做冠,费时费力费钱还受罪,而谈到洗牙,就不得不提一种口腔疾病−牙周病!这是和龋坏一样高发的一种病,据统计,我国牙周病的患病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非常可怕的,其结果就是我国人民牙齿脱落率居高不下且年轻化,中青年缺牙率在百分之三十六以上,老年人中缺牙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国外,八十岁以上老人仍留有 20 颗牙齿以上,而我国,不到五十牙齿掉光的比比皆是,人老了就该掉牙吗?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人老不该就必须掉牙的,说这么多就是为洗牙做铺垫,前文讲到洗牙不可不提的牙周病,而不洗牙最坏的结果就牙周病-牙齿脱落。
相信很多人知道自己的牙齿可能有色素沉着,再懂一点的会知道自己有牙结石,牙结石是什么?它有什么坏处?怎样去除牙结石?就这三个问题,让我来一一解答。
一牙结石是什么:牙结石就是唾液中钙盐沉积导致的,像壶中水垢一样,日积月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相反去除它你还会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这就是它的可怕之处,俗语说温水煮青蛙,这是一个道理。
二牙结石有什么坏处:牙结石作为一种载体,上面布满了细菌,是细菌的大家园,牙结石附着在牙根处,它攒的越多,牙龈萎缩的越厉害,牙龈萎缩严重则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结石本身属于硬物又布满细菌,导致牙龈红肿,口腔异味严重,刷牙出血,甚至逆行性牙髓炎。
三怎样去除牙结石:去除牙结石唯一办法就是洗牙,通过超声波震动,来把牙结石震掉,而大部分洗过牙的患者在跟人描述的时候,通常会说成把牙釉质磨掉了,这也是大部分人对洗牙避之不及的原因之一,
其实不是这样的,超声波洗牙只是利用物理共振原则,以每秒钟振幅上万下的频率在把牙结石震掉,不存在磨牙釉质的情况。
简而言之,洗牙作为预防治疗,是成本最低,回报最可观的一种方法,没有什么比有一口好牙更幸福的事情,而到了老年,拥有一口好牙则更是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
每年洗一到两次牙,健康口腔,从现在开始,从洗牙开始。
大多数人都爱吃甜食,但有的人吃了甜的东西以后会感觉到牙齿钻心的痛。那么吃了甜食后牙齿钻心的痛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甜食导致牙齿蛀掉了吗?
其实吃了甜食以后牙齿钻心的痛,有可能是牙本质过敏或者蛀牙引起的。牙本质是牙硬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牙釉质的内层,期内有神经末梢的分布,因此牙本质一旦外露,外界的冷热酸甜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刺激到牙神经,引起牙齿钻心的疼。临床上龋病可以引起牙本质外露,此外常见的还有牙隐裂和楔状缺损,重度磨损等。牙隐裂是指牙齿表面的细微裂纹,最常见于上颌第一磨牙。楔状缺损是指牙颈部的碟形缺损,最常见于前磨牙的颊侧颈部。重度磨损主要是由于过度使用牙齿,比如说咀嚼槟榔,夜磨牙等。这种牙本质过敏引起的疼痛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刺激因素去除后疼痛也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牙本质过敏可以尝试脱敏治疗,或者修复缺失的牙硬组织,如果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做牙髓治疗。对于蛀牙,如果吃了甜食后引起了疼痛,说明牙齿蛀得比较深了,应及时去牙科检查,早做治疗,否则牙齿越蛀越深可能会引起剧烈的自发疼痛,甚至痛的晚上睡不着觉。
因此,吃了甜食后钻心的疼,一定要引起重视。不管是牙本质过敏还是蛀牙引起的牙痛,都要早做治疗。
调查显示,洁白的牙齿会让人看起来更有魅力,不单能年轻 5 岁,还能给人富裕、高学历的良好印象。正因如此,拥有洁白牙齿的人,不论在第一次约会、找工作面试时都具有优势。但是,如果你吃错食物,就会错失牙齿给你带来的这些好处,还会给你的形象扣分!
