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望。
孩子身体上的问题,比如有没有营养不良、是不是感冒了……我们总能第一时间注意到,可孩子的心灵是不是患「感冒」了,却常常被忽视。
事实上,心理健康也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睡眠质量、心血管健康、免疫健康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也能帮助他们今后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有更好的心态去应对。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23年的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让我们一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孩子拥有一个治愈的童年。
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正在增加
提到青少年,很多人想到的是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模样和无忧无虑的笑脸,但很多孩子正悄悄地变得不爱笑了——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
在参加调查的10~16岁的青少年中,有14.8%的青少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4.0%的青少年抑郁得分较高,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有10.8%的青少年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风险也在逐步升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16~25岁的大学生调查人群中,有21.48%的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16.54%的大学生存在轻度抑郁风险,有4.94%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风险。
抑郁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医学、心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
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重视一些重要风险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当不确定孩子是否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该如何识别呢?
行为是否出现巨大的变化?
如果孩子从前很活泼开朗,但现在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或者变得很偏激,容易被激怒、发脾气、大吼大叫等,那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睡眠质量、食欲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睡不着或者梦多、早醒、睡眠质量差,或者抱怨没胃口,并且体重有明显变化的现象,也有可能表示孩子正在经受一定的心理问题。
学习社交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愿上学,甚至逃学、打架斗殴或者变得更加孤僻、不再和朋友交往,也有可能暗示孩子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如果上述情况只是偶尔出现,那可能还并不严重。但如果持续了一段时间,且随着时间的推迟孩子的情况并未好转,就需要家长加以重视。
呵护孩子心理健康,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孩子正在经历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很多家长也想要给孩子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才不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
多与孩子沟通
主动关心自己的孩子,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次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孩子,要注意与其交往的方式,他们往往更渴望的是父母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非言语上的控制。
当孩子表现出心理行为上的异常时,一定要鼓励、耐心询问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进行有效、有深度的沟通,要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要不以为然地觉得过两天就会好,或者说「好好学习,天天想那么多干什么」「你就是事多」等进行粗暴的判断和回应。
鼓励孩子多接触同伴
同伴是孩子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考框架,也是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同伴可以满足孩子归属感和爱、尊重的需要,为孩子学习他人反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鼓励孩子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成为有责任的人
首先,家长要注意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注重言语的质量,尽量避免使用贬低、侮辱、挖苦等不良言语,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其次,父母的身教方面,要注意以身作则。
父母应该做出一个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家长还可以教导孩子情绪调节、管理情绪的方法,以及人际沟通的有效方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
抑郁症吃氟西汀,性欲方面感觉不好。一些抗抑郁药吃了之后,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性欲除了激素之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以吃了抗抑郁药,会引起性欲下降甚至是勃起的过程中软掉。再一个情绪也会有影响,比如抑郁状态下,性欲没那么强烈,所以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到勃起的欲望和勃起的能力。其实建议先把抑郁症治好,抑郁症治好停药之后,如果性欲还是不行,这时候再到泌尿外科用药物进行调整。
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概率达24.6%,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比率高达7.4%。并且抑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一成多的高中生重度抑郁,更有 30%的青少年正在经历一些早期的、抑郁情绪的亚临床困扰。
抑郁症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最大阻碍。青少年抑郁是一群被需要看见的群体。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抑郁?抑郁主要指不开心,不高兴,心情压抑,一种长期的与处境不相符的悲伤,对生活失去兴趣,回避他人,精力下降。并且持续2周以上,挥之不去,而且对学习、生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对未来感觉无望,甚至想要自杀。
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方式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容易被低估、忽视,因此更具有隐蔽性。而且即使有了相应的诊断,受限于父母的认知及选择,科学化的治疗率也相对较低。
关于抑郁的几点误解
误解一:抑郁症是精神病,会疯掉?
答:抑郁症在非常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精神性病症状,而不是变成精神病,情绪问题是最主要的。
误解二:抑郁症就是在于自己看不开,想不开,能想开了就好了!
答:抑郁症是种病,患者在大脑上是有神经递质的改变,并不是“看得开看不开” 的问题,该服药时得服药,心灵鸡汤式的安慰或训诫,不但无效还可能有害。 抑郁最可怕的就是不被理解,不被理解的孩子会觉得更加无助。
误解三:这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挺开心,什么抑郁!都是装的?
答:还能有开心的表现,说明抑郁症还没那么严重,本来是好事,请家长想说“他的抑郁症是装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时候控制一下,避免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误解四:抑郁的人一定会自杀?
