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医学科和关节外科常见的一类病患,如何治疗最恰当,是否需要关节镜手术。今天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手术治疗
之前有明星因为半月板手术上过热搜,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怎么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会有半月板损伤?
年轻人也会半月板损伤?
突然的挤压动作及研磨力量,是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原因。
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关节稳定,半月板损伤机会少。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时,如果膝关节在伸屈过程中同时出现旋转运动,半月板挤压于股骨和胫骨之间,在承受垂直压力的同时,又要遭受水平方向上的牵拉或剪切压力,容易造成半月板的损伤。
年轻人半月板损伤,常见于这几个原因:
1、负重体位下发生膝关节旋转
这是半月板最容易损伤的方式,例如篮球运动员抢篮板后转身传球,跑步者急速转弯等,很多人甚至没有进行高强度运动,只是走路时转身发生膝关节扭转,就出现了膝关节疼痛。
2、长期负重过大
如举重运动员或负重登山者,半月板长期承重过大,而发生撕裂。另外,如果本身体重过大,也会加重半月板负担,容易造成半月板损伤。
3、外伤,比如车祸、跌倒时膝关节跪地等。
半月板损伤怎么办?
出现损伤后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可以按照大多数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之后通过医生的检查分析确定诊治方案。
半月板损伤,可以分为1级、2级、3级。
1级和2级的半月板损伤,都是首选保守疗法(休息、理疗、服药、关节内注射),不用手术;而3级半月板损伤,尤其是年轻人的急性损伤,一般都需要手术,而且需要尽快手术。
要提醒的是,如果经过保守疗法几个月后仍然出现反复的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那么也要考虑手术。
如何避免半月板损伤?
1、控制体重。因为体重大,对半月板产生的压力大。
2、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将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充分活动开。避免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因反应迟钝、活动协调性差而引起半月板损伤。
3、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进行足球、篮球等剧烈运动时,要掌握正确的各项基本技术动作,并在比赛中正确运用,防止动作错误造成的损伤。
4、做好个人防护。运动时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运动护具),防止运动中的意外损伤。
5、锻炼大腿肌肉力量。加强对膝关节功能锻炼,注重大腿前肌群与后肌群肌力的训练,使关节稳固而灵活。
6、避免伤害半月板的行为。避免长时间跪坐、盘腿坐、卫生间蹲坑等行为,过度屈膝等状态下半月板长期处于高压力牵张状态,易发生半月板劳损,从而导致退变性损伤。
7、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意外发生。如上下公车或上下楼的时候,不要过于匆忙,可借助扶手帮助稳定身体再迈步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膝关节是我们活动最为频繁的关节之一,而半月板则是这个关节中的重要结构,它们如同膝关节内的“隐形守护者”,默默地承担着缓冲和稳定的作用。然而,半月板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影响我们的正常活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半月板的作用、损伤的原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半月板的作用**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分别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内侧和外侧各一块。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分散关节压力、提供关节稳定性、润滑关节以及传导载荷。半月板的存在使得膝关节能够灵活地进行各种运动,同时保护关节软骨免受直接冲击。
**损伤的原因**
半月板损伤通常分为急性撕裂和慢性退变性撕裂两大类。急性撕裂多发生在剧烈运动中,如足球、篮球等需要急停、急转的运动,或者是膝关节受到直接撞击时。慢性退变性撕裂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长期磨损或轻微创伤,半月板逐渐退化并发生损伤。
**症状与诊断**
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在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关节弹响或交锁现象。诊断半月板损伤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MRI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方法,准确率较高。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关节镜检查,以直接观察半月板的损伤情况。
**治疗方法**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轻度损伤(如1级和2级损伤)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冷敷、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关节内注射。这些方法旨在减轻疼痛、消肿,并促进半月板的自然愈合。
对于严重的半月板损伤(如3级损伤),尤其是年轻人的急性损伤,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手术方法包括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或部分切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主流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半月板损伤严重且无法修复,可能需要进行全切除手术。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半月板损伤的关键在于保护膝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当运动。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此外,保持健康的体重也有助于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对于已经发生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重损伤。