浆果类
浆果多汁而且营养丰富,但它们浓厚的颜料会在你的牙釉质留下一层薄薄的膜渍。
甜菜根(糖萝卜)
甜菜汁落在衣物上难洗净,也会给你的牙齿染上颜色。吃完甜菜后,要立即刷牙,彻底清除可能留下的色渍。
饼干
谁能想到饼干也是洁白牙齿的隐形杀手?许多饼干是由精制碳水化合物制成的,它进入体内后变成糖,成为牙齿染色的细菌的温床。
香醋(葡萄醋)
香醋颜色深,且充满酸性物质,对牙齿来说从里到外都有威胁。解决方法:把香醋调和成沙拉酱淋在生菜上,有了生菜的阻隔作用,香醋就不会弄脏你的牙齿了。
腌酸菜(泡菜)
小黄瓜之类的腌酸菜有种怡人的酸,但是酸毕竟会侵蚀牙釉质致使其脱钙,牙齿因而更容易染色。
咖啡和茶
牙渍会加速牙齿变色,咖啡和茶的色素也会改变牙齿的面貌。无论你爱和卡布奇诺还是茶,如果你喝得又勤又多,牙齿变色的机率很大。
番茄酱
番茄是高度酸性的蔬果,而且颜色鲜艳,所以番茄酱也有可能侵蚀牙釉质。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适当摄取这种食品。
酸性食物
柑桔类水果、番茄等酸性食物会侵蚀珐琅质,产生色素沉淀。
红酒、酒精类饮料
红酒会让不仅会造成牙渍,白酒及其他酒类还含有侵蚀珐琅质的酸性物质。
甜食和酸性饮料
有黏度的甜点或水果干容易残留在牙齿上,造成蛀牙。砂糖和酸性饮料,容易产生蛀牙。
牙齿烂了一个洞,引起了疼痛的情况,就是蛀牙龋齿发展的比较严重波及到了牙髓,引起牙髓的炎症,这种情况应该到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行处理。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局部麻醉下钻开牙齿,减轻牙髓腔的压力,就可以及时的缓解疼痛,也可以在钻开牙齿之后放置失活牙髓的药物,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杀神经处理,在 1 到 2 周之后,牙髓失活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做根管治疗的处理。
也可以在局部麻醉下一次完成牙髓的去除,同时进行根管的预备和封药进行根管消毒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在一周之后进行根管充填。
根据牙髓炎症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 一可以是在钻开牙髓牙齿开放处理
- 二可以暴露牙髓之后放失活剂处理
- 三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去除牙髓,直接进行根管预备的处理
根据牙髓炎症的具体情况,选择这几种方法当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够快速的缓解疼痛,后续再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之后一般常规,还要建议做全冠进行牙齿保护,避免牙齿的折裂。
隐裂,也就是俗称的牙齿从中间裂开,多是由于喜欢咀嚼硬食物导致的。在我们了解治疗方案前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隐裂。
虽然隐裂经常表现为牙面上的裂纹,但是并不是牙齿上面所有的裂纹都是隐裂,牙齿上是有正常的发育沟的,除正常发育沟之外的沟纹才是隐裂纹。隐裂的范围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牙齿中间有一条裂纹,但是牙齿不松动,没有疼痛感。这是轻度的隐裂,对于这部分患者,只需要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定期观察就可以。
裂纹较深,牙齿不松动,不疼痛。这类牙齿需要做牙冠保护,也就是给牙齿个保护套保护一下。
牙齿中间有一条裂纹,牙齿不松动,伴有疼痛。此时要分清疼痛的性质,如果有自发痛,冷热水刺激更痛或者吃东西更痛,那这就情况很可能伴有了根尖周炎或者牙髓炎。此时需要做根管治疗,治疗后需要做牙冠。
牙齿中间有明显的裂纹,牙齿分开两半,松动明显。这类牙齿一般没有保留的价值,只能拔除,拔除后需要种植修复或者其他修复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牙根长度足够,两半中有一半牙齿比较稳固,可以试着保留。做根管治疗后打桩做冠。
隐裂患者早期就医、早期治疗可以减少因治疗不及时造成的拔牙。此外避免经常吃过硬的食物,避免使用牙齿开啤酒瓶,以及其他不正确使用牙齿方法可以减少隐裂的产生。
牙齿在疼痛时,是否可以拔除?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仅仅是冷热刺激疼痛,牙髓发炎引起的疼痛,或者是牙齿折裂引起的咬合性的疼痛是可以拔牙的,当然前提是牙齿没有保留价值必须拔掉的。
在智齿冠周炎疼痛时,智齿周围的牙龈有急性炎症表现、根尖周炎疼痛时、牙周炎急性炎症期等情况下都是不可以拔牙的,否则容易引起术后出血、麻药效果不好、感染扩散等并发症状,一定要进行局部急性炎症的控制处理,必要时配合口服消炎药,急性炎症控制之后才可以拔牙。
例如冠周炎要进行冠周冲洗上药、根尖周炎时要牙齿开放引流,急性炎症消除之后方可拔牙。急性炎症的消除判断是牙龈不肿不痛,牙齿咬合起来也不痛,敲上去也不痛,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考虑拔牙。
B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超过2.5亿人。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因HBV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82万,这一数字反映出HBV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尤其是肝癌,作为HB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死亡原因。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HBV治疗药物问世,这些药物仍无法完全消除癌变的风险,且HBV引发癌变的具体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揭示。
HBV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在HBV感染过程中,病毒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其中,病毒蛋白HBx被认为在HBV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Bx通过降解宿主蛋白Smc5/6来促进病毒复制。Smc5/6是宿主细胞中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其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DNA损伤的积累,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研究小组,包括关场一磨特任临床医师、大塚基之讲师和小池和彦教授等,针对HBx对Smc5/6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HBV产生的HBx不仅促进病毒复制,还可能通过降解Smc5/6来抑制宿主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人类样本、小鼠模型和HBx过表达细胞进行实验,发现当宿主蛋白Smc5/6被HBx降解时,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显著降低。DNA损伤的积累被广泛认为是癌变的主要促进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Smc5/6被降解的细胞中,肿瘤形成能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研究还发现,使用化合物尼塔佐克仑(Nitazoxanide)抑制HBx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Smc5/6的降解,从而恢复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这一发现为HBV相关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表明通过抑制Smc5/6的降解,可能能够降低癌变风险。