答:不是所有的抑郁症都会自杀。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让我们觉得抑郁症患者会动不动就自杀,虽然说特别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确实存在着自杀风险,但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抑郁状态,及早干预及早调整,恢复状态还是较为可能的。当然,不能因此忽略掉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性。一些青少年甚至可能会在与成年人发生冲撞时高喊,“你要是不让我玩手机/打游戏/出去见朋友,我就自杀!”, 这时候的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去刺激他,说负气话比如“别来吓我,有本事你去死啊” 等等,青少年的基底神经节发育尚未完善,冲动控制功能并不好,可能会在一气之下做出极端行为,这样的时候最好还是冷处理、或者换个人来和孩子谈谈。
抑郁症是一种病,就像人感冒了就会疲倦和无力一样,是无法控制的。发现孩子的异常,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
HD29
抑郁患者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节律破坏等等脑功能的紊乱。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心理问题,宽心,安慰等就好了。其实中度以上的患者,因为脑神经受损,生产释放神经递质不足,必须在补充神经递质的同时,给予神经营养,配合放松、心理辅导。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大脑的损害,这是通过数千例抑郁症患者头部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所确认的。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均一致认可。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一旦受损,基本上是不可能再生的,那么是否可以说抑郁患者的大脑受损就不能恢复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原理在于慢性持续性压力作用下神经递质的分泌紊乱。其中多巴胺系中枢“奖赏”系统,慢性持续性压力会促使多巴胺的分泌持续增高,因此部分抑郁症患者会伴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经常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多巴胺的分泌过高会抑制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浓度过低会造成海马神经元的萎缩。海马神经元是大脑神经元中唯一可以再生的神经元。海马神经元主管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因此海马神经元一旦受损就会显得变笨、记忆力、专注力下降,影响认知能力。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日常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2)无望感。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对未来抱有希望,有所期待,对某些事甚至抱有强烈的愿望或渴望。抑郁病人却失去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前途是灰暗的,看不到光明。
(3)无助感。病人感到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4)积极性和动机丧失。病人感到没有精力,似乎生命之泉已经枯竭。他什么也不想干,根本没有源动力,即使勉强做点什么也感到力不从心和十分困难, 实际上什么也做不好做不成。
(5)丧失自尊和自信,自我评价显著下降。病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能,什么也不会,简直是十足的废物。严重者有自罪观念,回顾过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罪孽深重。
(6)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这不只是感到某一种具体的活动没有意义,而是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意义,生活本身没有意义。病人往往有想死的念头,甚至有自杀的计划和行动。
抑郁症患者的思想内容往往是消极悲观的,如自感一切皆不如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却将缺点无限的放大,甚至把优点也看作是缺点;常常为自己一点微不足道的过失而内疚不已,甚至无错自责等等。所有这些表现在表面上给人的感觉好象是患者的思想出了问题,以至于让旁人认为是这个人想不通想出毛病来了。
果真如此吗?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但是抑郁症则不同,它是一种病理心理性的抑郁障碍,与遇到挫折后出现的抑郁情绪完全不同,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产生抑郁情绪,那才是不正常。
正常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症又该怎样区别呢?
1.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而病理性忧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
2.典型抑郁症有生物节律性变化的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常有自杀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的难熬时光。
3.有持续性顽固性失眠,多种行为同时受到抑制,生理功能低下,本能活动能力下降,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和定性的功能性不适,检查又无异常。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精神科专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科学的分析。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涉及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抑郁症轻则情绪低落,忧郁悲观,重则意志活动减退,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如何治愈抑郁症?除了药物治疗外,食物中含有对抑郁症治疗有辅助作用的物质,如5-羟色胺、氨基酸、EPA等,它们能够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心情、睡眠和食欲从而抵抗抑郁,化抑郁于无形。让我们一起吃掉抑郁,吃出快乐来吧!