总之,半月板损伤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康复,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活动水平。如果您有膝关节疼痛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门诊中,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十分常见。很多患者拿着核磁共振检查报告看到“外侧半月板后角Ⅱ°损伤”、“内侧半月板Ⅲ°损伤”,损伤累及到半月板关节缘”等结果时会问:“大夫,我这个需要手术吗?”“大夫,这个保守治疗行不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半月板
半月板是一种月牙状纤维软骨,填充在股骨与胫骨关节间隙内,每个膝关节有两个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它们的周围部分较厚,附着于胫骨平台的边缘,而中央部分则较薄;其接触股骨髁的上面略凹陷,而接触胫骨髁的下面则平坦。
内侧半月板比较大,近似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形状似O形,且外侧半月板的活动度比内侧的大。
半月板中内部分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自滑液。只有与胫骨缘连接的边缘部分(即外围的10%-30%),能从滑膜得到血液供应,因此除了近边缘部的撕裂外,其他撕裂很难愈合。
受伤当时如果发生以下情况:
1 、受伤时听到关节内异常响声;
2 、受伤后关节明显出现肿胀;
3 、伤后难以忍痛行走,或伤后行走疼痛明显加重。
建议马上到医院就诊,有可能出现半月板、韧带损伤,甚至骨折可能。
如果没有以上三种情况,建议马上中止运动,回家休息;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后可以热敷,戴护膝活动3-5天,大部分症状会有明显缓解。如果没有明显缓解,建议到医院就诊,排除半月板和韧带损伤。
何确诊发生了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一般需要经专业的膝关节外科医生检查,结合受伤机制、疼痛特点和体格检查来判断。由于现在都需要客观证据,因此很多患者需要做磁共振(MRI)检查。但是如果您的关节出现了机械症状:如关节卡压和突发性肌无力的情况,往往高度提示半月板损伤,具体如下:
1 、关节卡压:活动中突然关节卡住了,无法正常屈伸膝关节,需要自己甩几下腿才能恢复正常
2 、突发性肌无力:活动过程中突然觉得大腿肌肉无力,有俗称“打软腿”,要摔跤的感觉。
半月板损伤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一、半月板损伤,是否需要做手术,患者自己的感觉非常重要。一般,如果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医生建议患者尽快做手术。
1. 膝关节出现绞锁或嵌顿现象。
比如关节走路或跑步时,突然出现关节别卡现象,需要在原地慢慢活动一下膝盖才能缓解。
2. 膝关节打软腿。
比如,上下楼梯或者走路,经常会突发膝关节无力,感觉膝关节一软,过一会儿会慢慢恢复。
3. 膝关节痛性弹响。
走路、上下楼梯、下蹲或者屈曲膝盖的时候,发生膝关节弹响,并有明显疼痛,膝关节弯曲过了一个角度后,疼痛会消失。
二、要看患者的体征
半月板损伤,是否需要手术,除了看患者的症状外,还要看患者的体征,也就是医生的体格检查。其中,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检查:
1. 膝关节的压痛
如果膝关节内外侧关节缝处压痛明显,而且排除关节韧带损伤和骨关节炎,那就说明,半月板损伤比较明显了。
2. 麦氏征
也是医生的体格检查。但很多急性损伤,患者由于疼痛明显而无法做此检查。
三、辅助检查
在辅助检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膝关节的磁共振,但核磁共振不能作为评判患者是否需要手术的唯一标准,需要和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做出诊断。
1 、半月板急性损伤的患者,在查体后,患者如果有明显或者轻微症状,而且核磁共振显示半月板3度损伤,一般建议尽快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2 、半月板急性损伤,查体患者有明显症状或轻微症状,磁共振显示1-2度半月板损伤,一般建议患者先做保守治疗。可以佩戴石膏或支具一个月以上,一个月后开始慢慢下床活动,但不要运动量过大或做剧烈运动。如果三个月恢复正常,则无需手术,如果症状无缓解,建议复查进一步寻找疼痛原因。
3 、对于无明显诱因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患者查体有明显或轻微症状,核磁共振显示半月板有Ⅲ度损伤,一般建议尽快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4 、对于无任何症状或不适,查体也无症状,核磁共振无论显示半月板是几度损伤,都可以保守治疗,不必手术。因为和影像结果相比,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这样的患者应该密切观察随访,三个月内避免过度的运动。
原发性创伤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需符合以下两个标准:
1、必须有明显的致膝关节扭伤或应力承受(如下蹲等)的外伤史;
2、受伤之前半月板组织结构正常(半月板大体形态须完整)。
半月板组织正常老化过程中并不能排除外伤损伤的可能性。参照以往对骨折的描述,半月板损伤的描述应包括受累半月板(内侧或外侧半月板)、撕裂方向、撕裂与半月板关节囊连接部位的关系、损伤部位(如体部、前后角等)等类容。如:右膝+外侧半月板+体部+水平裂。
半月板退行性变定义为无外伤史或因为细微外伤导致的继发性半月板病变损伤。与创伤性半月板损伤相反,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半月板组织老化过程或组织老化的加速过程。
11月16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多位临床专家、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政策研究型专家出席会议。会上发布新增43项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4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至此,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累计发布 265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16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线上诊疗方案,改进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新增43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发布4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发展基石。此次通过分析线上问诊数据,结合专科医生经验,新增43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覆盖儿科、泌尿外科等15个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优化问诊模块,新增疾病解释、检查检验建议、重症识别等内容,还增加健康咨询类诊疗路径模板。这些路径已通过多种方式贯穿日常诊疗全流程,帮助医师全方位提升诊疗质量,获得广大医师的高度认可。
