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无处不在,可以说有饮食的地方就有寄生虫感染的可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来预防寄生虫的感染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寄生虫的“喜好”,才能更好的消灭和远离它们。
一、寄生虫“耐造”——耐盐耐酸耐刺激
首先寄生虫耐盐,有人做过实验,某些寄生虫的幼虫在酱油中可至少存活11个小时,发育较成熟的幼虫甚至可以存活超过18天,所以想通过生鱼片“蘸酱油”的方法实现预防寄生虫感染是不可能了。
第二,寄生虫耐酸,这毋庸置疑,不然的话寄生虫遇到我们体内的胃酸早就“化为乌有”了,我们也就不用担心寄生虫感染的问题了。然而现实是,寄生虫幼虫在人工胃液中可以存活超过10天,在醋中存活时间也很长,可以超过100个小时。
第三,寄生虫不怕刺激性调料。研究表明寄生虫在蒜泥中可存活7个小时,在芥末中生存时间较短,但也能达到45到50分钟。
二、杀死寄生虫——白酒和温度起作用
白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接触到的饮品,不仅清香美味,对于杀死寄生虫也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38度的白酒可以在24分钟杀死寄生虫,50度的白酒可以在15分钟内杀死寄生虫。
但有些食材长时间浸泡在白酒中会影响食用,因此最常见的家用杀死寄生虫的方法还是用高温烹煮食材,达到杀菌杀虫的目的。这样虽然需要牺牲一点鲜嫩的口感,但还是健康更重要。
此外,低温冻存也可以杀死寄生虫,因此各国对肉类的贮存条件作出规定,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度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度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三、厨房用具勤蒸煮
案板是每一个家庭必须的厨房用品,各类食材几乎都要经它之“手”,因此预防寄生虫感染,案板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主战场”。
首先生熟食材的处理要分开,[1]可以使用两个案板,或者使用两面可用的多功能案板。其次案板材质的选择也极为重要。实验证明,不同材质的案板中,最容易滋生有害物质的是传统的木质和竹子案板,不锈钢案板虽然用起来不是那么的顺手,但是相对安全一些,清洗的时候也比其他案板更加方便。
那么家里的木质案板就要扔了吗?答案非也。如果能做到时常对案板进行清洗和杀虫处理,各种材质的案板就都可以达到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效果。
具体的方法分为两种,[2, 3]一种是煮:将案板放在锅里,水没案板煮沸10分钟;另一种是蒸:将案板放在锅里,使用的一面朝下盖在沸水上,利用蒸汽消毒15分钟。
预防寄生虫感染涉及饮食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为了保护我们和家人的健康,要深刻牢记以上要点,防微杜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寄生虫无法“近身”。
参考文献
[1] 夏天. 食品食具要生熟分开[J]. 农村财务会计. 1999, 0(5): 60.
[2] 健康厨房的案板清洁[J]. 中国健康月刊. 2005(4): 154.
[3] 李宁. 如何对厨房案板进行清洗、消毒[J]. 农业知识. 2001, 0(12): 53.
主要表现:疼痛部位不固定,同时伴有消瘦、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症状。当蛔虫进入胆道时,会出现右上腹肋沿下剧烈绞痛,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此时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就医。
处理方法:药物驱虫如甲苯咪唑,可以麻痹蛔虫肌肉,使蛔虫失去活动能力,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寄生虫病,怎么这个情况吃什么药?
主要是看是虫还是原虫感染造成的肠道寄生虫病,比如说像我们经常说的 r 虫,绕虫,那么这些感染的话可以选择肠虫清,而对于阿米巴感染,那么可能需要用甲硝挫,那么这个阿米巴,它属于原创肠道寄生虫,怎么可能是人类寄生虫最常见的?
尤其是回虫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尤其是解放前这个生活条件比较差,营养跟不上,再加上卫生差,那么这个时候,同事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感染。
那么一般来说,我们确诊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就是进行大便检查,在大便里面发现虫卵或者是原虫的滋养体,那么这个就可以确诊确诊之后,那么就是要按照不同的寄生虫类型选择合话的药物治疗
当孩子说屁屁痒,妈妈内心思考:‘孩子平时啃手指节,估计要做蛲虫检查了,平时蛮注意卫生的’。
犹记得,30多年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某天早上被手持一张牛皮卡片的母亲抓着,猛然脱了裤子裤子往往屁股戳,她没有预先说明就突如其来,我当然不知所措,更无法使用的更好,只见母亲怎么粘都身上的肉被夹住,迟迟无法粘到肛门口,气急急的样子,让我从此对蛲虫检查产生了奇怪的阴影啊!
我竟承认,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没多久,我默默想起“应该快要做蛲虫检查了吧?”这次竟然有点期待的感觉(惊?!)一来想知道,小孩会不会跟我当年一样囧脸,粘不到,二来也想做点心理缓解的实验,于是,知道要替孩子粘之前,便提前2天进行心理建设,包括“为什么要拿贴纸黏糊糊呢?又要怎样配合,才能快速解决?