抗抑郁食物大集合一:富含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
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其中EPA(二十碳五烯酸)是鱼油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EPA可通过减少来源于花生四烯酸的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下降和/或改变血液在大脑中的流向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推荐食物: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鲱鱼、枪鱼和白鱼
抗抑郁食物大集合二:富含色氨酸和酪氨酸的食物
色氨酸是5-羟色胺的前体,而后者能够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具有镇静和安眠的作用。酪氨酸具有神经刺激作用,可直接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
推荐食物: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小米、南瓜籽仁、牛奶、香菇、葵花籽、黑芝麻、黄豆、鸡蛋、鱼等
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奶酪、酸奶、香蕉、巧克力、西红柿、蚕豆、扁豆、菠萝、香肠、火腿、动物肝脏等
抗抑郁食物大集合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B族维生素,特别是VB6、VB12以及叶酸等,直接或间接参与5-羟色胺或其他神经递质的合成。VB6在5-羟色胺转化为色氨酸的过程中是必须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含量下降。叶酸和VB12是中枢神经系统新陈代谢反应的辅助因子,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以及维持保护神经元活动的细胞膜的流动性。抑郁症患者每天服用叶酸或VB12后抑郁情绪会明显好转。
推荐食物:动物内脏、瘦肉、豆类、坚果、全谷类、菠菜等绿叶蔬菜
抗抑郁食物大集合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大脑容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导致细胞损伤、老化和功能异常,而抗氧化物质可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从而降低抑郁风险。有研究报道摄入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类食物能显著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让患者的心情更加舒畅。
推荐食物:番茄、番茄酱
抗抑郁食物大集合五:健康的饮食模式
地中海风格的饮食主要以水果、蔬菜、豆类、坚果、橄榄油和鱼类为主,用餐时辅以适量葡萄酒。调查发现,采用地中海饮食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确实显著低于不采用地中海饮食的人。那些严格遵照地中海饮食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足足降低了30%。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
【1】韩婷. 抑郁与营养[Z],中国临床营养网, 2015
【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2013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营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Psychotic Major Depression,简称 PMD)在 ICD-10、DSM-IV-TR 及 DSM-5 中都归类于抑郁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一系列严重的抑郁症状 (包括抑郁性木僵),同时还包括错觉、幻觉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其中妄想体验可以与抑郁心境一致,表现为自罪妄想、虚无妄想等,也可与抑郁心境不一致,表现为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等。
全球范围内 PMD 终身患病率估计为 0.4%,接近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 0.46%,但许多专家质疑这一数值的可靠性,认为实际患病人数可能要多出一倍。而众多研究则表明,PMD 患者的自伤自杀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因此,如何更好地识别 PMD,提高其诊断的稳定性,如何更规范地治疗 PMD,都是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日前,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研究所的 Margaret Heslin 教授就 PMD 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总结,文章发表在 2018 年 2 月的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杂志上。
PMD 系统回顾之诊断
PMD 的低患病率与其低诊断率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经常将 PMD 误诊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有研究表明,约 40% 的 PMD 患者被误诊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35% 的 PMD 患者被误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PMD 患者自身一般都能够认识到其思维过程存在缺陷,但他们不会轻易将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和感觉告知他人(包括亲属和医生),反而会伪装地很好。正是由于患者的刻意隐瞒及精神症状的片断性、非系统性及断续性,导致 PMD 诊断上的困难。
除患者自身不暴露外,临床医生对患者症状的理解存在偏差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医生会把患者的妄想性体验(一般与贫穷、自卑、自责有关)当做抑郁症状的一部分,而未视为精神病性症状加以重视。这种偏差会直接导致诊断错误。
PMD 的诊断稳定性较差,广度为 24-100%(精神分裂症为 40%-100%)。有研究认为,PMD 诊断稳定性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PMD 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增加。正因为 PMD 诊断的不稳定性,导致临床研究开展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变数,甚至可能由于样本缺乏代表性而直接导致结果失败。
如何提高 PMD 的诊断率及诊断稳定性?
首先,在采集病史时,医生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提示,让患者自己来判断是否存在一些「荒谬的、离奇的」想法,而不是医生为其贴标签。
其次,多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既往有无「类偏执狂」的表现。
最后,尽可能地应用临床心理测量量表筛选 PMD 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量表一般只能针对 PMD 的一部分症状,如抑郁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2014 年制定的 PDAS 量表(Psychotic Depression Assessment Scale)是目前唯一一个 PMD 专用的评估工具。
PDAS 是基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制定的,可用于抑郁障碍患者中 PMD 的筛查,以及 PMD 研究中治疗效果的判断。
PMD 系统回顾之治疗