会上,京东健康还发布了《医疗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医疗质控评分标准》《排班医师值班管理规范》《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四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本次发布制度是根据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实际运行机制制定,明确了医疗质控管理要求、细化了医疗质控评分标准,建立了排班医师机制和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对医师值班、问诊、病历书写、处方开具等环节做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推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建设向着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特聘专家现场解读了近年来互联网医疗政策,并强调医疗机构和医生都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北京市互联网诊疗质控中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处长胥雪冬指出,加强互联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于落实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加持,助推互联网医疗更智能、更高效。
在数智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京东健康始终坚持以医生为本,持续推动AI大模型等技术创新,助力医生在线执业更智能、更高效。
会上,京东健康介绍了以“京医千询”为技术底座、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的相关成果,使其在诊前、诊中、诊后等更多医疗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其中,在诊前,AI智能医生助手实现精准医患匹配和疾病筛查,超一百个科室分诊准确率达99.5%;诊中,智能辅诊平台提升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多模态诊断准确率超95%;诊后,覆盖全疾病周期场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数据沉淀。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马骋宇也表示,建立健全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对于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医院协会与京东健康在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方面已经开展合作,期待后续能为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未来,京东健康将持续携手行业专家同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能力,不断优化规范和专业的流程机制,提高医师线上诊疗质量和效率,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体验,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保护膝盖
长时间蹲或跪着时,膝盖会弯得很厉害,弯得越久,膝盖里面的软骨就越容易受损。而当我们站起来时,膝盖会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容易让膝盖受伤。
所以,平时最好少蹲少跪。如果确实需要下蹲,也要注意尽量将重心放在脚后跟,膝盖别超过脚尖,以减轻膝盖的压力。
保护膝盖
久坐时,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这不仅增加了关节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周围肌肉无力。同时,也会减少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关节磨损的风险。
因此,即使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长时间坐着,也请记得定时伸直腿活动一下,让膝盖也透透气、伸伸懒腰。这样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并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保护膝盖
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3~4倍左右,除了承重增加,还要前后移动、侧向扭转,尤其膝关节前端的髌骨部位承受压力最大,对半月板等关节软组织也会造成磨损。所以尽量避免上下楼梯,尽量选择乘坐电梯。戳文了解→爬山的正确姿势,既省力又不伤膝盖
保护膝盖
加强膝关节周围乃至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是保护膝盖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肌肉,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为膝盖提供更好的保护。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跃,强健的肌肉都能让膝盖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推荐游泳、健步走、骑行等平缓的、不会对膝关节增加太大负荷的低冲击性、不伤膝运动方式。
保护膝盖
善于借助外力来分担膝关节压力,比如使用手推车代替手提重物,扶着东西站起或坐下,上下楼梯借助扶手分摊重力,长途行走可以借助拐杖、助行器等。
保护膝盖
如果您一侧膝盖有问题,上楼时要好腿先上,下楼梯时坏腿先下;手扶栏杆或撑杆爬楼用上肢帮忙使力,并尽量少提重物上下楼梯。
保护膝盖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超重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膝盖疼痛,因为额外的体重使得关节过度负荷,减重有助于长期缓解膝盖疼痛。
保护膝盖
想要膝盖好,首先要从脚下做起。选择一双弹性好、舒适度高的鞋子至关重要。这样的鞋子在走路时能够有效地减缓地面对膝关节的冲击,降低膝盖受伤的风险。
保护膝盖
膝盖受凉虽不会导致关节炎,但是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有膝关节问题的患者日常应注重膝盖的保暖。
保护膝盖
保护膝盖需要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并在膝盖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不要忍痛运动,不要带病锻炼。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膝关节如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逐渐变成了罗圈腿还膝盖疼。很多人以为人老了腿就会这样,是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真是如此吗?不想膝盖疼痛变罗圈腿,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罗圈腿又叫O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内翻。是指当两侧下肢腿部并拢时,两侧膝关节无法紧密贴合,形成一个类似英文字母“O”的形状。双腿用力并拢时,只有足部和踝关节能够相互接触,而膝关节、大腿下段以及整个小腿则出现明显的间隙。
为什么会罗圈腿?