我跟孩子解释,蛲虫是一种白色的寄生虫,因为形状尺寸,所以又称“针状虫”,它会待在大肠,小肠,直肠,靠食物残渣跟人体血液存活,晚上的时候,蛲虫会从肠子出来,跑到肛门附近周围产卵,所以得到蛲虫的患者,肛门会觉得痒痒的。
根据研究指出,3岁到7岁的儿童,因为吃手,咬指甲等卫生习惯不好,所以是患蛲虫的高危人群,而“蛲虫检查”就是利用贴纸的黏性,在起床后,尚未如厕前,用检查纸在肛门口粘黏数次,把虫卵采集下来,再交给实验室寻找虫卵。
蛲虫跟环境大有关系,它会通过饮食,灰尘,物品接触来传播,卫生条件越差,得到蛲虫的机率就到了,但实际上近儿十多年来,因为卫生环境跟宣教做得好,患蛲虫的比例已经很低了,现在做蛲虫检查就是例行公事,不用太恐慌,若是真的需要复检,治疗,也只要二次投药就好。
等孩子听过蛲虫检查的由来后,他们将理解为什么大人要把贴纸黏合向自己的肛门,知道这是采集行为后,就比较不容易害怕,也更能配合张开胫,让大人快速采摘到样本,我得说,我采我小孩的,比我妈采我的经验要好太多了(笑)。
另外,虽然现在普遍患病的机率不高,但家长还是要注意环境卫生,像蛲虫怕晒太阳,所以我们要经常让室内通风,把孩子接触到的寝具,衣服,常拿去日晒杀个菌,内衣裤更不要不洗就重复穿,玩具也别忘了勤消毒,更重要的是,注意孩子的卫生自保意识,协助他们改掉吃手,咬指甲,抓屁屁的习惯。
屁股痒的因素,最常见是因为过敏反应,如果穿的裤子比较紧或是不透气、材质比较不适合,或是过度清洁肛门,都容易造成肛门附近皮肤敏感,出现搔痒的情况,除了更换裤子以外,也可以涂抹一些保湿性的乳液,有些医师也会建议可以让肛门泡一点温水,或是温水里加一点碘伏,每次五到十分钟,通常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
痔疮也是会造成小孩出现肛门痒的情形,当然小孩应该常常出现便秘、肚子痛或是硬大便等情况,此时应该就诊比较好。
某些食物也会造成肛门搔痒,例如辛辣的食物、柑橘类水果、咖啡因和酒精会刺激肛门部位,只要避开这些食物,症状应该就会缓解。
至于爸妈最担心蛲虫的问题,蛲虫通常会造成肛门搔痒,所以会造成睡眠品质不佳,蛲虫在晚上会移动到肛门产卵,所以夜间搔痒会变得更严重,有时会移动到女孩的阴道,有时候会造成阴道出现分泌物。如果儿童有蛲虫感染,通常在孩子入睡后2或3个小时左右,可以在肛门部位看到虫,有时可以在粪便上或是内裤上看到,像一条小小白线状的虫体(0.2-1.3CM大小)。至于腹痛或是恶心的症状通常不常见,除非腹腔内的虫体非常多才会出现。
所以大多数肛门痒的小孩,都不太像是蛲虫感染,大多数都是肛门皮肤比较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长可以考虑更换比较透气或是柔软的裤子看看,也可以涂抹一些保湿的乳液,如果没有改善,才需要寻求医师的协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信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过蛔虫,还会定期吃驱虫药,白色的药丸,苦苦的,很多孩子都十分抗拒。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感染蛔虫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
长蛔虫实在是太常见了,但是,不少家长并未引起注意,认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蛔虫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其实,长蛔虫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蛔虫病
蛔虫病是指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导致的寄生虫病,流行性非常广泛,儿童发病率尤其高。
一般来说,这种病症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最重要的是,这类寄生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会在体内大量繁殖,
不仅会吸走孩子身体里的营养成分,还会损害孩子的各大器官和机能。
那么,我们来看看蛔虫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这类寄生虫过多在身体里繁殖,患者一般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等情况,部分患者会有过敏症状,比如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此外,肠道内的成虫还有可能因为受到刺激(如吃了辛辣食物)而钻入胆道、阑尾和胰管等其他部位,导致胆道蛔虫症、蛔虫阑尾炎以及蛔虫性胰腺炎等等。
可见,长蛔虫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病痛,这件事可大可小。那么,你的孩子长蛔虫会有什么表现症状呢?
(1)食欲骤降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吃得很少,对本来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感兴趣了,同时还特别挑食、偏食,这种情况就表明孩子很可能肚子里有蛔虫啦。
(2)腹痛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肚子一阵阵地发痛,而疼痛感的部位主要在肚脐眼周围或者是上腹部,很有可能就是蛔虫在作祟。
(3)脸上长斑点
大部分家长都是用这一点来确定孩子是否肚子里有蛔虫的。
如果儿童脸上呈现出淡白色椭圆形的斑点,上面还有一些细小的鳞屑,那就是典型的长虫表现。
(4)磨牙
如果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出现严重磨牙,并且伴随流口水,那么孩子八成就是长蛔虫了。
当你发现宝宝出现着这些长虫的迹象后,一定不要放任不管,尽早做出判断进行处理。
吃驱虫药的确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做一些事情来预防宝宝长蛔虫。
1. 定期在家里进行杀菌消毒,尤其是一些难打扫的死角。
此外,宝宝所使用的生活用具也要定时消毒,防止细菌和寄生虫滋生。
2. 饭前便后勤洗手,孩子的指甲不宜过长,以免藏污。
3. 注意饮食健康。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生冷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最后,希望各位宝宝都远离蛔虫困扰,健康平安地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男性备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皮瓣、植皮,傻傻分不清楚?
抗瘢痕产品你用对了么?
瘢痕药、瘢痕贴、减张器、减张贴,你都用对了么?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