新的癌变预防概念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HBV相关肝癌发生机制的一部分,还提出了“通过Smc5/6分解抑制药物来预防癌变”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能为未来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团队的成果已于9月1日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版上发表,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
研究支持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得到了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和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等多个机构的支持。AMED的肝炎等克服实用化研究事业中,研究团队围绕HBV cccDNA维持相关宿主因子的全面鉴定和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HBV的生物学特性,也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探讨HBx的功能:进一步研究HBx在HBV感染及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2. 开发新型药物:基于Smc5/6分解抑制的概念,开发新型抗HBV药物,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3. 临床试验: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公众健康教育:加强对HBV感染和肝癌风险的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促进早期筛查和治疗。
结论
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不仅是基础医学的挑战,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随着对HBV及其相关癌变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减少HBV感染者的癌变风险,最终改善全球范围内的肝病防治状况。
通过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战胜HBV及其引发的肝癌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10901.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9月 来源:u-tokyo
ChatGPT的基础技术,Transformer提高了精度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检验部的讲师佐藤雅哉(消化内科医师)、消化内科的助教中塚拓马、副教授建石良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池和彦、教授藤城光弘等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消融术(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后的肝癌预后预测模型,并首次证明了使用Transformer模型的预测模型比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RFA作为肝癌有效的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然而,肝癌的复发率较高,且存在预后不良的肝癌,因此治疗仍面临挑战。准确了解RFA治疗后肝癌的预后对于实施个体化的知情同意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017年,Google Brain研究团队开发的AI模型Transformer,作为ChatGPT(生成预训练Transformer)的基础,已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深度学习技术的高性能。通过使用Transformer模型,有望更准确地评估RFA后肝癌患者的预后,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使用Transformer模型进行肝癌预后估计的报告。
使用Transformer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的预测,除了肝癌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的多个领域,未来的其他领域应用也备受期待。本研究成果于2023年9月9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学术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版上发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8月 来源: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理化学研究所(RIKEN)脑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神经动态医科学联合研究团队的高级研究员岛康之(研究时),团队负责人中冨浩文(杏林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学教授),客座研究员太田仲郎,脑神经医科学联合部门的冈部繁男(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神经细胞生物学教授),生命医学研究中心癌症基因组研究团队的研究员笹川翔太,团队负责人中川英刀,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脑神经医学专业的脑神经外科学教授齐藤延人,以及山梨大学医学部生化学讲座的特任助教金然正和教授大塚稔久等国际合作研究小组,首次从人类脑动脉瘤样本中鉴定出与脑动脉瘤发生相关的重要体细胞基因突变,并建立了基因导入的小鼠脑动脉瘤新生与抑制模型。
本研究成果有望为目前仅有开颅手术或血管内导管治疗的脑动脉瘤治疗提供药物治疗这一第三选择的可能性。
此次,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分析了外科手术中切除的脑动脉瘤的基因,鉴定出405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在这些基因中,90%以上的样本中确认突变的16个基因与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且发现其中6个基因的突变在囊状动脉瘤和纺锤状动脉瘤中均有共通之处。
此外,在这6个基因中,最常见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基因突变被导入小鼠,证明了PDGFRβ基因的突变确实会导致纺锤状动脉瘤样的扩张,并且通过全身施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动脉瘤化。
参考来源: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30615.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6月 来源:h.u-tokyo.ac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