在正常的人体中, 膝关节内侧要承担自身负重的60-70%,这就使得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磨损要比外侧更快;由于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就会导致内侧软骨塌陷、磨损。
但罗圈腿的形成并非上述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老年人而言,罗圈腿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下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关节软骨磨损等。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进而形成罗圈腿。
2. 骨质疏松: 老年人由于衰老,钙吸收能力下降,同时肌体的骨破坏大于骨形成,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使得膝关节承重的能力逐渐下降。这会进一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形成罗圈腿。
3. 肌肉软组织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逐渐减弱,软组织柔韧性降低,外侧副韧带张力也加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更加松弛。这些变化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形成罗圈腿。
4. 遗传因素与生活习惯: 部分老年人罗圈腿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坐姿不正、站立姿势不良等,也可能对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加速罗圈腿的形成。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来预防和减少得罗圈腿的风险。
1. 注意控制体重
肥胖者的体重大多超过了膝关节所能承受的正常重量,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 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肥胖还会导致姿势、步态及运动习惯的改变,进而导致膝关节一侧磨损以及韧带损伤。肥胖还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症等,间接促进膝关节损伤的发展。
控制体重,不仅有助于保护膝关节,还可降低罗圈腿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危险。如何减重,戳文了解→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
2. 减少过度使用
人在做蹲、跪姿势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8倍,而当上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4倍, 尤其在下山时缺少重力缓冲,身体的瞬时重力会集中加载到一侧关节,增加发生罗圈腿和膝骨关节炎的几率。所以中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长期蹲跪、爬山爬楼等对膝关节有损伤的生活方式。
3. 科学运动
也许您会觉得“减少活动省着用,膝关节是不是就健康了”?其实大错特错!研究发现,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因为 适当运动,有助于滑液在关节内流动,起到营养软骨和关节作用;另一方面 锻炼股四头肌,可以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依靠肌肉力量分担膝关节压力,科学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
中老年人要保持膝关节的健康,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健步走、慢跑、游泳(仰泳与自由泳要优于蛙泳)等对膝关节冲击力较小的有氧运动。如果不会游泳,可以做水中运动,比如身着浮力背心的水上慢跑,即使是晚期膝关节炎患者也可以进行。
强健的腿部肌肉是对膝关节最好的保护。居家锻炼方法戳文学习↓↓
温馨提示
1. 任何锻炼请谨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如果锻炼过程中疼痛加重,停止练习或减少运动量,不要盲目坚持。
2. 如果你的膝关节正明显疼痛,建议先求助医生对症消炎止痛,不要做任何锻炼。
3. 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白领、教师、程序员等等也建议经常做这些锻炼,护膝防患于未然。
一般情况下,罗圈腿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时我们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通过改变运动的方式、减轻体重、外支架矫正、口服药物等方式,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而对于病情严重的罗圈腿,我们可以选择微创的手术来进行矫正。对关节外侧畸形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膝关节周围微创截骨矫正手术来治疗;而对于膝关节内磨损明显的,我们可以通过单髁置换来手术治疗。
这两个手术都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很快就可以下地练习,恢复行走功能。
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这样的行为在家长眼中可能既让人担忧又感到不解。这种频繁的、间歇性的咳嗽或清嗓子的声音,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可能预示着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某些不适。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看,孩子频繁地咳一声或清嗓子,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咽喉部位存在某种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源于空气中的尘埃、花粉或其他过敏原,也可能是由于孩子本身患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或过敏原会导致咽喉黏膜充血、水肿,产生异物感,从而引发孩子不自觉地咳嗽或清嗓子,以试图缓解这种不适感。
此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咽喉健康。如果孩子喜欢吃辛辣、油腻或甜食,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咽喉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饮食的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而出现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这种咳嗽或清嗓子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是孩子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对于这类情况,家长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当然,孩子在模仿他人时,也可能出现这种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如果家长或周围的人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时,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并鼓励他们改正。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这种频繁咳嗽或清嗓子的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其次,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最后,如果孩子的行为持续不改,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咽痛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孩子老是一会咳一声清嗓子,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及模仿等多种因素。家长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