很遗憾的是,由于 PMD 的循证学依据较少,至今没有相关的临床治疗指南。目前通用的抑郁障碍临床治疗指南中,对于 PMD 的治疗多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同时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药物的最佳剂量及疗程都没有明确的说明。
最近的荟萃分析指出,电休克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包括联合用药及单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甚至有的研究结果显示,PMD 患者电休克治疗的总缓解率高达 95%。联合用药(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英国最新的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将抗抑郁药联合抗精神病药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与电休克治疗共同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推荐。虽然心理治疗在抑郁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目前大部分指南都认为,心理治疗对 PMD 患者无效。
总结与思考
PMD 作为精神科领域至今很少被研究的疾病,无论是诊断标准的制定、诊断率及诊断稳定性的提高、临床测量量表的评定与应用,还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比较,都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解答。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不足,PMD 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希望以此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科研思路。
食物药物相互作用与精神疾病中十分常见。神经精神疾病涵盖大脑、脑干、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全身肌肉疾病,包括抑郁、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双相情感障碍、全身性焦虑症和睡眠障碍。
常见用药包括治疗癫痫的抗痉挛药、治疗精神分裂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药物和治疗抑郁以及惊恐发作的抗抑郁药。
了解与上述药物相关的「药食相互作用」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治疗有效性非常重要。
抗惊厥药
抗惊厥药常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减轻脑损伤。常见的抗惊厥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巴比妥类、扑米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VPA )、非尔氨酯、托吡酯和唑尼沙胺。
抗惊厥药+酒精
抗惊厥药物与酒精同服时可改变酒精和/或药物的代谢,其中一些相互作用在中度饮酒情况下即可发生。因此,建议避免将抗惊厥药物与酒精一起使用。
VPA+高脂饮食
VPA 受高脂饮食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给予大鼠包括高果糖(45% 果糖)以及高脂饮食(20% 脂肪)的饮食 30 天。接受高脂和果糖饲料以及 VTA 的动物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性丧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水平升高、CYP2E1 活性升高和氧化损伤以及细胞抗氧化剂减少。
此外,一项在接受 VPA 治疗患者中开展的研究发现,高脂饮食(脂肪占 77.5%)通过调节线粒体 β氧化增加 VPA 的肝毒性。基于这些结果,一些学者认为接受 VPA 治疗的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
VPA+大豆
VPA 还可与大豆发生相互作用。在一项研究中,用 150 mg/kg 或 500 mg/kg 大豆提取物预处理大鼠 5 天。150 mg 大豆预治疗患者的 VPA 血浆峰浓度下降至 57%,500 mg 大豆预治疗患者下降至 65%。值得注意的是,VPA 注射后 5 min 内,脑中 γ-氨基丁酸 (GABA ) 浓度升高。在大豆给药组中,整个研究期间大脑 GABA 的浓度受到显著抑制;尽管给药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 GABA 的水平无显著差异。
卡马西平+葡萄柚汁
葡萄柚汁是选择性肠道 CYP3A4 抑制剂的典型代表,破坏和灭活肠道 CYP3A4 酶,可使卡马西平的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
拟多巴胺药物
拟多巴胺药物包括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和培高利特。
左旋多巴 3-4 二羟基苯丙氨酸是多巴胺的前体物质,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PD )。
左旋多巴+食物
膳食的营养成分可改变左旋多巴在体内的活性。
蛋白质可能通过改变胃排出时间和药物的转运机制抑制左旋多巴的吸收。同时,中性氨基酸(例如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可能通过与药物竞争阻止左旋多巴穿过血脑屏障。因此,左旋多巴不应与高蛋白饮食一起服用。
此外,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这可能导致中性氨基酸减少,进而导致左旋多巴生物利用度增加。
左旋多巴+香蕉汁
给予大鼠香蕉汁(新鲜香蕉和水的混合物)与的左旋多巴生物利用度降低相关。然而左旋多巴与含有 10% 香蕉汁的市售饮料一起给药未导致前者峰浓度显著变化。基于这些结果,建议患者不要将左旋多巴和新鲜香蕉汁同服。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
阿米替林+膳食纤维
高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阿米替林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活性。因此,摄入高纤维食物(包括豆类、鱼类、肉类和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可能导致阿米替林吸收减少。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精神病、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和强迫症,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和降低多巴胺效应影响大脑。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洛沙平、哌莫齐特、硫利达嗪、硫代噻吩、三氟拉嗪;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和齐拉西酮。
抗精神病药+酒精/咖啡因
除齐拉西酮应与食物同服外,其他药物应空腹服用。此外,美国 FDA 建议:应避免酒精和咖啡因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通过降低大脑活动来缓解睡眠问题,多数属于健康药品,不属于精神药品,包括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它类别。
安眠药+脂肪
安眠药不应与食物同服或在餐后立即服用。脂肪影响镇静催眠药的药代动力学。与空腹状态相比,接受高脂肪饮食的患者在给药后 20 min-3 h 内的血浆唑吡坦水平较低,但 4 小时后高脂饮食组的唑吡坦血浆浓度反而较高。
三唑仑+葡萄柚汁
三唑仑是另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已被证明与葡萄柚汁有相互作用。三唑仑与 250 mL 葡萄柚汁一起服用导致药物峰浓度增加及嗜睡。
小结
熟悉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改善神经和心理疾病患者的健康以及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为防止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在整个方案治疗期间,药剂师、医生、护士和营养师之间进行多学科协作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